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
2、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 3 个月无效。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 7-1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 腰椎间2盘突出症疾病编码。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不合并腰椎
3、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六)术前准备 3-5 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 和 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
4、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4-5 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 2.手术方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3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 4-11 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尿常规。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5、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神经血管输尿管损伤、硬膜外血肿、内植物松动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3.内植物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4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
6、*/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7-15 天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 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进行相关检查 根据化验和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根据病史、体检、平片、CT/MRI 等,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完成术前小
7、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胸片、心电图 腰椎平片、CT/MRI 肺功能、超声心动(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请相关科室会诊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术腰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术前禁食水 抗生素皮试 配血 一次性导尿包 备皮 术前晚灌肠5主要护理工作
8、 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和生活护理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禁食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6时间 住院第 4-5 天(手术日) 住院第 5-6 天(术后第 1 天) 住院第 6-7 天(术后第 2 天)主要诊疗工作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术后病情变化 完成病历书写 注意引流量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根据引流情况,明
9、确是否拔除引流管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伤口情况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麻醉后护理常规 腰椎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明日饮食 轴线翻身 伤口引流记量 留置尿管 抗生素 激素 神经营养药物临时医嘱: 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吸氧 补液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麻醉后护理常规 腰椎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伤口引流记量 留置尿管 抗生素 激素 神经营养药物 脱水(根据情况) 消炎止痛药物临时医嘱: 通便 镇痛 补液(根据情况)长期医嘱: 麻醉后护理常规 腰椎术后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留置尿管 抗生素 神经营养药物 脱水(根据情况) 消炎止痛药物 拔除引流,停引流记量(根据情况)
10、停激素临时医嘱: 换药主要护理工作 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7时间 住院第 7-8 天 (术后第 3 天) 住院第 7-14 天(出院前日) 住院第 8-15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伤口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
11、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麻醉后护理常规 腰椎术后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神经营养药物 脱水(根据情况) 消炎止痛药物 停抗生素 停尿管临时医嘱: 拍摄术后腰椎平片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神经营养药物、消炎止痛药、口服抗生素 嘱 日后拆线换药(根据出院时间决定) 一月后门诊复查 如有不适,随时来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颈椎病临床路
12、径(2009 年版)8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 ICD-10:M47.1 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3、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脊髓型颈椎病。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7-1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病情需手术治疗。(六)术前准备 3-5 天。9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 和 MRI。2.根据患者病情
14、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4-6 天。1.麻醉方式: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3.手术内植物:前路钛板、Cage 或后路螺钉、固定板(棒)、钛缆、钛网、人工椎间盘、各种植骨材料。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 5-11 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片。2.术后处理:10(
15、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2.伤口情况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围手术期并发症:内植物松动、伤口感染、脊髓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食管损伤、硬膜外血肿和伤口血肿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16、。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3.有上胸椎同时累及者,可能同期手术。4.内植物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11二、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M47.1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7-
17、15天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5 天(术前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化验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必要者请相关科室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根据病史、体检、平片、CT、MRI 等,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18、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 颈椎平片、CT、MRI 心肌酶、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根据病情需要决定)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查和化验单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全麻/ 局麻 +强化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颈后路椎管成形术颈前路颈后路手术 术前禁食水 抗生素皮试 配血 一次性导尿包12 请相关科室会诊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和生活护理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病情
19、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13时间 住院第 4-6 天(手术日) 住院第 5-7 天(术后第 1 天) 住院第 6-8 天(术后第 2 天)主要诊疗工作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引流量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除引流管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伤口情况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全麻/局麻+强化后护理常规 颈椎术后护理常
20、规 一级护理 明日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伤口引流记量 留置尿管 抗生素 激素 神经营养药物临时医嘱: 心电血压监护、吸氧 补液(根据病情)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饮食 一级护理 脱水(根据情况) 激素 神经营养药物 消炎止痛药物 雾化吸入(根据情况) 抗凝治疗(根据情况)临时医嘱: 通便 镇痛 补液长期医嘱: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饮食 一级护理 拔除尿管 拔除引流(根据情况)临时医嘱: 换药(根据情况) 补液(根据情况)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
21、后功能锻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住院第 7-9 天(术后第 3 天) 住院第 8-10 天(术后第 4 天) 住院第 9-15 天(术后 5-11 天,出院日)14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伤口情况 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除引流管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伤口情况 拍摄术后颈椎平片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
22、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饮食 一级护理 停抗生素 拔除引流(根据情况)临时医嘱: 换药(根据情况) 补液(根据情况)长期医嘱: 全麻后护理常规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饮食 二级护理临时医嘱: 换药(根据情况)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神经营养药物、消炎止痛药、口服抗生素 预约拆线时间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
23、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 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5(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2.体检有明确体征:膝关节肿胀、出现屈曲挛缩及内翻或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3.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 X 线片可见明显的髌股关节病变
24、,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无全身或局部的近期感染。2.无严重的合并症。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评估。(四)标准住院日为 14-2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M17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编码。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16(六)术前准备 3-5 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
25、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血沉、C 反应蛋白;(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片、心电图;(7)双侧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及髌骨轴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负重位 X 线片或双下肢全长片;(2)超声心动图、血气和肺功能;(3)腰椎或颈椎正侧位 X 线片、MRI 检查 (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4)术前配血;(5)有相关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5 天。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2.手
26、术方式:全膝关节置换术。3.手术内植物:人工膝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出血情况而定。17(九)术后住院恢复 10-14 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双膝正侧位 X 线片。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血沉、CRP、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3.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285 号)执行;(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
27、常(血沉、CRP 除外)。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膝关节功能改善。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内科合并症:晚期重度骨关节炎的患者常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围手术期需要详细检查内科情况并请相关科室会诊,术前准备时间需延长;同时使用相关药物,将增加住院费用。2.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骨质条件、畸形类型、关节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有可能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如骨折、韧带损伤、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术后需要延长下地和康复时间,可能造成住院日18延长和费用增加。3.人工膝关节假体的选择:目前可
28、供选择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较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关节病损,可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19二、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420 天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术前日) 住院第 3-5 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 完善术前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
29、室会诊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根据症状、体检、膝关节 X线片及术前各项化验,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等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脚癣患者每日碘酊涂患处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血沉、CRP 胸片、心电图 双膝负重正侧位片及髌骨轴位片 肺功能、超声心动(视患者情况而定) 必要时行腰椎或颈椎
30、MRI长期医嘱:(增加) 患者既往内科疾病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禁食水 抗生素(视病情) 术前留置导尿管 术前备皮 术前灌肠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明日普食 引流管记引流量 尿管记尿量临时医嘱: 今日在神经阻滞麻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心电监护、吸氧 补液(视病情) 胃粘膜保护剂 抗生素 术后抗凝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
3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20时间 住院第 4-7 天(术后第 1-2 日) 住院第 6-8 天(术后第 3-4 日) 住院第 8-20 天术后第 5-14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注意引流量 注意观察体温、血压等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 观察伤口情况,是否存在渗出、红肿等情况 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如贫血严重及时输血 开始 CPM 等功能康复练习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
32、后的注意事项,如: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处理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普食 引流管记引流量 尿管记尿量 抗生素 术后抗凝临时医嘱: 止吐 镇痛 伤口换药(必要时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普食 二级护理 停引流记量 拔除尿管 术后抗凝临时医嘱: 伤口换药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 1-3天) 功能锻炼 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嘱 日后拆线换药(根据出院时间决定) 门诊复查 如有不适,随时来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
33、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21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3.辅助检查:髋关节 X 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三)
34、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 65 岁以上且骨折按 Garden 分型为型、型的患者。2.无严重的合并症。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四)标准住院日 10-1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22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S72.00 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
35、折。4.除外病理性骨折。(六)术前准备 1-5 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 X 线片;(6)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3.术前抗骨质
36、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1-5 天。23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 6-14 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 X 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3.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3)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
37、: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5)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术后 X 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置换侧髋关节稳定。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骨折、脱位、神经血24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
38、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3.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关节假体类型,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25二、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 全髋;81.52 半髋)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0-18 天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5 天(术前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
39、房等病历书写 完善术前检查 患肢皮牵引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决定手术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人不能签字时) 、自费用品协议书 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各项术前准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患肢皮牵引 术前抗凝 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临时医嘱: 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 髋关节正侧位 X 线片 根据病情:双下肢血管超
40、声、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患肢皮牵引 术前抗凝 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 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药临时医嘱: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查和化验单 镇痛等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同前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准备明日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禁食水 术前抗生素皮试 术前留置导尿管 术区备皮 术前灌肠 配血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宣教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心理和生活护理 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术前心理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41、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26时间 住院第 1-5 天(手术日) 住院第 6 天(术后第 1 日) 住院第 7 天(术后第 2 日)主要诊疗工作 手术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麻醉医师查房 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 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患肢抬高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 抗生素 术后抗凝 抗骨质疏松治疗 其他
42、特殊医嘱临时医嘱: 今日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心电监护、吸氧(根据病情需要) 补液 胃粘膜保护剂 止吐、镇痛等对症处理 急查血常规 输血(根据病情需要)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患肢抬高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 抗生素 术后抗凝 抗骨质疏松治疗 其他特殊医嘱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根据病情需要) 换药 镇痛等对症处理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患肢抬高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 抗生素 术后抗凝 抗骨质疏松治疗 其他特殊医嘱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必要时)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要时) 换药,拔引流管 镇
43、痛等对症处理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住院第 8 天(术后第 3 日) 住院第 9 天(术后第 4 日) 住院第 10-18 天(术后第 5-13 日)27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必要时)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必要时)
4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病历资料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抗生素 术后抗凝 其他特殊医嘱 术后功能锻炼临时医嘱: 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补液(必要时) 伤口换药(必要时) 镇痛等对症处理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抗生素(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生素治疗) 术后抗凝 其他特殊医嘱
45、术后功能锻炼临时医嘱: 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补液(必要时) 伤口换药(必要时) 镇痛等对症处理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日后拆线换药(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预约拆线时间) 一月后门诊复查 如有不适,随时来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 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2009 年版)28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
46、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膝关节 X 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2.无手术禁忌证。(四)标准住院日为 10-28 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
47、严重肿胀,需要等待 2 周方能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S82.10 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4.除外病理性骨折。(六)术前准备 0-14 天。29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6)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膝关节三维重建 CT,膝关节 MRI;(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