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案:诗歌表现手法.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40560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案:诗歌表现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案:诗歌表现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案:诗歌表现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案:诗歌表现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 汤继宗复习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复习过程:一、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 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今夜鄜(lu2)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

2、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 、“少年” 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僧敲月下门” , “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

3、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 ,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三、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 ,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 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 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 ,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

5、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 ,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四、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 。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

6、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 43 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 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7、盛今衰的感慨。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虚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附:详

8、解虚实结合: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 的“ 雕栏玉砌” 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

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诗歌中的“ 实” 。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

10、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上阙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 ”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11、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 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象征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

12、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5、起兴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6、联想和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

13、、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7、渲染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8、抑扬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4、”(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 的主题。9、对比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10、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

15、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对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二、例题分析例 1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梅花(或“ 白梅”) ;耐寒、高洁、芬芳、报春(答对 2 点即可) ;(2 )衬托,以冰雪林衬

16、梅之坚毅耐寒;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 )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对 2 点即可)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例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6 分)忆 昔 韦 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 ,在此夜宴文士。 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

17、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3 分) “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答案: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 “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 “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学生答此题,不必求全。上述各点可任选,意思对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赏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

18、世沧桑之感,亦可。 )例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 寄与“明月”? 答案:(1) (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 2 分,后两问各 1 分。 (2 )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 分)三、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回答问题。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1)这首诗表达

19、了诗人的什么感情?(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2指出下面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1)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美人自吻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垂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5、分析

20、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答案参考 :1( 1)惜春之情。 (2) “万丝”比喻春雨,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和细密。 “含春泪” “卧晓枝”是拟人,写出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的状态。2(1)对比。美人、英雄青史留名,而平民百姓却在史书中难觅踪影;前三句用典的文雅与后两句的俚俗相对比,符合元曲小令的特点。 (2)托物寄兴。讽刺了晚唐朝政腐败,一些邀宠取媚之辈为迎合统治者的欢心而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第二句的反问,不仅写出了垂柳的纤柔飘逸之姿,同时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3、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4、用“ 跳鱼” 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5 、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6、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 ”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