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怀古咏史诗.ppt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437887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怀古咏史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怀古咏史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怀古咏史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怀古咏史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怀古咏史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怀古咏史诗鉴赏要领,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如内蒙访古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都写昭君,但性质不同。,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回答问题: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

2、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思考: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前面谈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3、题目:“这首词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要是什么?”,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如今佞当道,词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缥渺的远烟一样。,其三要学会点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例如: 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亦有同题诗曰: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读王安石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思考:“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何相

4、反?谁的诗的艺术水平更高?”,答案:“主题相反是因为两人说处的时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李诗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规律;王诗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诗。”,第四要掌握一点怎样区分怀古诗词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古诗词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刘禹锡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古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

5、,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诗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古、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练习: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思考: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这里就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

6、自咏手法回答之: 诗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最后一点,要知人明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 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

7、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练习:,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运用本段刚才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 “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常见“意象”歌诀,春花秋月寻常物,妙笔生花吐蕊香。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愁绪酿。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怀伤。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思乡。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丧。 春风习习寓得意,登临古迹感沧桑。 歌以咏志从来事,欲说还休意未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