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山东专用】2012高三语文《优化方案》总复习测试:第2编第2部分第13章第4节课后题组精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544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山东专用】2012高三语文《优化方案》总复习测试:第2编第2部分第13章第4节课后题组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山东专用】2012高三语文《优化方案》总复习测试:第2编第2部分第13章第4节课后题组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山东专用】2012高三语文《优化方案》总复习测试:第2编第2部分第13章第4节课后题组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组一 把握思想情感专练1(2011 年济宁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京口月夕书怀南宋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旅夜书怀 唐 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 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 一带飘泊时所写。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答:_解析:本题为比较阅读题。所选诗歌一为唐诗,一为宋诗,但都是五律。要求分析

2、两诗情感的相似之处,属比较阅读的范畴。在分析时注意结合诗歌所选用的意象的相似性进行作答。答出两点即可。要求比较宽泛。答案:情感相似之处有:(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 “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 “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3) 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 “华发” “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4)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 “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

3、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2(2011 年菏济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野水孤舟梁 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 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_(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解析:(1)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寓意。关于寓意,要结合注解中“此诗大约作于南宋

4、灭亡之前”来回答。(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颈联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再结合注解,不难看出诗人的无奈与愤激。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 ”说是“报国无门”亦可)3(2011 年东营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次鄂州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5、。估客 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 卢纶(748约 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前期。 估客,指商人。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 、 “犹是”所蕴涵作者的情感变化。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的评价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变化”一词,这提示我们“远见” 、 “犹是”蕴涵情感是不同的。答案:“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 “犹是” ,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赋予诗歌内容跌宕起伏的意味。题组二 评价观点态度专练4(

6、2011 年枣庄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答:_解析:“无人省” “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答案: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5(2011 年潍坊市第一次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7、。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 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 满芳洲。【注】 此词作于作者请辞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累:无罪被迫而死。 杜若:一种芳草。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答:_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 、 “远思渺难收” 、 “徒倚栏干久” 、 “吊沉累” 、 “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

8、对清明政治的期盼。6. (2011 年青岛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 景物)或借助关键词( 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 来品味。在作答本题时,考生可结合“恨”字,写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却”的又是什么。因为苏轼是考生熟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时,考生还是要

9、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答案: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题组三 概括思想内容专练7(2011 年青岛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晴晚望贾 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 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1)题目为“晚望” ,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答:_(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答: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

10、与题目的关系。这要紧扣题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进行作答。(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答案:(1)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 ;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 (意思对即可) 。(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意思对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