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 有效推进选人用人程序监督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 ”笔者认为,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等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推进选人用人程序监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将进一步强化选人用人监督,进一步促进选人用人的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一、选人用人程序
2、监督的提出如何有力、有序、有效加强选人用人监督,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注重研究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在选人用人监督实践中,不少人感叹:“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 ”那么,如何强化监督,使制度得以执行,并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始终?关键在于让制度的原则性变为可操作性。这就要有使制度体系得以正常运行、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的程序。现代程序正义理论表明:程序是实现和保证实体正义的手段。事实证明,许多滥用权力者就是通过减少甚至免除程序来达到目的的。程序监督是对选人用人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先后次序、步骤、方式、范围等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进行监督,
3、它要求权力主体按照既定的行为方式行使权力,从而保证权力主体在规则的范围内活动。从加强程序监督入手,将监督的关口前置、阵地前移,从偏重监督结果向监督权力行使程序转变,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违反选人用人程序的现象发生,使程序成为选人用人过程中滥用职权等行为不可逾越的屏障。二、选人用人监督程序科学化推进选人用人程序监督,关键是逐步探索并形成一套与制度体系相统一,与权力运行相对应,与反腐倡廉要求相适应的监督程序。四项监督制度就是一套科学化的选人用人监督程序。程序科学化,就是要求程序的设置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性,人们按此办理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分粥” 故
4、事,很好地说明了程序科学对结果科学的保证作用:一群人希望平均分粥,在没有精确的计量方法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科学的程序保证,则无论选择由谁来分粥都会有利己之嫌。而如果规定大家轮流负责分粥,且分粥的人最后拿粥这种方法,则无论多么自私的人,为了使自己所得的粥不比别人少,他都会努力把粥分得尽可能均匀。四项监督制度分别明确了选人用人责任追究、事前监督和上级监督、党内民主监督及市县党委书记选人用人监督的各个环节、步骤和程序,并形成了选人用人监督过程中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程序体系,使选人用人权力运行按照制度“格式化”、按照流程“ 模块化” ,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一
5、方监督为全方位监督。三、选人用人程序监督的关节点推进选人用人程序监督,首先要让监督者严格自如地掌握运用四项监督制度,便于对执行者落实选人用人各项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要让执行者积极自觉地了解和遵守四项监督制度。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关节点:一是加大宣贯力度。要通过培训班、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大宣贯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和群众认同、熟知、掌握、运用四项监督制度,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二是突出重点环节。推进选人用人程序监督,关键在指导,重点在创新。要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强化分类指导,严格考核检查,认真查找和解决程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同时要以
6、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探索程序监督的新思路、新途径、新理念。三是强化思想认识。一是强化工具意识。掌握了四项监督制度这个工具,才能使选人用人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二是强化执行意识。要通过年度考核、主题活动、专题督导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意识,促进四项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三是强化责任意识。要结合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切实增强程序监督的实效性。总之,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实施,明确了在选人用人决策和执行中各级领导“怎么行”、组织人事部门“怎么为” 的问题,更明确了在选人用人监督过程中上级、下级、同级和群众“怎么做”的问题,必将有力、有序、有效地加强选人用人监督,进而形成“不敢乱为”、 “不能乱为”、 “不会乱为” 、 “不愿乱为”、 “不得乱为” 、 “不好乱为”的选人用人保障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