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典园林对国际的影响.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479851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对国际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对国际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对国际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对国际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古典园林对国际的影响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堪称艺术而无愧;在世界造园史上,它独树一帜,并对东西、方造园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致有“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里,可以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欧洲为重点,扼要地介绍一些情况。 1对日本的影响中国造园大约已有三干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外国早有交流。在东方,除了与中国接壤的大陆国家,如朝鲜、越南等早受其影响而外,隔海相邻的日本,也早就借鉴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与技术的成就。日本学术界的意见认为:日本在飞鸟时代(593709 年)以前很少园林资料,就考古发掘获得的古镜上所刻画的住宅形象来看,只在房屋附近种植一些

2、树木。而自飞鸟、奈良时代(593793 年)起,以中国文化为主流的大陆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其造园艺术才发生了一个飞跃的进步。近年来日本出土这一时期的流杯渠残石,表明了始自晋人追求林泉归隐的“曲水流觞”这一园林内容,当时已经传到日本。或曰,在 7 世纪末 8 世纪初(飞鸟末期),中国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的说法传入日本,实际上,应远早于这个时期。这一思想明显地对其园林创作产生影响,约当 9 世纪初叶。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 年)的园林作品中,即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反映。当时的御苑及贵族府邸中的所谓“池泉庭园”,便是像中国唐代的池中有山的“山池院”形式。例如日本在 1086 年所建造的鸟羽离宫,

3、就是这种“神仙岛”景象的创作。这一风格盛行于桃山、江户时代(15741867年)。1598 年所修造的被誉为桃山时代的代表作醍醐寺三宝院庭园,即是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的做法。而至江户时代,无论是诸侯御苑、寺院园林,还是一般私家庭园中,都广泛地采用蓬岛神山的主题。不过后期岛的设置已不限于三个,而是只取其涵义,在构图上一个或多个不拘了。蓬岛神山的进一步发展,遂形成日本化的龟岛、鹤岛的形式。这一思潮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在历史上,中国造园思想的另一潮流“佛教趣味”的造园,也是在 7、8 世纪之交传到日本的;而佛教思想对于其园林创作影响之深远,似乎更甚于在中国。日本的所谓“须弥山”、“九山八

4、海石”的手法,便是这一影响的迹象。日本造园中佛教思想影响的具体化,约当平安中期(10 世纪至 11 世纪中)。毛樾寺庭园可算是在此影响下产生的所谓“净土园林”(按日本学者的说法)的典型作品。随着中国文化的东渡,造园技艺也被直接、全面地介绍到日本。当时在日本的造园中,除上述蓬岛神山及“净土世界”(日本造园中对“净土”的理解,是指清净的美妙的极乐世界)的创作思潮而外,更有进一步集仿中国古制的作品出现。譬如,在平安时代模仿唐长安而规划建造的平安京城及宫苑中,就有取意周文王灵囿而创作的禁苑“神泉苑”。中国园林艺术思潮,历来影响着日本园林的创作;在历史上,中国社会思想的流变,也莫不对其创作起着作用。中国

5、园林艺术中的佛教思想影响,虽然感染了日本平安朝的创作,然而对于其园林意境更为深刻的触动,却是在 11861333 年间镰仓时代,禅宗及宋儒理学思想传入以后。禅宗及理学思想为日本当时的统治者“武家”所利用,由于政治上的推崇与奖励,一时遂得到极快的发展。禅宗及义理的哲学思想在日本普遍流传,深入民间而成为左右社会风尚的主导,是在 13341573 年间(室町时代),这也正是日本造园史上的黄金时代。镰仓、室町时代日本禅僧最喜欢传诵苏东坡的“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的带有浓厚禅味的自然观的诗句。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宋、明儒家思想对其影响之深。当时日本的禅僧在学术界占有统治地位,禅宗及宋、明儒家思想也

6、就成为当时日本文学艺术的主导思想。这反映在造园艺术上,不独是园林意境,甚至在具体意匠上都有显着的表现。诸如渲染深山幽谷隐居环境的松风、竹籁、流瀑等声响的借用处理,象征释迦、观音、罗汉的石峰点置,效仿摩崖造像的点景处理,以及普遍使用的三尊一组的构图章法等等皆是。随着中日两国使节、僧侣、商人逐渐频繁的来往,两国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因之,使中国造园技艺和林泉享乐习尚,得以直接、及时地介绍到日本。如镰仓时代(当南宋时期)日本禅僧荣西再度入宋,留学四年,回国的时候,将茶及啜茗这一林泉生活习尚带回日本,这可以说是孕育后来室町时代(约当明朝中叶)茶道之风及从而产生的一次园林创作的巨大变革(“茶庭”等类的出

7、现)的胚胎。又如,室町时代日本的造园巨匠梦窗国师开始经营天龙寺庭园,用天龙寺船与中国贸易以筹备经费,也曾将我国当时的名产及工艺品、绘画等带回日本;日本杰出的画家雪舟来中国访问留学(14671469 年,明成化三至五年),也都促使了明代文化的东渐。此中,特别是宋、明山水画的输入日本,予日本室町时代的画坛以很大影响。 当时日本极为活跃的北宗周文派(天章周文等人所倡导)的水墨画,便是师法马远、夏珪笔意,继之又引弹宗的自然观而别开画境,从而确立了日本水墨山水画的主导画风。这对于当时日本的园林创作起着直接的作用。这一时期,日本的造园取法于山水画,甚至直接参照宋、明绘画的例子也很多。在园林景象创作中,其恬

8、适闲逸的意境以及园中修建楼阁的作风,都可看出宋、明绘画的影响(其实自镰仓后期,在宋画的影响下,楼阁之风就逐渐兴起了)。日本学术界评论: 日本造园艺术的象征性、抽象性的所谓“缩三万里程于尺寸”的写意路数的形成,原因虽有种种,但首要的、最强有力的因素,却是由中国传入的佛教禅宗及宋儒理学思想的影响。在这一影响下,日本造园进一步发展,方有“石庭”、“枯山水”(亦称“唐山水”,即以白砂象征水的做法)之类极端写意的园林形式出现。中国唐、宋以来,文人、画家的向往自然、田园的观念,特别是宋、明儒家义理之学的自然观,反映在中国造园艺术中,作为创作思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日本造园的发展,而且这一影响还是相当深远的

9、(图1)。迄至明朝末年,明遗臣朱舜水流亡日本(1665 年),可视为后期的又一次较为集中的影响。朱舜水在日本直到逝世的十余年间,都为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以师礼相事。朱氏在日本除讲学外,多从事园林创作活动。这对于当时日本造园的发展,起了显着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日本统治者极为推崇宋儒思想,重复古之风,在园林艺术中,也形成一时的风气。著名的诸侯御苑东京“后乐园”,便是朱舜水取自孟子梁惠王“贤者而后乐此”的意思而题名的(16681669 年)。朱氏在对这一名园的修改润色过程中,悉以中国造园艺术为准则。他依照中国江南田园情调,于园中创作的景象有单孔石拱桥“圆月桥”。这不单在造园艺术方面介绍了一个崭新的景象

10、,而且也是第一次把中国拱桥的营造技术传入日本。此后,曾引起许多园林的效仿,如 178l1788 年于广岛“缩景园”中所建的“跨虹桥”即是一例(图 2)。后乐园中还有在尊儒复古的思想指导下添置的,奉祀伯夷、叔齐的“得仁堂”;在追求自然景胜的思想指导下,摹写庐山风景而创作的“小庐山”;师法杭州西湖苏堤、白堤景色而创作的“西湖堤”。这种追求自然景胜的设计思想,也得到广泛的流传,以致形成这一时期日本“大名庭”(一种权贵的大型园林)的风格特征。这一时期的摹拟自然景胜的创作中,关于山景,出现了许多描写庐山的作品。在这一启发下,随之也有许多师法日本本土风景名胜的创作出现。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日本也早受到中国

11、前期造园的陈列鉴赏奇物名品的集锦式的创作思想影响。自我国名胜风景区引种驯化、培养而作为其造园材料的例子也很多。如奈良时代,日本唐招提寺开山大师鉴真,自祖国杭州孤山引松子育苗,作为唐招提寺庭园的观赏植物,便是最早见于记载的一例。至江户时代,引名胜风景区植物作为园林鉴赏配置的风气已很盛行。引用中国风景区植物的,如“六园馆庭园”中的四川柳、西湖梅等便是。日本造园,在历史上受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对中国造园艺术发展有直接关系的中国历代文艺思想的重大变化,也往往对日本有所影响,甚至中国的民间传说,亦常被日本所吸取以为园林创作的题材。诸如,早在日本平安时代,就出现引用中国关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而创作的“龙

12、门瀑”(后代已固定为程序化的瀑布类型之一);室町时代引用中国猛虎迁居渡河的故事(载后汉书刘琨传)所创作的“虎渡子”的群置点石(龙安寺庭园);中国古代八阵之说鱼鳞、鹤翼、长蛇、偃月、锋光矢、方圆、衡轭、雁行,自唐代传入日本后,也被据以发挥而创造有孙子、吴子、诸葛孔明等各式八阵的群置点石的章法。这类作品,最近的如本世纪三十年代修建的“岸和田城庭园”的诸葛孔明八阵图大将军及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的组石。日本造园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借鉴外国,特别是借鉴中国的同时,仍保持了它自身风格的独立完整。现代日本园林,无论是它的经营艺术还是工程技术方面,在传统的基础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至达到了世界公

13、认的高水平,这对于近代以来已经落后了的中国造园来说,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的。2对欧洲的影响中国园林对于欧洲造园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谈到这一影响,不能不先涉及到其它有关方面的情况。 自从公元 1 世纪开辟了通向西域的道路,特别是经过唐代繁荣起来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传入西域甚至远达罗马帝国。此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与欧洲的商旅往来时断时续地进行着。尽管中国的丝绸之类的商品为欧洲所喜爱,但中国的社会情况及文化上的成就,很长一段时期中并没有被欧洲所了解。13 世纪,随着元代军事力量的扩张,使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发生了一次新的变化。马可孛罗行记的问世,介绍了当时中国的一

14、些情况才普遍地引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的渴望。这时,中国与西方的陆路交通尽管是困难的,但 14 世纪开辟了欧、亚两洲直接的海上交通之后,双方的文化交流打开了新的局面。欧洲与中国更为直接地接触,是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及对外扩张开始的。自 1515 年葡萄牙商船第一次驶进中国港口进行通商贸易开始,中国瓷器、漆器、工艺品及丝、茶等遂大量输入欧洲,同时文化也得到一定的交流。继之,荷兰兴起了通向东方的远洋贸易,通过商旅和传教士反过来在欧洲也进行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至 17世纪,关于中国的传闻,伴随着神秘的、奇异的中国商品在欧洲广泛地散布开来,引起欧洲对中国的热衷向往。这时,荷兰、法兰西等国的商人颇

15、多伪造中国瓷器、丝绸、工艺品等出售的,这就更加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在这以前,欧洲人的概念中是以土耳其代表东方的,一切装饰美术的及工艺品上所表现的所谓东方风格的东西,都采用土耳其意匠(Turquerie)。到这时,所谓“Chinoiserie”(中国意匠)遂取代了“Turquerie“。 中国的影响,开始在被认为是欧洲时髦风尚的带头国家一一法国,显示出来。初期,在其宴会场所的布置及假面舞会的化妆上,首先得到反映。进一步逐渐地影响到装饰美术及工艺品的创作方面。法国这一风气的形成,是与其统治者的倡导有密切关系的。路易十四便是醉心于“中国式”的一个,当时在他的宫苑中就收藏有大批的中国丝绸、锦缎、瓷器、金器、漆器、服饰、家俱和其它工艺品等等以及此类的仿制品。1698 年及 1703 年,法国商船“安飞吹”号(Amphitrite)的两次到中国进行贸易,更加深了这一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