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21.黔之驴导学案七年级 班 科目:语文 课型:常规 执笔人:张良西 审核人:张俊娥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拖市一中 “通案+ 个案”备课、教学用表主备 张良西课 题黔之驴 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审核 张俊娥二次备课教师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选用教材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掌握文言句式。2、反复诵读 ,以老虎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为线索把握文意。3、把握寓言的深广含意。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掌握文言句式。2、反复诵读 ,以老虎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为线索把握文意。教学难点1、把握寓言
2、的深广含意。2、背诵全文。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措施简述教法与学法简述 合作探究法 、自学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设计 修改预习新知自主探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灯谜:厩(打一字)2、从这些成语,你能总结出古人对驴的大致评价吗?非驴非马 骑驴倒堕 骑驴吟灞上 古人似乎对驴子二、出示目标三、整体感知3、作者介绍本文是一篇 ,选自 作者柳宗元(773 一 819),4、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寓言。寓言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2师生互动合作交流5、听录音,然后各自大声朗读课文。6、掌握文中的生字词。7、用自己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四、合作探究8、朗读课文,结合注
3、释,疏通全文。9、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词。然 且 因 去 以为10、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的词。稍出近之:驴不胜怒,蹄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1、解释下面的通假字。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12、古今异义古义:尽其肉,乃去今义:基础练习 读顺课文。当堂检测 拓展练习 疏通文意。课后反思拖市一中 “通案+ 个案”备课、教学用表主备 张良西课 题黔之驴 课时 1 课型授新课 审核 张俊娥二次备课教师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选用教材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掌握文言句式2、反复诵读 ,以老虎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为线索把握文意3、把握寓言的深广含意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积累
4、文言实词 虚词掌握文言句式2、反复诵读 ,以老虎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为线索把握文意教学难点1、把握寓言的深广含意2、背诵全文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措施简述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3教法与学法简述 合作探究法 自学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设计 修改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出示目标四、合作探究2、从文中划出表示老虎认识驴的心理活动的词;3、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4、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5、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启示)。6、妙点品味五、课堂小结7、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来吗?
5、六、巩固拓展8、如果你是一只侥幸逃离虎口的驴,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你会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超越旧我,还是听天命,坐以待毙?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基础练习 9、归纳本文知识。课外作业布置 拓展练习 10、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驴不胜怒,蹄之 C其一犬坐于前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411选出“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B是以谓之“文”也C以为且噬己 D河曲智叟亡以应E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
6、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D稍出近之1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庞然大物:黔驴技穷:14.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揭示本文的寓意。虎:课后反思附(一):译文黔(贵州) 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运到后没有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老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也
7、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附(二):文体与作者(1)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2)关于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他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 、 韩非子 、 吕氏春秋 、 列子 、 战
8、国策的传统,多用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 、 黔之驴 、 永某氏之鼠)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5虫负蜥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讽刺艺术。【课后反思】22.陋室铭导学案七年级 班 科目:语文 课型:常规 执笔人:张良西 审核人:张俊娥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2、过程和方法目标
9、: 学会诵读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能够背诵课文,能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气追求。【学习重点】多种形式诵读记当堂背诵。这篇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多以骈句为主,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够基本理解课意,因而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短文的托物言志。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人生观的学生而言就很有现实的意义,因此我把它定为教学难点。【学习方法】采用同
10、读、同议等教学方法。(1)同读。 “三分诗七分读”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听读和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的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2)同议。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中反思、讨论,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中间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1、 背景资料 陋室铭这篇“铭”文早已成了“名文” ,其实,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
11、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6策知县见他
12、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 年 5 期作者:程先国)2、 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如同)南阳诸葛亮
13、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引: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网吧,寻思打游戏。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云:九年义务。 ”让学生思考这种做法好不好,然后引出刘禹锡,在比较中进入新课陋室铭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句子来。2、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轮读和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四种形式朗读。3、学生试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意译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一人读一人译,另外的同学进行指正,教师可以
14、适时的归纳与总结。4、问题抢答:第一组a、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 ) b、 “陋室”为什么“不陋”?( ) c、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 )第二组a、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 ) b、 (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 ) c、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 d、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 ) e、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 ) f、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 第三组a、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 、 “子云亭”?( ) b、作者自叱“诸葛” 、 “子云”的目的何在?( ) 七年级下
15、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7c、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 d、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 e、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 ) 5、学生试背。采用游戏接龙,分小组为单位背诵,一人试背一句,比一比,看一看。看哪组记得最好。然后学生个人比背。看哪个人背诵得最佳。 (配音)三、成果展示: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完成以下课堂练习:6.按要求默写:中心句:_表现陋室铭环境优美的句子:_7. 对于作者的陋室或者生活方式有什么看法?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值得称道。8.试着对你喜欢的物品进行一下简单的描述,要透过描述,我们能够看
16、到你的理想或者志向。_四、作业布置:9.背诵全文 10.练习册 11.知识归纳12.“铭文”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 8 个字。古铜镜上的铭文: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正其衣冠,尊其观视,明明德心,惟我与尔。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直尺铭文: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我的座右铭【思维展示】这是一道开放性很大的试题,除了考查书写外,更重
17、要的是考查同学们对格言的积累。解答时,要紧扣题干中的“警戒”二字,即所选座右铭有“警戒”之用。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8【课堂反思】23.爱莲说导学案七年级 班 科目:语文 课型:常规 执笔人:张良西 审核人:张俊娥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能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背诵并默写爱莲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出淤泥而不染” 的良好道德品质。【学习重
18、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及衬托的写法。【学习难点】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写法。【学法引领】初一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学习应该由浅入深, “高视角、低起点” 。1、自主学习: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对文章字词的疏通)进行自主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推荐朗诵学习法,朗诵的要点是“心悟口诵” ,把本文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2、合作、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等)可通过与家人、同学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本文的感受与思考,丰
19、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课时安排】 3课时【学习准备】: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预习资料(识记字词)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资料备案。2、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预习导引一、预习资料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 ,自号濂溪,原名敦实,因避英宗讳,改名敦颐、谥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9元,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宋明理学奠基人,祖籍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 。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本文选自 。2、背景链接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 1068 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
20、子县)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了著名的爱莲说 。3、文体说明“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属于后一种。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4、朗读指导(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
21、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 “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3) “予独爱莲”是统领语, “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4) “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 “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 “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二、预习导引1、查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句。(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著注音。淤泥( ) 清涟 ( ) 隐逸 ( ) 枝蔓( ) 亵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2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2、课前疑惑第二课时:课堂合作探究一、诵读疏通,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蕃 亵 濯 鲜 )注音。2、自由仿读课文,结合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3、小组互读课文并讨论,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4、齐读课文,思考:莲的象征意义。二、精读课文,品析赏鉴5、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那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那些品质?6、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这几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7、找出课文中原句,体会作者对几种花各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牡丹?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08、托物言
23、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9、模仿例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选取你喜爱的有寓意的事物,并说明原因。例句:我喜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喜爱 ,因为它 , 。10、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 1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四、当堂检测,达标反馈12、判断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1)水陆草木之花: (2)辍耕之垄上:(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何陋之有:(5)予独爱莲之
24、出淤泥而不染: 13、用文中原句填空。(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体现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是:(2)具体描写莲的形态的句子是:14、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沽身自好,不孤高自许。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品格高尚、声名远播、卓然挺立、坚贞守节。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远离民众,不易被理解。第三课时:课后巩固应用一、积累与运用1、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2、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
25、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我的收获二、阅读与品味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15 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26、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注音:蕃( ) 濯( ) 亵( ) 鲜( )6.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可爱者甚蕃(多)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亭亭净植(种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 B. C. D. 8.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9.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
27、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 的“ 牡丹之爱”?“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三、拓展与创新【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
28、梅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211、作者 “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2、 【甲 】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13、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4、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15、 【甲 】文题目是“爱莲说” ,作者却写菊花和牡丹,这是一种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课后反思】24.口技导学案七年级 班 科目:语文 课型:常规 执笔人:张良西 审核人:张俊娥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设计理念】:以“生活中来诵读感悟合作探
29、究拓展训练生活中去”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数量不多,需要通过反复的读、诵等形式,培养文言文语感。因此,一定坚持让学生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2)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3)学习本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作用。2 过程与方法 :(1)强调自主学习,加强朗读与吟诵,突出“读、诵、悟、品” 。(2)基本的学习方法:吟诵法、探究法、品析
30、法。3 情感与态度(1)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2)培养对古代文化精品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的描写,以及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及作用。【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表现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录音机等。【课时安排】:1 课时【知识链接】:口技译文京城中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次) 正赶上(有一家人)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布置一个八尺长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内,(里面) 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3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
31、了。宾客们团团围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内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远远地听见胡同里狗叫的声音,接着就有妇女因惊吓而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 ,她的丈夫说梦话(的声音)。过一会儿儿子醒了,大哭。丈夫也醒了。妇女拍着儿子喂奶,儿子含着乳头啼哭,妇女边拍边轻声哼着哄小孩入睡。大儿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正当这时候,妇女手拍儿子的声音,口中哼唱的声音,儿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责大儿子的声音,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全场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没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女手拍儿子的声音也逐渐停
32、下来。隐隐约约听见有老鼠活动,盆器倾斜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慢慢地坐正了。忽然听到一个人大喊“着火啦” ,丈夫起身大喊,妇女也起身大喊。两个儿子一齐哭。不久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哭,成百上千条狗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大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一齐发作;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塌( 燃烧着的) 房子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从着火的屋子里)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 ,没有什么声音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 一种(声音) ;
33、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不能说清其中的(任何 )一处(声音) 。于是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几乎要抢先逃走。 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撤掉屏风一看,(只不过是)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教学过程】一、导语新课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学习之旅。在出发之前,让我们先听一段录音。 (放洛桑口技录音,听完后继续)同学们说,刚才的录音属于什么艺术形式?(生答后,明确)这种艺术形式叫口技,它是一门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活动的声音的艺术。今天,咱们的旅行就是去欣赏一场清朝时期
34、的口技,请打开第二十课口技 。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真切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2.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 1649 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 、 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三、整体感知(一)读3、初读:教师安排课外预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4、课内朗读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
35、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4 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吠( ) 叱( ) 咳嗽( ) 少顷( ) 呓( ) 间( ) 曳( ) 许许( )声 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 选读: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得最好!(二)诵5、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之处提出来师生共同完成。(1)掌握字词善: 者: 而己: 哗: 当是时: 稍稍: 以为: 百千人: 色:走:(2)积累词汇通假字 “满坐寂然”:“ ”,通“ ”, 。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词:如“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 。6、翻译接龙强调重点疑难字词含义7、理解背诵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
36、快。8、背诵比赛宣布比赛规则:背诵 15 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检查;小组代表示范背诵。(三)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9、 “善”字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善”字 )10、作者如何表现口技艺人的“善”? ( )1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12、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宾客反应: 作用:13、口技艺人表演了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词语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14、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5(四)品读问题设计:15、口技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 )16、你是从
37、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三个场景:四次反应:四、拓展延伸看看谁具慧眼?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17、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 ,写鼠声用“微闻” ,有什么好处?18、课文写小儿“含乳啼” ,大儿“絮絮不止” ,好在哪里?19、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五、当堂检测20、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几欲先走 B以为妙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宾客意少舒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京中有善口技者 B妇抚儿乳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蹄之22、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38、)_,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_,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_齐发,众妙毕备。 (4)( )_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23、与“宾客意少舒 ”中“舒”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24、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25、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6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
39、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2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_ 文中议论的句子:_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有人一处也。 )27、写一场蓝球赛、拔河赛,记一次故事会等。【课后反思】25.诗词五首导学案七年级 班 科目:语文 课型:常规 执笔人:张良西 审核人:张俊娥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通过阅读方式,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古诗韵律。 3、通过设疑,讨论等
40、方式,体会诗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情感。【学习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 3、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学习难点】:1、领悟诗词中的情趣。 2、五首诗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2 课时【知识链接】:简介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29 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就离职回乡。 饮酒 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 20 首。课文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大约写作者归田后 12 年,诗人通过眼前的
41、景物的叙述,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明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王湾,唐代诗人。 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三首)【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学前指导】: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3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教师导学】:一、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1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
42、注释轻声朗读三首诗。2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三首诗歌。3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1)技音节划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按意义单位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小结:范读三首诗,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三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二、研读饮酒导入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
43、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他的饮酒诗。7解题: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 20 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 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 12 年(417 年) ,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的道理,表达了作者 。8咀嚼诗句: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1)既然生活七
44、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8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品味玩赏:(1)这首诗为什么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10归结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三、研读次北固山下11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12、介绍作者:13、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14、师范读、练习读、分组读、齐读。15、细读揣摩: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旅客要走
45、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案导航 助你成功 主备:张良西 审核:张俊娥1916、思考讨论:(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本诗(2)领会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提示: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 、 “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