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为主题的讨论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过去两年,中国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第二,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么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经过过去两年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所面临的是这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我们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保持 GDP 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就是最终需求不足。第二,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不止是过去两年,也许是过去十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因为
2、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它的后续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接着发生的就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 CPI 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温和的通胀水平,达到了 5,甚至是 5 以上的水平。问题在于这两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现象,它是来自同一个原因,这同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一种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它造成了投资率回报的不断下降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而由于内需不足,就靠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用的办法,用进出口顺差去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的被动,被动的采取了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和投资造成的外汇的盈余。所以,面对这个情况,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看
3、来是两个:第一,是采取稳健、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我们的广义货币对 GDP 的比例是 180%,这是在世界各国所仅见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就需要紧缩。但是因为现在投资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紧缩力度如果不足,那么就不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紧缩的力度过强,它又会造成市场的崩溃或者其他的很大问题。第二, “十二五”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规定。要真正实现转型,根本的措施或者用“十二五”规划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十二五”规划真正的指出了,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
4、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所以,按照规划的要求,能够实现各个领域、全面的改革,这是我们能不能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能不能成功的应对挑战的关键。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军队 13.5 万人,其中日本占 37%,韩国占 32.9%,菲律宾占 11%,对我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日本已成为经济和科技大国,右翼势力正在为日本向政治和军事大国发展推波助澜。1991 年的日本军费总值就达 319 亿美元,约为中国军费的
5、5 倍,仅海军军费就高达 70 亿美元,超过中国军费总额,人均军费居世界第一,成为仅次美、俄的世界和三军事强国。在 90 年代中期,日本作战舰艇总数达 170余艘,驱逐舰规模相当美国第七舰队的 3 倍,反潜机相当第七舰队的 5 倍,并将组成 4 个“八八舰队”。一支现代化日本海军舰队的崛起,对亚太乃至世界都是巨大的威胁。 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在大力加速海军现代化,要建立“可与第三世界任何一国媲美的海军”,以保卫其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其次,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重大海洋权益争议。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与周边各国存在岛礁归属、海域划界和资源占有方面的争议,其实质是主权之
6、争。由于地位重要,利益巨大,内容复杂,矛盾交错,短期内难以找到各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矛盾将通过长期的谈判和磋商解决。 图门江出海通航权问题。我国原为日本海沿海国,后根据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强割中国在日本海的全部国土,使中国失去了濒临日本海的唯一口岸。但根据巴塞罗那公约和当时条约的有关条款,我国具有无可争辩的国境河流通海航行权,通过外交途径,我们已经取得苏、朝的确认。现在有待根据国际法规和惯例与俄、朝鉴定正式过境条约,以便全面恢复我中断了 52 年的开发、利用图门江的正当权益。黄海划界存有争议,中朝为共大陆架,中朝韩三方存在着划界争议。东海钓鱼岛归属和划界之争。钓鱼岛自古
7、以来属于中国,1971 年美日签约,美军非法将该岛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日本,蓄意制造事端,侵犯中国主权,成为中日间的一大悬案。其核心问题是日本企图“占岛夺海”,不顾中日以冲绳海沟为界的事实,硬说中日共大陆架,进而以钓鱼岛为基点,与我国分大陆架,染指我大量主权水域,我国政府为此多次发表声明。南海水域遭多国侵占。由于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无可争辩属中国的南沙群岛,自 70 年代起多数岛礁被周围国家侵占。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7 日在记者会上说,去年国际形势发展的鲜明特征,可以用“变革”和“合作”来形容。记者会上,杨外长就中美、中俄、中欧、中日、G20、金砖国家等大国关系回答了记者的提
8、问。那么,我们如何透过杨外长的答问看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在新时期,中国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全球角色并且应对多重挑战?相关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两位权威嘉宾为我们做深入地解读两位嘉宾,一位是本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先生,你好!曲所长。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涉及了从遥远的非洲到中国的周边正在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包括了在全球化之下中国与传统大国及各新兴国家之间的关系;谈到了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切实行 在总结过去一年国际形势的发展时,杨洁篪用了“变革”和“合作”两个,要全方位地推进中国的外交事业,特别是发挥多边峰会的引领作用。中国外交就是
9、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好务我们要立体思维,立体操作,形成以首脑外交为统领,国别、区域和领域外交相互促进,双多边结合,政经文互动中国依然还有一个很长我感觉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说中国外交作为一个大国外交的自信,我们从杨外长用的一些词就可以看出来,他说办好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办成了大事,这说的是过去的一年。喜事显然指世博会,难事很多了,我们的周边,朝鲜半岛出了很多的事情,中日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麻烦。但是最后都稳妥的软着陆,一个一个把它消化下来,把这些一触即发的矛盾把它控制下来,重新拉回到了谈判桌上。办成了大事,我们知道去年国际经济复苏的势头并不稳定、并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怎么样
10、的改革?怎么样趋向更加平衡,所以在一系列的峰会里边,20 国集团、亚太经合,金砖国家等等这样一些。中国提出的是有助于国际经济复苏、有助于国际经济更加平衡的这些理念能不能够得到接受,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些我们看到都办成了。所以我觉得体现出了一个非常大国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下一个五年这样的自信,我的感觉就是说中国外长这种自信跟中国现在综合实力底气的加强是有关系的。我今天看到一个数字,十年前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按 GDP 衡量还是第六位,五年前是第四位,现在 GDP 是第二位。我们现在国际贸易总量位居世界比较靠前的位置,特别是中国经济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外汇储备也是全球第一。刚才曲星所长说,中国总体而
11、言,这种自信、这种进展步伐在大国中间可以说是最可圈可点的,这点我觉得给中国外长一个强大的支撑底柱 在谈到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我们对美国售台武器是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这对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也是至关重要可以说大国关系非常重要,大国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等等,还有很多的多边外交的关系在里边。那在新的时期中国如何把握好这种大国关系的这种外交走向?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说世界格局是不是稳定,国际形势是不是稳定,然后
12、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志就是大国之间关系的状况怎么样。如果大国关系紧张,那么整个国际形势就会紧张,大国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国际形势就是一个冲突的形势。所以中国外交四大支柱里边第一个就是大国是关键,应该是美国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中国在高速的发展,尽管实际上中国在很长时间里边还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缩短。所以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怎么看世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今后五年,就是中国外交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世界觉得中国发展起来,中国人自己也觉得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怎么样处理跟世界的关系,国际社会非常担心,所以所有这些大国也都是怀着疑虑的心情来看待中国力量的崛起。所以杨洁篪部
13、长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比较重的篇幅谈到了刚才你讲的中美、中俄、中日、中欧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那么怎么样处理跟这些国家的关系。所以在中美关系里边,总体上来说应该说合作是主流,但是主流总是不能非常顺畅的就是说在新的时期里面,中国随着自己的崛起,随着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肯定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新的五年里面,就面临着一个中国怎么样看世界?世界怎么样来看。而且我觉得从中美关系这个发展来看,就是显示出中国跟所有大国关系的一个新时期的关系特点,就是“和而不同、同而不破”。矛盾啊,摩擦啊,各种各样的差异性肯定存在。而且我甚至感到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随着中国触角伸向全球的各个
14、过去未曾伸展过的角落,这种摩擦可能还会增多。但是我也有信心,它不会导致全面的战争,导致过去那种好像冷战两个超级大国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这种关系,不会有。所以这种大国关系有一种新时期、新特点,当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琢磨,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新的一些走向,包括他的冲突会有什么样的形态,它的合作又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研究。在今天杨部长的讲话中间,我觉得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提示了这个重要性,也是对中国外交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经可以说在目前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确实要定位自己在世界上全球的角色,同时也要应对很多的挑战,这可以从杨部长今天记者会上,刚才曲所长引用他讲的几句话可以看出来,叫“办好
15、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办成了大事。”你看这个难事和大事,其实就刚刚圆满完成从利比亚撤离中方人员 3 月 6 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撤离在利比亚中方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实际上这里边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理念、一个是实力、一个是机制、就是从国际制度来看,中国如何创造性的介入,发挥我们的影响,我觉得中国还是一个合作的态度,一个建设的态度,一个另起炉灶,不是造反派,但是我们强调要改革。过去体制安排是在中国没有话语权,没有进入的情况下制定的,现在中国壮大了,中国的声音在增强了,因此我们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G20,包括像 WTO 世界贸易组织,还有像全球气候谈判中间都能够有我们的声音,而且表达的
16、比过去的更加坚定。我觉得这个是往未来越看,比方说看五年、看十年,中国的这种立场会越明确,而且创造性的介入这种需求会越强烈。所以今天不管是外长的讲话还是前天总理的工作报告,对这点指向都是非常明确的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他讲到了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但是他唯一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这个20 国集团。所以确实说明什么,说明了中国政府对 20 国集团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国际组织,而是因为它是国际治理机制的一个新的平台。所以从过去刚才讲的 G7,后来变成 G8,G8后来加 5,然后它是一步步反映国际社会的现实,反映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力量平衡的一个情况。所以在这里面之所
17、以能够从 G8+5,然后变成 G20,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新兴国家,中国印度、南非、巴西这样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国际经济中,他们的实力的上升,对国际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的上升这么一个基本的事实。所以中国作为金砖国家里边的非常重要一员,而金砖国家又作为世界治理机制,更加平衡方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群体,所以在这样,中国总理非常高度重视 20 国集团的作用。把 20 国集团从一个应对危机的一个应急性的机制,转化为一个长期治理经济的国际经济自己的平台 是,我觉得两个角度,一个是对我们自己利益的新的更大的利益的保障,一个是对国际责任的更好的承担,刚才提到了对海外中国公民的这种大规模在利比亚的这种撤侨。我觉
18、得非常有代表性。根据我的这个研究,90 年代初的时候,我们一年才出去不到 5 万人劳工,现在一年将近 90 万,所以利比亚它只是一个缩影,就是我们在非洲就将近 10 个主流的国家,都有像利比亚这种规模的劳工。那么全世界一年我们出去小百万,可以这么说,在新世纪初期,全球最大的一个劳务市场,外劳的,就是来自于中国。所以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特别是在危机时刻,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外交人,对中国政治对中国整个综比如说 30 年代德国、日本等等都是这么一个逻辑,所以根据这么一个逻辑,然后就总结出来,中国现在强大了,是不是也要霸了。实际上从中国来说,就应该说和平的道路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首先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核心和谐、和睦,和美,一切都是“和”。其次就中国政府对和平道路的宪法里面的规定等等这样一些,就是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非常清楚。第三就是当今的国际社会,跟当年的殖民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整个国际社会连成一体,你不可能去对加害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发展,所以你如果伤害别人同时也等于伤害自己,也就是说,今天的国际社会、国际环境已经不再具备过去殖民时期这样的,好像允许你进行这种伤害别人利益为发展这么一种基本条件,所以从这些历史文化、政策取向和国际社会的条件,都应该说中国的和平道路是坚定不移,而且也只能走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