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46832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形趋动”结构及其对外教学策略姓名:冯伶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何洪峰2008060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形容词趋向动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描写。文章具体分析了“形趋动”结构中“形容词”和“趋向动词”双向选择的条件,得出了如下结论:只有动态性很强的形容词和部分语法化程度很高的趋向动词才能构成这种结构。同时还总结了趋向动词作形容词补语能力的优势序列。文章对“形趋动”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变化和句法功能作了分析。能进入“形趋动”结构的趋向动词有 15个。文章逐个分析描写了这 15个趋向动词进入“形趋

2、向”的语法意义、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试图从语义语法理论角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形容词和趋向动词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以及在现实运用中语境的需要作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还着重对汉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主要为韩国留学生)使用“形趋补”结构的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实践数据,分析和归纳出常见的偏误规律:错用或少用趋向动词、错用形容词、“了”的位置使用错误、不注重节律等等。从“形趋动”内在语义语法的构成机制出发,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矫正对策。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以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关键词:趋向动词;变化形容词;状态意义;偏误;矫

3、正对策I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adjectives trend verb“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grammar,semantics, pragmatics the three aspects.The paper concretely analyzes the “adjectives” and “trend verb” of “adjectivestrendverb” structure, and dissgusses bidirectional selection condition of them.

4、 We get the rusultthat :generally speaking, only some dynamic adjectives could combine with some trendverbs which are full of high grammartification.At the same time,it summarizes the proiralignment of the trend verb as an adjective complement.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is strcture mutations and gram

5、mar faction in the ModernChinese.There are only 15 trend verbs can be in the structure “adjectives trend verb“. Itdescribes grammar,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the 15 trend verbs which could combinewith adjectives,on the basis of syntax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attempting to rationallyexplain the p

6、ossibility of “adjectivestrend verb” structure combination and its languageenvironment in real exer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digest it embedded step by step inexternal Teaching Chinese for abroad students.The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ability of high-grade abroad students (esp.Koreanstudents) w

7、ith 18 questionnaires,about them using “adjectivestrend verb” structure.Accroding to the results it analyzes and concluds some mistakes of using “adjectives.trend-complement” made by abroad students, which are: wrong or ineffable exertion oftrend-verb and adjectives, wrong location of the word ”le”,

8、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and so on. With the immanent semantic and syntax composing system of “adjectivestrendverb” struc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mistakes, then puts forward somemeasures to abroad students, hoping those analysis could be used in external Chineseteaching so as

9、to help them apprehend easily abstract grammar theory.Key words: trend verb;dynamic adjectives;semantic;mistakes;method for foreigner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冯伶丽日期:2008年 6月

10、 6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不保密。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冯伶丽 指导教师签名:何洪峰日期:2008年 6月 6日 日期:2008年 6月 6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1.1本课题研究现状趋向动词是封闭的,分为三类。第一类,以说话人为立足点的简单趋向动词:来

11、、去;第二类,以人和物移动的目的地为立足点的简单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开;第三类,由第一类和第二类组合而成的复合趋向动词:进来、进去、出来、出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对于趋向动词,语法学界已经做了很深入的研究。由于趋向动词可以进行穷尽式研究,所以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专著有刘月华的趋向补语通释,陈昌来的汉语趋向动词研究,梁银峰的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化;在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赵元任的中国话的文法,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房玉清的实用汉语语法等著作中也有对趋向动词的专门论述。前辈时贤对“趋向动词”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1.1趋

12、向动词语法化的研究刘月华在趋向补语通释里解释:趋向补语指的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所有的趋向补语的主要语法意义可以归入三大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全部趋向补语都具有趋向意义,大部分趋向补语有结果意义,少数趋向补语有状态意义;这三种意义的发展脉络,首先是在空间上的具体含义空间距离的位移,然后随着高频率的运用,空间的趋向义发展到时间上的位移,每一个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状态意义与其趋向意义有内在联系。梁银峰在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化中详细分析了趋向补语结构的来源和演变,认为汉语的趋向补语结构产生于中古时期(六朝至唐),是由上古汉语的趋向连动结构发展而来的。导致趋向补语结构产生的演变

13、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即趋向连动式演变为动趋式的机制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重新分析,而双趋式的衍生机制是类推。语义演变呈现出“趋向意义结果意义(时体意义)”的规律路径,演变的机制主要是“隐喻”。1.1.2趋向动词成对组合中不对称现象的研究马庆株(1999) 1认为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事情与非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方法不同。汉语中也有类似现象。这与说话人的感知和主观态度有关:凡是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 现“去”或者“X 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在可能见到结果时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 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时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 去

14、”。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从而说明了汉语的理据性。沈家煊(1999) 2认为起点和终点模式造成“上”和“下”使用上的不同标记模式。物体在动作作用下由起点移向终点,相应词语的“自然”顺序是表示起点的词位于动词前,表示终点的词位于动词之后作宾语。这是无标记的组配方式,而动词前的名词表示终点,动词后的名词表示起点是有标记组配。宾语表示起点这种有标记组配只适用于“上”和“下”中有标记项“下”,不适用于无标记项的“上”。卢英顺(2002) 3认为“下去”的各种意义是与表空

15、间领域的“下去”的认知图景相关,他用“下去”的认知图景解释了其各种引申意义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论证了,“下去”表示“延续义”是因为“下去”在空间领域的认知图景中有个位移的过程,这个位移的过程映射到时间领域后,就表示“延续”。“上去”虽然也有位移过程,但是它表示“延续”的用法远不如“下去”普遍。1.1.3趋向动词与宾语的关系研究范继淹( 1963) 4在统计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带趋向性后置成分的句子的各种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他指出“动趋式”所带的宾语有一般宾语、处所宾语、存现宾语三种;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对“动趋式”带宾语的情况有所分析。他指出:动趋式后表事物的名词可以有三种位置:a、动

16、趋式之后;b、趋 1和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趋 2之间;c 、主要动词之后, 趋向动词之前。加上用“把”字句把宾语提前的格式,一共是四种格式。吕先生同时指出,动趋式带“了”或“得、不”又带宾语时,有几种可能的词序,不同的语境表现的句子焦点也不一样。陆俭明(2002)5对动词后的趋向补语和宾语共现时的语序作了全面的考察、分析并总结了原因和规律。他认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受多种因素制约,跟动词的性质有关,也跟动词所带趋向补语的性质有关;跟宾语的性质有关,也跟动词带不带“了”有关,甚至有时还跟语境有很大关系。张伯江(1991)6详细分析了动趋式带宾语的四种语序,试图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 V

17、OC1C2式排斥状态意义和结果意义的原因,他还从语用的角度考察了 VC1C2O、VC1OC2,把 OVC1C2 式在实际 运用中的语义倾向。1.1.4外国留学生学习趋向动词的习得及偏误研究居红(1992)7比较了英汉之间各种动趋短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之间的异同。她试图通过对三组英汉动趋短语的分析比较,来帮助母语为英语的外国学生认识汉语趋向动词的语义特征。李淑红(2002)8通过对母语为英语的中级汉语留学生作文中趋向补语运用情况的调查,总结了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的偏误情况,并归纳出了四种典型偏误类型:语法错误,缺动词,缺补语,趋向补语的误用。与此同时,还对留学生正确使用趋向补语的情况做了分析,发现他

18、们比较容易掌握两类趋向补语:一是动词与趋向补语的搭配相对固定,很少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的,二是与英语的 V 加介词格式相似的动趋结构,比方说 sit down(坐下)。洪婷(2006)9通过对不同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加以比较,拟构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为外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相关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不少学者还针对不同国籍的学生,总结习得偏误,并结合其母语,具体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如钱旭菁(1997) 10,黄玉花(2007) 11等。以上研究基本是以动词为中心,研究趋向补语的运用情况。至于“形趋补”结构,无论是现代汉语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

19、补语的习得研究,通常只是在描述动词对趋向补语的影响时顺带提及,而没有专门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尚未见到。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范围趋向动词比较特殊,在汉语词类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因为它是一个封闭的类,语法意义发展比较快,所以备受关注。纵观几十年的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动词趋向补语研究,代表作是刘月华的趋向补语通释。他从各个角度对趋向补语做了分析,而且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趋向义-结果义- 状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趋向动词的语法意义构建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但“形趋补”结构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形趋补”是一种比

20、较活跃的用法,特别是“起来”,用法非常普遍。在所调查的语料中,基本上和“动趋补”语料例句相当。这就充分证明了研究“形趋补”的必要性。同时,研究“形趋补”有利于留学生对“趋向动词”的全面理解,将之与“动趋补”做比较,还会对语法意义的融会贯通大有裨益。1.2.1“形趋动”结构还缺乏专门的系统深入的研究一是“形趋动”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郭家翔(2006)12对个别趋向动词做过研究,但是没有把趋向动词放进一个系统中去考察;刘月华(1987)13研究了“起来”与“下来”后认为,与这类趋向补语连用的形容词只有两类,一个是正向形容词,一个是负向形容词。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二是“形趋动”缺乏深入的研究。过去对

21、趋向动词的描写,仅限于对趋向补语语法意义的描写。随着功能主义语法的兴起,学者们开始从认知上去认识趋向补语,对“起来”话语标记的解析是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对“形趋补”结构的整体研究仍比较单薄。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已有研究成果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刘月华(1987) 认为,“下来”只与负向形容词结合,表示由动到静,由强到弱。但我们发现有反例。例如:1)如果我们 都能认真下来,相信中国的网 络市场会有一番新的景象的。说“认真”是负向形容词不能令人信服。另外,刘月华(1980) 14在讲述趋向动词的状态意义时也只讲了“起来”、“下来”、“下去”三个词,其他一些词只是顺带提了一下,认为“用

22、得有限”。邢福义(2002)15也认为:用作形容词补语的趋向动词限于“起来”、“下来”、“下去”三个。1.2.3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理论指导“形趋补”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相关的理论指导。针对不同留学生的国别教学策略更有赖于“形趋补”结构系统研究的理论成果。1.2.4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本文将系统研究“形趋动”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哪些趋 向动词可以作形容 词的补语,哪些不能。能作形容词补语的趋向动词有何共性。(2)哪些形容词可带趋向补语,这些形容词有何特性。(3)“形趋动”结构中的形容词和趋向动词有哪些特殊性。二者双向选择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存在共同的语义特征。(4)“形趋动”的研究将有助于

23、我们对“动趋补”的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语法化的先后顺序,是否“动趋补”语法化为状态意义时才产生了“形趋补”。(5)“形 趋动”的句法意 义及语义、语用分析。(6)“形趋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北大语料库以及百度、谷歌。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 相关理论形容词和趋向动词的组合不是偶然现象,必然有其理据,而汉语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及认知的解释性”(邵敬敏,2007) 16。”其中,“语义的决定性”是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双方的选择性所决定的。事实上,每一个词都有自身可供

24、组合的个体选择网络,而选择又是双向的,这就构成了一个综合选择的网络空间。这种选择关系取决于语义。句法语义的选择性原则至少由三个子原则构成(邵敬敏,2007):一是语义一致性原则,即两个词语如果能够组合成为一个语言结构,他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二是语义自足性原则,即在一个句法结构中,词语的组合必须在语义上能够自足,否则,即使形式上两者可以组合,也是不合法的;三是语义决定性原则,即区别一个句法结构属于什么性质,决定性因素是语义,而不是形式。语义语法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和意义的双向研究(一)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主要是指句子内部的成分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甚至句子与

25、句子之外的语义联系。(二)语义特征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词语可以组合,有些词语不能组合。例如:很有钱很有思想很有水平很有激情很有经验很有铜钱很有房子很有桌子很有衣服很有汽车很有几个铜钱很有几间房子很有几张桌子很有一些衣服很有三个铜钱很有四间房子很有两张桌子很有五件衣服“很”是程度副词,“有钱”、“有思想”等属于抽象属性,也具有程度性,所以可以组合,但是“有铜钱”、“有房子”则是具体的事物,具有程度性,所以不能组合。“几个铜钱”之类由于带上“几个”、“一些”等糊涂数量词语后,就获得了程度性 ,所以可以 组合,而一旦改为具体的数字“三个”,“四间”等,因为没有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26、文了程度性 ,就又不可以 组合了。(2)共时和历时的双向研究。横向比较,即通过方言语法的比较,可以看出语法发展的轨迹。纵向比较,即历史语法的比较,可以发现语法化方面的一系列问题。(3)静态与动态的双向研究。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所谓动态,是指研究问题时要有发展的眼光。名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变化形容词动词,其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各有个性,但是彼此又互相交叉。这就导致了名词形容词动词三者之间存有一个中间状态,有些名词在功能上相当于性质形容词,而有些变化形容词又和某些动词功能相当等等。(4)事实和理论的双向研究。语言事实是第一性的,但是任何对语言事实的研究都必须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才

27、有价值。我们知道有些形容词可以带趋向动词,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总结一套适合的规则或者理论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5)描写和解释的双向研究。描写和解释必须紧密结合。描写是基础,但是必须做出解释。如果只穷尽地列举大量语料进行描写而不加以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会不知所措。“形趋动”在教学中若只有结构原则而不做出解释,留学生掌握起来会困难重重。本文试图用邵敬敏先生的语义语法理论来对“形趋动”结构做出系统的分析和合理的解释。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句法分析2.1 “形趋动”对趋向动词的选择刘月华(1998) 17认为,趋向补语的意义分为三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

28、义。所有的趋向补语都有趋向意义,可结合的动词大部分相同;有些趋向补语有结果意义,可结合的动词大部分不同;少数趋向补语有状态意义,可结合的形容词和动词有同有异。趋向补语表示趋向意义时,不是动作的去向,而是人或物通过某一动作,在方向上达到一种结果,也就是人和物在空间上的位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与动作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一般只能做动词的趋向补语。形容词的意义就是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它是对人或事物的静态的描写。但是,能进入“形趋动”格式的形容词都带有很大程度的动态义,表示人或事物状态的变化。例如:2)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3)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了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

29、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例 2)“骄傲”不是表示项梁本人比较骄傲,而是和“起来”组合表示项梁的情绪变化,由开始的“警惕”转变为“轻视、骄傲”,是人的状态的变化,表示的是一种状态义。例 3)“显贵”和趋向动词“起来”组合依旧表示一种“显贵”的状态,只是这里又多了一层变化义,由过去的“不显贵”到现在的“显贵”。也就是说“形容词+起来 ”一般是描述一种状态,该状态含有动态/变化的语义特征。“形趋动”格式成立是形容词和趋向动词双向选择的结果。“形趋动”要表示状态义,自然要求“趋向动词”在实际运用中也能表示一种状态义。刘月华(1980)认为,“上、上来、起、起来”和“下、下来、下去、过来、出来”这些都

30、能表示状态意义,前一组表示的状态由静到动,后一组表示的变化由动到静。语料证明,刘月华先生的观点有失偏颇。在百度和谷歌中,我们搜到了这两组词之外的趋向动词“上去、出、过、过去、开、开来”。它们也能与形容词共现,只是用法不很典型,8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很少涉及。下面分别举例。上:a班长和 团支书好上了,真的!b百灵鸟,真跟我别扭上了。c慕晚晴最恨刘青 这种吊儿郎当嬉皮笑 脸的模样,脸色骤然再冷上了三分。上来: a 08 年奥运年股市会不会 热上来?b路况好起来,车也少了,不觉车速就高上来了。c没钱不要紧 ,谁不是从没 钱富上来的。起:a路边的路灯都亮起了,黄蕾还徘徊悔恨在街头

31、,不知去往何处。b说着,冬漪还兴奋地红起脸,想象那 13 只猫的 样子。起来:a一旦晚上 热闹起来,你就无法静心工作了。b别的农民也都活跃起来。下:a老天冷下 脸,河马吓得不露面。b静下浮躁的心“我为财政争光,财政以我为荣”。下来:a激烈运 动以后,情 绪松弛下来,疲惫的感觉会立即出现。b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就逐渐缓慢下来。下去:a这样 ,地中海的盐 水会一天天干枯下去。b天边的彩虹一点点的红下去。过来:a1985 年的夏天,公司已 经从最初的茫然中明白过来。b有什么办法让晒黑的皮肤快点白过来吗?出来:a今年的 鱼买多了,整整多出来一筐。b八万元读清华 MBA的身价不是炒起来的

32、是苦出来的。c男人的美是累出来的,女人的美是睡出来的。d男人都奋不顾身地争当坏分子,可坏出好来,也算本事不是。上去:a到时 候,咱们不用种地也会富上去的。b本家的房价原来是这么高上去的呀!c虽会热闹一 时,但冷起来比 热上去还要快。出:a矮胖店主站在地上,比秦碧海足足矮出一头。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这里房子均价较周边同类楼盘低出 2000元平方米。过:她高过我一个头。过去:a就这 么睡着睡着一下子昏 过去了。b若能“糊涂”过去,亲手擦净黑板,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开:a天色逐 渐淡开我准 备迎接破晓。b天还没有完全亮开。c这小子又横开了, 谁都管不住。开来:a我看 见了狗仔鲸的尾巴突然 红

33、开来。b建议用粉色系和淡彩来让自己温柔开来。2.2 “形趋动”对形容词的选择虽然很多形容词都能描述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但并非所有描述事物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都能进入“形趋动”结构。趋向动词的状态意义来源于其原始意义,即趋向意义人或物在空间上的位移。一般的状态意义也是一种位移,是人或物在时间上的位移。这是语法化中常见的现象。不管是空间上的位移还是时间上的位移,不是经过外力的作用,就是自然力的作用。外力的作用,一般有明显的标记,自然力的作用可能没有,但是不管是外力还是自然力,都是一种外界的力量,最终和动作行为都有程度上的关联,只是动作强弱有别。正因为如此,“形趋向”结构很受限制,对形容词的选择也有特殊

34、要求。当然,具体到每个趋向动词,情况又不太一样,需要根据各自的语法意义具体分析。张伯江(1994) 18根据所表示的对象是否随着时间而变化,建立起了“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连续统。在该系统中,名词最稳定,最不易随时间而变化,动词最不稳定,最易随时间而变化,形容词则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张国宪 (2006) 19 得出结论,形容词在连续统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具有左邻右舍的相关性。同时,他结合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疏密程度,对形容词做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张先生根据情状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表现,把形容词首先分为动态形容词和静态形容词。静态形容10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词又分为两种,一种表述事物的恒久属性,一种

35、表述事物的临时属性。前者称为性质形容词,后者称为状态形容词。而动态形容词则与时间有很紧密的联系,离开时间,一切变化都无法实现。张国宪先生称之为“变化形容词”,并总结了以下不等式:性质状态变化在这个不等式中,越往右,时间性越强,形容词的动态性也就越强,性质呈面状,状态呈线状,变化呈点状,变化必须在时间的基础上演绎。根据 静态时间这两 组区别特征参项,图示如下:性质形容词静态形容词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动态形容词变化形容词由于趋向动词更易成为动词的趋向补语,它所能接受的形容词也必然需要具备动词的某些性质,而能进入“形容词趋动”结构的形容词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沾染了寄生在动词身上的动态性变化性 的语义特征。

36、从上面三类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来看,只有变化形容词具有这两方面的特征,所以变化形容词进入“形趋动”结构最为自由。根据变化形容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张国宪先生提出了鉴定变化形容词的结构框架:S1:NP+已经+S2:NP+没+了不能进入 S3 :NP1+ 很+能进入 S4: NP+很+NP2能够进入以上结构槽的都是张国宪先生所说的变化形容词。这里要说明一点,变化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互有交叉,因此某些性状形容词也能进入这个结构槽。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能进入以上鉴定框架的词都有资格进入“形趋动”结构。甚至,能进入 S1和 S4 ,不能进入 S2和 S3的非典型性变化形容词也可11华中科技大学硕

37、士学位论文以进入此结构。但是由于趋向动词内部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所选择的形容词也不一样。考虑到形容词数量庞大,下文将以趋向动词为纲,讨论每个趋向动词所能组合的变化形容词的语义特征。2.2.1“上”“上”是最基本的方位词,也是趋向动词,所以它的引申意义很多。刘月华(1983)20把它们总结为以下几种:A、趋近立足点。(可以由后面和对面)走上,追上。B、表示 动作行为的实现或完成,并达到一定的结果。结果有以下几种:a表示由开而合: 闭上,关上b表示使某物存在于某处。种上,插上山顶。c表示很不容易达到的目的:当上了领导,住上了新房。d表示达到一定数量,这个数量往往是概数。跑上几圈,好上一百倍。e表示

38、添加。 赔上,算上。C、表示 动作开始并继续,包含有“变化”、“出现新情况”的意思。如果动词后没有宾语,或者宾语只有一个音节,一般要在句末用“了 2”,如果宾语不止一个音节,可以在宾语前用“了 1”,也可在宾语后用“了 1”。一般用在口语中,如议论上了、爱上了等。以上 7种引申意义中,只有 Bc,Bd,C能找到进入“形趋动”的例证。例如:4)她告诉我她和一个老外好上了。5)刚进教室,班上照例又乱上了一阵子。6)这本书比那本书厚上几厘米。7)你可比他坏上一百倍。8)过了冬至,天就长上了。9)两个人别扭上了,不能总别扭下去。实际上,B 、C 两种意义有一定的联系,一般的“很不容易达到的目的”达到了

39、1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就会继续持续,也相当于“开始并继续”,只是前者更强调状态出现前过程的艰辛,有点出人意料的意味。在所调查的语料中,只找到了 4)、5)、8)、9)四个表示这种引申意义的例子。这说明,“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成跟“起来”一样的比较公认的“体”标记,可能还在虚化中,也可能是“起来”占据了它的空间,先排斥后,强排斥弱。至于 Bd 这一层引申意义,可以找到很多用例,但是它有一个固定的结构:“形+上+数量短 语 ”。在这些用例中,形容词一般为性质形容词,同时与它的反义词之间在性状程度上有一定的伸展空间。比如黑白,大小,冷热,厚薄,多少等,两级之间存在一个过渡的连续统,这样的性质形

40、容词也属于变化形容词(张国宪,2006)。如例 6),因为是两本书的比较,所描述的状态具有可比性,因此在程度上有一个区分度,又因为后面有量的说明,所以排斥重复的程度加深,也就是说它排斥状态形容词。2.2.2上来,上去“上来”与形容词连用,表示某种状态的正向发展趋势(郭家翔,2006)例如:10)天己完全暗上来了,社区书店里的灯火显得更加明亮。11)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12)远看着天一点儿一点儿的黑上来了。郭认为,与之搭配的形容词限于少数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上来”一般与表正向义的形容词搭配,如常说“热上来”,不说“冷上来”。实际上“上来”可以和大部分单音节的延续性形容词搭配,正向负向的都可以。延

41、续性形容词(张国宪,2006)在时间结构上属于非点结构,具有明显的段特征,即在新性状发展变化时,往往含有一个渐变续段过程。例如:13)随着下面的灯光慢慢亮上来。14)我在心里构画着一个 鸡皮鹤发、枯爪折身的老 妪形象,不禁从心底冷上来。15)适时地将工作重心放到解民 忧、化民怨、帮民富上来,从而 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向为农服务的转变。16)因为从读大学一路穷 上来而患有严重的哮喘。1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地上一天天干上来。“暗”和“亮”,“热”和“冷”,“穷”和“富”都是反义词,一个是正向的一个是负向的,但是都可以和“上来”连用。另外,“干”也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而且是正向的,却不能进入

42、“形趋动”结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上来”与形容词的搭配跟语义的正向负向没有必然关系。“上来”与同范畴的形容词搭配具有选择性,如“变化形容词”中的“瞬间形容词”就不能和“上来”搭配,主要原因是“上来”是在强调事物状态转变的过程,强调的是续段部分,要求事物的状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二是“形+上去 ”表示事物状态发展程度的加深。“上去”一般与高记量的形容词或颜色词连用。例如:18)叶子的颜色也是从下往上一点一点地变深,从浅浅的黄,一点一点地深上去,到最后几乎要发红,像是被燃烧过一样。19)到了天再冷一些,宝宝分量重上去,晚上抱起来喂夜奶会很辛苦的。20)晶莹剔透的碧色随着光带从下到上绿

43、上去。2.2.3起来,起能与“起”和“起来”搭配的形容词最多,基本上所有的变化形容词都可以跟“起来”和“起”连用。邢福义(1994) 21 指出,一对反义形容词,不管是积极义的还是消极义的,只要语义上“有级差、可加强”,二者都能形成“形容词+起来”的组合。“不+形容词+ 起来 ”有时可以说,有时不能说。能不能说,取决于“不+ 形容词”是否在语义上有“有级差、可加强”。很多“形容词+起来”可表示人或事物随着时间表现出来的性状变化,因此在“形容词+起来”结构中可表现出时间性和度量性。我们发现邢先生所说的“起来”可结合的条件实际上和张国宪先生的“变化形容词”大致一样。邢先生所说的极差、加强 ,“时间

44、性和度量性”与上文说到的张国宪先生的变化形容词的鉴定标准 S1和 S3 基本一致。一般来说,能和“起来”搭配的单音节形容词都能够和“起”搭配,只是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形+起来”后面不经常出现宾语,出现宾语时一般都用“形+起”结1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构。例如:21)天开始热起来(了)。22)那边亮起一盏灯光,正好照在我的身上。23)她的眼眶红起了,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同时“形+起来 ”对完成体标记“了”的选择很自由,如 21)。但是如果“形+起”后面没有宾语,必须加上完成体标记“了”,表示事物新状态的出现已经完成,并开始进行新的量变,如 23)。下文第 2.3节将详细讨论。2.2.4下“下”

45、的趋向意义表示由高到低,引申意义主要有“达成,消除,容纳”等。“下”作形容词的趋向补语,一般表示“达成”的意思。“达成”与人的心里预期有关。由于“下”本身表示“高低”“高级低级”,所以通常情况下,“下”总是和“负向”形容词搭配。虽然是“负向”形容词,但是由于是预期的结果,所以“下”不一定就是不好的状态。例如:24)我静下心,继续忘神仰 视那突出的、像是要塌下来、生 满了蕨类植物的岩石。25)你也就脸胖了点,身上不胖,瘦下脸就好了。26)康心殷红着脸,急急地喘息着,想冷下眼狠狠地瞪他。“静心”“瘦脸”“冷眼”都是说话者预期的,希望达成一定的目的。在以瘦为美的时代,虽然“瘦”是负向形容词,但“瘦脸

46、”是正向结果,是说话者所期望的。能和“下”搭配的形容词很少,一般都是单音节的,并且这些单音节形容词还必须能带宾语。在我们检索到的语料中,“细心,安心,冷眼,静心”等词都可以在中间插上“下”,强调状态已经“达成或完成”,带有很强的动态义。2.2.5下来,下去“下来”、“下去”表趋向时,都在于描述一个从高到低的过程。区别在于说话1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与动作主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下去”表示主体背离说话人而移动;“下来”表示主体趋向说话人而移动。趋向意义的不同,实际上来自“来”和“去”立足点的不同。但二者共有“下”的语义,这就导致两者在与形容词搭配时部分语义是相同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

47、下来”表示某种状态开始出现并继续发展,强调开始出现,形容词限于表示消积意义的。因为“下”的缘故,“下来”具有了“从小到大,从强到弱”的意义。正是这种语义,限制了与之搭配的形容词。吕叔湘先生指出,“下来”一般是与负向形容词共现。其实“下去”通常也与负向形容词共现。例如:27)天慢慢暗下来。28)心里彻底凉下去。“下来、下去”总体上都与负向变化形容词相关联,但是二者所能搭配的形容词并不是重合的,这是因为“下来”有很强的主观含义,而“下去”描述的是客观的状态变化。这就使“下来”和人的理想认知模式发生了关联。“下来”前的形容词表示的状态是预知的或是理想的,含有主观期望,因此“下来”也可以和一些“中性”

48、的词语搭配。例如:29)庄之碟听了牛月清的话,心里踏实下来。30)哭过一场,牛月清慢慢平静下来。刘月华(1980) 在做过一番统计后指出,“下来”只与表示声音的“低”(或表示价格)、“小”、“静”、“安静”,表示光线的“暗”、“黑”,表示人的情绪态度的“平静”、“冷”、“凉”、“松”、“软”以及表示速度的“慢”结合。“下去”可结合的形容词更少,只有“低”、“静”、“暗”等。虽然这一统计不够全面,但至少能窥见一斑。在现实句(张国宪,2006) 中,“下来”除了可以和负向形容词搭配外,还可以和一些表示心理情态的中性形容词搭配;而“下去”只可以和负向的变化形容词相搭配,表示一种客观的变化。但需要指出

49、的是:在对比句中除外。例如:31)哥哥就这么一直穷下去,弟弟就这么一直富下去。虽然前后两个分句表现的是客观变化,却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主观意味很浓。其1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在主观性很强的非现实句中,又经常会出现新的情况。因为“下来”表示的是状态的开始并继续,视点在于强调事物的终止点,而这个终止点本来都是状态主体所期望的,所以一般来说和现实句是一样的,只是增加了一种“虚拟”情态。“下去”用在非现实句中,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此时积极的变化形容词也可以出现在非现实句中。例如:32)要是心能够冷下来就好了。33)要是天气凉下来,我们就可以节约很多电。34)你要是再这样胖下去,就要减肥了。35)你再这么瘦下去,可要生病了。36)你们的关系应该好下去,而不应该坏下去。37)物价要是再这么高下去,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了。“胖”和“高”都是积极的形容词,但出现在这种非现实句中非常合理,一旦去掉“要是再”,句子反而变得别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