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定风波教学设计4.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39128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教学设计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姓名:廖敏(40802260)学号:40802260班级:08 级汉语言文学( 6)班定风波教学设计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味,鉴赏词作语言之美;大部分同学能达到当堂背诵。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译读法等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深层内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苏轼面对人生荣辱浮沉的旷达胸襟,提升自我人格境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鉴赏词作语言艺术。2.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人生哲学,提升自我人格境界。教学方法:提问法 译读法 讨论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曾经随着戴望舒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

2、寂寥的雨巷;我们也刚刚在骤雨初歇的傍晚,和柳永一起感叹离别的哀伤。仿佛雨和文人骚客有着不解之缘。今天,让我们跟随另一个人,一起到雨中走走,看看还有什么别样的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定风波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鉴赏词作语言之美;体会词作情感内蕴;汲取人生智慧。下来,我为大家朗诵一遍,在老师朗诵时,注意节奏,并且借助注释疏通文字障碍。三、朗读感受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把握节奏)三、层层品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林打叶声作者在小序中说沙湖道中遇雨,那么词正文中是怎样描绘的?请大家在词中找找看!穿林打叶(板书“穿林打叶” )穿林打叶, “穿” “打”是动词

3、,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字造个词,可以有“穿透” “穿破” “击打”等等。看来雨下得不小。莫听、何妨苏轼对此的反应呢?用原句回答。“何妨吟啸且徐行。 ”提醒别忘记“莫听穿林打叶声” 。用通俗的讲就是,面对突降的暴雨,作者耳不旁听、目不斜视、胆不战、心不惊,且吟且啸,且啸且行,仿佛置身事外,不以为意。体现作者的什么个性?【洒脱+疏狂】1)与别人比。 “同行皆狼狈” 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般狼狈逃窜(cun),东坡却是“何妨吟啸且徐行”【卓尔不群,非同一般】2)从天气看。 “穿林打叶” ,自己且吟且啸,且啸且行,还是慢慢行。【反其道而行之的倔强、铮铮傲骨】 竹杖芒鞋轻胜马【关键问题:从轻看出作者

4、怎样态度?】1) 【学生翻译,突出“轻快” 】我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轻快。2) 【教师引导,阐发“轻松”之义。 】竹杖芒鞋倒也是轻装便服,但是如果在山中,路那么泥泞,拖泥带水的肯定是快不了了。那为什么还会说“快”呢?在注释中,我们知道,现在作者是被贬在黄州任上,现在没有官场权力争斗,公务上的“案牍之劳形” ,也就是常言道“无官一身轻”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结合作者生平重点讲解,一是深入体会文本,二是明确艺术上的特点】1) 文本深度解读喊得有气魄。谁怕?震耳发聩;“一蓑烟雨任平生” 。喊得有分量。多少悲凉和苍桑呐!词作于公元 1082 年,两年前,苏轼两年前,因为“乌台诗案” ,

5、其实就是文字狱,而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忍受着身心的巨大侮辱,几乎命丧黄泉,正如他后来回忆说“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在向前追(zhi)溯(s) ,1071 年,王安石登上政坛,因为苏轼和王安石激进的做派不和,然后就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长达八年。我们来替东坡算一算,从 1071 年到现在的 1082 年,苏轼受到接踵而来的厄运长达10 年。2) 艺术上艺术上。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凄风苦雨云消雨霁:看苏轼的对待人生起伏的泰然和随缘自适】雨来时,没有愁眉苦脸;天晴了,也没有欣喜若狂。

6、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任天而动;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话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 时间上的流转;空间上的推移(反思,距离性的关照) ,这种距离性关照,苏轼发现了什么呢?也无风雨也无晴【设问】明明有穿林打叶的风雨,山头斜照的晴朗,为何又说出这样一段话来? 1)作者对这些都看得透彻了,自然觉得无所谓了。正如元稹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人生中的沉浮、顺逆、荣辱等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都等闲视之,自然界的风雨又能奈何东坡吗?这也可以是一种隐喻。2)东坡的辩证思维。【教师引导】 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7、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归去【师生探讨环节】1)有人说是归向“陶渊明的田园” 。 买田背景。 游金山寺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意思是:我告诉长江的江神,我指水发誓有了田一定会归隐;仕途挫折。 装束。不正是隐士装束(sh)吗?张养浩【双调水仙子】 (隐逸) “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仗藤冠?”就是最好的注解。 用典。俞成萤雪丛说云“诗人于渔父称为一蓑烟雨 ,于农夫称为一犁烟雨 ,于舟子则曰一篙春水 ”;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有人说是“世俗的樊笼” 。 也无风雨也无晴

8、。佛教六祖六祖慧能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俗只是自己的立锥之地,寄身之所,无所谓什么“樊笼” 。【升华环节】归去的两种指向,就是士大夫“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这样才能一方面坚守自己经世济民的磊落大志,又可以使心灵得到休憩。但这种在逆境坎坷中的沉默,绝对导向着一种爆发。正如此,苏轼没有茫然和颓废,依然坚守着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之中。所以当他后来一贬再贬,甚至被贬到蛮荒的琼州,食芋饮水,后有遇赦返回时,他在渡海时作了一首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有这么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和“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一对比,我们就会体会到

9、饱经沧桑后苏轼的旷达和坦荡。【可以让同学谈谈感受和思考,看时间是否允许,如果可以当堂完成,不可以就留为家庭作业】预设生: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何况对于苏轼这样一个饱受不幸磨炼的人呢,但是他能坚持,能从一个个坎坷中用乐观拯救自己的灵魂,最终成就不悔的人生,我们也应该这样,乐观面对生活。生: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文章叫做“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这正是苏轼或者说人类命运的写照,我们是脆弱的,但是思想可以使我们面对狂风暴雨时具有韧性,能够屹立在晴朗的蓝天下。师:大家谈得很好,或者结合苏轼人生经历或者联系以往所学知识。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吗?(生点头)从词作讲,作者经历突如其来的大雨,不久,天又放晴,这不正想人生中的遭遇吗,有时命运像是和我们开玩笑,就试看看我们是否坚定,一些当下认为不得了的事情,过往之后,就会觉得也不过如此,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生:有。四、总结和检验师:好,我们再从总体来看这首词。这首词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就是这样,作者将自然溶入人生,将人生溶入诗词,这便是东坡。我们一起来尝试背一下全词。(师生共背)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大家预习一下下节课的内容。五、板书设计定风波 苏轼风雨逆境晴顺境 心中事眼前景隐喻寄托、以小寓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