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1.doc

上传人:pw17869 文档编号:4318634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 汪家余在 2001 年 3 月出版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有一些长颈漏斗插图有误,现摘录如下,供同行参考。课本第 68 页复习题 5(略) ,绘制实验室抽取氢气的装置图中,左、右两插图中长颈漏斗末端成 45角,而中间插图中长颈漏斗末端成直角, (插图略,下同) 。第 93 页图 5-17,第 94 页图 5-18,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装置图中长颈漏斗末端成 45角,第 193 页图 1,化学实验中其他比较常用仪器示意图中长颈漏斗末端成 45角。第 96 页习题 2(略) ,第 117 页复习题 4(略) ,绘制的装置图中,长颈漏斗末端成直角。笔者

2、阅读 1995 年 10 月出版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以及化学教辅书时,发现长颈漏斗插图也有课本中类似情况。而在现实中,中学实验室常用的长颈漏斗末端截面成直角,漏斗、分液漏斗的末端截面为 45角,因此,笔者建议教材中绘制长颈漏斗插图应规范。利用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 汪家余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富有探索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素材。利用探索性实验进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变化规律提供事实,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生动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中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根据教学内

3、容,运用创造学原理,设计具有创新特点的探索性实验,能把学生带入科学的探索情境中,亲身探索新知识,新方法,并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教材 154 页几种常见的酸时,为了说明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挥发或吸水后原溶液的质量及质量分数有什么变化,可要求学生设计与教材不同的两个实验来说明。教师引导分析的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最佳方案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操作实验注意事项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经过讨论,得出的方案是:对于验证浓盐酸的挥发性有两种方法,一是打开浓盐酸瓶塞,将湿 PH 试纸放在瓶口,如果 PH 试纸变红则说

4、明挥发出来的是氯化氢气体;二是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浓盐酸,把内壁抹有红色氢氧化纳小液滴的小烧杯倒扣在盛浓盐酸的小烧杯上(预先将氢氧化纳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配制好)如果小液滴红色裉去,则证明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浓盐酸,将内壁附有水珠的小烧杯倒扣到盛浓硫酸的小烧杯口上,如果小水珠消失,证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顺利做完实验,并从中“悟”出道理,浓盐酸敞口放着吸收的是溶剂,溶液的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减小。这亲,即使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通过亲手实验探索,也能从动手中体验思维成功的乐趣。思维是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要与验证性实

5、验协调作用,教育学生认识到仅仅喜欢化学实验表面上的好玩、有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作出认真的观察和深层次的思索,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特别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灵感性、整体性和独创性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不迷信课本,积极探索,勇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思维,这正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例如在学习盐这节,许多学生认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等学生做完铁与硫酸铜溶液实验后提出,若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也能置换出铜吗?这一问,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入一块石头,激起了疑问的波澜。在学生困惑的目光下,我演示了这个实验。通

6、过明显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明白最活泼的金属与其它金属盐溶液反应,不能将其它金属置换出来。短短一句话,便引出一个探索性实验,既敲开了疑惑之门,又拓宽了思维创新之路。注意颜色变化 了解反应实质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 汪家余有的初中化学推判题是以化学实验为依据,以物质性质为中心,以物质颜色变化为题眼,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类习题的特点是涉及知识面较广,容量大,综合性强。教学中对这类题目的研究,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物质性质,通过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举例说明,解这类习题的方法与物质颜色的关系。例:在由黑色粉末 A、B 组成的混和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共热,充

7、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 B,滤液为蓝色,加入氢氧化纳溶液后生成蓝色沉淀 D,将 D加热又得到 A;将 A 和 B 的混和物共热,有红色粉末 E 出现,同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A、B、D、E 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化学式。解题思路:要准确快速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是,先剖析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要推断的内容,然后根据实验现象物质颜色的变化为突破口,由果探因。通过分析、推理,从而得出:A 是 CuO B 是 C E 是 Cu D 是 Cu(OH)2解答实验推断题,要以扎实的双基知识和物质为基础,掌握物质变化的特征和特性,特别是熟记一些常见物质的颜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

8、察、分析、对比、联想能力。在复习时,要加以整理、归纳,把零碎的知识串起来构成系统,有利于学生发挥联想,掌握物质颜色。一、与黑色有关的实验1.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Cu(OH)2CuO+ CO 2 绿色变黑色2.氢氧化铜加热分解Cu(OH)2CuO+ HO 2 蓝色变黑色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银白变黑色黑色物质还有 MnO2 C 等二、与白色有关的实验1.适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 Ca(OH)2= Ca CO3+HO 2 白色沉淀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和Na2 CO3+ Ca(OH)2= Ca CO3+2NaOH 白色沉淀3.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As

9、NO3+BaCL2+Ba(NO3)2+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注:含有 Ag+溶液与含有 Cl-的溶液混合,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4.胆矾加热分解CuSO45H2O =CuSO4+5H2O白色变蓝色三、与蓝色有关的实验1.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cL2+Ca(OH)2=CaCL2+Cu(OH)2 蓝色沉淀2.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2 Na OH=Na 2 SO4+Cu(OH)2 蓝色沉淀3.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CuSO4+5H2O CuSO 45H2O 白色变蓝色4.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SO4+H2 O4Cu SO 4+H2O 黑色变蓝色溶液5.石蕊试液遇

10、稀的碱溶液变蓝色四、与黄色有关的实验联想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红色变黄色溶液2.氧化铁与稀盐硫酸反应Fe2O3+ 3H2 SO4= Fe2(SO 4) 3+3H2O 红色变黄色溶液五、与浅绿色有关的实验铁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 Fe+2HCL=FeCL3+H2 溶液变为浅绿色2. Fe+ H2 SO4=Fe SO4+H2溶液变为浅绿色六、与红色有关的实验1.锌、铁分别与铜的盐溶液反应Fe+Cu SO4= Fe SO4+Cu 有红色物质铜析出Zn+Cu CL2= Zn CL2 +Cu 有红色物质铜析出2.一氧化碳、炭、氢气分别与氧化铜反应CO+

11、CuO=Cu+ CO2黑色变红色C+CuO= Cu+ CO2黑色变红色H2+CuO= Cu+ O 黑色变红色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 CL3+3NaOH=3NaCL+Fe(OH) 3有红褐色沉淀4.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酚相态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5.常见的红色物质还有 Fe2 O4、 H O、KMn O 4(紫红色)七、与无色气体有关的实验(通常状况下)H 2、 O2、N 2 、CO 、CO 2 等通过上述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物质颜色的联想进行复习,效果怎样呢?我任教的班级,参加安徽省 97 年初中毕业(升学)化学考试,人均分 90.4 分,其中试卷中有关化学实验中的颜色试题有:

12、第一大题选择题中的第 2、7、25 题,第二大项填题中第 32、34 题,第 36 题一部分。约 23 分。实践证明,注重对化学实验颜色的教学,可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多向性,提高学生的素质。纵向挖掘 横向联系 逆向疏通谈谈化学课本的复习方法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 汪家余由于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的能力应用型命题量的加大,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灵活变化的东西多了,书上有的题少了,知识综合运用的多了,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因而脱离了课本这个“根” ,一味追求新异的东西,导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薄弱。但无论试题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考书上学到的知识

13、,只有牢牢抓住课本这个“根” ,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基本技能,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课本这个“根” ,我认为应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对知识点、习题、实验等问题进行纵向挖掘,横向联系,逆向疏通,是复习好课本知识重要一环。一、纵向挖掘纵向挖掘是指在复习时将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例如,在复习化合价时,为什么单质的化合价为零?为什么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才显示化合价?为什么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合价代数和等于零,而在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等于零,而是等于整体的化合价?一种元素在形成不同的化合物时,可以形成不同化合价,那么,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是

14、否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呢?例 1(2001 年安徽省中考题) 、在 NH4NO3、N 2、 NO2、NO 这四种物质中,N 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A 2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以化合价为起点的规律性试题,看似简单,其实却较难,题中包含了上面设问的四个问题,只有掌握化合价的概念,挖掘其内涵才能作出正确解答。求:NH 4NO3 中氮元素化合价,用隔离法,因为NH4NO3 由铵根和硝酸根原子团组成,设 N 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x 和 y,答:共有 5 种,先 C。通过例 1 分析,对课本中的基本原理,规律性知识进行纵向、挖掘,非常必要。二、横向联系横向联系是

15、指在复习时,对某个知识点的思考,联系到与这相似,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通过横向联系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例如:复习 O2、H 2、CO 2 的性质,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时,为什么 H2、CO 2 可以用同一种发生装置抽取,而 O2 不行,为什么 O2、CO 2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 H2 不行;如复习 H2、CO 、C 还原性时,都可以把CuO 还原成红色 Cu,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也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三个实验都必须加热,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CO 还原CuO 要进行尾气处理?它们分别与 CuO 反应的类型是不是置换反应?再

16、如:O2、H 2、H 2O 及 C、CO 2、CO、Ca(OH) 2、 、Ca CO3 它们之间是在什么条件下实现相互转化的。例 2,如下图所示向少量固体 X 的试管持续通入气体 Y,过一会儿在 W 导管口点火,一定时间后试管中的固体出现光亮的红光,澄清的石灰水就浑浊。(1)若 X 是 CuO、Fe 2O3 和 Cu2 (OH)2CO3 中的一种, Y 是 O2、H 2 和 CO中的一种,试推断 X 和 Y 的组合可能有哪几种?(2)若 X 是 C 和 CuO 的混合物,Y 是 CO2,能否这样组合?为什么?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实验推断题,难度较大,但不超纲,必须熟悉有关

17、元素,化合物知识,特别是物质的性质、相互间关系、反应的现象,根据光亮的红色,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为题眼,才能找出解答题目的突破口。(1)因反应后固体呈现出光亮的红色,固体 X 是 CuO、Cu 2 (OH)2CO3 中的一种,不可能是 Fe2O3,Y 应是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应是 H2 和 CO中的一种,又因为反应后澄清石灰水就浑浊,故反应后有 CO2 气体产生。所以,X 和 Y 的组合可能为:CuO 和 CO;Cu 2 (OH)2CO3 和 H2(因为 Cu2 (OH)2CO3 加热分解生成 CuO、CO 2 、H 2O) 和 CO 三种组合方式,都有 Cu 和 CO2 气体生成。(2

18、)因为 C 还原 CuO 必须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当 Y 是 CO2 时,虽然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但 CO2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在 W 导管口没有可燃性气体放出,不能给试管中的 C 和 CuO 提供反应的温度,所以这种组合不行。通过例 2分析,将课本中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归纳,形成纽带,使整个知识体系形成“网络化” ,真正达到复习巩固,运用知识的目的。三、逆向疏通逆向疏通是指在复习时,将课本重要的点进行疏通、升华,不留空白,使知识点形成立体的“树状”结构,具有层次性、条理性,并能从知识点的下面思考到它的反面或对立面的一种复习方式。对问题的探究表现出综合的逆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

19、和创造力。例 3,草酸(H 2C2O4)是一种无色固体,它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H 2C2O4CO + CO2+ H2O,现在实验室用附图所示装置组成一套连续装置,用来加热草酸获得混合气体,在除去 CO2、水蒸气后,再用纯净CO 还原 CuO,并检验还原 CuO 后的气体产物。 (其中 A 加热草酸获得气体的装置,装置图未画出) 。(1)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2)装置 C 的作用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 F 的作用是 ,要达到与 F 装置同样的目的,还可采用方法是: 。(4)从下列提供的仪器中选出 A 装置所用到的仪器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实验组装综合题

20、,它融实验装置、操作、检验气体、净化、物质性质、知识迁移应用于一体的创新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操作连接中的“四先四后” 。一是先上后下(先将大玻璃管根据左右仪器的高度固定,然后放垫酒精 灯) ;二是先左后右(发生装置一般放在左边,然后依次向右安装其它装置) ;三是先长后短(气体需要除杂或干燥时,常需要洗气瓶或干燥管,向洗气瓶中通入气体,应长进短出,位置应在收集或试验某气体之前) ;四是先净化后干燥。(1)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装置 d c a b g h f e i(依据上述操作中的“四先四后” ) (2)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装置 A 中生成的 CO2 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21、+2NaOH=Na2CO3+H2O。(3)装置 F 的作用是,收集尾气 CO,因为 CO 有毒,对环境造成污染。要达到与 F 装置同样的目的,还可采用方法是:点燃尾气或用塑料袋收集烧掉 。(4)从下列提供的仪器中选出 A 装置所用到的仪器 。 (因为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可采用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通过例 3 的分析,可知,那种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求我们怎样去逆向疏通、贯通课本中的知识点,达到熟练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从以上简析可知,中考命题是以“双基”为载体,通过实验、观点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包装” ,使试题更具有创造

22、性、教育性和时代感。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课本时,要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首先学好,一是掌握“工具性”的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机化合物相互关系。二是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如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溶液中电荷守恒的规律、化合价规律、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规律;三是掌握必备的技能,如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能、溶解度和溶液质量分数、溶液稀释配制的计算技能、识图技能、基本操作和简单实验设计技能等;四是掌握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尤其是重要的,关键性字词的整体把握以及概念的适用范围,同时对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要按照性质、制法、用途程序进行,并与典型实验密切挂钩,以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加以佐证,还要经常进行物质间的比较,形成知识网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