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418006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4课,考纲要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 ?下令废丞相,权分?,加强了?权。 2.内阁制正式确立于?时,内阁是?强化的产物。 3.?设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导致中国?于西方。,课前预习,问题探究1: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

2、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主要原因,矛盾,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秦-唐-明-,创立,趋势:,君主专制逐步强化,归纳总结:,三省体制,明太祖罢丞相不设,问题探究2: 简述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内阁是怎样的机构?,地位,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 (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原因,废丞相,丛杂政务集于一身,内阁制度的形成,决策者,侍从咨询,皇帝的个人 支持与信任,制度及其职位,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

3、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神宗实录,实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问题探究3: 军机处是怎样的机构?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正雍,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4、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2.军机处的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跪受笔录,只能承旨遵办,3.军机大臣的职能,“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简、速、密,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4.军机处的特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明清君

5、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明成祖设内阁,雍正设军机处,措施,趋势,君主专制强化,问题探究4: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落后,挨打!,人治,秦朝(形成),从汉到元(发展),明清(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史,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基本矛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明成祖设内阁,雍正设军机处,措施,君主专制加强,阻碍社会进步,影响,回扣考纲,巩固练习,1.为了加强专制,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废丞相,权分六部 2.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6、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3.内阁制正式确立于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 D.明宪宗时,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 。 到了宋朝,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据说,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坐着向宋太祖奏事,宋太祖借口眼睛昏花看不清,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从此,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坐而论道,站着商讨,跪奏笔录,上

7、面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君臣关系呢? 说明了什么?,(2006江苏高考)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11分),史实: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

8、,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计,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