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周教学教案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四)重点、难点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 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五)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六)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教学过程 教
2、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入神舟 6 号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同学们初中和高一都学习过能源资源的内容。下面看看同学们的记性如何,还记得多少能源资源的知识。从学生关心的大事和身边的事情入手。学生回答结合红对勾P321、按性质分类 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2、按利用状况分类:常规能源: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检阅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程度。小结 煤炭在世界能能源消费结构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引入新课图示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分析出分布最
3、集中的是山西省。 说明以山西为案例的原因。学习主题:资源开发条件阅读分析P46 图 3.1 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 阅读 P40 页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板书系统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 丰富 ,开采条件 好 储量丰富 分布范围广 媒种齐全 煤质优良 开采条件好方法指导探明储量 2700 亿吨,按 2002 年开采规模可开采 560 年(共和国成立 56 周年,10 个 56 年。 40的地下有煤田分布。全国10 大媒种,山西都有分布。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媒,河东煤田是优质住焦煤)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
4、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此外煤田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用数据和事实验证过渡 从资源状况分析,山西省的煤田资源条件是非常优越的,但它大规模开采,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呢?板书 2、市场 广阔 提问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量量和生产量比较如何?生: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缺口大。我国能源需求继续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生:继续增加;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阅读图 3.2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思考 2 个问题。生: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水电比世界水电比重大;世界核能比重大,而我国核能几乎没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
5、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使山西省的煤炭具有广阔的市场,必然加速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状况注意标准煤的解释注意这种消费结构对环境的影响。过渡 山西省位置如何?怎么把开采出来的煤炭运算到消费市场呢?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引导学生认识山西的位置和交通阅读分析阅读山西省位置图。找出临近山西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通过的主要铁路。生: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上海、沈阳、武汉等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和输电距离较近;通过的重要铁路有京包线、石太线、太焦线、神黄线。转折山西省煤炭资源从资源分布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分析都是十分优越的,我们也应该了解到 P
6、47 阅读我国能源供应面临的五大挑战:人均资源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少,单位产值的能耗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说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说明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能源效率低下,能源利用对环境污染严重。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而我国是少数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国家引导学生认识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 80 年代以后,重点建设了山西能源基地,我们接着看看山西省的措施和成就。引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板书第 2 课时二、能源基地建设读图图 3.3 山西省原煤生产 分析第一个成就1、通过柱的高低判断各年总产量,从建国初期的 1000 万吨到2002 年的
7、 4.8 亿吨,增加了 40 多倍,大致是稳步增长的,这也说明了我国能源需求的稳步增长,同时输出的煤炭和出口的煤炭都是很多的。2、了解几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同、平(鲁)朔(州) 、西山、沁水、霍西、河东。板书 1、扩大煤炭开采量转折 煤炭运输给山西带来沉重的交通压力,山西从“六五”时期开始想办法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板书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小结 现在的山西,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思考为什么山西紧邻黄河,为何不发展水运? 答:黄河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黄河在山西段奔流在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极不利于航运;黄河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读图分析
8、图 3.4 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 分析为何“西煤东运” (不向西、北运)北方内蒙古和西方陕西本身有丰富煤炭资源。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不足,所以三条铁路干线都是“西煤东运” ,一头连接大型煤田一头连接的是港口: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焦日铁路。到了港口,一部分通过廉价的海洋运输输送往能源不足的华南。分析西煤东运的原因转折 单纯输送煤炭,有一些弊端,如交通压力大,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费结构落后,故山西也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板书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分析 转换方式:坑口电站输出电力 炼焦业输出焦炭读图分析图 3.5 山西能源的转换 图中焦炭和电力的都在稳步上升,所以 80 年代开始能源转换率也在稳步
9、上升,但是 2000 年能源转换率有所下降,原因是 2000 年以后煤炭产量增幅大。图 3.6 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读图可知,虽然煤炭的调出量始终多于电力的调出量,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反映了山西省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必然提高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活动对于山西来说到底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运输成本 资源消耗输煤 劣 优 劣 优输电 优 劣 优 劣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已知并存。通过活动探讨问题第 3 课时三、能源的综合利用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
10、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请同学们读图 3.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红对勾课堂练习图)思考: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 19851995 年间有所上升,但在 19952000 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 19851995 年间比重下降,到 2000 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
11、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体系,减少环境污染。2.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
12、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其中,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采煤和使用煤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黄河下游缺水更加严重。学生阅读 54 页“山西安太堡煤矿生态环境建设”,有条件的播放有关影视片。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经摸索出来的部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探讨,其他地区还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这里实施。教师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
13、.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 采煤业 D.冶金业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煤-电 -铝煤 -焦-化煤-气-液煤- 铁-钢煤-电- 钢A. B. C. 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B. 原料工业 2000 年比 1995 年增加了 25%C. 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导地位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4.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
14、大的水利工程是(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3)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答案:1.C2.C3.B4.(1)万家寨(2)D(3)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课后反思 教学预测和教学反馈1.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
15、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环境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2.教学反馈:基本达到预测的效果,根据板书归纳内容,强调其他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利用相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学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开发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3.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也积极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争辩得相当激烈,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一个是明显感到课时紧;第二个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第三个是当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如“矿难频发”,“官煤勾结”等,个别学生的观点有些过激,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