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器质性头痛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王 景 周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第一节 概述 1. 头痛的定义: 头痛(headache)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诉,是指各种原因使头部致痛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临床症状。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 2. 头部的疼痛敏感组织: 颅内的痛敏结构:静脉窦、颅底大血管、硬脑膜、颅神经(、)末梢,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丘脑感觉核等。 颅外痛敏结构:颅骨骨膜、头皮、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头颈部肌肉、颅外动脉、颈部肌肉、C2,3神经末梢,五官器官及粘膜等。,3. 头痛的分类: i. 功能性头痛 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丛集
2、性头痛和慢性发作性偏头痛 ii. 颅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颅脑外伤 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炎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颅内肿瘤 高颅压,低颅压,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1. 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伴发烧时); 2.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3. 外源性中毒:CO、农药、酒精等; 4. 物理因素:日射病、热射病、放射病等 5. 药物戒断; 6. 五官疾病:青光眼、副鼻窦炎等。,4 头痛的诊断步骤: (1) 问诊: 起病的急缓,发展过程,规律性; 头痛是首发症状或是某疾病发展过程中伴随的;起病前是否发烧,有无局部感染及传染病史; 头痛的部位:偏头痛、全头痛、局限性痛等; 头痛的性质:博动性、刺激性、禁锢性、
3、胀痛、隐痛等; 头痛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伴随症状:眼前闪光、语言障碍,偏身麻木、无力、抽搐等; 有无高血压,严重心、肺、肾疾病、内分泌疾病; 诱因:饮酒、进食、疲劳、月经期等。 (2)全身检查:血压、体温、心、肺、肝、脾等; (3)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脑膜刺激征、眼底、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定位体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眼肌麻痹)、病理征等。,体检时要注意:有无意识与精神障碍;有无痛苦表情、表情淡漠;有无颅内压增高征;有无脑膜刺激征等。 (4)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脑脊液、头颅平片、CT、MRI等。 5. 头痛的诊断原则: 首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再考虑
4、功能性头痛。 本文重点介绍常见器质性(继发性)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发生原理,是由于血液的直接刺激、血液释放的化学物质刺激及颅内压增高引起。,【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新发生头痛”最具有临床意义,病人常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头痛”,性质难以忍受,如炸裂样、刀劈样、搏动样等。往往以后枕部、颈部疼痛更明显;或出现项背部、下肢疼痛。可伴呕吐、畏光,严重者突然昏迷或短时间死亡。 脑膜刺激征为
5、特有体征,部分伴有颅神经麻痹(III、IV多见)、偏瘫、偏盲等。发病多有激动、用力或排便等诱因。,【辅助检查】 CT平扫显示蛛网膜下腔积血可确诊。90%以上的SAH,显示大脑外侧裂池,前纵裂池、鞍上池、桥小脑角池、环池、和后纵裂池高密度出血征象。 CT检查,安全、敏感、并可早期诊断。 腰穿显示CSF血性,可确诊SAH。肉眼呈一致血性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400600mmH2O)。 数字血管造影(DSA) 约20%的患者为多发性动脉瘤。DSA可确定动脉瘤位置,显示血管解剖走行、侧支循环及血管痉挛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检查无局灶性神经体征,提示蛛网
6、膜下腔出血。如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腰穿压力明显增高和血性脑脊液可临床确诊。 2鉴别诊断 (1)脑出血:也可头痛(一般而言,相对较轻),局灶性定位体征更重。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肢体瘫痪,易与SAH混淆,CT和DSA检查可以鉴别。,(2) 颅内感染: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等,也有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但起病相对较缓,发热等中毒症状更明显,CSF检查提示为感染性。 提示 蛛血患者头痛性质剧烈。临床对于此类性质头痛,需常规检查有无脑膜刺激征; 蛛血患者因无瘫痪等定位征,往往易误诊,这是十分有害的。(患者不能作到绝对卧床,而四处求医,易加重出血,甚至死亡)。
7、蛛血患者首选头颅CT,CT诊断明确,可暂不腰穿。,第三节 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是血压急骤升高导致一过性急性全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成人舒张压140mmHg,儿童、孕妇或产妇180 /120Hg可发病。其发病机制是脑血流自动调节崩溃学说,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慢性肾小球肾炎青少年和成年人常见,子痫年轻妇女常见,恶性高血压3050岁常见。,2.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颅内高血压征象、抽搐发作。病人剧烈头痛(头痛呈持续性全头胀痛、跳痛),呕吐,黑朦,烦躁,反应迟钝,意
8、识模糊,嗜睡,失语,偏瘫或感觉障碍等,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眼底检查可呈IV级高血压眼底改变、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及时降压治疗症状可在数分钟至数日完全消失,不遗留后遗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根据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血压骤升(舒张压140mmHg),出现颅内压增高、痫性发作、短暂局灶性神经体征和眼底高血压视网膜病变,CT或MRI显示特征性顶枕叶水肿,降低治疗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等,可做出临床诊断。 2.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与感染性脑病鉴别。除临床特征外,本病CT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出血、SAH可见高密度病灶。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均为高血压临床特
9、殊表现,前者发病机制是脑血流自动调节崩溃,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脑功能损害为主;后者发病机制是全身小动脉短暂强烈痉挛,以收缩压增高为主,心、肾功能损害为主。,提示 (1)高血压脑病的头痛是由于血压急剧升高,全脑血管强烈痉挛,脑缺血、缺氧、脑水肿造成的。临床需紧急降压,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可能对病人造成永久性脑损害(目前脑出血降压原则与此不同)。 (2)高血压脑病除降压外,脱水处理是非常必要的。,第四节 脑出血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头痛原理是血肿占位、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 【临床表现】 高血压脑出血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5
10、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可呈持续性胀痛、跳痛。头痛常与出血部位一致。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增高。小脑出血、脑室出血头痛性质多剧烈,但定位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辅助检查】 1 CT检查 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密度铸型,脑室扩张。一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行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2. 脑脊液检查 可发现脑压增高,CSF呈洗肉水样。须注意脑疝风险。 【诊断】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以及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等,CT检查可以确
11、诊。 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梗塞:头痛较轻,多昏痛,伴明显定位征。,第五节 巨细胞性颞动脉炎 巨细胞性颞动脉炎(giant cell temporal arteritis)又称颅外肉芽肿性动脉炎(EGR)、颞浅动脉炎。主要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或免疫异常有关。发病伴明显头痛。 病理可见动脉各层均可受累,中层肌纤维变性坏死及纤维增生,内弹力膜断裂坏死,内膜增生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各层常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或嗜酸细胞浸润,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程度不等。,【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5075岁,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常有发热、无力等前驱症状。头痛为主要症状
12、之一。出现一侧或双侧颞部剧烈头痛,早期或晚期出现,呈烧灼或锤击样,向头顶或枕部放散,夜间、咀嚼可加重。病侧颞浅动脉变粗,迂曲,呈条索性,搏动减弱或消失,沿动脉有触痛性小硬结。约12%的患者出现动眼、外展神经麻痹,视力障碍,反复发作后视力丧失,为眼动脉的后睫动脉分支受损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变细,视网膜絮状梗死灶、静脉怒张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诊断 根据中老年患者发热持续两周以上,一侧或双侧颞部疼痛、颞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沿颞动脉触痛和视力障碍,血沉增快,可临床确诊。如颞浅动脉活检发现巨细胞可支持确诊。 本病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特效,可预防视力丧失,早期疗效尤佳。 提示
13、 巨细胞性颞动脉炎头痛非常剧烈,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十分必要。 本病延误治疗可继发颅内血管闭塞。,第六节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是结核杆菌导致脑膜和脊髓膜化脓性炎症。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基因突变、抗痨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增多,国内外结核发病率及病死率都逐渐增高。且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临床表现】 1.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慢性病程。早期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和体重减轻,(头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胀痛、搏动样痛、撕裂样痛。通常持续12周。如早期未及时治疗,48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如精神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癫痫发作
14、,意识模糊,肢体瘫痪等;如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表现类似肿瘤的慢性瘫痪。 2. 体检常见颈强、Kernig征和意识模糊状态,合并症包括脊髓蛛网膜下腔阻塞、脑积水、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和视乳头水肿;可见眼肌麻痹、复视和轻偏瘫,严重时出现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有薄膜形成;单个核细胞显著增多,常为50500106/L;蛋白增高,通常为12g/L,脑脊液抗酸涂片仅少数病例阳性,CSF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确诊;也可用PCR检出。CT可显示基底池和皮层脑膜对比增强或脑积水等。,诊断 根据结
15、核病史或接触史,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结合CSF淋巴细胞增多及含糖量减低等特征性改变,CSF抗酸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PCR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提示 (1)结脑患者头痛是由于脑膜炎症、颅内压增高引起。所以,及时、正确抗痨、降压是减轻头痛的必要措施。 (2)结脑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往往并发脑、脊髓蛛网膜粘连,出现交通性脑积水、截瘫。 (3)脑实质结核瘤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定位征,易误诊为肿瘤。,第七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相似,病情较重,常易误诊,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 1 本病起病隐袭,
16、进展缓慢,早期低热,间歇性头痛,后变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急性发病,发热、头痛、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头痛往往持续、剧烈,全头胀痛、搏动样痛)。,2.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可见明显的颈强和Kernig征,颅内压增高征。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常导致蛛网膜粘连,脑积水,脑神经受损,如视力丧失、睑下垂、眼球突出、动眼神经麻痹、面瘫和听力下降等;如脊髓受压可出现截瘫及锥体束征。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淋巴细胞增高至10500106 /L,常达1000106/L。蛋白含量增高,通常不超过2g/L,含量更高提示蛛网膜下腔梗阻;糖降低(1535mg/dl);CSF离心沉淀后涂
17、片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诊。,2 CT和MRI可证实与隐球菌可能有关的颅内占位性病变、邻近眶周或副鼻窦的感染源和脑积水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史(如癌症、艾滋病、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慢性隐袭病程,临床表现脑膜炎症状等,CSF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诊。,2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CSF检查颇似结核性脑膜炎或梅毒脑膜炎,临床常易误诊,CSF病原体可鉴别;也要注意与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等鉴别。 【预后】 本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未治疗者常在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6个月,治疗者也常见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 提示 (1)本病临床症状往往较
18、重,头痛往往持续、明显,后枕部、颈部明显,脑膜刺激征典型; (2)本病极易合并脑、脊髓蛛网膜粘连,出现交通性脑积水、截瘫。,第八节 低颅压综合征 低颅压性头痛(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headache)是脑脊液压力降低(70mmH2O)导致的头痛,多为体位性。患者常在直立后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加剧,卧位后头痛缓解或消失。 【临床表现】 本病见于各种年龄,特发性多见于体弱女性,继发性无明显性差异。头痛以枕部或额部多见,呈轻-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缓慢加重,常伴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强和视物模糊。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头痛多在变换体位后15分钟内出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体位性头痛的典型临床特点应疑诊低颅压性头痛,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降低(70 mmH2O)可以确诊。部分病例压力测不出,放不出CSF,呈“干性穿刺”。少数病例CSF细胞轻度增加,蛋白质、糖、氯化物水平正常。 提示 低颅压性头痛(原发性)十分容易误诊、漏诊。问诊时一定注意头痛与体位的关系。,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