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点调查报告:20 年来中国社会的四个心态变化过去的30年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变得多样化、视野大大开阔、活动半径大大增加、人们的话语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生代际对社会文化带来了全新气息等等。根据零点集团最近10年的调查结果,民众认为中国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比例均在九成左右,这在国际社会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本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的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袁岳为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提供了这份中国人当下的心态变化调查报告,这份总结不仅拥有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对企业机构和公益组织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零点的调查团队对南方
2、周末CSR研究中心表示:“22年前零点调查成立,那个时候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生活的社会调查几乎是禁区,之后禁区越来越少,当我们检阅零点集团的同仁们在过.去20年里所做的社会调查与市场调查结果,并将这些结果建立起关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由无数个体推动的壮观的社会变迁。但当我们对数据做更深入的解读时,我们注意到了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是要有所警惕。 ”1. 生活满意度回升缓慢,难以实现有效提升过上更加满意的生活是新一届政府对民众的庄重承诺。根据零点集团2002年-2013 年的调查结果,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水平整体发展平稳,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
3、在2007年以后还略有回升。我们将视线放得更远一些,结合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Richard Easterlin于2012年发表的中国生活满意度研究(1990 一2010) 一文中引用的其他国际调查机构的数据,中国公众的生活满意度20年来实际上经历了一种U型变化,进入1990年代后就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谷底后,在2007年左右生活满意度开始回升,但回升后的水平还不能同1990华代初期相比。当我们将生活满意度的轨迹与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指标进行重合检验后,得出一个结论:生活满意度与GDP 、与民众收入水平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在民众收入水平达到临界,值后,收入对民众生活满意度的边际效应大幅减少
4、。除了经济因素以外,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变化还与公共服务水平、社会公平程度、政府公信力水平、民众自我定位等都有重要关联。考虑到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民众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信心并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众对于西方生活品质的向往,比如西方有更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近年来国内留学、移民现象的增加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佐证。(图1)图12. 阶层流动性低,底层民众对阶层提升缺少信心对生活满意度变化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入口去观察社会、政府和民众心态的重大变化。研究表明,社会资源、机会的平等占有,竞争规则的公平公正对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很难想象,在一个不能实现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国
5、家人们会对生活表示满意。对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测量手段之一是基尼系数。199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突破0.3的界限,从之前的比较平均阶段(0.2-0.3)进入到相对合理阶段(0.3-0.4),但仅仅8年后,2000年之后中国就突破了0.4,而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达到0.4被视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之后一直属于收入差距较大阶段(0.4-0.5),而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社会公平成为民众对政府的最大渴望。根据零点集团对民众最关注社会问题的历年调查:在2000-2006年间,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直是民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从2007年起变成了物价-房价问题,并连续保持了6
6、年。以收入分配为代表的贫富分化问题在关注度连年上升后,2013年第一次成为民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物价和房价问题重要性相应下调。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阶层流动性降低。调查显示,当前社会民众中自认属于中下层、中层和中上层的比例分别为:60.8%、34.2%和4.3%。下层和中下层两个阶层的代际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认为自己属于下层的公众中,有86.5%同时表示自己父母也是下层;认为自己是中下层的公众中,有68.3%认为自己父母也是中下层。他们基本保持了与父母一致的阶层属性,并没有实现代际阶层的向上流动。对于未来的阶层提升,有47%认为未来自己的社会地位会实现向上流动,但也只是上升一个阶层而已
7、。下层民众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提升信心较小,认为自己不会实现向上流动的比例达到了52.5%,而会实现向上流动的比例仅为40.2%。(图2)图23. 政府服务的进步速度低于民众预期的增长速度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由此而推动的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民众的知识结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不同程度上出现提升,相应地,他们对于政府的预期开始增加。这就意味着政府与以往同样的进步,与以往同样的管理方式并不能使民众满意。而当中央政府不断提出高效、廉洁、法治政府建设等承诺,地方政府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短期内却难以让承诺落成现实,各种落差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满意度和信任度挑战。零点集团最近十年的调查显示,中央
8、政府的满意度水平多年维持在80分左右,省/直辖市/地级市政府在75分左右,区/县政府在70分左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65分左右。基层政府及官员满意度低,高层政府满意度高,是为强烈的“反距离悖论“。满意度不高的状态持续下去,直接影响了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调查显示,地方人大、党委、政府、两高、政协的信任度水平都降到了70分以下。官员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政府官员的负面评价有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是渐进的。在5年以前, 对官员的正面评价普遍占上风,但目前来看,民众更倾向于认为官员是和领导亲近,和有钱人亲近,只关心自己好处,而不是跟老百姓亲,为老百姓着想。官员自利化形象开始形成,当然值得庆幸
9、的是,这一形象还并没有达到深化的地步,正负印象的数据还主于胶着状态。但政府满意度和信任度的下降其实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政府的不努力。从绝对量上,政府正在越来越变为一个比以前更高效、更开放、更热情的政府。如前所述,政府服务的进步速度低于民众预期的增长速度,这是症结所在。(图3)图34.负面社会心态引发犬儒主义中国民众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族群,但当前社会中的一些因素让民众的社会心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民众正在日益感受到现实物质生活的压力,物价、房价、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对民众生活形成较大冲击,存在较大经济压力感的民众比例始终保持在1/2以上。在经济压力下民众会过度追求成功、出人头地,而不是身份归属、家庭
10、和心灵。因此在心理层面上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焦虑情绪,包括掌控无力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等。但对普通民众来说,成功不是容易的事情。民众认为在中国人脉/社会关系(16.8%) 、权利/地位(15.6%)才是一个人成败最重要的因素,只有7.5%的人认为个人努力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相应地,对于失败,对于贫穷,民众普遍归因为社会因素:58.5%认为“贫穷是因为缺少关系门路” 、48.2%认为“现在是一个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社会” 。贫富差距的增大,使人们产生了挫折感、被剥夺感,也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仇富心理、投机心理,这些心理现象的持续集结将塑造一种明显的负面社会心态。当负面社会心态增多,一个社会容易产生犬儒主义。犬儒主义以前主要是形容知识分子,但现在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意义已逐渐成为一种全民现象。犬儒主义表现为“两个不”:不相信内在的美德和价值,不认为个人有改变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变得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但又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犬儒主义对于公民社会建设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