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古咏史诗小结,一、学习内容,1.咏史诗的定义,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2.咏史诗的类型,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扬州慢。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讽谏时政,对统治者提出委婉的劝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白居易昭君怨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
2、心。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荠麦:荠菜与麦子。 角:军营号角。 黍离之悲:指对故国的怀念。 淮左:宋代设置淮南东路,称为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首府。 竹西:亭名。 春风十里:指繁华的扬州街道。杜牧赠别中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之句。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扰到长江附近。 废池:被破坏城池。 杜郎:指唐诗人杜牧。 俊赏:对景物有出色的鉴赏
3、能力。 豆蔻词工:指杜牧的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名句。 青楼好梦:指杜牧的遣怀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歌妓的住所。 二十四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红药:芍药花。,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咏史诗的特点,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
4、表达主旨。,4. 赏析怀古咏史诗,要注意下面几点:,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5.了解咏史诗的写作方法,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
5、闻,“自”即“枉自”,“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讽刺。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多有批判的意味,由此构成讽
6、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明白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因为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衬托。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
7、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虚实。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想象就是虚的一种。如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表楼梦好,难赋深情。”“杜郎”
8、两句,是想象当年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的杜牧,如今要是再来,面对荒凉破败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情。,6.高考“分析、评价怀古咏史诗思想感情”试题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7.“分析、评价怀古咏史诗思想感情”试题的答题思路,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可以略去) 抒发什么情感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运用了手法(表达技巧)”,
9、“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内容”,“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二、高考“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试题例析,1.(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简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感慨的诗。作者面对的是衰弱的
10、晚唐,思念的是强盛的秦国。(这是解读此诗的一二步)抒发了怀念当年秦国强盛哀伤当今的衰弱之情。(领悟感情,这是第三步),【答案】诗人通过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的描述,又联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回望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抒发了怀念当年秦国强盛哀伤当今的衰弱之情。,2.(2008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
11、,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问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
12、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答案】 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问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3(2007年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
13、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内外对比,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今昔对比,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4.(2007年江西)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
14、陵晚望 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 (古木枯凋,寒云笼
15、罩,一片凄清荒凉)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将两首诗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5.(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d)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
16、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联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节的崇敬。,【答案】手法:对比(或反衬)。 简析:上阕写了在端午节忙着弄艾草香蒲,系五彩丝的欢庆景象。下阕写了读离骚时总有些许感伤,没人能理解屈原。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问题】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答案】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