收藏 分享(赏)

《灿烂的青铜文明》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98705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灿烂的青铜文明》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灿烂的青铜文明》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灿烂的青铜文明》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灿烂的青铜文明》的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5 课内容。一、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夏、商、西周文化的典型青铜器。夏、商、西周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认识夏、商、西周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 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

2、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又在第二个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农业及畜牧业繁荣的表现;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3、,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2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

6、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 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本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

7、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深长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3本课教学主要采取“分组学导”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一个班级分成 8 个小组,每个小组 67 人),然后先学后导,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信息加工,归纳整理,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故事法、谐音法、编歌诀法、归纳总结法、知识结构法、比较法、互议法、直观法等)。在探究中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和适时鼓励,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自学反馈点拨识记”的四

8、环节的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创新探索的广阔空间,在保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统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打造“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主要采用创设历史情景、合作探究、开放式教学和激励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联系实际等学习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激励性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本节课

9、的图片等资料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就是要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来创设历史情景,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并积极地进行讨论。师生平等的交流,就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较多地运用比较法等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7.练习内容安排: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第 页练一练:目的:巩固基础知识第 页活动与探究:目的:培养深长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并联系现实,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第 页动脑筋: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第 页动脑筋: 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42.讲新课3.课堂小结4.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