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美术史 徐修玲,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概述时间:18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种类:旧石器时代:石器、少量装饰品 新石器时代:陶器、岩画、玉石雕刻,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造型(打制石器)打制石器:指利用从石块上打下的石片或所剩下的石核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石器 初期:(中期、晚期)特点:多系形状不规则的削刮器, 很少有第二步加工,呈现出 石器的原始性状。,削刮器,北京猿人使用过的打制石器,分布:山西 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云南元谋猿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
2、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 。,中期特点:较多的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石器石片长而且薄,并在打制的 基础上运用了修正技术,分布:山西襄汾的丁村人,距今20万年 。山西阳高的许家窑人,距今19万年 。陕西的大荔人,距今10万余年 。,丁村遗址出土的尖状器, 晚期特点:注意修理石核台面,并采用间 接打击石片的方法,使石片长而 且薄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分布: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文化萨拉乌苏遗址山西峙峪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 我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装饰品:峙裕人的石墨装 饰品。 其他重要发现:阳原虎头梁用贝壳、鸵鸟蛋壳、
3、鸟骨管制成的配饰;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发现 的百余件装饰品,包括鸡心形钻孔石坠、钻孔兽牙等,甚至还有一枚精致的骨针。,旧石器时代的装饰品,骨针,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一、 概况 主要标志: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发明,分布:黄河流域早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 大地湾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 齐山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期:北阴阳营文化、大溪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华南和西南地区 早期有仙人洞一期文化(发现于江西万年仙人洞,约公元前6800年)和广东粤西地区的阳春独石寨,封开黄岩洞等。 中期有台湾大 坑文化 晚期文化遗址分布较广
4、,主要有石峡文化、山背文化、凤鼻头文化等等。广大的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存在着面貌多样、相互关系复杂的新石器文化。,北方地区 早期的新乐文化(发现于辽宁沈阳新乐,约公元前5300前4800年)分布于辽宁东南部,中期的红山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约公元前35003000年)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区。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文化类型有相互交流、影响以至融合统一的趋势,而中原地区文化的先导地位也日益突出。,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一、陶器1、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 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造型的高度
5、统一,达到美化装饰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统称为彩陶。,分类 (1)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 、庙地沟类型 (2)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类型 、半山型、马厂类型,(1)仰韶文化A 半坡类型: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人面鱼纹盆p10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的纹样,五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三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鹿纹盆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双耳尖底陶瓶 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三角纹钵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变体鸟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
6、类型,B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 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 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 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 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 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 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 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gun鹳鱼石斧纹彩陶缸P11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 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
7、。 分:马家窑类型 、半山型、马厂类型,马家窑类型彩陶:早期较为精细,以黑色为主。纹饰柔和,多漩涡纹,舞蹈纹彩陶盆P11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人面紋波浪渦旋紋鉢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彩陶钵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彩陶钵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回纹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双连杯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高10.8釐米,口徑8釐米,1975年甘肅舟曲縣北山坪出土,舟曲縣文化館藏。泥質橙黃陶,由兩個小型斂口圓底罐相連,底座為圈足成杯形式,有穿孔。施黑色彩繪于杯的口沿,上腹紋飾為波浪形狀,線條寬長,乍看有如波濤洶湧,可見技法嫺熟。,半山型:黑色为主,兼用
8、红色,纹饰有螺旋文,圆圈纹,同心纹,折线三角纹。,彩陶瓮:盛器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旋纹壶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四大圓圏網紋、旋紋罐 :盛放或烹煮食物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制作较粗糙,有的表面有一层红色陶衣。彩绘以黑、红为主,纹饰多样。,彩陶四球纹瓮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 马厂类型,变体神人纹瓮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 马厂类型,2、黑陶: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工艺渐趋衰 落。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出现了黑陶,称之黑陶文化。黑陶文化上承仰韶文化,下接夏文化。典型:龙山文化的黑陶 ,距今4000年左右。造型见 长,
9、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 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 表面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 仅是0.10.2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钮鼻。,黑陶从在陶器表面施以彩绘,转到陶器本身的 质地、色泽的美感探讨上。 制作方法:在烧制将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p11,蛋壳黑陶高柄杯,二、新石器时代的雕塑“钻孔,是人工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冲破平面,它是三度空间的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这是立体装饰的开始。”傅天仇 移
10、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 ,1、陶塑:多是妇女儿童的头像,人面五官是陶雕的主要部分。陶雕除了人物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雕塑作品,造型颇具匠心,生动简练。,泥塑女神头像p12,鬶:新石器时代陶质炊具,以夹砂陶制作,主要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始见于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盛行,犬型陶鬶gu,xio 鸮型陶鬶,人头形彩陶瓶 仰韶文化,陶质人头像 仰韶文化,陶塑裸体残躯,2、玉石雕刻:玉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硬质材料工艺加工的自觉。原始于雕造型匀称,种类繁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的双向价值。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山
11、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玉鳖,玉蝉,玉质人头像,兽面玉牌,玉龙 红山文化,瑶山 绞丝纹玉镯,(cng)琮王 瑶山出土P12 玉雕神徽图像,玉雕族徽 良渚文化,裁割玉琮 横山二号墓出土,三、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中国美术欣赏P10 岩画:中国古代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由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组成一幅画面,没有透视关系,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将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 。 是世界上最为
12、普遍、延续时间最长的画种,是我们了解早期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岩画根据制作年代和地域位置分: 北方岩画: 南方岩画:,北方岩画: 黑龙江、内蒙、宁夏、甘肃 等西北地区。 内蒙狼山地区阴山岩画 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 久远内容最丰富的史前文化 遗址。阴山岩画人画纹P10,阴山崖画射手图,P10将军崖岩画,黑山岩画 位于嘉峪关城北 7.5公里的黑山峡谷中,是 战国时期的遗迹,发现于 1972年。 石刻的内容广泛,由畜牧、 狩猎、舞蹈、繁衍以及牛马、 骆驼、虎、龟、犬、蛇、鹿、鸟、鹰等。它不仅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反映战国时期西北游牧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状况。,黑山岩
13、画猛虎捕食图,术语,原始思维 是相对于文明思维的一种思想认识方法,受自然泛神论影响,不分物我,长于整体地把握事物。其逻辑前提是感觉而不是论证。 陶器 是用陶土作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窑温一般在摄氏600到1000度之间。 彩陶 在打磨过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化锰作成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赫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是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弦纹 是指在轮制成型时用工具接触器物,使得器物表面出现粗细宽窄不同的平行纹线,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思考题,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14、 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归纳原始思维与文明思维的差异。,先秦美术(夏商周),文明古代文明四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宗教礼仪 。概况(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奴隶社会先秦时代包括夏、商、周。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雕刻 、绘画、建筑等都获得较大发展,并开始出现文字。其中祭神敬天的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青铜器被奴隶主视作财富、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发展的水平最高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此外,商周的宫殿庙堂壁画及战国帛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第一节 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1、概述: 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我国的青铜器发源于
15、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出现了一些铜器。古史所记“夏铸 九鼎”的传说,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2、分类: 三代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器(炊煮器、食 器、酒器、水器等)、乐器、兵器、工具 及车马器四大类,以礼器为主要部分,它标志着奴隶主贵族的等级权威。 青铜器伴随着早期国家的确立而出现,自 然就成为王权的象征。礼器在祭祀活动中 是连接凡界与天神的媒介,在极端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形成了青铜艺术的独特风格,被称为“狞厉美”,3、青铜器的纹饰 (1)几何纹类:云雷纹、绳纹、环带纹 (2)动物纹类:to ti饕餮纹 、夔纹 、象纹 、龙纹、凤纹、鹿纹、蚕纹 “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
16、贪食的野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 (3)人物活动纹类:人物活动纹饰比较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4、青铜器的器形纹饰的演变 夏 青铜器“滥觞“时期。造型幼稚古朴、率简凝重,少任何装饰,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
17、容器,属夏代。,网格纹鼎 夏晚期,铜鼎 夏,早期饕餮纹,商,殷墟期 :第一次青铜器发展的高潮。 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要特征。青铜器以礼器为重,故常见的种类主要是食器和酒器,如鼎、鬲l 、簋 (gu)、爵、尊等种类,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鬲l :象形。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本义:古代炊器。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鬲 g 【名】 古国名。鬲国Gestate,相传为夏方国。西汉在其地设鬲县。如:鬲氏(古国名。即鬲国) 簋:盛食器和礼器。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
18、。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 爵:饮酒器,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注,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种权威。鼎的形制随着不同时期纹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鼎分为方鼎和圆鼎,商代时期方鼎较多。1974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的商代前期的大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等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云纹鼎 商早期,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19、商早期,司母戊大方鼎 商晚期,b瓿形鼎 商晚期 (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大禾人面方鼎 商晚期,卧虎立耳扁足鼎 商晚期,蝉纹鼎 商晚期,蝉纹,尊: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用于盛酒或做陈设用器,四羊方尊 商晚期 P14,龙虎纹铜尊 商晚期,蝉纹短柄翘首铜刀 商晚期,燕尾纹大钺yu 商晚期,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西周 不重装饰而重记事,铭文逐渐增多。方鼎较少而圆鼎较多,具有狰狞恐怖的饕餮纹减少,神秘的龙夔纹也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 大盂鼎
20、大克鼎和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毛公鼎 西周晚期,道光末年出于陕西省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毛公鼎铭文,共五段: 其一,此时局势不宁; 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 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 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 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 其四,告诫勉励之词; 其五,赏赐与对扬。,饕餮方鼎 西周早期,班簋gu 西周中期,青铜四虎镈b 西周,古代乐器,大钟,古代乐器,大钟,铜公卣yu 西周早期,古代盛酒器。,西周 筒形提梁卣 (yu盛酒器),西周 伯各二卣,小邾(zh)国邾友父鬲 春秋,小邾国鲁宰簋 春秋,春秋
21、 小邾国邾君庆壶,钟 春秋中期,ch螭纽特钟 春秋中期,牢鼎 春秋中期偏晚,蚕桑纹铜尊 春秋晚期,金柄剑 春秋晚期,术语,青铜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史官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它以祖先祭祀崇拜为基础,从早期的巫术占卜记事发展到宫廷史官记事编年,由此保存一个国家每一朝代的连续不断的历史活动。 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体,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其形象狞厉可怕,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基本消失。,思考题,1青铜器的分类。 2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P15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 剑身饰满菱形纹,用蓝琉璃及绿松石镶嵌。剑格附
22、近有篆书错金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制作精细,装饰华丽。,曾侯乙编钟(局部) 战国早期,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 编钟共有六十五枚, 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略次于现代的钢琴。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曾侯乙编磬架 战国早期,五牛青铜提筒 战国,牲兽立人青铜盘 战国,龙凤方案 战国中晚期,战国刀币,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战国,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此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象对称
23、。 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 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 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象,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 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 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200多人的形象,人人各有特色,表现了精湛的技巧。,铜壶镶嵌狩猎图局部纹样 战国,铜壶镶嵌狩猎图局部纹样 战国,填漆狩猎纹壶 战国,三夔龙连弧纹镜 战国,铜镜 战国,青铜装饰纹样,青铜面具,三星堆文化,金罩青铜人像,青铜立像P14,璜形双面玉雕头像,一般都认为“半璧曰璜”,其实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只是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一号青铜神树 神树扶桑,第二节 雕塑艺术,青铜雕塑先秦具有圆雕性
24、质的青铜雕塑,主要包括铜铸人像和鸟兽形铜尊卣。 玉石雕刻商代玉雕造型简洁,讲究对称;圆雕、浮雕与线刻紧密结合;装饰花纹体现时代风尚;风格威严,富有神秘色彩。 木雕(战国)木俑制作取代人殉,推动了木雕的发展,妇好鸮xio尊 商代晚期,安阳妇好墓是目前在殷墟发现的唯一一座不曾被盗掘过的商王室贵族大墓 妇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 妇好在当时非常活跃,不仅主持各种王室典礼,而且经常受命于王,统帅军队征伐四方;在战争中,她多次大获全胜 . 妇好被当下学者称为“中华第一女将”!,伏鸟双尾铜虎 商代晚期,错金银兽头 春秋战国,持鸟铜人 战国,象尊 商晚期,铜鸭形盉h 西周,河南省平顶山出土,盛酒器
25、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下设三足或四足。商周时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档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则多做成空心。,彩绘女俑,漆绘木俑P16,从东周起以木俑替代奴隶殉葬。这件木俑出土于河南信阳,人物整体外形以木雕而成,五官用黑漆勾划,衣服上描绘有图案。彩绘所用的漆料,在某些程度上保护了木质,也为研究当时服饰样式提供了形象资料。,玉卧牛 西周,玉雕立像 西周,鱼形璜 西周,玉神面佩 西周,龙纹玉合璧 春秋战国,三龙环形玉佩 春秋战国,双龙首玉璜 春秋战国,云纹玉梳 春秋战国,第三节 文字,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主要标志。从大汶口陶文到殷周甲骨文
26、, 汉字的形成 已初露端倪。殷商的巫文化是甲骨文所体现的最重要的社会文化特征。“书画同源”,大汶口陶尊符号,祭祀狩猎涂朱 牛骨刻辞正面拓片,毛公鼎铭,散氏盘及其铭文,楚简,楚帛书,石鼓文拓片,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原物为形状类似鼓形的十块石头,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每件石鼓上以籀(zhu汉字的一种文体) 文刻四言诗 一首,共十首,字迹磨损很多,唐人不识,看它长的像圆鼓,便给它起了石鼓文这样一个名字。文字内容多为君王臣公们的征旅渔猎之 事,第四节 绘画艺术,先秦绘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寓有兴衰鉴戒,褒功挞过之意。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立像,通过衣冠服 饰
27、表现其身份;比例均匀,仪态肃穆;钩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顾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人物龙凤帛画p17,战国中期晚段。长31厘米,宽22.5厘米。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绢,用墨绘成,兼用白粉,但多脱落,以写意手法绘人物及龙凤。画的主体为一妇女,身着绣有云纹的广袖长袍,腰束宽带,下摆前后分张,像倒悬的牵牛花,双手合掌,作祈祷之状。妇女站在一弯月形物之上,应即表示立于龙船之上。妇女姝上方有一夔一凤。凤鸟昂首展翅,一足前伸,一足后伸,尾瓴上卷到头部上方,现得强健有力。凤鸟前方有一竖垂的龙,一足前伸,另一足已不甚清,尾部卷曲。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人
28、物御龙帛画,执戟j翼人 战国,戟: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 时期:战国 材料:木胎漆绘 规格:棺侧纵132厘米 横249厘米 存藏处: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5月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此图形为内棺侧板图像的一个局部,人面鸟身,头着两尖的帽冠,双翅舒展,一手持戟,腹部装饰着鳞纹,尾翼呈扇形散开,是传说中引魂升天的“羽人“的典型形象。,彩绘射猎图漆瑟残片 战国,二十八宿衣箱 战国,第五节 建筑艺术,明显的阶级区别河南安阳 “殷墟”最早的城市范例陕西长安 西周丰、镐二京遗址“王化” 瓦当P18重要的建筑装饰,西周开始出现,战国大为流行,战国瓦当P18,山字纹瓦当 饕餮纹瓦当,鹿纹瓦当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