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 ,区分它们的字形。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2.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1文 天 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脍(kui) 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ch)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的真实写照。段导读:第 1 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
2、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q)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 3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段导读:第 2 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4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 ,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1 知识点详解 2 这两句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意思是: 自古人生在世 ,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 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 不会投降,也表现
3、了他宁死不屈、一心为国的高尚品格,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奠定了感情基调。气节: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品格。3 说明父亲对文天祥的影响很大,爱国已成为他一生始终坚持的信念。4 汗,在这里读 hn。 惊慌失措: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1271 年,蒙古汗 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 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 生灵涂炭。 在这危急时刻, 在江西赣(n)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 ,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 xin),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
4、中。 5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 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 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6果然, 许多军民闻风而起, 有的来投奔文天祥, 有的则在各地起兵,互为声援,抗击元军的力量一时声势大增。段导读:第 3 自然段讲元军入侵南宋,文天祥不顾旁人的反对,组织义军抵抗元兵, 得到各地的响应。 然而,勤王军尽管士气旺盛,却缺乏训练和
5、作战经验,与骁 (xio)勇善战的元军相比,战斗力相差甚远;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抗元斗争失败了。句导读:“尽管却” 写出了勤王军的致命弱点,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致使抗元斗争失败。段导读:第 4 自然段讲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失败了。 1278 年,文天祥不幸被俘(f)。被俘时,他服下冰片,想以死报国 ,然而却未如愿。 7投降元军的张弘范前来劝降,文天祥严词拒绝道:“只求一死,别无他言 !”“只求一死, 别无他言”表现了文天祥什么样的精神?张弘范又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 8他却以过零丁洋一诗作为答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是这诗中铿锵(kn qin)
6、有力的诗句,体现了文天祥慷慨激昂、大义凛然 的气魄,也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 9这首诗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它告诉人们 :文天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 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段导读:第 5 自然段讲文天祥被俘后,张弘范来劝降,文天祥坚强不屈、死不投降。 1279 年 12 月,南宋灭亡了。张弘范洋洋得意,在庆贺宴上劝文天祥:“ 国家已经亡了,忠孝之事你已经尽到了。只要你像对宋朝那样对待大元,大元的宰相照样由你当。”又说:“宋朝已经亡了,你再慷慨殉(xn)国,有谁来给你写书立传呢?”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0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 ,也
7、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5 重点句解析:面对元朝的大举南侵 ,其他官员贪生怕死,文天祥却揭竿而起,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保卫国家的利益。表现了文天祥赤诚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文天祥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抵御外族的侵犯。6 难句解析:这句话是文天祥对自己组织义兵、抗击元军的解释。他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击退敌人,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危险性,但他是想以此来警醒世人 ,号召大家起来反抗。由此可见 ,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7 表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决不向敌人投降的坚定决心。8 大义凛然 :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9 重点句解析:这首诗内涵丰富 ,表达了多
8、方面的意思。“在任何情况下 ”凸显了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斗志,说明任何手段都不会让他屈服。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天祥充满了赞颂与敬重。10 这是张弘范劝降文天祥的话,意思是说南宋已经亡了, 你文天祥也尽了自己的力。如果你能为大元做事,照样可以当宰相;如果你以死殉国,有什么用呢?有谁会理解你、赞美你呢?也决不在于留名!” 文天祥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11张弘范劝降的阴谋破灭了,只好把文天祥押(y)送到元朝的首都大都。段导读:第 6 自然段讲张弘范在庆贺宴上再次劝降文天祥的阴谋又失败了, 只好把他押到大都。 元朝统治者想利用文天祥的影响 12来笼 络人心,借以缓和各地人民抗元斗争的形势。句导读:一针见
9、血地指出元朝统治者劝降文天祥的真正目的。他们费尽心机找来说shu客 ,以高官厚禄(l)为诱饵(r) 继续劝降。但在文天祥的凛然正气面前, 他们都哑口无言,最后灰溜溜地走了。句导读:“灰溜溜”是对说客的神态描写,从说客的神态中, 我们可以想象出文天祥的坚定意志、凛然正气。段导读:第 7 自然段写元朝统治者利用各种方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活动, 都失败了。 元朝统治者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给文天祥戴上 13满身的刑(xn)具,把他关押在一间阴冷的囚( qi)室中,企图使他屈服。但是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y)?”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三年牢狱生活的折磨,始终没能使
10、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软硬不吃,又听说不少地方有营救文天祥的举动, 恐日久生变,决定要杀他。141283 年 1 月 8 日,元朝皇帝试图作最后的努力,亲自劝降, 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第二天,文天祥就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段导读:第 8 自然段讲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毫不屈服,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第二部分(第 38 自然段):讲文天祥组织义军进行抗元斗争 ,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毫不妥协,宁死不屈,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11 从“无比蔑视”“坚定”可以看出文天祥甘愿为国牺牲,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心
11、为国的高贵品质。笼,这里作动词,读 ln。 12 说客:替别人做劝说工作的人(含贬义)。 13 金属和石头的本性就是一直坚硬。文天祥把自己比作金石,表明了自己永远不会变节、不会屈服的态度。14 可以看出文天祥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他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 面对死亡的威胁,表现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他坚守节操, 忠肝义胆;威武不屈,富贵不移。不被威逼利诱所屈服,对国家忠贞不二。15 文天祥离世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 结尾这句话起什么作用?第三部分(第 9 自然段):讲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颂。15 重点句解析:这一句总
12、结全文, 对文天祥作了概括式的评价。表明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人。也照应了开头诗句的意思。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炽热、效法、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文天祥的资料;生字词卡片;重点语句投影。一 导入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种不屈从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文天祥。)这节课, 我们就通
13、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文天祥。(出示文天祥的资料、图片)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2.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其他事物受到人们的广为称赞和传颂。脍,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烤熟的肉。惊慌失措:因害怕而感到慌张。效法:照别人的做法去做。骁勇善战:十分勇猛,善于作战。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生气。大义凛然:指十分严肃、可敬的样子。花言巧语:指敌人那虚假而动听的话。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3.整体把握课文: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
14、高的民族气节的人。(第 1 自然段)文天祥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第 2 自然段)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 3、4 自然段)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第 58 自然段)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常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 9 自然段)三 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1.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 ?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2.学习第 3 自然段。抓住文天祥的语言体会: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 ,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
15、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 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体现出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分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的精神品质。出示课文第二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3.学习第 5 自然段。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抓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引导学生体会: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
16、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朗读这句诗。4.学习第 6 自然段。通过文天祥的语言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 ,他坚定地回答 :“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 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这是文天祥对张弘范劝降的回答,是说自己的国家虽亡,也决不会投靠大元;自己宁愿牺牲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以此激励后人的爱国精神,表现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心为国的高贵品质。朗读时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5.指名读第 8 自然段。抓住他说的两句话:“金石之性,要终愈硬, 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 ,我只有死,一死
17、之外,无可为者。 ”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 面对死亡的威胁,决不妥协的精神,进而领悟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朗读。看图: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教师引读第 8 自然段。6.总结。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 (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来感受。)文章的第 1 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概括具体总结。四 拓展1.你知道文天祥还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的民族英雄?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举办一个汇报交流会。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怎样的人才称得
18、上是民族英雄,借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教师和学生交流文天祥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共同了解和学习文天祥炽热的爱国情怀。3.本课是略读课文,在内容上不好把握,所以只能抓重点来讲。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不会太吃力。1.给加点的汉字加拼音。脍炙人口(kui) 日趋腐朽( q) 铿锵有力(kn qin)押送(y) 囚室(qi) 说客(shu)2.比一比,组词语。3.课下查找资料,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出处,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4.你觉得文天祥这么做值得吗?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著有 文山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 年)进士第一名( 状元 ),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后期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 年 1 月 9 日( 农历十二月九日)在柴市慷慨就义。文天祥在狱中写作了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过 零 丁 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扬 子 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