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85361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优中考网 2009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实词考点导学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一词多义解说: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而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而这些意思又有一定的关联。例说:“或”有的,有人;如“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有时。 (“有时”义项是根据“有的,有人”引申而来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2.古今异义解说:文言文中的某些字词发展到现在,其意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说: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中。如“江” “河”古代特指“长江” “黄河”;词义缩小,词义程

2、度的减弱,表示范围缩小,义项减少。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中的“丈夫” ,古义指“成年男子” ,现在专指“妻”的配偶;词义转移,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走” ,古代指小步跑,现在则指步行;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 ,古义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今义为品质恶劣。3.通假字解说: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假”即“通用假借” ,也就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相近)而意义上没有什么关联的字来代替本来的字。被替代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例说:大体说来,通假字由两种情况而来。“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即本来没有这个

3、字,而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代,如“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是本有其字,而作者依据使用习惯或方言用其他的字替代。作为古汉语的特殊语言现象,通假字应得到重视。如“寒暑易节,始一反(返)焉” , “河曲智叟亡(无)以应” (愚公移山 )等。4.词类活用解说:词类活用是指文言实词的词性(语言功能)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每个实词属于某一固定的词类,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言特点,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另一个新的意义。例说: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地,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当它表达与本来意义相关的某种行为动作时,它就临时具备了动词的特点,即活用为动词。如:“一狼洞(打洞)其中。

4、 ”(狼 )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谓语前,不作主语用,却用来直接修饰动词时,这个名词就具有了状语的语法功能,如:“失期,法(按照法令)皆斩。 ”(陈涉世家 )动词活用作名词。当动词在句中替代了跟它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具有表示人或事的意义时,这个动词就被活用作名词了,一般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如:“殚其地之出(出产) ,竭其庐之入(收成) 。 ”(捕蛇者说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般地,形容词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具有指代事物的意义时,它就被活用为名词了。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要) 。 ”(孟子二章)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一般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色彩、性质、范围等,当它具有动作行为的

5、指向时,就应作动词看待了。如:“此教我先威(威慑)众耳。 ”(陈涉世家) )使动用法。用作谓语的词表示“使(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这个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动作即为使动用法。一般可译为“使(让)宾语动词”的形式。使动用法又可分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等,其中,前两种出现得最多。如: “必先苦(使劳苦)其心志。 ”(孟子二章)意动用法。形容词或名词作谓语时,它对宾语含有“认为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就当视作意动现象。如:“渔人甚异(认为奇怪)之。 ”(桃花源记 )不过,现在把这种用法的考查弱化或简化了。5.偏义复指解说: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用正反含义的词

6、语组合的词组,在句中实际解释时,却有可能只表达其中一个义项,这就是偏义复指词。例说: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休祲降于天”句, “休祲”一词,由“休” (吉祥)和“祲” (不祥)组成,但在文中却实指“不祥(的预兆) ”。总之,文言实词的内容多侧重以上几点,复习要针对落实。真题解析(2007 甘肃兰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惧其不已也 已: 无陇断焉 断: 解析:四道题都是出自于愚公移山的课文,考查考生对基本词义的理解,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字,解答时要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仔细揣摩。答案:草木;亡,通“无” ;停止;隔绝。(2007 重庆)2.下

7、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从古至今,词语的意义不断在发生变化,形成了古今异义词。如:B 项“交通”今义是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而古义是指“交错相通”;C 项“绝境”今义是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是指“与世隔绝的地方”;D 项“无论”今义是一个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古义是指“更不用说”。答案:A基础演练1.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学优中考网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B探求 没有

8、 冷清 离开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香远益清 益: 亭亭净植 植: 陶后鲜有闻 鲜: 宜乎众矣 宜: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悉以咨之(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 分)(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6.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

9、说乎(“说”通“悦” ,愉快,高兴)B.学而不厌(讨厌,厌倦)C.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D.可以为师矣(做)7.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至若春和景 言和而色夷B.而或长烟一空 或王命急宣C.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臣之客欲有求于我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 分)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闻: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4 分)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夫大国,难测也D.数月之后,时时

10、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请广于君(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寡人谕矣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择其善者而从之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12.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军士吏被甲 被: 天子且至 且: 将军约 约: 按辔徐行 徐

11、: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录毕,走送之 走: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 分)A录毕,走送之 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拔高突破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门人弟子填其室 吾视其辙乱 窥镜,谓其妻 择其善者而从之C.录毕,走送之 走马观花 走南闯北 走投无路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不假思索 假公

12、济私 假仁假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学优中考网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公将战上使外将兵夫战,勇气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5.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

13、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惩山北之塞 B.聚室而谋曰惩前毖后 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河曲智叟亡以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亡羊补牢7.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5 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或王命直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三峡 )(3)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唐睢不辱使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二章 )8.“孔子曰:吾死

14、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商”和“赐”皆为孔子弟子)在古汉语词典中, “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 ) (2 分)A太阳 B白天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9.下列各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谓:谓唐睢曰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B.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C.若:若士必怒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尝: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ABCD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1

15、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 分)录毕,走送之(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引锥自刺其股( ) 期年,揣摩成( )1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 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 (辟:_)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1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3 分)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桓侯故使人问之

16、(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15.解释加点的词。(4 分)猛浪若奔 奔: 负势竟上 上: 猿则百叫无绝 绝: 沉鳞竞跃 鳞: 参考答案基础演练1.B 2.(1)围绕 (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3)开放(开) 3.更(更加) 立(树立) 少 应当(应该,当然) 4.时 发扬光大 选拔 询问 5.嗜:“爱好”或“特别爱好” “喜欢” 走:跑 汤:热水 6.B 7.B 8.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闻:见闻,见识。穷:穷尽 9.CD 10.扩充 只,仅仅 平民 明白,懂得 11.C 12.D 13.被:同“披” 且:将要 约:规定 徐:缓慢 14.假:借;走:跑;谪:降职远调;妻子:妻子和儿女。 15.B(叩:请教)拔高突破1.B 2.B 3.B 4.B 5.C 6.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 7.以:学优中考网 按照;或:有时;苦:怨恨;谢:道歉;衡:通“横” ,梗塞。 8.D 9.D 10.A 11.跑 等待(等、等到) 大腿 满一年(过了一年) 12.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祸患,灾难;“辟”通“避” ,躲避。“乡”通“向” ,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 13.B 14.冒着 命令,派遣 诚信,信用 15.(马一样)飞奔 向上 停止 鱼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