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测试一、积累运用(23 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没有教养的人,是懒 du 的人、不求上进的人。他们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就出丑,在外国旅游被人歧视,也是活该的。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面试大多在餐厅进行的。主人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你 x 酒与否,主人也能知道忍不住的人一定先来一杯烈的教养这东西是自发的,自己肯学一定会,并非高科技。摘自读者2012 年四月上卷首语2. 默写。(7 分)怀旧空吟闻笛赋, 。 ,青鸟殷勤为探看。今诸生学于太学, , ,无冻馁之患矣。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酬乐天扬州处逢
2、席上见赠一诗中“ , ”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3.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情节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小说中具体描写的“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B.高太尉一上台就利用职权报复私仇,逼得史进连夜逃出;后来他为了让干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又千方百计迫害林冲,最后林冲逼上了梁山。C.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第四十回具有重要意义,从这时起,好几处山头的英雄正式合流,宋江上山,梁山从此不仅与地方土豪劣绅为敌,而且与朝廷正面对抗梁山成了造反者人心所向的大山头。D.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
3、,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4.早春叶芽冲寒而出,晚秋黄叶陨落化泥,叶的许多现象更发人深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泼墨挥毫,读之让人思绪万千。仿照划线的句子,把横线上内容补充完整。(2 分)我由叶芽破土而出,我联想到生命的力量;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想到了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由“红花虽好仍须绿叶扶持”想到了绿叶扶持红花的衬托精神,甘当配角的精神;我由“秋风扫落叶”我想到了 。我由成语“绿叶成阴”联想到了 。5.下边是一位同学所写作文片段,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加以修改(不得超过 5 处)。(4分)(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
4、调位号2012 年 7 月 24 日,天府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团一行 15 人,来到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受到了当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当天,该院师生们和当地留守儿童共同举办了联谊活动,孩子们表演了由大学生们为他们精心编排的合唱仰望星空、舞蹈不怕不怕等。通过优美的歌声、舞蹈的动感,大学生与小学生们进行注音 填字心与心得交流,留守儿童在社会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三下乡”服务团还将通过文化课辅导、艺术类辅导、舞蹈、绘画辅导、防溺水教育等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6.在一次班团活动课上,你们班围绕校园热点话题举行了一次研讨会。
5、研讨会上,老师阅读了一则材料,要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3 分)材料:班长、语文课代表、语文组长、英语课代表、英语班长、体育委员某学校一个班中竟有九成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该班班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听了这则材料之后,对该班主任的做法,你持什么意见?说说你的理由。7.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大师们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 分)材料一: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
6、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来的。这样一来,我就觉得写文章比从前容易些了。 巴金材料二: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这是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两个名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材料三:季羡林先生知识丰富,学识渊博,被国人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而他却撰文辞去这些称号。二、阅读理解(37 分)(一)阅读散步节选部分,回答 811 题。(12 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
7、,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儿的小脑瓜,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
8、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不超过 15 字)(3 分)9.“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当两头不能兼顾时,“我”的原则是什么?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 分)10.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分析选文中划线两句话的异同。(3 分)11.选文第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一句对小路周围景色进行了描写,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作用。(3 分)(二
9、)阅读史良高的父亲说过的话一文,回答 1216 题。(共 13 分)自行车打气筒漏气,查出是气嘴的垫片老化了。去维修铺买了个垫片回来想自己装上,不料忙了一个多小时,不仅没装上,反将小小的垫片弄坏了。拎着气筒找到马路旁边的修车师傅,他看也没看,就从旧车胎上剪下一小块胶皮,不到 3 分钟问题就解决了。我把这事告诉父亲,父亲说:“一门不到一门黑。” 我觉得父亲的话形象,经典,也很有哲理。如今,父亲虽然早已走了,可他说过的许多话言犹在耳。 那年,我动用全部家底买了一套住房。过年了,兄弟姐妹都过来聚聚,屋子里显得拥挤不堪,吃饭时大家抬着饭桌找地方,弄得我与妻很是尴尬。有一阵儿,不少人都纷纷贷款购房,朋友
10、也撺掇我“抓住机遇”,即便不去“炒”,也可以换个大套享受享受,把现在的房子租出去。我有些动心。父亲知道后说:“屋宽不如心宽!” 父亲的话一点没错,后来国家调控,银行房贷利率不断增加,我那位朋友因为贪心,被银行按在地上一层层“揭皮”,苦不堪言。我呢,父亲不在了,孩子成了西部志愿者,78 平方米的房子空空荡荡,心也坦坦荡荡,不用体会“月供”之苦。 父亲重病在床的时候,有一天,附近的湖里淹死了一个盗鱼贼,大家议论纷纷,有人示以同情,有人给予指责。父亲听说后,沉默半晌,轻声说了一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父亲的方言很重,我反复揣摩着父亲这话的意思,想找个机会向老人家讨教,到底是“得”呢,还是“德
11、”?可是,第二天父亲就去世了。这句话,竟成了父亲临终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父亲读过 10 年旧学,特别是古文,学养深厚。父亲离世之后的很多日子,我都在反复咀嚼着他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本”就是根本,“末”就是枝叶。一个人就像一棵树,财富只是枝叶,美德才是根本。枝叶虽不能少,但缺少了“美德”这一根基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我们违背自己的良心,以财富为根本,无视道德修养,又怎么能去构建和谐社会呢? 父亲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他的话,有的有出处,有的找不到出处,但现在想起来,每句话,每个字,对我们做子女的意义深远博大。“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在教育我们要学会节俭,懂得感恩;譬如
12、,“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意在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要学会谦让;譬如,“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意在教育我们 。还有一首打油诗:“少时讨人喜,老来讨人嫌;青春正好过,能有几十年?”这是老人晚年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对这句话感触不深,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并非是父亲垂暮之年的感叹。12.选文题目为“父亲说过的话”,作者认为父亲说的话怎么样?请用原句回答。(2 分)13.有人认为,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可以互换,请说说你的看法。(3 分)父亲的方言很重,我反复揣摩着父亲这话的意思,想找个机会向老人家讨教,到底是“得”呢,还是“德”?父亲离世之后的很多日子,我都在
13、反复咀嚼着他这句话。14.在人生的旅途中,父亲讲过了许多话,但文中仅摘取其中的句话,就让我们对父亲产生由衷的敬意。请从下面两句中选一句加以赏析。(3 分)我把这事告诉父亲,父亲说:“一门不到一门黑。”父亲知道后说:“屋宽不如心宽!”15.仿照选文第段划线句的格式,根据语境,把段中横线上所填相关内容写在下面。(2分)16.对选文最后一段中父亲的打油诗,作者说“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对这句话感触不深,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并非是父亲垂暮之年的感叹”,言外之意,还有什么意思呢?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3 分)(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 1721 题。(12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
14、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朕:皇帝自称。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余幼时即嗜学 ( ) 手自笔录 ( )宋濂尝与客饮 ( ) 帝问其故( )18.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 )(2 分)
15、例句:以衾拥覆A.濂具以实对 介词,用B.计日以还 相当于“而”,不译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D.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19.翻译下列句子。(4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20.两段文字同样写宋濂,但所选角度不同,试加以分析。(2 分)21.阅读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分)三、作文(40 分)幸福是风雨中的一把遮蔽的伞,幸福是聚会时的一片开心的笑,幸福是回家时那一盏温馨的灯,幸福是那一幕幕,无不令我们感动,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温情。请以“生命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苏教语文八下第五
16、单元测试1.q pn cn 惰 酗 2. 到乡翻似烂柯人蓬山此去无多路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B(不是史进,是王进) 4.示例:想到了叶子的悲凉,联想到许多孤苦伶仃的老人 默默奉献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辛勤培养5.错别字,“逆水”改为“溺水”;缺少中心词,在“舞蹈不怕不怕等”后加“节目”;前后不一致,把“舞蹈的动感”改为“动感的舞蹈”;重复,“艺术类辅导”包含“舞蹈、绘画辅导”,删去其中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6.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赞同,理由:学生当“官”重在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集
17、体、他人服务的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群体协调能力。不赞同,理由:“当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往往带有功利色彩,甚至会弱化、腐蚀责任感的反作用;易在校园形成推崇“官本位”的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7.示例:潜心阅读,认真背诵,广闻博录,不断积累;谦逊;勤奋。其它符合也可。8.我散步遇分歧时的情思和决断。9.“我”的原则是“委屈儿子”,这表达了“我”爱儿子,更尊重母亲,对慈爱的老母亲的孝敬之心和热爱之情。10.同:两句都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的高度的责任感和生活使命感。异:前一句表现在思想上的所悟,而后一句主要表现在行动上的表现。11.选文景物描写,是作者借着优美、明丽的景物,展现了“小路”景致的美好
18、,以此烘托了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表达作者的美好愿望和寄托。 12.我觉得父亲的话形象,经典,也很有哲理。13.不可以,“揣摩”是反复思考推敲,“咀嚼”是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前者是不知父亲的话什么意思,反复推敲,而后者反复体会,领悟其深意,两个词表意角度不同,故不能调换。14.任选一个赏析,选“一门不到一门黑”意思就是不干某一行就不知其内中的奥秘。我由于不懂修车,所以忙了一个多小时,不仅没修好,反而把垫片弄坏了,而修车师傅不到3 分钟就完成了,可见其实内行。选“屋宽不如心宽!”意思是心情好远远强于住房宽敞。说明物质的其实远不如精神的享受更让人感觉轻松。贷款买房的事实证明,我的
19、心坦坦荡荡,朋友却被“揭皮”,说明父亲的话极有道理。15示例:知足常乐 16.父亲更多的是希望我们这些后辈,要珍惜时光,努力奋进。我们应抓住青春年少之时,努力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期望。17.爱好 用笔抄写 曾经 原因18.A(例句“以”解释为“介词,用”,B 项起修饰作用,C 项表原因,D 项表目的)19.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20.甲文是从读书方面,可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等要点回答即可,乙文从做人方面,可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21.勤奋、诚实、不欺骗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附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