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480064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肉体与灵魂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灵魂,也就是其中心,人是这样,一张设计图也是如此。古往今来,世界各个国家几乎都有其独特的园林艺术的代表样式.如: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日本的庭院式园林,西欧的对称式园林以及埃及的皇家园林等.这些都是人类史上光辉的一页,在世界园林中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但是请大家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些代表中有一个共通之处,也就是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体建筑.这就是其整体的灵魂!我的启蒙恩师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建筑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是的,一个园子的风格怎样,几乎完全取决于园中的建筑形式.从园中建筑形式上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中国式园林,哪些是西方园林

2、。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等。下面就以其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为代表进行论述。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成就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它本于自然,外师造化,精练而典型的再现自然界山水风景之美,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讲究诗情画意的蕴涵,力求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协调,体现一种天人和谐的哲理。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其中,中国古典建筑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它所具备的多种的建筑类型,完备的建筑技术,鲜明的建筑风格,广阔的分布地域以及在东亚的影响范围.下面就单以建筑风格来论证以上所阐发的观点.首先,中国的古典建筑的建筑风格大体可以称为

3、正厢式建筑,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一正两厢”的格局的建筑体制为基本模式,其来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所倡导的长幼尊卑之序,男女内外之别的伦理关系,而这种伦理关系体现在建筑上便产生了严谨的“一正两厢”的封建院落的布局模式。而且在中国古典的皇家建筑,宗教建筑,乡土建设上也都采用的是“一正两厢”式建筑手法。这一点在大宅门等电视剧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此就不予以多说了。其次,中国搞园林事业的人都知道,中国古园林追求天人合一,虽为人做,却如天造的造园手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非常好的证明。比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自然无为,太极中的万法自然的思想都是在强调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这种亲和

4、协调的意识作为哲学基础。其中以道家的影响最深,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美学的核心。在这种审美学的影响下,人们在处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便产生了亲和态度,并非是对立而去控制自然环境。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艺术。其中四川成都的易园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建筑手法并非是植物给建筑让路,而是建筑与植物互相依附,互相衬托,万法自然的手法。将建筑融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显的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进而在这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中,“一正两厢”这一伦理象征或多或少的被冲淡,使得园林建筑布局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建筑与山,水,花,木有机的结合组织,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相互融糅

5、的境界。正如张在元教授曾说的:“优秀的园林作品,尽管建筑密度很大却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人工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建筑与植物的协调与统一。再次,中国古典园林建设还很注重空间上的搭配。经过儒家与道家的阐发,形成了虚实相生,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在整个园中,建筑,植物,假山,湖泊等园林设施上都是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八卦分布进行布局,用以追求整体的完美统一。以上阐述了建筑与植物等园林设施的相互关系,从以上论诉中我们不难看出,建筑在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对于皇家园林,如果没有金碧辉煌的皇室建筑,怎会体现出其园林的独一无二?对于寺观园林,如果没有庄严肃穆的宗教建筑,怎会体现出其园林的宗教色彩?对于

6、公共园林,如果没有频频无奇的凉亭、水榭,又怎会体现出其园林的悠然自得呢?当然,对于日本的庭院式园林,西欧的对称式园林,埃及的皇家园林也是同理关系。日本的庭院式园林是以房屋为中心主体,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西欧的对称式园林是以左右对称突出体现对称轴上的主题,其中也多为主体建筑;埃及皇家式园林亦是为了衬托皇宫的雄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园子中缺少建筑将是什么情景?是的,这个园子缺少中心,也就是灵魂!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下面引刘敦桢教授所著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的狮子林为实例。元末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的门徒僧惟则为其建庵于此,初名为狮子寺。后改菩提正宗寺,亦称狮子林。园在寺的北

7、侧,其地原为宋代废园,多竹林怪石。明洪武初画家倪瓒(云林)作狮子林图。清康熙,乾隆曾先后几次来游,并仿建于承德避暑山庄内。园的布局中部稍北为池,池东、南二角掇石为山,建筑主要布置在山池东、北两翼,而以长廊贯通四周,全园面积约15亩。现在园门在东侧原来家祠处,入门后由祠西通道至燕誉堂。此堂做法属于鸳鸯厅类型,庭院有花台石笋,夹峙玉兰两株,是庭院处理较好一例。堂北小方厅名“园涉成趣”,此处院内和古五松园的体形俯仰多变峰体多孔穴用铁件钩挂石料,水泥嵌缝,都是1918至1926年间所堆,反映了当时的叠石风尚。小方厅西去为指柏轩,是园内正厅轩南对假山,山上罗列石峰、石笋,山内阴洞盘曲,山石缝中古木根须盘

8、绕,假山中央围成平地,筑楼名为卧云室,可与燕誉堂,小方厅相通。假山西侧有狭窄的水涧,涧西侧则是池中心一组假山。涧北边两组假山跨涧相连接,连绵成整体,手法别具匠心。跨涧建有修竹阁。指柏轩往西是古五松园,庭院内散列石峰、古树,环境幽静。其南侧临池建造荷花厅及真趣厅,是园中主要观赏处,再西是暗香疏影楼。园西面土山是近代扩大园址时掘池积土而成。山上有飞瀑亭,问梅阁,双香仙管等建筑。问梅阁是园西景物中心,阁与飞瀑亭之间有涧谷,叠石递落,阁顶有水柜蓄水,沿洞谷流往池中,形成人工瀑布。自问梅阁沿墙循廊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留小院布置竹石。沿南墙则长廊高低起伏,期间穿插两处半亭。廊前沿池叠石成岸,石径曲折盘绕,修竹阁小赤壁一处,叠黄石为拱桥,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南墙走廊东端折为复廊,过此便可至立雪堂了。以上便为狮子林之布局的大概情况,狮子林可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代表,由此可见,所谓园林其实就是由建筑,植物,山水等物共同组成,而其中心灵魂便是建筑。建筑构成了灵魂,山水、植物构成了血肉,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因此只有当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协调统一而构成的一个美的整体,这时才称得上是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