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34138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个人尊严。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 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新闻法概念: 1 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 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 (3 )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 (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 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 采访不够深入 写作内容失实 无

3、疑披露隐私 有意毁损名誉 批评褒贬过度 编辑核实不力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1 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2 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3 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 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 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 损害事实的存在4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隐性采访:又称“暗访” 、 “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机记

4、录下来,并在媒体上发表的采访形式。 媒介审判: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原则的后果。如何报道灾难新闻: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地报道灾难新闻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理性、冷静地处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隐私信息 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奉行生命至上原则 灾难报道中伦理运用核心伦理:个体生命和人格尊严亚里士多德,适度与节制的中庸之道康德,注重行为的方式,动机和对他人的影响的道义论英国功利主义最有用价值,最少的人最少的伤害原则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 的关系 (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共同点1、二者具有目

5、的的一致性(1 )都起源于人类社会新闻传播活动存在与发展的需要(2 )都是保障新闻传播活动正常秩序的发展的手段(3 )判断二者的标准都是一致、客观的 2、二者的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2、二者的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二者都是从人类社会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规则中发展出来。 3、二者都具有阶级性。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都是特殊的意识形态,二者都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区别1、二者形成的方式不同新闻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性规范,是新闻事业在发展中追求行业自治的手段,因此,新闻职业道德一般都是新闻事业的行业性组织主持制定的。新闻法

6、规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新闻职业道德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新闻从业者自身良知的觉醒和自律精神,外界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也是维系新闻道德的重要力量。新闻法规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才能保证实施。较之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有严格、不受主观意志干扰的法律程序,更具有权威性。3、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新闻法规的规定非常明确具体,明确规定禁止做哪些事情并且规定出违反法律会受到何种法律制裁。新闻工作者可以据此预测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由此起到对新闻从业者的传播行为约束指导的作用。新闻道德相较于新闻职业法规只是一些原则性规定,比

7、较抽象概括。主要以倡导和鼓励新闻从业者为手段,大部分的内容都具有理想性,根源于新闻工作者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中国近代报人提出哪些伦理观点1 记者的“品性”最重要2 报道务求客观、真实、公正、全面3 报纸文风要直抒胸臆,通俗易懂4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中国新闻法发展历史笔记隐性采访需要坚持的原则(1 ) 、公共利益为上的原则(2 ) 、守法原则(3 ) 、客观记录原则(4 ) 、动机良好原则清末各报律立法条款的变化及特点 ()清末报律关于公民办报条款呈宽松趋势。 ()报纸发印前须呈送官署的表述,由“查核”到“存查” 。 ()增加了新闻从业者及媒介的义务条款,如不得损人名誉、涉及阴私、

8、有错误须更正等,使报律在内容上更趋完整。 ()惩处条款刑罚的量刑程度不断减轻,民事化色彩渐浓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传播内容中公布、宣扬隐私。 (1 )报道与“性”有关的话题而对当事人不作讳避; (2 )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时任意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肖像和其他足以辨认的资料; (3 )披露他人婚姻恋爱家庭情况; (4)披露信件、电话等通信的内容; (5)披露其他各种个人资料。 二是在采集信息的活动中侵入私生活区域。 (1)侵入住宅; (2 )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的信件; (3)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 (4)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 (5 )骚扰。就

9、是通过不断地打电话,或者以追逐、跟踪、监视等方式对他人纠缠不休,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安宁。6、新闻自由的积极意义:(简答)(1 ) 、便于更多的领导听到群众和舆论的声音;(2 ) 、媒体的开放是社会稳定的保障;(3 ) 、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国家凝聚力;(4 ) 、有利于进行舆论监督;(5 ) 、有利于维护受众和大多数人的利益。3、新闻侵权的特点(简答)新闻侵权主体的复杂性;新闻侵权客体的多样性;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新闻侵权后果的严重性;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打官司这种社会新闻本身的轰动效应,会给作为当事人的新闻媒体以及被侵权者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4、新闻侵权损害的救济方式 (简答)停止侵

10、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损害赔偿。5、新闻报道中所指的公众人物包括:(简答)政治公众人物:政府官员、政府雇员、公职候选人、前政府要员等;社会公众人物:指除政府官员之外,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出类拔萃者,其工作、生活等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联系,对社会公序良俗有着深刻影响的人物,包括文艺界、影视界、体育界等领域的明星。偶然性公众人物:指因一些偶然性因素而一夜成名的人物,也称为“旋涡式” 公众人物, “偶然被置于媒介或众人关注的中心”。附属性公众人物:指高级领导人及社会公众人物的家庭成员、身边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及犯罪案件中的共同犯。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 经济条件: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

11、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基础。新闻传播法作为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相应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可以说经济条件是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2 思想条件:近现代新闻传播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新闻自由言论。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法渊源来自与资本主义人权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则源于社会主义的人民主权学说。3 政治条件:现代意义的新闻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以民主政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国家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宪政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新闻侵权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作者、言论表达着;新闻媒体;消息源客体:人格权、著作权新闻侵权的特点:

12、1.从行为主体来看,新闻侵权行为的主体主要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机构2.内容的特殊性: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并且造成了一定的伤害.3.从侵权的后果来看,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深刻性;传播速度的迅速性等。主要形式:新闻侵权主要涉及到的公民权利是:知识产权、财产权、人格权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1、事实不真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2、评论失实3、褒扬性新闻失实4、言词失实 5、图片失实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表现形式:1、 不当公开他人的财产、家庭生活、生理缺陷、疾病史等私人信息2、不当挖掘渲染名人婚恋情况,对当事人婚外情的不恰当公开3、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其不宜公开示人的事情新闻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1、 刊播未经当事人同意的在非公开场合拍摄的肖像2、处于美化版面和扩大传播效果,使用与新闻传播内容无关的他人的肖像3、配有肖像照片的文字报道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也负有连带责任4、图文报道与图文报道相关的信息混合编排在一起时,也有责任广告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完善、解决:1、 虚假广告和夸大广告,不实现象2、 广告低俗化,没有文化内涵3、 广告中的性元素太多4、 广告存在性别歧视5、 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解决方法:1、利用行业竞争,激活市场 2、精心选择优质广告提高观众注意力和其审美性 3、强化法律意识,强化职业道德,强化执法力度 虚假广告是社会问题,也是意识和道德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