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2018衡阳高二检测)梭伦说: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 16 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答案 D解析 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2(2017衢州高二检测)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
2、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 ”这项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设立陪审法庭C成立“四百人会议”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答案 D解析 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扩大了有产阶级的势力,贵族的力量受到了打击,故 D 项正确。3观察下图,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平民 B平民、君主C贵族、奴隶 D贵族、君主答案 A解析 要注意图中的“斗争与改革”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中的“斗争”指的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就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过程,雅典的三次改革也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所推动的,所以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只能是“贵
3、族、平民”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 A。4(2017德阳高二检测)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A BC D答案 C解析 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贵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正确;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但一个人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法家思想盛行,故错误;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正确,C 符合题意。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
4、”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本题选 D。6(2017北京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 “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 。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答案 A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秦国比其他六国更胜一筹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奖励
5、军功,因此秦军实力更强,故 A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7(2017济南高二检测)商君书 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重者”得出C 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本题选 C。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答案 B解析 北魏统一北方后,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民族融合推动了改革的进
6、行;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故本题选 B。9(2017平凉高二检测)北魏孝文帝说: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答案 C解析 依据“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等信息分析可知,孝文帝通过改元姓提高北魏皇族的正统性与社会地位,故本题选 C;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10(2017成都高二检
7、测)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 言论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A.青苗法 B保甲法C均输法 D市易法答案 A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 “兼并之家以邀倍息” “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的青苗法,故 A 正确。11卡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一观点( )A宣扬了圣经在宗教信仰中的至高地位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
8、高无上的绝对权威C有利于鼓励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卡尔文的“先定论” ,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获得事业的成功,实质是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辩护,这有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本题选 C。12(2017绵阳高二检测)宗教改革领袖卡尔文说: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这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 )A反对教皇 B信仰得救C上帝永恒 D圣经至上答案 B解析 由“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可知对上帝有着永恒的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故本题选 B。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13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另一方面分
9、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这说明( )A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奴成为无产阶级B农村阶级分化客观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C资本主义农业在农村已居于绝对主导地位D农奴制改革造成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信息“分化出少数富农” “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 “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等可知,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说法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全面体现。14(2017聊城高二检测)1861 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
10、自 由 不 是 真 实 的 , 也 不 是 人 们 所 梦 想 和 需 要 的 ”以 下 观 点 最 能 充 分 佐 证 该 说 法 的 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B农民仍然很穷困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答案 C解析 农民获取份地的同时要支付大量赎金,这是人民所不希望的,因而 C 最符合题意。15(2017海淀高二检测)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 “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 “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 。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重建以天皇
11、为首的专制统治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 明治维新前夕,以“尊王攘夷”反对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开始后,又借助天皇进行政权建设,目的都是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故 A 正确。16(2018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 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本土的宗教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答案 B解析 明治维新在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故 B 项正确。17(2017吉林高二检测)1873 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
12、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推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材料的时间“1873 年” ,说明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天皇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说明其破除封建习俗,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的决心,即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故选 C。18(2017贵州模拟)学者张鸣在 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
13、受变革思想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A解析 据材料“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 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 ”可知,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故 A 项正确。19(2018菏泽高二期末)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是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答案 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是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故被毁版。故选 C 项。20(2017南宁高二检测)有首上海的旧民
14、谣,讲述了清朝 260 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 D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戊戌政变,D 描述的是戊戌六君子因变法失败而被杀的史实,符合题意要求。A 反映的是清初的重大事件, B 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C 说明的是清末地方军事势力的兴起。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21(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
15、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 商鞅列传材料二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三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
16、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带来的主要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通过什么措施“ 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4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5 分)答案 (1)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影响: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2)措施:颁布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财产等级制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
17、公民权利;建立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3)措施:实行免役法;推行方田均税法。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2(2018徐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季诚钧、徐少君 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在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
18、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 “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6 分)(2)与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有何新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 分)答案 (1)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世俗化。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2)新特点:重视“爱国” “忠君”的德育教育。影响:有利于日本民族意识的提高,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日本政治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解析 第(1)问,从材料“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 ”可以
19、看出学习西方和世俗化改革;“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看出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些都有利于学习西方的科技及文化,有利于推动埃及的近代化。第 (2)问,回答时要注意问题的要求,归纳总结其“新特点”:重视“爱国” “忠君”的德育教育。联系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进程及特点分析其“影响” 。23(2018桂林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 19 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
20、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 20 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6 分)(2)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日本的改革能够成功。(9 分)答案 (1)改革:俄国 1861
2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进行了大刀阔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列强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等。24(2018南京高二检测)改革者是否能化解各种 “反动”势力并使之成为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的封建领主虽不复是向农民收取年贡的大领主,却由于年金的折发公债,一变而成为将其新进资本化的财富投资于银行、股票、工业或地产上的大财阀,从而跻身金融寡头之列。甚至在折发公债以前,政府就一面不惜从宽让步,一面蚕食封建特权和封建约束的基础。加拿大
22、 诺曼赫伯特日本维新史材料二 当时,变法面临的阻力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守旧势力。这些势力主要是现有政治体制的受益者。改革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第二,习惯势力。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这种势力往往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抵制和抗拒心理,一旦改革触及认定为是权威的、必须遵从的旧制度、旧秩序时他们很容易被动员参与到反对改革的队伍之中。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三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对于改革者来说,他们“同时面对来自保守和革命两方面的反对。改革者不但要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而且在对社会变革的控制上
23、也必须更加老练。他着眼于变革,但又不能变得太彻底,他要求逐步变革,而不是剧烈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6 分)(2)材料二从哪些维度来划分戊戌变法面临的阻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戊戌变法中打击“习惯势力”的举措。(6 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3 分)答案 (1)特点:政府一面从宽让步,一面蚕食封建特权和封建束缚的基础。举例:发放年金或公债补偿;废藩置县;实行国民平等;地税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建立新式军队等。(2)维度:政治利益;传统思想文化。举措: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兴办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留学;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等。(3)因素:改革的策略是否得当( 或改革者是否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或改革者是否善于化解各种“反动”势力);改革过程是否循序渐进;改革的措施是否可行;改革者与反对者的力量对比;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是否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