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弹响指 :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作伸屈手指时,因肌腱通过肥厚之腱鞘所产生的弹响声。2.捻发音: 肌腱周围炎在检查时所听到的好似捻干燥头发时发出的一种声音。3携带角 :正常人体上臂的纵轴与前臂的纵轴相交,在肘部形成一个外翻角,男性510度,女性1015度。4.疼痛弧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上肢,当外展到60120度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磨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5.足拇外翻畸形 :足拇趾向外偏斜合并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隙增宽,第一跖骨头内侧皮下有增厚的滑囊,常伴有平足。6.腕管综合症:腕管综合症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出现功能障碍。7.膝
2、关节交锁征: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嘱其膝关节活动数次,若出现关节疼痛且不能屈伸,即为阳性,表明因半月板撕裂、移位而发生膝关节交锁。8.膝关节“K”形或“X”形腿 :单侧出现膝外畸形称“K”形腿,两侧膝关节外翻畸形称“X”形腿。9.肘后三角 :肘关节屈曲90度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10.马蹄足 :马蹄足是行走时前足着地负重,踝关跖屈位,足跟悬起。11.翼状肩胛 :前锯肌麻痹致肩胛胸壁关节松弛,肩胛骨向后凸起。12.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 :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是患者仰位位,医者两手分别于骨翼两侧或前侧,向中央或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
3、骨折。13.生长障碍线 :也称发育障碍线,在骨端有时可以看到一条或数条平行的横行致密线,在髌骨表现为弯曲线状阴影。生长障碍线形成原因尚不同。14.副骨 :是指由于某一骨骼的多个骨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合并,以致形成多出一块或几块骨,也可以由一个额外独立的骨化中心发育而来。以腕部等跗骨中多见。15.死骨:血远中断有X线片上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内无骨结构的致密阴影。16.骨质疏松 :指一定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端松质骨的有小梁变小,数月减少,间隙增宽,骨干部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故骨密度明显减低。17.骨性强直:指关节间隙显著变窄成完全消失,并可见骨小梁贯通其间。严重者是两端完全骨性融合,
4、关节面消失,常为化脓性关节炎后遗症。1、功能对位: 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以矫正,肢体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2、失欠颊车蹉 :下颌关节脱位。3、滚法 :术者用手的小鱼际尺侧缘及3、4、5掌指关节的背侧,按于患者体表,沉肩、屈肘约120度,手呈半握拳状,手腕放松,利用腕力和前臂旋转的力量,反复滚动,顺其肌肉走行方向自上而下或由左到右,用力均匀,富有节律,称之为滚法。4、外固定器固定 :骨圆针或螺纹针穿入骨折两断骨干上,外用固定器使骨折复位并固定,称谓外固定器固定。5、骨牵引 :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
5、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称谓骨牵引。6、内固定 :是与外固定相对而言的一种或一类固定方式,它是采用完全开放或微侵入的方法,在体内使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对骨折进行固定。内固定必须以手术方式实施。7、固涩收敛法: 用固涩收敛药物,使气血津液不再耗散的一种治法。8、镇纳安神法: 镇纳安神法是用矿物类,甲壳类药物的重镇和摄纳作用,以达到重镇、潜阳、熄风、纳气等目的的一种治法。9、酒剂 :又称为外用药酒或外用伤药水,是用药与白酒、醋浸制而成,一般酒、醋之比为8:2,也有单用酒浸者。10、热敷熏洗: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的一种方法。1、创伤心跳骤停 :创伤后心脏突
6、然衰竭而不能排出足量的血液,以维持机体代谢需要来保证机体存活。2、清创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1、假性动脉瘤:当动脉部分断裂加之出口狭小时,出口被局部组织张力所限而形成搏动性血肿,68周后血肿机化形成包囊,囊壁内面为新生血管内膜覆盖而形成。1 .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轻度下陷,面部无汗。2 .自主性膀胱:膀胱充满时无感觉,压迫下腹部始能排尿,但不能排空。3、半侧脊髓损害 : 病变侧深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害,对侧痛、温觉障碍。因为触觉纤维在两侧传导,故触觉无障碍。4、Barre试
7、验: 嘱患者闭目,双上肢向前平举,持续数分钟后,可见轻瘫侧上肢旋前并逐渐下落,低于健侧。1.创伤性休克: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的刺激和组织损害,通过“血管 神经”反射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和内脏损害的综合征。1、切开减压法 :在肢体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时,应立即切开深筋膜,解除间隔区内高压,阻断缺血水肿恶性循环,这样可防止组织坏死,同时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动脉的血运,从而消除缺血状态。2、5P症: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感觉异常(Paresthsia);肌肉瘫痪(Paralysis)
8、;无脉(Pulselessness)。1、挤压综合征 : 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骨折 : 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者,称为骨折。2.外伤性骨折 : 正常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者,称外伤性骨折。3.病理性骨折 : 若骨骼本身原有某些病变(如骨肿瘤、骨髓炎等),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发性骨折者,称为病理性骨折。4.开放性骨折 :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5.闭合性骨折 :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者,称为闭合性骨折。6.骨化性肌炎 : 关
9、节内或关节附近的骨折或脱位,由于渗入被破坏的肌纤维之间的血肿机化,逐渐变成软骨,再钙化、骨化,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7.创伤性关节炎 : 骨干对线不良,或关节内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导致关节面软骨长期磨损、退变,造成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的疾病。8.纤维性骨痂 : 骨折后断端血肿逐渐机化,形成将骨断端连接在一起的纤维结缔组织,称此结缔组织为纤维性骨痂。9.软骨内骨化 : 纤维性骨痂大部分转化为软骨,经过增生、变性,钙化和骨化为骨性骨痂的过程,称为软骨内骨化。10.骨膜内骨化: 骨折后,骨断端附近的骨膜增生、肥厚,成骨细胞增多,产生骨样组织,由此而产生骨性骨痂的过程,称为骨膜内骨化。11.骨擦音 :
10、 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磨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有感觉。12.异常活动 : 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好像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13.解剖复位 : 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14.功能复位: 骨折复位后,移位虽未完全纠正,未达到解剖复位,但在此位置愈合并不影响肢体功能的复位结果。15.练功疗法(导引) : 练功疗法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防治某些损伤性疾病,在治疗骨折及其他损伤过程中,在各个不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恢复筋肉、关节及全身各
11、部固有功能的一种方法。16.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断端在重叠、旋转、成角状态下连接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者。17.骨折迟缓愈合: 骨折迟缓愈合是指骨折经治疗后,已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长期限,骨折处局部仍可有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缓慢而未连接,但骨折端无硬化现象,骨髓腔仍通者。18.骨折不愈合 :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功能停止,骨折端已形成假关节,X线片显示骨折端互相分离,间隙增大,骨端硬化或萎缩疏松、髓腔封闭,用一般的固定方法无法使它连接者。1、肱骨外科颈骨折 : 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2、肱骨干骨折: 指肱骨外科颈下1cm至内
12、外上髁2cm处的骨折。3、肱骨髁上骨折 : 指肱骨干下端与肱骨髁交接处的骨折。4、尺骨鹰嘴骨折:指尺骨鹰嘴部半月切迹、冠状突近侧部的骨折。5、携带角:指肘关节在正常伸直位时,上臂和前臂纵轴呈1015外翻的携带角。6、桡骨头骨折:是指桡骨近端桡骨头,或桡骨头包括桡骨颈的一种肘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7、孟氏骨折:即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8、盖氏骨折:即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9、尺倾角: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称尺倾角。10、掌倾角: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称掌倾角。11、科雷氏骨折 :即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12、史密斯
13、骨折: 即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13、反科雷氏骨折 : 即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14、巴尔通骨折: 即背侧缘劈裂的桡骨下端骨折。15、反巴尔通骨折 :即掌侧缘劈裂的桡骨下端骨折。16、鼻烟窝 : 在腕的背外侧,桡骨茎突下有一个三角形窝,称为“鼻烟窝”。17、锤状指 : 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骨折后,末节手指屈曲呈典型的锤状畸形,不能主动伸直,称锤状指。1.颈干角: 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干的轴线之间形成的一个内倾角,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2.前倾角: 股 骨 颈 的 中 轴 线 与 股 骨 两 髁 中 点 间 的 连 线 形 成 的 一 个 夹 角 ,称 前 倾 角 ,初 生 儿 为 20
14、40, 成 年 人 为 12 15。3顺粗隆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方问进行分类的一种,其特点是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到达小粗隆。4反粗隆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的一种,其特点是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行走,到达小粗隆的上方。5粗隆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的一种,其特点是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6.股骨干骨折 : 是指股骨粗隆下23cm到股骨髁上23cm处的骨折。7.股骨髁上骨折 : 指发生于腓肠肌起始点24cm范围内的骨折。8.结节关节角 : 跟 骨 结
15、 节 上 缘 与 跟 距 关 节 面 形 成 的 夹 角 , 称 之 为 结 节 关 节 角 , 正 常 值 为 30 45。9.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的股骨干骨折,此法将患肢和健肢同时垂直向上悬吊,可避免幼儿不合作引起的移位,牵引期间臀部要离床,并要注意双下肢血循环情况。10.踝穴 : 内、外、后三踝构成穴,距骨居中,称踝穴。11.股内角 :由股骨两髁关节面画一线,另沿股骨干中线画一线,在内侧相交成之角称股内角,约100。12.囊内骨折 : 股骨颈头下骨折和颈中骨折的骨折线均在关节囊内,叫囊内骨折。13.踝部内翻骨折 :因高处坠落,足外缘首先着地或足底内侧踩在凸处,使足发生
16、强度内翻所致的骨折。内踝骨折线由外下斜向内上,骨折块向上移位,外踝呈撕脱性横断骨折,严重时可合并后踝骨折、距骨脱位。1.反常呼吸 : 多根肋骨双处骨折,该部胸廓失去支持,吸气时骨折胸壁反而内陷,呼气时骨折处胸壁反而隆起,称之为反常呼吸。2.胸廓挤压征 : 两手分别置于胸骨和胸椎,前后挤压胸廓,以观察是否引起局部疼痛,称为胸廓挤压征。若阳性,则会引起骨折处剧痛。3.颈膨大: 脊髓有两个膨大,位于第三第七颈椎之间的为颈膨大,是上肢感觉、运动中枢集中之处。4.腰膨大: 脊髓有两个膨大,位于第十胸椎与第二腰椎之间的为腰膨大,是下肢感觉、运动中枢集中之处。5.脊髓震荡: 脊髓本身无器质性损害,仅有功能上
17、暂时性传导中断,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不完全障碍,一般13周后可完全恢复,不遗留后遗症。6.脊髓断裂 :脊髓本身遭受骨折脱位或异物的损伤,发生神经细胞的破坏、神经纤维束的撕裂,甚至脊髓完全横断等病变,初期为软瘫,36周后逐渐转为硬瘫。7.硬瘫: 中枢神经元被损伤者,称为硬瘫,又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痉挛收缩,腱反射亢进。8.软瘫 :周围神经元被损伤者,称为软瘫,又称迟缓性瘫痪,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9.骨盆环: 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髂骨、耻骨和坐骨)连接成漏斗状的环形结构,称骨盆环。10.骶股弓 :站立时,重力线经过骶髂关节至两侧髋关节,称之为骶股弓
18、。11.骶坐弓 : 坐位时,重力线经过骶髂关节至两侧坐骨结节,称之为骶坐弓。12.骨盆挤压试验 :疑有骨盆骨折时,用两手向内对向挤压两侧髂骨翼、如使疼痛加重,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1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2.习惯性脱位:年老体衰,肝肾亏虚,肌筋松弛,或因脱位后引起关节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复位后在轻微力的作用下再次造成或多次发生的脱位。3.病理性脱位:关节本身的病变(如脓毒或结核)导致关节结构被改变或破坏而引起的脱位。4.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其周围未撕裂的软组织(肌肉、韧带)与离位的骨骼处于紧张状态,使其远端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在作被动活动时,
19、虽可稍微活动,却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特殊的位置上,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5.关节盂空虚: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当关节完全脱位后,由于杵骨头与关节盂分离,在原关节部能摸到有一异常凹陷,在表浅关节更易清楚地摸到。6.骨化性肌炎 :脱位晚期并发症之一。由于脱位时关节附近的骨膜被掀起,并与周围血肿相沟通,随着血肿机化和骨样组织形成,引起骨化性肌炎。7.创伤性关节炎:脱位晚期并发症之一。脱位时关节软骨面受损,出现增生性或破坏性改变,造成关节面不平整或因整复不当,关节面之间关系未完全复原所致。1方肩畸形:见于肩关节脱位的一种畸形,患肩失去圆状膨隆外形,肩峰显著突出,肩峰下部空虚,形成平坦成角
20、的“方肩”畸形。2.搭肩试验:在肩关节脱位后,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峰时,患侧肘关节的内侧不能贴紧胸壁,若勉强将肘贴及胸壁,则患侧的手掌不能搭在健侧肩部。3.肘后三角:肘部的骨性标志,由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凸出部分构成的三点标志,当肘关节伸直时成一直线,屈曲明,这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称为肘三角。4.牵拉肘:即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是较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幼儿,因小儿桡骨头、韧带尚在发育过程中,桡骨头、颈直径几乎相等,牵拉时易致脱位。5.直尺试验阳性:直尺试验阳性是指检查时,腋皱壁下降,直尺边缘同时接触肩峰与肱骨外上髁。1髋中心型脱位: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多因传达暴力所致。股骨头连同骨
21、折片一同向盆内移位,形成髋中心型脱位。2.旋转(回旋)复位法:是用来整复髋关节后脱位的一种方法。患者仰卧位,一助手以双手按住髂前上棘,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住踝部,另一侧用肘窝前侧挎住腘部提托,作屈膝屈髋90牵引,然后在持续牵引下使髋关节内旋、内收,再作屈髋,尽量使大腿贴近腹部,再作外展外旋,最后伸直大腿,当听到响声,即告复位成功。3.踝关节分离旋转脱位:常因直接暴力引起。从高处垂直方向坠落,踝关节处于略翻外旋位,踝关节下胫腓韧带完全断裂,踝内侧三角韧带断裂,距骨被夹于分离的下胫腓之间常有旋转,从而形成踝关节分离旋转脱位。1伤筋: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关节软骨
22、及其他各种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2新鲜性伤筋:指由暴力引起的,病程不超过2周的筋伤。3陈旧性伤筋:指由慢性劳损所引起或由急性筋伤失治、误治转变而成,病程超过2周的筋伤。4扭伤 : 系间接暴力使关节及其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造成的筋伤。5挫伤 :是指外力打击、重物挤压等直接暴力作用人体而引起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6筋撕裂 :是由于扭捩、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某一部位筋的部分撕裂损伤。7筋断裂:是由于扭捩、牵拉等强大外力或锐器切割等原因造成某 部位筋的完全断裂损伤。8筋位异常: 是由于外力导致以筋肉的位置发生异常为病理的筋伤。9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面软骨损伤,软骨脱落,钙化,存于关节腔
23、内,称关节游离体。1.颈椎病: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2牵拉试验: 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的患侧,另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作反方向牵拉,若有放射痛或麻木则为牵拉试验阳性。3压头试验 : 患者取坐位,颈后伸并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托其下颌,右手从头顶逐渐下压,若出现颈部痛或放射性痛则为压头试验阳性。1肩关节周围炎 : 肩关节周围炎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者包括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所有的无菌性炎症,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狭义者是指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冻结肩。临床上肩关节周围炎指狭义者。2疼痛弧 :
24、疼痛弧是指冈上肌腱炎患肩外展未到60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一120范围内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因而对60一120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1网球肘 : 又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长期劳累,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以肘外侧疼痛、压痛,抗阻力伸腕时患处疼痛加重的病证。2Mill征 :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将患侧肘伸直,腕部屈曲,作前臂旋前动作时,外上髁处出现疼痛为阳性。3腕管综合征 : 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侯群,又名腕管狭窄症。4. 腕管 :腕管系指掌侧的腕横韧带与腕骨所构成的骨一韧带隧道。
25、腕管中有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和4个手指的指屈深、浅肌腱。5.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白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6腕三角软骨 : 为纤维软骨组织,软骨基底部附着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缘,软骨尖端附着于尺骨茎突基底部,软骨的掌侧缘与背侧缘均与腕关节囊相连,因而把关节腔与尺桡下关节腔隔开。1锤状指 : 当远侧指间关节平面伸指肌腱断裂,或伸指肌腱未断裂而其末节指骨基底部之附着处有小骨片被撕脱,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肿胀、疼痛,末节手指下垂、屈曲畸形,不能自动伸直时,临床上称之为锤状指。1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 多见于的10岁以下儿童,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
26、的短暂的以急性髋关节疼痛、肿胀、跛行为主的病症。 2髋部扭挫伤 : 髋部扭挫伤是指髋关节姿势不正受到扭挫损伤,致使髋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发生撕裂、水肿等现象,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1侧向分离试验 :为膝侧副韧带损伤的体格检查方法:将患者膝关节完全伸直,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向内侧或外侧牵拉,另一手顶推膝外侧或内侧,如膝关节出现内翻或外翻活动,即为侧向分离试验阳性。2抽屉试验 :为膝交叉韧带损伤的体格检查方法。患者仰卧,髋、膝分别屈曲45、90,助手压住骨盆及患足背作固定,检查者双手环握小腿上段作向前或后的推移动作,如胫骨平台前后移动超过0.5cm,即为抽屉试验阳性。3回旋挤压试验 : 为膝半月板
27、损伤的体格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充分屈髋屈膝,检查者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置于膝部,先使小腿内收内旋,然后外展伸直,再使小腿外旋外展,然后内收伸直,如膝部有疼痛或弹响指,即为阳性。4研磨试验 : 为膝半月板损伤的体格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患膝屈曲90,检查者在足踝部用力下压并作旋转研磨动作,如膝部出现疼痛,即为研磨试验阳性。5膝交锁征 : 系半月板损伤患者,在行走时膝关节突发剧痛,不能屈伸,状如交锁,将膝稍作晃动或按摩23分钟,即可缓解并恢复行走。6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 : 是指膝部单纯滑膜损伤或膝部其他损伤并发膝关节滑膜损伤而产生的滑膜炎。7浮髌试验 : 为膝关节积液的体格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放在
28、髌骨近端,并轻压,将髌上囊中的液体挤入关节腔,另一手的示、中指急迫按压髌骨,如感到髌骨碰击股骨,即为浮髌试验阳性。8髌骨软化症 : 系指髌骨软骨退行件性改变,软骨面被磨损而导致以下蹲时膝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9前交叉韧带 : 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的外后部,向前内止于胫骨髁间隆突的前部,能限制胫骨向前移位。10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的内前部,向后外止于胫骨髁间隆突的后部,能限制胫骨向后移位。11挺髌试验 : 患膝伸直,用拇、示指将髌骨向远端推压,嘱患者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此时会引起髌骨部疼痛者为阳性。此项伸膝位抗阻试验称“挺髌试验”。 12先天性盘状半月板:外侧半月板常有先
29、天性盘状畸形,称先天性盘状半月板。1.跟痛症 :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1腰椎椎管狭窄症 : 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者,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2腰椎间盘突出症 : 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了一侧或两侧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3许茂Schmorl结节 :腰椎间盘的软骨板破裂,髓核突破软骨板,进入椎体。 4.梨状肌综合征: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臀腿痛。5.椎间盘: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连续,构成脊椎骨的负重关节,为脊柱活动的枢纽,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个部分
30、组成,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1内伤:由于暴力作用而引起人体内部气血、脏腑、经络遭受损伤而致功能紊乱的病症,称内伤。2脑震荡 : 头部遭受暴力打击,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过强的刺激,神经细胞受到震荡而发生超常抑制,但无形态和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受伤后有短暂的意识障碍等症状。3脑干损伤 :是指中脑、桥脑和延脑等处的损伤。4原发性昏迷 : 颅脑外伤后立即出现昏迷,称为原发性昏迷。1.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是指骨髓、骨质和骨膜由于化脓性的细菌感染而引起炎症。2. 骨质疏松症:骨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数量的减少称为骨质疏松症, 而以全身性骨痛为主要症状的原发性骨质疏松, 临床上一般称为骨质疏松症。3. 骨转移瘤:是原发性自身或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 通过直接浸润、血运或淋巴系统的转移, 而在骨组织形成的肿瘤, 多属恶性。4. 骨性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是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和关节遭受慢性损伤所致, 遗传和体质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多发生于中年以后, 后者可继发于先天或后天关节畸形、损伤和炎症之后, 可发生于青壮年。5. 骨关节结核:指骨、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