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2) 试题 试卷代号:21082009 年 7 月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犯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的规定处罚。2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定罪从重处罚。3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各种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4犯非法拘禁罪,具有、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5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的,以绑架罪论处。6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使用暴力的目的在于、或者毁灭罪证。7侵占罪侵害的对象是的他人财物或
2、他人的遗忘物、_。8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聚众斗殴的和。9对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10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数罪并罚2伪造货币罪3被保险人 受益人4殴打 侮辱5偷盗婴幼儿6窝藏赃物 抗拒抓捕7代为保管 埋藏物8首要分子 积极参加者9人民法院 拒不执行10司法工作人员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分,共 21 分)1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王某怕被人发现,忙驾车逃离。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对王
3、某的行为应当以( B )论处。A. 过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 ABCD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 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 B使用的手段不同C. 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 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4某甲为存包处工作人员。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一牛皮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当某乙返回寻找时
4、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某甲的行为构成( D )。A贪污罪 B盗窃罪C. 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一起吃饭玩耍,没有作案时间。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刘某的行为( B )。A. 构成诬告陷害罪 B构成伪证罪C构成妨害作证罪 D不构成犯罪6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 ACD )。A. 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B. 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C. 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的D. 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7滥用职权罪的主体通常是指( A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B国家工作人员C. 司法工作人员 D. 行政执法人员二、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B 2ABCD 3C 4D5B 6ACD 7A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罪状2放火罪3合同诈骗罪4敲诈勒索罪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罪状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2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
6、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四、简答题(每小题 11 分,共 22 分)1简述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2简述诬告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四、简答题(每小题 11 分,共 22 分)1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5 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制度。(2 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1 分)(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2 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1 分)2诬告陷
7、害罪,简称诬陷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5 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 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情节严重的行为。(1 分)(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1 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2 分)五、分析案例(17 分)案情:吴某,男,17 岁,无业。2005 年 6 月,某市公安机关发现吴某有向他人兜售毒品的嫌疑(后经查证属实) ,但在侦查过程中,吴某突然失踪。原来,吴某觉得转手买卖
8、赚钱不多,便于 7 月 12 日从云南省某地偷偷出境到缅甸境内,购买了一些海洛因,准备“赚大钱” 。当吴某携带毒品回到国内乘车前往昆明时,被我公安人员查获。吴某见势不妙,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押送其下车的公安人员扎伤后逃跑,但随即就被抓获。经检验,吴某所带的毒品共 6000 克,纯度为30。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吴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五、分析案例(17 分)评分要点:1、吴某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2 分)(判断错误者全题不得分)2吴某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兜售毒品,其行为符合刑法关于贩卖毒品罪的规定,构成贩卖毒品罪。(3 分)3吴某偷
9、越国(边)境,将国家禁止进口的毒品偷带回国,准备在国内贩卖,既违反了海关法规,也违反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法规,其行为完全符合走私毒品罪的构成特征,构成走私毒品罪。走私毒品的数量应以查实的 6000 克海洛因计算,不以纯度 30折算。(4分)4吴某采用暴力手段逃跑的行为包含在走私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内,属于提高法定刑的情形,不应另行定罪。(2 分)5吴某偷越国(边)境的行为与走私毒品的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不应单独认定为偷越国(边) 境罪。(2 分)6吴某出于两个犯罪的故意,实施了两个犯罪行为,构成两罪,应当以贩卖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2 分)7吴某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10、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2 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2) 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款的 以上且偷税总额在 以上的,构成偷税罪。3伪造货币并出售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定罪处罚。4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或者的,应当负刑事责任。5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贩卖、接送、妇女、儿童的行为。6以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
11、、复制的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7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 。8贩卖毒品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已满周岁;走私毒品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已满周岁。9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的,构成传播性病罪。10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只能发生在活动中。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策划 实施210 1 万元3伪造货币罪 从重4重伤 死亡 5收买 中转6牟利 电信设备、设施7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未答“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者不扣分)8 14 169卖淫 嫖娼10民事、行政审判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12、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叶某非法向走私分子王某收购其走私进口的彩电、照相机等价值 50 多万元(偷逃关税近 6 万元)的物品后倒卖,获利近 80 万元。叶某的行为构成( )。A. 非法经营罪 B偷税罪C收购、销售赃物罪 D.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 ) 。A. 广告经营者 B广告发布者C. 广告管理者 D广告主3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C. 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4王某和张某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王乘出纳员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
13、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出纳员手中的提包抢走。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 B抢劫罪C. 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5某甲为车站存包处工作人员。旅客某乙将一牛皮公文箱存放后存包单遗失,某甲即拒不承认收存过该箱。后某甲将公文箱取走据为已有。某甲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侵占罪C职务侵占罪 D盗窃罪6某县民政局干部刘某从自己掌管的救灾款中挪用了 1 万元,交给其弟作流动资金去广州进服装。半个月后,刘某之弟将借款本息全部归还。刘某的行为构成( ) 。A. 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C. 挪用特定款物罪 D滥用职权罪7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是( ) 。A. 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C. 国有公司、企业
14、 D人民团体二、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D 2C 3AB 4B5B 6A 7ABC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罪状2绑架罪3敲诈勒索罪4医疗事故罪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罪状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2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3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贝责任,造成就诊人此 i 或者严重损害就诊
15、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四、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1简述抗税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2简述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1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5 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2 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2 分)(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或者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扣缴义务人。(2 分)(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1 分)2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6、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的主要区别在于:(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3 分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5 分)(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4 分)五、分析案例(15 分)案情:李某,男,1989 年 11 月 10 日出生,某校学生。2005 年 10 月 23 日,李某
17、与同学吴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扭打起来。李某被吴某打倒在地,头碰到水泥地面,磕出一个大包。李某极为恼怒,从地上爬起来后便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刃长 12cm)猛地向吴某腹部捅去,致使吴某脾脏被刺破 (法医鉴定为重伤),倒地休克。李某随后扬长而去。吴某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一个月后痊愈。李某被抓获后主动交待,一个月以前在同学王某家,以“过家家”为名与王某之妹(12 岁)发生了性行为,离开时还偷拿了王某一台照相机,卖后获款 800 余元,经查属实。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五、分析案例(15 分)评分要点: 1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2 分)全部判断错
18、误者,全题不得分;只答出其中一罪者,全题得分不得超过 8 分2李某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属于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强奸的行为负刑事责任。(2 分) 3李某明知用水果刀捅人会致人受伤,却不计后果,将吴某捅成重伤,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故意伤害罪。(2 分)4李某明知其同学王某之妹不满 14 周岁,而采取哄骗手段与之发生性行为,其行为符合奸淫幼女的强奸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强奸罪。(3 分)5李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构成特征,但因其不满16 周岁,不符合盗窃罪的主体条件,因而不构成盗窃罪。(2 分)6李
19、某出于不同的故意,实施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2 分);鉴于李某所犯强奸罪是其自己主动交代的,属于自首,因而在对其强奸罪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2 分) 。试卷代号:21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等专业 刑法学(2) 试题一、填空题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2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3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款的以上且偷税总额在以上的,构成偷税罪。4伪造货币并出售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定罪从重处罚。5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故意
20、伤害他人,致人或者的,应当负刑事责任。6倒卖文物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倒卖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7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8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2 分)1罪状 法定刑2已满 14 周岁3. 10 1 万元4伪造货币罪5重伤 死亡6国家禁止经营7有能力8司法工作人员二、选择1构成间谍罪的间谍行为有( )。A. 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 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 )。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发布者C. 广告管理者 D广告
21、主3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A. 犯罪嫌疑人 B. 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4王某和张莱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王乘出纳员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出纳员手中的提包抢走。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 B抢劫罪C. 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5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一直想报复某乙。一天,某甲邀集了某丙等十余人与某乙等六人在一酒吧内相互斗殴,结果造成某乙死亡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 )定罪处罚。A故意杀人罪 B聚众斗殴罪C. 寻衅滋事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6某甲为车站存包处工作人员。旅客某乙将牛皮公文箱存放后存包单遗失,某甲即拒不承
22、认收存过该箱。后某甲将公文箱取走据为已有。某甲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 侵占罪C. 职务侵占罪 D. 盗窃罪二、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ABC 2C 3AB 4B 5A 6B三、名词解释1劫持航空器罪2绑架罪3敲诈勒索罪4医疗事故罪5受贿罪三、名词解释1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2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3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
23、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5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四、简答题1简述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2简述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概念及其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四、筒答题1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4 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对药品生产、钔售的管理制度。(2 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2 分)(3)本罪的主体是般主体
24、,包括个人和单位。(2 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2 分)2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4 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 分)(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39 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3 分)(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
25、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3 分 J五、分析案例案情;张某,男,34 岁,某厂业务员。王某,男,25 岁,出租车司机。一天晚上,王某载着张某在街上转悠,遇到卖淫女李某。张某让王某把车停下并与李某谈起“生意” 。谈妥后,张某让李某上车,李却要张先给钱然后才上车。两人僵持丁一会儿,李说“那就算了” ,转身要走。张某立即下车,一把抓住李的头发说“拿我开心啊?今天就是不给钱,你也要陪老子玩玩!” ,并将李强行拖进车内,然后让王某把车开到郊外。王某下车后,张某要李脱衣服,李不干,并打了张一耳光。张某恼羞成怒,掐住李的脖子,打了李几拳,并让王某从其车后备厢中拿来一根绳子,将李
26、的双手捆绑在身后,随即脱下李的衣服与其发生了性行为。事后,张某将李扔在路旁,并丢下 100 元钱随后让王某开车离去。李某因奋力挣扎反抗,脖子、手腕被造成轻伤。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五、分析案例评分要点:1张某、王某的行为属于强奸罪的共同犯罪。(3 分)判断错误者全题不得分;只认定张某构成强奸罪而未认定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者得分不得超过 9 分2张某在李某不准备向其卖淫后,违背李某意志,使用暴力手段劫持李某井与之发生性行为,其行为符合强奸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强奸罪。(4 分)3张某强奸李某造成其轻伤的行为,属于构成强奸罪的暴力行为,不应单独定罪,因而张某的行为只构成一罪而不构成数罪。(2 分)4王某从张某的言行中已明知其是在实施强奸犯罪,却仍为其提供交通、犯罪地点、犯罪工具等方面的帮助,致使张某犯罪得逞,其行为符合共同犯罪中帮助犯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强奸罪的共犯。(4 分 )5王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