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知检验.doc

上传人:jmydc 文档编号:438425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知检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知检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知检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知检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知检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红细胞计数介绍: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d)慢性一氧化碳中毒;e)肾癌肾上腺肿瘤;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

2、碍 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b)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c)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比积介绍:红细胞比积(PCV)系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红细胞比积正常值:男性 0.400.50(4050)平均 0.45;女性 0.370.48(3748)平均 0.40红细胞比积临床意义:比积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癌症及稀血症;增加见于脱水急性心肌梗死及红细胞增多症此外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测红细胞比积作参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介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

3、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正常值:0.15(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临床意义:(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 MCV 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2)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 MCV 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 RDW 正常有助于鉴别(3)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MCV 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增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 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血红蛋白介绍: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 120160gL(12.0-16.0g

4、dl) ;女性 110150gL(11.0-15.0g dl) ;新生儿 170200gL(18.0-19.0g dl)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1)生理性减少:3 个月的婴儿至

5、 15 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 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

6、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介绍: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 0.51.5绝对值(2484)l09L;新生儿 2.06.0绝对值(144336)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计数介绍: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 (4.010.0)109L;儿童 (5.012.0 )109

7、L;新生儿(15.020.0)109L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 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中性粒细胞计数介绍: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值:中性粒细胞 0.50.7(5070)中性粒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 X 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

8、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淋巴细胞计数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值:淋巴细胞 0.20.4(2040)淋巴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单核细胞计数介绍:单核细胞计数正常值:单核细胞 0.030.08(38)单核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9、等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介绍: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减少:见于以下情况: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3.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生化血葡萄糖介绍: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一

10、般禁食 812h 后空腹抽取静脉血血葡萄糖正常值:空腹 3.26.16 毫摩升(70110 毫克分升) ;儿童 3.35.5 毫摩升(60100 毫克分升)血葡萄糖临床意义:增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脑外伤脑溢血脑瘤脑膜炎;妊娠呕吐脱水全身麻醉时;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升高有关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恶病质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肝炎肝癌磷及砷中毒等)总胆固醇介绍:胆固醇(Ch)和胆固醇酯( ChE)为类脂质是脂肪在血液中存在的一

11、种形式胆固醇在体内有许多重要功能总胆固醇正常值:成人胆固醇 2.865.98 毫摩升(110230 毫克分升) ;儿童胆固醇 3.125.20 mmolL(120200mg dl)总胆固醇临床意义:增多: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高血压(部分)以及摄入维生素 A 维生素 D 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减少: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和晚期癌症以及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 C 等药物甘油三酯介绍: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构成的酯各种甘油三酯的甘油部分都相同而脂肪酸部分可相同也可不同甘油三酯正常值:0.561.70 毫

12、摩升(50 150 毫克分升)甘油三酯临床意义: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大于 2.26 毫摩升为增高称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的人其甘油三酯往往偏高减少: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恶病质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缺乏症及消化不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介绍: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它是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男 40 岁 0.781.53mmolL(3059mg dl) ;女 40 岁 0.862.0mmolL(3377mg 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意义:增高:一般认为无临床意

13、义可见于原发性高 HDL 血症(家族性高 脂蛋白血症)并发现此群家族中长寿者多接受雌激素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 E,肝素等)治疗者亦可增高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损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糖尿病吸烟缺少运动等其降低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介绍: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载脂蛋白 B(Apo-B)与内膜下细胞的 B 受体结合将胆固醇从肝细胞运往组织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青年人平均约 2.7mmolL(105mg d) ;中老年人约 3.1mmolL(120mg dl) ;大于 4.14mmolL(160mg dl)为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4、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和严重肝病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介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机能的一种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值:空腹 3.96.1 毫摩升(7O 110 毫克分升) ;60 分钟 6.79.5 毫摩升(120170 毫克分升) ;120 分钟7.8 毫摩升(140 毫克分升) ;180 分钟 3.96.1 毫摩升(70110 毫克分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耐量增高:即血糖测量值低于正常值见于胰岛 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

15、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功能性(特发性)低血糖症者(服糖 23h 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下降至低值)耐量降低:即血糖测量值高于正常值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两者尿糖均为阳性但前者耐量曲线高于正常且维持较久而后者耐量曲线稍低于正常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以及肝糖原代谢障碍等糖耐量亦降低隐匿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口服糖后血糖急升10.1mmolL 且高峰提前 2h 后未降到正常水平呈耐量降低尿糖阳性餐后 2 小时血葡萄糖介绍:正常人的血糖是相对恒定的进食后大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由于进餐引起血糖浓度增高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餐后 2 小时血葡萄糖正常值:低于 6.7 毫摩升(120 毫克分升)餐

16、后 2 小时血葡萄糖临床意义:增多:若餐后 2h 血葡萄糖浓度高于 7mmolL 可怀疑为糖尿病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若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2h 血糖高于 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血清钾介绍:指血清中钾离子浓度人体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钾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血清钾正常值:成人 4.15.6mmolL(4.15.6mEq L) ;儿童 3.44.7mmolL(3.44.7mEq L)血清钾临床意义:增多:肾功能衰竭尿排泄障碍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经口及静脉摄人增加急性肠梗阻洋地黄大量应用者减少:经口摄入减少钾

17、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肾脏潴钠排钾消化道钾丢失过多如频繁呕吐腹泻等尿钾丢失及肾小管性酸中毒血液透析也可引起低钾血症血清钠介绍:钠为血清内主要的阳离子(Na)Na分别与 C1-和 HCO-3 结合成为氯化钠碳酸氢钠等血清钠正常值:成人 135145mmolL(135145mEq L) ;儿童 138146mmolL(138146mEq L)血清钠临床意义:增多:临床上较少见可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性高血钠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垂体

18、瘤等)饮食或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减少: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等尿钠排出增多因肾小管严重损害再吸收功能减低尿中钠大量丢失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幽门梗阻呕吐及腹泻)应用抗利尿激素过多心力衰竭肾衰补充水分过多高脂血症由于血清中脂质多钠浓度下降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致低血钠脑部疾病如脑炎脑外伤脑出血脑脓肿脑脊髓膜炎等因涉及到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而致血清钠降低大面积烧伤创伤皮肤失钠出大汗后体液及钠从创面大量丢失只补充水而忽略电解质的补充等血清氯介绍:指血清中氯离子浓度氯是人体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阴离子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渗透压和水分布方面起重要作用血清氯正常值:98

19、106mmolL(98106mEq L)血清氯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呼吸性碱中毒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渗性脱水等减少:见于消化道液体大量丢失呕吐胃肠造瘘急性肾功能不全等血清钙介绍:血清中钙离子浓度钙盐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盐人体内的钙 99以上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清钙正常值:成人 2.12.75 毫摩升(8.511.0 毫克分升) ;儿童 2.253.0 毫摩升(9.012.0 毫克分升)血清钙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 D 摄入过多多发性骨髓瘤肿瘤骨转移急性骨萎缩减少:见于婴儿手足搐搦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软化症钙及维生素 D 吸收

20、不良或不足(佝偻病腹泻妊娠后期等)阻塞性黄疸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碱中毒以及脱水和酸中毒纠正后(常出现低血钙)此外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肝病黑热病等亦可降低血钙血清磷介绍:人体每日需要量约 1.2 克由饮食摄入的磷主要在空肠吸收约 80的磷以磷酸钙形式贮存在骨骼中血清磷正常值:成人 0.971.62 毫摩升(3.05.0 毫克分升) ;儿童 1.291.94 毫摩升(4.06.0 毫克分升)血清磷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维生素 D 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骨折愈合期等使用雄激素合成类激素及某些利尿药物时血磷也会增高减低:见于甲状旁腺

21、功能亢进维生素 D 缺乏软骨病严重糖尿病磷吸收不良等正常妊娠时亦可轻度减低服用含铝抗酸药物合成雌激素避孕药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时血磷也会减低血清镁介绍:镁是人体内的必需元素是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阳离子血清镁的含量很少血清中的镁 50左右为离子形式存在血清镁正常值:0.81.2mmolL(23mg dl)血清镁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尿毒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时慢性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艾迪生病未治疗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脱水症等减低:见于长期吸收不良或消化液丢失以及无镁进行血液透析或静脉补液狗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慢

22、性肾炎多尿期由于镁缺乏引起的手脚抽筋等血清铁介绍:铁蛋白是铁储存于人体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铁正常值:男性 15200gL;女性 12150gL血清铁临床意义:本试验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血清铁蛋白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利用量下降)溶血性贫血(铁释出过多) ;血色素沉着症及反复输血(铁吸收或储存增多)铅中毒及维生素 B6 缺乏引起贫血(铁利用降低)恶性肿瘤肝脏病变急性感染血清铁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特殊生理状态如孕妇乳母和生长期婴幼儿等血清铜介绍: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铜在中枢神经系统

23、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铜正常值:男 11.022.0 微摩升(70140 微克分升) ;女 2.824.0 微摩升(80150 微克分升)血清铜临床意义:增高:(1)急性铜中毒由误服铜盐(如硫酸铜)或食用“铜锈” 的铜器皿储放食物引起化学性胃肠炎时血清铜增高(2)肝内外胆汁淤滞如肝硬化肝转移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等血清铜及铜蓝蛋白均增高(3)各种感染贫血心肌梗死白血病淋巴瘤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降低: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铜蓝蛋白降低)营养不良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卷发综合征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均可使血清铜降低肌钙蛋白介绍:肌钙蛋白是由 3 个亚单位即肌钙蛋白 C 肌钙蛋白 I 及肌钙

24、蛋白 T 组成的复合物肌钙蛋白正常值:Tn-T :0 0.1gL ;Tn-I :00.6g L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增多:一般血中 Tn-T 在 24h 后增高 Tn-I 在 48h 后增高;持续时间长 Tn-T 为 14d以上 Tn-I 为 58d 因此测定血中 Tn-T 或 Tn-I 是了解心肌有无损伤的一个特异灵敏的指标肌红蛋白介绍:人体心肌骨骼肌内含有大量肌红蛋白正常人的血液中很少当心肌或骨骼肌有损伤时肌红蛋白便释放入血中肌红蛋白正常值:男性 1992gL;女性 1276gL肌红蛋白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

25、竭和长期休克等在心肌梗死后 1.5h 即可增高但 12d 内即恢复正常肌酸激酶介绍:又名磷酸肌酸激酶(CPK)CK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中肌酸激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价值肌酸激酶正常值:男性 24170UL;女性 24150U L肌酸激酶临床意义:增高:(1)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 CK 升高幅度较 AST 和 LDH 都大且出现早 24 小时开始升高 1248 小时达到高峰 24 天恢复到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 CK 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2)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

26、功能减退肺梗塞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酸性磷酸酶介绍: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肝脾乳汁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骼等以前列腺含量最为丰富酸性磷酸酶正常值:血清 2.210.5UL酸性磷酸酶临床意义:增高: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明显增高变形性骨髓炎原发性骨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乳腺癌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溶血性疾病急性尿潴留时可增高此外前列腺活检膀胱镜检查直肠检查等也可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淀粉酶介绍: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酶存在于胰腺唾液腺肝肾及肌肉等组织中尤以胰腺腺泡分泌为主淀粉酶正常值:血清 20160UL;尿液 117UL淀粉酶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

27、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以及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类利尿剂鸦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麻醉止痛剂等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脂肪酶介绍: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之一在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高的时间较短脂肪酶正常值:28280UL脂肪酶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结石使胰管阻塞时胆道疾病胃穿孔肝硬化肠梗阻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癌软组织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脏疾病内镜逆行胰腺造影以及摄人吗啡及某些胆碱功能性药物时急性胰腺炎发病后 48h 脂肪酶出现增高 24h 达高峰 814d 后逐渐恢复正常胆碱酯酶介绍:胆碱酯酶有两类它们都能水解乙酸胆碱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类是羟基胆碱酯酶胆碱酯酶正常值:比色法:130310UL;酶法: 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 40 岁以上)5410 32000U L;女性(1639 岁)430011500UL胆碱酯酶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减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