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291891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 169 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已经 2004 年 6 月 21 日省人民政府第14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4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省长:王金山 二四年六月三十日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 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

2、户的雇工(以下简称职工) ,均有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工伤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经办机构所需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财政、地税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保险的有关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意见。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率在统筹地区同

3、行业中属于较低的用人单位,可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设区的市统筹。实行全市统筹难度大的,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县(市)统筹。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四)社会捐助; (五)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行业基准费率标准和费率浮动办法。 行业基准费率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确定;费率浮动办法由统筹

4、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地税、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制定。用人单位的具体缴费率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工伤保险管理(工伤抢救、申报等)、安全生产管理及职业性健康检查等情况提出意见,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经营范围属跨行业的用人单位,按其主业确定所适用的行业费率标准。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 (一)按规定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 (二)职业康复治疗费; (三)劳动能力鉴定费; (四)工伤认定调查费; (五)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奖励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建立省、市两级工伤保险储备金。储

5、备金从征收的工伤保险费中提留,储备金总量达到工伤保险费年征缴额 30%后,不再增加,其中的 30%上解作为省级储备金。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市级储备金不足支付的,按一定比例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垫付、省级储备金支付。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徽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名单、缴费工资、缴费金额等情况在本单位公示。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应及时报告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长时间不超过 48 小时。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报经统筹地区

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可以延长 30 日。 第十四条 跨统筹地区生产经营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助调查;也可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事故发生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认定结论由委托方出具。 第十五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 (四)因特殊原因受到伤害的证明材料 1.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针对暴力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或法律文书; 2.交通事故处理部门针对交

7、通事故所作的证明材料; 3.民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针对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为受到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旧伤复发的证明材料; 5.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意外伤害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知之日起 15 日内提出举证材料。举证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内。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七条 省和设区的市设立由劳动保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经办机构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数应为单数。 第十八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

8、担以下任务: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初次鉴定和复查鉴定; (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初次鉴定和复查鉴定; (三)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四)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继续治疗的确认; (五)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的确认; (六)康复性治疗的确认; (七)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九)供养亲属劳动能力的鉴定;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鉴定和确认项目。 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情形需要通过专家鉴定才能确认的,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鉴定。 第十九条 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单位或者个人不服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结论的再次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

9、规定的其他鉴定。 第二十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费用标准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意见,省物价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核定。 第二十一条 职工因工负伤经治疗至痊愈或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医疗机构应作出医疗结论,单位或个人应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在领取伤残津贴期间,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扣除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后,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

10、级伤残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享受相关待遇,保留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条例规定发给伤残津贴。在领取伤残津贴期间,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扣除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后,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本人提出,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五级伤残为 20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伤残为 15 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五级伤

11、残为 35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伤残为 30 个月。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七级伤残为 10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八级伤残为 8 个月,九级伤残为 6 个月,十级伤残为 4 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七级伤残为 20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八级伤残为 15 个月,九级伤残为 10 个月,十级伤残为 5 个月。 第二十五条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职工

12、,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下列标准执行: 不足两年的,按全额的 60%支付; 不足三年的,按全额的 70%支付; 不足四年的,按全额的 80%支付; 不足五年的,按全额的 90%支付。 第二十六条 伤残职工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七条 职工以下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八条 职工以下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统筹地区内住院

13、治疗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外就医交通、食宿费停工留薪期满后的住院治疗护理费差额部分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九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后又重新出现或经人民法院撤销死亡结论的,其亲属已领取的工伤待遇应当退还。 第三十条 职工由劳动关系所在单位输出劳务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其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关系所在单位应与用工单位约定工伤保险补偿办法。 已办理国内工伤保险的职工在其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且获得境外赔偿的,不再支付其国内的工伤保险待遇;但境外赔偿低于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待遇

14、的,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一条 工伤职工经复查鉴定,伤残等级发生变化,从复查鉴定结论作出次月起,按新的鉴定结论支付相应工伤保险待遇;伤残等级高于前一次的,补足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差额部分。 第三十二条 单位或工伤职工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不服,申请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期间,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计算并支付,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作出后,按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计算。 第三十三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调整的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 工伤医疗管理 第三十四条 工伤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辅助

15、器具配置机构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并公告,定点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并公告。 第三十五条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具备资格并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就近抢救,待伤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入协议医疗机构治疗。职工治疗终结后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 就近抢救治疗的,用人单位应在伤害发生后的 5 日内报告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并补办有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 职工治疗事故伤害所需费用,先由受伤职工所在单位垫付,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后,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向经办机构申请结算;继续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协议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第三十七条 工伤职工或用

16、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算医疗费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伤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按规定出具的诊断证明、费用单据、费用清单和相关病案资料。 转往外地就医的,还应提供经办机构的批准件。 第三十八条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期间需要护理的,凭医疗机构证明,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80%。在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前,已领取的生活护理费不足规定标准的,由单位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九条 因下列情形发生的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未经批准在非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 (二)在非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发生的辅助器具配置费; (三)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外、工伤

17、保险药品目录外、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范围外的费用; (四)与治疗工伤无关的医疗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职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四十一条 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由经办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记录的; (二)不按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违反本办法的,按照条例第五十八条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无理取闹、聚众闹事,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因工致残职工生活护理费、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自 2004 年 1 月 1

19、 日起,按条例标准计发,支付渠道不变。原待遇标准高于条例规定的,按原待遇标准执行,按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调整的标准高于原标准时,按新标准执行。 第四十五条 2004 年 1 月 1 日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伤残职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待遇支付,由各统筹地区逐步纳入统一管理。具体办法由各统筹地区制定。 第四十六条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各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 2004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1997 年 2 月 20 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工伤保险暂行办法 (省人民政府令第 82 号)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