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详解课件.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25688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7.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详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详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详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详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详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修订详解,钟 连 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018/12/18,内容提要,编制背景,修订理念与内容,结 语,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内容解析,内容提要,编制背景,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一、编制背景,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以及交通需求的快速发展,公路养护正成为我国公路发展的新主题。 安全和畅通是道路使用者对公路运营养护期间尤其是养护作业时的基本要求。 (1)公路养护作业时人员、设备及过往车辆的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交通事故频发。 (2)公路养护作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公路运营与养护期间的综合服务水平。,安全问题,畅通问题,我国早期并没有专门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2、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以下简称原规程)是指导公路养护安全作业最全面的指导性文件。自原规程首次颁布实施以来,对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公路养护提供安全工作环境,减少对养护作业区的交通影响,降低养护作业区内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编制背景,但原规程主要给出一般路段养护安全作业相关规定,内容覆盖面不全,部分条款针对性不强,已不适应公路养护作业安全和通畅的保障要求,尤其在养护作业分类、控制区限速、各区段长度、控制区布置、养护作业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编制背景,一、编制背景,通过国内外文献、现场调研与分析发现,国外在公路养护作业交通

3、组织理念、作业分类、安全设施、控制区布置与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国的原规程在指导实际养护安全作业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公路养护作业未按作业时间进行分类 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划分有待完善 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管理不够合理 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长度确定方法及标准有待优化 公路养护安全设施种类偏少、布置方法不够明确 对二、三级公路弯道及纵坡等特殊路段和部分桥隧养护作业缺乏针对性 对四级公路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部分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定可操作性不强,1、公路养护作业按作业时间进行分类,现场公路养护作业时,养护管理及施工人员多能根据作业时间的长短对控制区进行简化,但因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简化程度各

4、异,多不能有效保障现场作业人员、设备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公路临时养护作业示例,公路长期养护作业示例,一、编制背景,2、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管理不够合理,限速混乱现象在二、三级公路养护作业中较普遍,限速标志样式多样,且大都采用单一限速标志,甚至个别路段没有限速标志。 部分高速公路采用重复限速方法,但大都没有采用分级限速策略。 养护作业人员多认为:限速值越低,作业人员越安全。,限速不规范示例,5km/h,10km/h,20km/h,一、编制背景,3、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划分方法及长度有待优化,除高速公路外,各级公路在养护作业时,普遍存在控制区区段缺失及各区段长度减小的情况。二、三级公路弯道或纵坡路

5、段存在很多视距不良路段,控制区长度不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控制区设置不规范示例,一、编制背景,4、公路养护安全设施种类及布置方法有待细化,施工现场交通安全设施不规范、不完善,应用简易设施情况多,按照GB5768或原规程要求制作的安全设施偏少,对交通缺乏正确疏导,甚至阻碍交通,个别交通隔离设施过于简单,只是拉根绳子,竖根杆,造成行人和车辆擅自闯入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施工作业现场或路段。 养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设施多不具有防撞性能,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缺少像移动式护栏、车载式防撞垫等防护效果好的安全设施。,简易设施示例,一、编制背景,5、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混乱,由于原规程对公路养护作业

6、分类不明确、对作业控制区划分及长度有待优化、对公路养护安全设施布置不明确等,导致养护作业控制区的总体布置比较混乱,难以达到有效的警示和防护作用,且由于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的通畅。原规程对以下工况缺乏有效指导: (1)二、三级公路弯道、纵坡路段养护作业 (2)四级公路养护作业 (3)桥梁养护作业 (4)隧道及隧道群养护作业,一、编制背景,6、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为保障公路养护作业现场人员、设备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和通畅,除对养护作业施工控制区规范布置外,更要加强现场安全作业管理,完善施工区交通组织设计和必要的审批手续,尤其在特殊条件下养护作业更要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7、,但原规程对相关内容规定较宏观、可操作性不强。 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多数未同步进行施工区交通组织设计,报批部门与审批程序不清,现场安全作业管理责任也不明确,导致养护作业区交通事故较多且认定困难。,综上所述,有必要在以上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与验证,修订原规程中相关条文及作业控制区布置典型图例。,一、编制背景,一、编制背景,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厅公路字2010132号)和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导则(交工路发2001620号)相关规定,特对原规程进行修订,制定了新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

8、范应用课题二之专题6“山区公路养护路段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技术与装备”和课题三之专题3“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技术”,以及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及安全技术研究”等,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有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与验证,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原规程修订提供技术支持。,内容提要与内容,修订理念与内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二、修订理念与内容,目前部分养护作业出现了为了施工需求,人为造成严重交通拥堵及安全隐患的现象。因此,本规程引入公路养护作业“安全与通畅兼顾”的理念。通过优化限速方案、安全设施、控制区布置及长度等方式加强养护作业的安全与通畅

9、。,修订理念:,二、修订理念与内容,在安全和畅通的基础上考虑养护作业交通组织成本。合理的管理成本是保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得到实施的重要因素。如果成本过高,施工人员通常会简化控制区布置及安全设施,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本着“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本规程对临时、移动和四级公路的养护作业进行了合理简化,以在保证养护作业安全的同时,降低养护管理成本。,修订理念:,本规程主要从两个角度对原规程进行修订: 结构性修订。在原规程基础上增加了基本规定、四级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的章节,并将桥梁和隧道分为两章。 技术性修订。编写组在以下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与验证,对原规程做出了相应的技术性修订。(1

10、)公路养护作业分类 (2)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划分(3)公路养护作业限速策略 (4)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长度(5)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设施 (6)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定,二、修订理念与内容,修订内容:,二、修订理念与内容,注:与原规程相比,本规程第18章增加了第3章基本规定和第8章四级公路两章内容。,结构性修订:,注:与原规程相比,本规程将桥梁和隧道分开成章,且桥梁不局限于大桥和特大桥,平面交叉口、收费广场两部分细化,增加第13章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二、修订理念与内容,注:与原规程相比,本规程将总体规定前移至第3章,具体的要求前移至6-13章,第14章仅保

11、留特殊路段及天气的养护作业规定。,二、修订理念与内容,内容提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内容解析,三、内容解析总则、术语与符号,原规程的总则主要包含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本规程在总则及术语部分增加了以下内容: 明确了在保障人员、设备等安全的同时,保障行车通畅的理念。交通通畅是与安全息息相关的。因养护作业产生的长时间排队与等待会引起驾驶人员心理状况的变化,产生急躁情绪,引起驾驶安全隐患。 扩大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在原规程的基础上将四级公路纳入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以改善目前四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控制区布置比较混乱的状况,提高安全性。 明确提出公路养护安全作业分类。 提出了以养护作业时间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12、,原规程并没有明确的养护安全作业分类,但是调研发现公路养护作业的控制区布置与作业时间密切相关,国外主要根据作业时间划分养护安全作业类型。,美国MUTCD:长期作业(3d)、中期作业(1-3d)、短期作业(1h-1d)、短时作业(1d)、短期作业(0.5h-1d)、非常短时作业(0.5h定点作业)、移动作业。,我国:无,养护安全作业分类:,三、内容解析总则、术语与符号,长期养护作业,短期养护作业,临时养护作业,移动养护作业,国内目前实际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布置与作业时间有关,但布置方式不统一。,养护安全作业分类:,三、内容解析总则、术语与符号,清扫、检测等,移动,灌缝、坑槽修补,定点,预防性养护等,

13、定点,大范围大中修,定点,0-0.5h,0.5-4h,4-24h,24h,根据国内外调研及论证,提出以作业时间为标准的养护安全作业分类方法。,养护安全作业分类标准:,三、内容解析总则、术语与符号,三、内容解析基本规定,原规程1.0.3条(基本要求)主要对养护作业安全做了基本的规定。本规程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以下内容: 明确提出了交通组织设计要求。,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同步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养护作业路段的安全和通畅保障方案,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交通组织管理与安全作业管理,公路管理机构或 经营管理单位审查,有关部门审批,公路管理机构或经营管理单位应对养护安全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14、。,三、内容解析基本规定,信息发布要求 利用可变信息板、电子显示屏、交通广播、网络媒体等沿线设施与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养护作业信息。完善了养护作业安全要求 夜间养护作业控制区应布设照明设施、施工警示频闪灯和语音提示设施;制定养护安全作业应急预案,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103省道施工,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国外养护作业控制区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六大区域。其中缓冲区包括横向缓冲区和纵向缓冲区。为了保障工作区安全,纽约州标的准还提出了车辆保护区的概念。,美国纽约州标准,控制区划分方法:- 国外划分方法,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原规程,原

15、规程提出了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六大区段,分别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 与国外划分方法相比,缺乏横向缓冲区及车辆保护区。 本规程在结合国外划分方法和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在可以保障通行车道宽度的情况下应设置横向缓冲区,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置车辆保护区。 本规程根据控制养护管理成本的理念对临时和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进行了适当简化。,我国控制区划分方法:,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警告区工作区,长期、短期,临时作业,机械移动,人工移动,警告区上游过渡区(LS或Lj)缓冲区(含横向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本规程公路养护作业控制

16、区划分方法,警告区工作区,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有保护车时可不设,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策略研究方法,调研:实地调研和已有研究结果调研 计算机仿真研究: 目前缺乏足够的养护区域事故资料,无法进行直接安全评价。 实际交通情况非常复杂,理论分析很难涵盖所有的实际交通状况。 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再现各种交通条件下的交通流运行状况,生成大量接近实际的仿真数据,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利用调研数据、理论解析及仿真评价方法,进行高效、全面、多层次的研究具有实际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驾驶员行为参数,道路类型 道路的几何尺寸,

17、几何尺寸 加减速特性 期望车速,交通构成交通量,人,道路,车辆,交通流,等级公路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等级道路在不同设计时速及交通量的情 况下不同限速策略及最大限速值的安全性。,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MSDE:表示跟车过程中前后车辆之间的等效最小安全距离,数值越大车辆越安全。MSDE0时,代表两车之间保持着安全车距;当MSDE0时,代表两车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不同限速策略的效果对比,以MSDE为评价指标,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交通量条件下,设定不同的最终限速值进行仿真模拟,通过结果对比确定了各级公路的最终限速值。,不同限速条件下的高速公路MSDE分布,最

18、大限速值:,限速值是否越低越安全?,限速值过高安全性低,限速值低,安全性不是最高,(120km/h),(100km/h),限速值过低安全性降低,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策略:,原规程采用单一限速的方式。 本规程根据研究成果提出: 逐级限速或重复提示限速的策略。重复提示限速主要应用于限速值较小的路段、隧道等。 基于道路等级与设计速度的限速最大值。,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最大值,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作业控制区长度:,原规程中对各控制区的长度的取值并没有考虑交通量、线形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且主要依据理论分析,实际交

19、通情况非常复杂,理论分析很难涵盖所有的实际交通状况。本规程在已有成果及计算机仿真模型建立、限速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仿真技术研究在不同交通条件下养护作业区域各控制区长度对交通效率及安全的影响,并结合调研结果和示范工程验证,给出各控制区长度的建议值。本规程对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四大区进行了修订。对原规程中的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长度进行了验证。,S警告区最小长度,m; S1限速过度区域的长度,m ; S2车辆到达工作区地段附近的排队尾部时的最小安全距离,m; S3因工作区地段附近车道封闭、车道数减少、行车条件改变等因素引起的车辆拥挤时的排队长度,m。,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作

20、业控制区长度 - 警告区:,警告区最小长度:S=S1+S2+S3,与原规程计算方法相比: S1改由逐级限速值确定,即每100m降低10km/h; S2保持原规程计算方法; S3原规程计算方法适用于理想状态,与实际契合不佳,改用理论模拟方法确定,以排队长度和MSDE为控制指标。,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作业控制区长度 - 警告区:,作业控制区长度 - 警告区:,原规程警告区长度只与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有关。,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作业控制区长度 - 警告区:,本规程警告区长度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确定。二、三级路还应考虑坡度及平曲线半径。,当Q700(pcu/h)时宜采

21、取分流措施,Q:作业时段内单条通行车道高峰小时 当量交通量 pcu/h:每小时当量小客车通行数,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原规程计算方法,以排队长度和冲突数为控制指标,结合已有成果及理论分析进行模拟最终确定。 研究了一次过渡及二次过渡的长度标准。,本规程,控制区长度 - 上游过渡区:,长度突变,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区长度 - 上游过渡区:,一个上游过渡区。 采用逐级限速,最终限速值为60 km/h情况下的冲突数与排队长度。,冲突数与排队长度与上游过渡区的长度相关。,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区长度 - 上游过渡区:,两个上游过渡区。 不同交通量下的冲突数。,过渡

22、区间隔为200米时,交通冲突较少,安全性较高。,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作业控制区长度 上游过渡区:,原规程上游过渡区长度。本规程上游过渡区长度。,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区长度 - 缓冲区:,原规程规定缓冲区最小长度宜取50 m。 本规程补充了横向缓冲区的规定,并根据纵坡坡度修正了纵向缓冲区的长度。 横向缓冲区:如果作业区采取硬隔离,一般取0.5m;采取锥形交通路标隔离时,横向缓冲区的宽带应该在硬隔离基础上增加2030cm;布置横向缓冲区时,应优先保证行车道的宽度,在两者冲突的情况下,则不设横向缓冲区。,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

23、区长度 - 缓冲区:,纵向缓冲区:考虑坡度对停车距离的影响。,停车距离,停车距离,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区长度 工作区:,原规程规定:工作区长度应根据养护维修作业的需要确定,然而对工作区的最大长度并没有规定。但工作区长度的增加会造成延误时间增加,带来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造成安全隐患。 本规程利用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研究不同工作区长度下的交通延误,根据驾驶员的心理等因素,并在考虑作业区长度与养护管理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工作区长度。 工作区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4km。 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工作区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6km,当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大于3km时,工作

24、区的最大长度应为一个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区长度 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本规程同原规程没有变化: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终止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原规程在附录四中给出了18种公路养护路段交通标志的设置图,较全面地指导了公路养护作业的交通标志布置。但安全设施种类不全、设置方法阐述不明确,并缺少有效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阐述了39种标志、16种其他安全设施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安全设施,本规程将各种安全设施定位到控制区各区段中,明确其布置位置及方法。例如: 1)锥形交通路标布设在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及下游过渡区,布设间距

25、不宜大于10m,其中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布设间距不宜大于4m。间距的减少可以防止车辆进入到工作区及上游过渡区,减少事故的概率。,加密区域,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安全设施,2)夜间照明设施和语音提示设施用于跨夜和隧道内养护作业,照明设施主要布设在工作区,语音提示设施布设在上游过渡区或警告区。,3)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用于临时控制作业控制区的车辆交替通行,布设在上游过渡区起点。,4)附设施工警示灯的护栏应由二至三根黄、黑相间斑纹的横杆组成,布设在缓冲区末端。,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安全设施,5)闪光设施分为闪光箭头、施工警示频闪灯和车辆闪光灯,闪光箭头布设在上游过渡区,施工警示频闪灯布设在警告区,车辆闪

26、光灯用于作业车辆或移动式标志车,应为360旋转黄闪灯。,车辆闪光灯,6)移动式标志车的颜色应为醒目黄色,并装有黄色施工警示灯,其后部应有醒目的标志牌,用于临时养护作业或移动养护作业,布设在工作区上游。,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安全设施,7)移动式护栏应具有防撞的功能,布设在工作区端部或工作区。8)车载式防撞垫应具有消解碰撞能量的功能,安装在作业车辆或移动式标志车的尾部。,三、内容解析公路养护安全设施,控制区布置方法是根据公路养护作业分类方法、控制区划分方法及长度、逐级限速及重复限速策略、养护安全设施等成果优化确定的。 按照长期养护作业、短期养护作业、临时养护作业、移动养护作业的分类方法,首先绘制出

27、长期和短期养护作业的控制区布置典型图例,后对临时和移动养护作业的控制区适当简化处理,得到简化后的控制区布置典型图例。,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对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本规程与原规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作业控制区应遵循差异化布置原则,在靠近车道或路肩封 闭一侧布设主要标志和安全设施,另一侧布设辅助性标志。 2.采用逐级限速和限速重复提示策略。 3.对跨夜养护作业布置图中增加照明及语音提示等安全措施。 4.修订了原规程中相邻两个工作区之间的间距最小值。 5.增加了人工移动养护作业规定。,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主要标

28、志,辅助标志,控制区差异化布置:,通过差异化布置,驾驶人员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进行封闭施工的车道(即设置主要标志一侧的车道),从而提前变换车道,提高安全性。,左道施工,我还是早换道。,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逐级限速和重复限速:,按每100m速度降低10km/h的标准逐级设置限速标志。 当第一级限速既是最终限速值时,因采取重复限速。 降速标准是在借鉴德国及我国西部交通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 采取限速重复提示策略时,两个限速标志间隔为200m。,夜间安全设施,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29、,夜间安全设施:,夜间行车时,容易因疲劳而引起交通事故。 在工作区设置照明设施,一则方便作业人员施工,二则保证行驶车辆清楚看到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的位置,提早闪避。 语音提示及频闪灯也可以在夜间有效的提示驾驶人员。,封闭两个工作区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连续工作区间距:,车辆在通过不同断面时,行驶轨迹变成了“S”型很容易发生车祸,因此控制区的间距要足够大。 本、规程对间距做了如下规定: 同一行车方向不同断面同时养护作业时,相邻两个工作区净距不宜小于5km。 养护作业控制区与被借用车道上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净距不宜小于10km。,高速/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二次过渡,车辆在此处容易产生冲突,造成安全

30、隐患。,原规程,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二次过度:,200 m,上游过渡区,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上游过渡区间距:,两个过渡区间距过大会带来布置时间和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控制养护管理成本及规程的落实。 如果间距过小,车辆从左车道并到中间车道后来不及调整行车状态,容易产生事故。 本规程规定最小间距为200m。,人工移动养护作业,移动养护:,高速/一级路移动养护以机械移动养护为主,目前一级路的日常养护,尤其是路肩的日常养护通常还是采用人工养护。原规程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本规程规定: 机械移动养护作业,宜布设移动式标志车,作业机械配备闪光箭头和车辆闪光灯时,可

31、不布设移动式标志车。一级公路路肩人工移动养护作业,宜配备涂覆醒目黄色并带锥形交通路标的人力车、锥形交通路标等警示性好的安全设施,布设在距人工移动养护作业起点不小于H/2处。,人工移动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其它规定:,单向三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中间车道封闭养护作业时,应同时封闭相邻一侧车道。 如果单独封闭中间车道,开放两边车道,会给在作业控制区内的工作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由于活动范围较小,不安全的隐患较多。但在一些道路养护作业中,因为交通量大等原因,难以同时封闭相邻车道,此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交通管控以保障作业安全。 临时养护作业控制区可不布置缓冲区,

32、但应配备交通引导人员,当布设移动式标志车时,可不布置上游过渡区。 作业人员不得在中央分隔带内休息,且中央分隔带中不宜多人集中作业。,该走那边呢?,司机别走神撞我啊!,三、内容解析高速/一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山区公路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与平原存在着较大差异,存在急弯、连续急弯、陡坡、连续下坡等路段。原规程对山区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指导性不强,导致山区公路在养护作业时,凭借经验布置控制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引起了多起恶性交通事故。 本规程在原规程基础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与补充: 什么路段属于特殊路段? 对特殊路段应如何加强交通控制,提高安全性? 移动养护作业。,三、内容解

33、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采用行车视距为指标,当路段视距小于表中数值时则被认为特殊路段,需加强控制。在这些路段,过往车辆不易发现养护作业工作区,或发现后制动仓促,安全隐患较大。 特殊路段主要包括急弯、连续弯道、反向弯道和回头弯道。,特殊路段:,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本规程通过以下措施强了化交通控制,提高养护作业的安全性。 限速重复提示; 提前摆放锥形交通路标; 增加交通引导人员; 上游过渡区前移或者下游过渡区后移; 工作区在下坡路段时,在工作区前方应布设防撞安全设施,并可布设移动式标志车。,如何提高安全性?,提前摆放锥形交通标

34、志可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提高安全性。,驾驶员在弯道处视距受限,因此将过渡区提前至弯道前。,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限速重复提示,交通引导人员或交通控制信号,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下游过渡区应布置在弯道后,对向来车可及时发现作业区,纵坡路段的养护作业,宜在竖曲线顶点配备交通引导人员;工作区在下坡路段时,在工作区前方应布设防撞安全设施,并可布设移动式标志车。,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移动养护作业:,本规程增加了人工移动养护作业,并做了如下规定: 人工移动养护作业宜布设移动式标志、锥形交通路标等警示性好的安全设施,弯道路段移动养护作业宜在弯道前

35、配备交通引导人员。 机械移动养护作业宜布设移动式标志车,弯道路段养护作业应将移动式标志车移至弯道前。,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其它规定:,二、三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主要针对双车道公路,四车道及以上二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应高速/一级公路作业控制区布置的有关规定。 二、三级公路同一方向不同断面同时养护作业时,相邻两个工作区净距不应小于3km。 临时养护作业控制区可简化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工作区和下游过渡区。当布设移动式标志车时,可不布置上游过渡区,移动标志车与工作区净距为1020m。对向车道可仅布置警告区。,三、内容解析二、三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原规程中规定四级公路

36、可参照执行,但是实际养护作业时控制区的布置大多数都不符合原规程的规定,甚至没有任何标志与安全设施,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规程根据四级公路的道路特性、交通流特征、养护管理成本及养护作业特点,在不影响安全及行车畅通的情况下,简化了养护作业控制区及其布置,增加了控制区布置图例。 对村道中的四级路提出了简易安全设施的概念。 简易安全设施是指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其尺寸、样式和材料可不受本规程限制的设施。,三、内容解析四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四级公路长期和短期养护作业控制区可简化为:,三、内容解析四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警告区,上游过渡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养护作业控制区的标志及安全设施都进

37、行了简化,三、内容解析四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单车道四级公路车道封闭养护作业,工作区两端的错车台或平面交叉口应各配备一名手持“停”标志的交通引导人员。,四级公路车道全封闭的养护作业,在作业控制区前后的交叉路口应布设道路封闭或改道标志,无法改道时,车辆等待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三、内容解析四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四级公路临时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四级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四级公路临时和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可仅保留警告区和工作区。,原规程中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布置主要按路段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的规定执行,只对特大桥面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做了简单规定,不能完全反应桥梁自身及养护作业的特点。例如重载车

38、辆在桥面上排队会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立交桥上作业时可能影响桥下净空。 本规程充分考虑桥梁养护作业与路段养护作业的差异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增加中小桥梁、长大桥梁及半幅封闭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规定、根据作业地点的不同完善了特大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规定、提出了对重载及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方法。,三、内容解析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重载及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重载车辆在桥面上产生排队会对桥梁结构造成潜在危险。 本规程对重载和危险品运输车做如下规定: 桥梁养护作业时应配备交通引导人员加强车辆限速、限宽和限载的通行管制,大型载重车应间隔放行,经批准允许通行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应引导

39、通过。 利用桥梁检查站或收费站控制大型载重汽车间歇放行,没有检查站或收费站时,应在警告区或正常路段设置大型载重汽车等待区。,等待区,重车右行标志,三、内容解析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中小桥梁养护作业,封闭全桥作业车道,缓冲区终点宜止于桥头。避免车辆在桥上变换车道,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且不会对交通通畅产生显著影响。,车道沿桥梁全长封闭,三、内容解析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大、特大桥梁养护作业,大、特大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布置根据作业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种: 工作区起点距桥头大于缓冲区长度且小于300米时,缓冲区起点应提前至桥头。车辆在桥头前完成并道,降低冲突概率,同时减少桥面上排队的车辆。,三、内容

40、解析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大、特大桥梁养护作业,工作区起点距桥头大于300米时,应按相应的等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并在桥头布设施工警告标志。 对于长度超过几公里的特大桥梁进行全封闭是不现实的,同时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造成交通阻塞。,桥头警告标志,三、内容解析桥梁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立交桥上养护作业影响桥下净空时,应在立交桥下方公路上布设施工警告标志,并不得向桥下抛投任何物品。养护作业占用下方公路路面时,下方公路也应布置养护作业控制区。 桥梁养护作业影响桥下通航净空时,应在航道前、后两端布设安全设施,夜间应增设醒目的警示设施。 桥梁伸缩缝常规检查、清理作业可按临时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41、更换作业应半幅或全幅封闭受伸缩缝施工影响的桥孔,全幅封闭应做好分流信息提示,并在作业控制区前后的交叉路口布设桥梁封闭或改道标志。,原规程对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并没有考虑考虑隧道长度对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的影响,例如原规程规定至少应从隧道口开始封闭养护作业车道,但是对于几公里长的隧道这种布置方式是不可行的。本规程明确了中短隧道、特长隧道、隧道群养护作业的控制区布置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安全性。,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如何提高安全性?,隧道内可视性比较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发生事故后难以疏散(长、特长隧道尤其突出),因此

42、有必要加强控制提高安全性。 隧道日常养护作业应集中进行,宜在交通量较小时段进行。 隧道内养护作业路段应加密锥形交通路标、水马等车道渠化设施,并提高缓冲区和工作区的照明度。 隧道内养护作业入口前应布设施工警告标志及限速、限高、限宽标志 限速最大值可降低10km/h或20km/h,但限速值不宜小于20km/h。,如何提高安全性?,隧道内养护作业人员应提高穿戴服装和安全帽的反光性,养护机械上应配备反光标志,台架周围应布设防眩灯。 增加交通引导人员。长、特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交通引导人员,每4小时轮换一次,同时宜配备路政人员协助养护作业现场管理。 长、特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利用隧道两侧检查站间歇放行

43、大型载重汽车,超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不得通行,必须通行时,应集中引导通过。临时和移动养护作业宜布设移动式标志车,并在隧道两端配备交通引导人员,移动养护作业宜采用机械移动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如何提高安全性?,增加交通引导人员。长、特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交通引导人员,每4小时轮换一次,同时宜配备路政人员协助养护作业现场管理。 长、特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利用隧道两侧检查站间歇放行大型载重汽车,超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不得通行,必须通行时,应集中引导通过。,封闭整条作业车道,中、短隧道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中、

44、短隧道养护作业应封闭隧道内整条作业车道,下游过渡区宜布置在隧道出口外。封闭隧道内整条车道使车辆在隧道外完成过渡,并且在隧道内不能变换车道,减少冲突。,注:L代表隧道出口至上游过渡区起点的距离,隧道群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当隧道间距离较短时,警告区的标志可能位于前方隧道内。由于隧道内的光线较暗,驾驶人员可能不会注意到标志牌,因此应将标志提前至前方隧道口。,长、特长隧道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当工作区起点距隧道入口小于1km(含)时,上游过渡区应在隧道口完成。 当工作区起点距隧道入口大于1km时,应按路段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但隧道入口处应增设施工警告标

45、志,隧道内警告区宜采用电子显示屏提示,若摆放标志,则应提高标志的反光性。采用电子显示屏或提高标志反光性的主要原因是隧道内光线暗,摆放反光性不够的标志容易引起事故。 。,原规程中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规定相对简单。本规程以停车视距为指标规定了平面交叉养护作业范围,明确了不同种类平面交叉的 布置方法,并在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时增加了限速控制,完善了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的一般规定。,养护作业在此范围之外的则视为路段养护作业。,三、内容解析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普通平面交叉口,三、内容解析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限速重复提示,被交道设置交通标志牌,被交道为四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

46、口,三、内容解析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被交道为四级公路,交通量小,车速慢,因此只设置交通引导人员,不需要设置标志或交通引导人员,本规程在原规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匝道收费站养护作业的相关规定:匝道收费站养护作业,应在匝道入口布设施工警告标志,并关闭养护作业的收费车道。,三、内容解析收费广场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三、内容解析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原规程中没有单独的章节规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本规程补充了相应的布置方法及图例。,标线养护,特殊路段及天气养护安全作业规定,修订条文,1)将总体要求移至第3章基本要求中; 2)将较具体的要求移至6-13各章节中; 3)在

47、14章保留特殊路段和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养护作业规定。,第10章养护维修安全作业,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对公路、桥梁、隧道养护作业提出要求,并规定了雨、雾等特殊条件下的养护作业方法及清扫、绿化养护作业的方法,最后对养护机具的安全操作提出了要求。,原条文,内容提要,结 语,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四、结 语,公路养护的安全保障技术与交通组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技术出现;且随着公路养护工作的大量开展,各级公路养护管理与技术部门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管理经验也日渐丰富,本规程各种规定及图例仍存在一定的完善与丰富空间。为保证本规程的先进性、适应性与工程指导性,需有关单位与人员集思广益,积极提供相关的完善意见或建议,有条件时可进行选择性的应用验证,共同推进我国公路养护作业安全保障工作。,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