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2009 中考语文边学边练:文言虚词考点导学一、之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2.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例:宫中之事 山水之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镜之新开 人之学也(3)补充音节。例: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3.动词例: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4.语法作用例: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二、其1.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例: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2.表语气。例: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三、以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例:醒能
2、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 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 必以分人(把)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2.连词(1)表目的:译为“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彰其咎(2)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3.其它(1)以为:译为“认为” ;例:或以为死(2)所以;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相当于“而” ;例:醉则更相枕以卧(4)通假字。例:固以怪之矣(通“已” )四、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末)例: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3.作词尾(一般
3、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当于“的样子”)五、虽1.即使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2.虽然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六、然1.代词:这样的意思;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2.作词尾:表的样子;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满目萧然学优中考网 3.连词:表转折。例:然文不可以学而能七、或1.有的人;例: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有时候;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3.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八、为1.介词(相当于“被” “替” )例: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2.动词例:为坛而盟(筑) 酿泉为酒(酿造)真题解析(2008 甘肃兰州
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其西南诸峰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C.山之僧智仙也 / 名之者谁D.故自号曰醉翁也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重点是虚词,用分类积累法。有助于对词语的掌握。A 项中“其”分别指的“滁州城”和“太守” ;B 项中“于”都译为“在” ;C 项中第一个“之”是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 “亭子” ;D 项中第一个“故”译为“所以” ,第二个“故”译为“原来” 。答案:B(2007 河池市)2.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仿照“文言虚词积累卡片”填写的示例,从学过的篇
5、目中找出例句将表格填写完整,可不写出处。(4 分)文言虚词积累卡片编号:001虚词例句用法意义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助词的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代词他,指扶苏介词以连词解析:这道题是一道新颖的考题,也比较有难度。考生除了要有较丰富的文句积累之外,还要熟练掌握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从自己的备选句中认真辨别、筛选,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答案示例:醒能述以文者 以:介词;意义:用。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连词;意义:来。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或异二者之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此所谓战胜
6、于朝廷D.先天下之忧而忧 泉香而酒洌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野语有之曰( 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C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黑质而白章”两句中的“而 ”用法相同。D.“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始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3.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 分)学优中考网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何陋之有B.人不知而不
7、愠 然则何时而乐耶C.其恕乎 其真不知马也D.勿施于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5.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
8、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2 分)A.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A虽
9、不能察,必以情 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登轼而望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其真无马邪11.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 皆以美于徐公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能谤讥于市朝D. 皆朝于齐12.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怅恨久之 B. 辍耕之垄上C. 蜀之鄙有二僧 D. 西蜀之去南海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
10、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4.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 (2 分)学优中考网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5.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2 分)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拔高突破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走送之
11、,不敢稍逾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寓逆旅,主人日再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故自号曰醉翁也B.故患有所不辟也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扶苏以数谏故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6词 例 句 意 思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在于 到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委
12、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D.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6.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2 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7.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
13、去 D呼尔而与之8.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9.请从下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学优中考网 (2 分) 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0.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
14、而不为报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11.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1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 分)例句:君将安之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练习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
15、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 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干:岸边。圮(p):倒塌。阅:经历。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杮(fi):木片。颠:颠倒、
16、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一老河兵闻之 果得之于数里外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C. 和句不同,和句相同D. 和句相同,和句不同14.指出下列句中的“乎”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词。(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吾尝疑乎是(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览物之情,得
17、无异乎( )(5)天下事有难易乎( )(6)然是下卜之鬼乎(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永之人争奔走焉( )(3)感极而悲者矣(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 )(5)陈胜,吴广乃谋曰(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学优中考网 (8)杂然相许( )(9) 其余则熙熙而乐( )(10)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参考答案基础演练1.C 2.B 3.B 4.C 5.D(D 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6.B 7.D 8.D 9.A 10.D
18、11.C 12.B 13.D 14.对 比 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皆朝于齐 15.C拔高突破1.D(借。A.它,指书/的;B.他,指“乡之先达”/他们,指“同舍生”;C.日子,天数/每天) 2.A(A 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 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3.D 4.A 5.A(A 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 6.B 7.C 8.B 9.是寡人之过也 10.A 11.D 12.D 13.AC C 14.(1)在 (2)对 (3)吗 (4)呢 (5)吗 (6)吧 15.(1)啊,语气词 (2)代捕蛇这件事 (3)的心情 (4)的人 (5)于是,就 (6)竟然 (7)才 (8)的样子 (9) 就 (10)就是 (11)那么学 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