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1310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220-618)美术:1.著名画家曹不兴(三国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擅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卫协(西晋):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邪始精”,即古代的画都很精略简率,到了卫协绘画趋向精细和注重风范气韵的追求。在绘画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影响。戴逵(东晋):是首创中国式佛像的雕塑家,创造了“夹纻”漆像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的创始者,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2.南朝四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其中顾、陆、张与唐代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顾恺之(东晋

2、):代表作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采用“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游丝描。列女传仁智图陆探微(南朝刘宋):谢赫画品评价称:“第一品第一人”,创“秀骨清象”的风格,影响当时的石窟和壁画。以书法入画,运用东汉张芝草书的特点,创造连绵不断的“一笔画”,擅画宗教画、名人肖像画、风俗故事画。张僧繇(南朝萧梁):有“画龙点睛”的美传。擅于佛教壁画、雕塑,奇形异貌,夷夏皆妙,始创疏体,有“张家样”之称。影响了吴道子,同属于“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疏体画法。曹仲达(北朝):擅画梵像,“曹

3、衣出水”。后世评价他的风格说“曹家样”。肖绎(南朝):职贡图杨子华(北朝):宫廷画家,擅长人物和鞍马画,据闻他画马晚上会叫。北齐校书图2.理论著作顾恺之:著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观点:强调“传神”的重要性,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及“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的创作思想。在技法上创“高估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谢赫(南朝):著画品是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原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提出绘画的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4、。宗炳(南朝刘宋):理论画山水序提出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还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王微:著叙画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孙畅之:著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原书不存。3.书法名家钟繇(魏国)“其八分,正书,行书,皆世人所喜。”其子钟会,真草效法钟繇,被誉为“正书(楷)之祖”。皇象(东吴):二体(草书、楷书),急就章字体规整,功力深厚。天发神谶碑,古称其字体“悬针体”。陆机(西晋):著文赋,传世作平复帖王羲之(东晋):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官奴贴姨母贴奉橘贴快雪时晴贴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东

5、晋):与其父并称“二王”,鸭头丸贴王珣:伯远帖崔浩:吊比干碑唐代(618-907)美术:1.人物画代表: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西域画风吴道子:画圣,“吴家样”“吴装”“吴带当风”: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据说他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唐盛兴起的粗狂雄伟的山水画风格。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线条称“莼菜条”,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2.仕女画代表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创“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被称为“周家样”。继承和发展了张萱仕女画,刻画人物形象准确。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3.青绿山水代表展子虔: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

6、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画面取俯瞰视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设色艳丽,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李思训之子。明皇幸蜀图表现了唐明皇避难入蜀,路途跋涉的情景。4.水墨山水代表王维:苏轼评价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张璪: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以水墨作山水松石,擅于秃笔画山水。5.花鸟画家代表薛稷:尤擅画鹤。杜甫赞:“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边鸾:“唐人画鸟,边鸾

7、最为驰誉”。“时以牡丹第一,正面鸟雀第一,折枝第一。”韩干:牧马图韩滉:五牛图传世最早的纸本作品,中国十大名画之一。6.史论著作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又名唐画断。张彦远:书法家,书画理论家,著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丰富的绘画通史著作。7.书法:欧阳询(557-641):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梦奠贴虞世南(558-638):楷书孔子庙堂碑,行草书汝南公主墓志铭褚遂良(596-658):初受虞世南影响。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颜真卿(709-785):擅楷、行书。楷书勤礼碑,真书墨迹自书告身,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东方画赞碑,争座位贴中兴

8、颂颜家庙碑柳公权(778-865):晚唐书法家,初学王羲之,以楷书著称,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遒媚得体。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贴张旭: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古诗四帖怀素:其书势若惊龙,骤雨狂风,时与张旭齐名称“颠张狂素”。自叙帖食鱼帖8.其他杨惠之:雕塑家。据说他和吴道子一同师从张僧繇派的绘画,后转学雕塑,“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五代十国(907-960)美术:1.人物画代表:周文矩(南唐):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宫中图顾闳中(南唐):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韩

9、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传世作品,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同时也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明皇击梧桐图2.北方山水代表:荆浩:著作笔法记,提出“图真”,“搜妙创真”,“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六要素。匡庐图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了明显地提高。关仝:荆浩追随者,最终青出于蓝,被称为“关家山水”。关山行旅图山谿待渡图3.南方山水代表: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

10、子皴的表现方法。水墨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青绿龙宿郊民图。巨然:董源的追随者,南唐亡后,随李煜到开封,居住于开宝寺。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4.赵幹:南唐画院学生。江行初雪图5.卫贤:南唐画院供奉。高士图 6.郭忠恕:雪霁江行图7.“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家富贵指黄筌的绘画风格: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野逸指徐熙的绘画风格: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设色不以晕染为工,只是略加色彩。黄筌(?-965):写生珍禽图徐熙:注重“落墨”。宋代(960-1279)美术:1.人物画代表武宗

11、元(北宋?-1050)宗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李公麟(北宋 1049-1106)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白描人物维摩诘图梁楷(南宋)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自号梁疯子。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世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段,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西湖争标图六祖伐竹图2.山水画代表北宋四家:李成、范宽、郭熙、

12、赵伯驹/骕。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无我之境”。李成(919-967)善用淡墨,“惜墨如金”,风格文秀。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寒林平野图读碑窠石图范宽(1023-1031)作品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雄健”。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里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真实地画出北方山川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郭熙:理论林泉高致提出“三远法”:平远,深远,高远。作品“秀美”。早春图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关山秋色

13、图窠石平远图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他们山水人物花鸟全能,青绿山水继承李思训而更趋秀雅。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赵氏画风对元明山水发展有着相当影响。米氏山水: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米氏山水,米芾的山水画真迹已不存在。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王希孟(北宋)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长卷,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燕文贵(北宋)擅画舟船盘车,于山水不师古人,其间又多加以亭台楼观,景物万变而又具有鲜明特色,被称为“燕家景致”。溪山楼观江山楼观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马、夏山水由于天胆剪裁,突出全景式而画边角之景,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李唐: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江山小景图卷

14、采薇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罗汉图马远:踏歌图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图西园雅集图梅石溪凫图白蔷薇夏圭:溪山清远图山水十二段西湖柳艇图3 花鸟画代表崔白(南宋)突破“黄家富贵”宫廷画之风。双喜图寒雀图赵佶(宋徽宗 1082-1135)酷爱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培养人才,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曾将宫廷中珍禽异卉加以图绘题诗,汇为宣和睿览册。还编了宣和书谱等。花鸟画成就:主要延续黄家富贵特征并学习崔白,重视写实,对画家作品亲自评审,主张构思要不落俗套。作品细腻柔丽,典型的宫廷花鸟画。芙蓉锦鸡图池塘晚秋瑞鹤图腊梅山禽图竹雀图杏花鹦鹉图。书法成就:书法学薛稷,行笔坚挺劲美,创“瘦金体(书)”。

15、楷书千字文山水画成就:雪江归棹溪山秋色晴麓横云4.文人画代表赵孟坚(1199-1264)擅画梅兰竹石,以画白描水仙著称,兼擅书法诗词,其画风“清而不凡,雅而不稚”。岁寒三友图白描水仙图卷苏轼(1037-1101)枯木怪石图文同(1018-1079)苏轼称他的诗词书画为“四绝”,传他画的墨竹造型真实,画风严谨而潇洒自然,开创了“湖州竹派”。扬补之(1097-1169)四梅花卷雪梅图墨梅图5.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苏轼(1037-1101)宋四家之首,是宋“尚意”书风倡导者。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治平贴。黄庭坚(1045-1105)开创“江西诗派”。行书范滂传黄州寒食诗帖卷跋松风阁诗草

16、书诸上座贴刘禹锡竹枝词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诗卷米芾(1051-1107)有“八面出锋”之誉。行书蜀素贴蔡襄(1012-1067)楷书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元代(1271-1368)美术:1.赵孟頫(1254-1322)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有强调书法于绘画的关系。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的主将,学习二王,唐各大家,对篆、隶、行、楷、草诸体皆精,尤其楷书行书。创造“赵体”,代表作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老子道德经仇锷墓志2.“元四家”黄公望(1269-1354)撰画山水诀中提出作画要去邪、甜、俗、赖。他的作品幽寂自然,笔法减淡,若不经意,时时夹以湿墨生笔

17、,以增加荒率天真之趣,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他又强化了浅绛山水的画法,在画上笼罩淡赭色,增加画面整体感,并使墨色滋润天池石壁图丹崖玉树图。他晚年用笔更简,只在空勾轮廓内略加皴擦,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吴镇(1280-1354)在元四家中是个真正的隐者,他工诗文,书法卓然成家,画山水学董巨一派。他“兴来用笔不用皴”,作品雄浑沉郁,越老笔墨越简练粗豪,主张绘画是陶冶情操。秋山图渔父图双桧平远图松泉图雪竹图倪瓒(1301-1374)早期受董源、巨然画风影响,代表作六君子图。中晚期作品构图简远,风格冷逸,惜墨如金,多用侧笔皴擦,称折带皴,形成独特面貌。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王蒙(?-1385)赵孟頫的外孙

18、,在赵氏文人画理论影响下,改造董巨画法,自成一家。作品在元四家中最为深秀繁复,其独创的笔法称牛毛皴、解索皴,其景物可游可居,笔趣也是最富于变化,与倪为两个极端。清卞隐居图夏山高隐图夏日山居图太白山图秋山草堂西郊草堂慧麓小隐图3.钱选:柴桑翁像浮玉山居图白莲图秋瓜图4.高克恭:云横秀岭图春山欲雨竹石5.王冕:墨梅图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6.王绎:著写像秘诀,杨竹西像明代(1368-1644)美术:1.浙派戴进(明初 1377-1462):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溪堂诗意图。吴伟(明初 1459-1508):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白描武陵春图。2.吴

19、门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沈周(1427-1509):出生于诗画及收藏世家,本身兼长诗书画,终身不仕。以粗笔为多,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文征明(1470-1559):与沈周同乡,并师从沈周。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一生主要致力于诗文书画,过着名士生活。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活图真赏斋图江南春图唐寅(1470-1523):唐伯虎,文人发展而成的职业画家,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水墨秋风执扇图,工笔王蜀宫妓图,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南游图仇英(1502-1552)

20、:出身工匠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以工笔重彩闻名,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剑阁图秋原猎骑图3.明代中叶的陈淳和其后的徐渭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在画史上并称为“白阳青藤”。陈淳(1483-1544):擅长融合米友仁与高克恭为一的米氏山水外,尤长于写意花鸟画,师法沈周与文征明,但比其更为活泼。秋葵图山茶水仙图花卉册。徐渭(1521-1593):创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对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杂花卷墨葡萄图。4.“南陈北崔”陈洪绶(1598-1652):明末最著名人物画家,对清代特别是清末“海上三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

21、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归去来辞图杨慎簪画图杂画册莲石图,及版画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崔子忠(1594-1644):云中玉女图伏生授经图。5.明末清初肖像画流派:“波臣派”。曾鲸(1568-1650):字波臣。创墨骨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写照如灯取影,妙得神情”。王世敏像张卿子像葛震甫像。6.明末“松江派”董其昌(1555-1636):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推出“南北宗论”:南宗指王维(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北宗指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其山水画直接影响了画中九友和清六家(四王、吴历、恽寿平)。代表作秋兴八景图册剪江草堂图关山雪霁图容台别集仿王蒙山

22、水。与米万钟、邢侗、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大书法家”,作品乐毅论储光羲五言诗。“松江派”的重要画家还有顾正谊(董其昌早期受其指导)、陈继儒、赵左、沈士充等人。清代(1616-1911)美术:1.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与王时敏同乡)、王原祁(王时敏之孙)、王翚(王鉴的学生)。四王中有分为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形成了以王原祁为旗帜的娄东派。一派主张摹古,形成了以王翚为依归的虞山派。王时敏(1592-1680) 云山图仙山楼阁图用笔虚灵,气韵清恬。王原祁(1642-1715)任书画史论裴文斋书画谱的编纂官和为康熙祝寿所绘万寿盛典图的总裁官。取得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

23、实而清”的效果。山中早春图辋川图仿黄子久山水图水阁幽人图王鉴(1598-1677)落墨丰润,兼擅青绿。梦境图夏山图长松仙馆王翚(1632-1717)为康熙主绘南巡图。溪山红树图仿大痴山水2.与四王齐名的吴历与恽寿平吴历(1632-1718)衡山晴霭图湖天春色图与王翚同乡,师从于王时敏与王鉴。恽寿平(1633-1690)灵岩山图锦石秋花图花卉册以极似求不似,重在“摄情”,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没骨画法在清初画坛上“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从学者甚多,形成了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派”,被清人视为花鸟画的“写生正派”,与“四王”的“山水正宗”相比肩。3.清初

24、“四僧”: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画家。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荷鸭图传綮写生图鱼鸭图孔雀牡丹图河上花图。石涛(1641-1707)号苦瓜和尚。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泼墨山水卷山水清音图苦瓜和尚妙谛图。苦瓜和尚画语录“借古以开今”。花鸟墨竹牡丹竹石图睡牛图西园雅集图。弘仁(1610-1663)冈陵图崇冈山村图晓江风便图黄海松石图,新安派代表人物。髡残(1612-1673)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苍山结茅图。4.“海阳四大家”: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5.“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6.郎

25、世宁:意大利画家,康熙末年来华传教。后入宫廷,死后追赠侍郎。他擅画人物故事、肖像、动物、花木、山水,尤以画马著名。其百骏图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作品平安春信图乾隆大阅图嵩献英芝图,油画太师少师图。7.“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八怪”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第二类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与汪士慎。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与华喦。郑燮(1693-1765)号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并擅三绝,尤长墨竹,经过了“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竹石图衙斋竹图兰竹图金农(1687-1764)自画像月华图寄人篱下墨竹采菱图黄慎(1687-1770)伏生授经图渔妇图携琴仕女图雪景山水花卉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