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金周折射公众休假尴尬 带薪休假制度有待完善摘自:宏观经济中国新闻网微博王浩成 2013-10-07 00:0210 月 3 日,颐和园人头攒动。当日,正值十一黄金周期间,每日约有十万余游客涌入颐和园,观赏大黄鸭。中新社发 韩海丹 摄编者按:又是一年国庆。大半年繁忙工作后迎来的七天假期,让不少国人满心期待。然而,伴随着黄金周的到来,一些长假衍生的话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旅游行业乱象致消费者权益难保障;长假出游陷入“人山人海”;“黄金周”对经济拉动价值究竟几何;挪双休拼长假是福利还是负担?此外,那些漂在大城市,因种种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人,他们的假期如何度过,他们的选择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无奈与
2、隐忧?近年来,关于十一黄金周的存废问题再度引发拷问,延续了 10 多年的黄金周制度,无疑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长假期间,中新网新闻中心推出一组国庆策划组稿,从“节庆篇”、“旅游篇”、“出行篇”、“乡愁篇”、“经济篇”、“拼假篇”等多角度切入,展现国人“假期百态”。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在休养身心之余,不应停下追问的脚步。因为在这些沸腾的表象背后,仍有那略带凉意的现实留待求索。国庆系列策划之“拼假篇”“中国式休假”成难负之重 拿什么拯救国人休息福利中新网北京 10 月 7 日电(王浩成) 国庆假期今日进入最后一天,意味着人们长达近一个月的“凌乱”作息模式行将收尾。今年以来,多个因“挪假”产生的
3、“超级工作周”和“凌乱工作模式”让“中国式休假”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原本作为“福利”的小长假被指成为人们的难负之重,国人休假尴尬的破解之道仍待多方求索。国人进入“凌乱”模式 “上 3 休 3”引发全民吐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2013 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中秋节休息 3 天,国庆节休息 7 天,前后有 3 个周末双休日被调整成只休一天,“混乱工作模式”将持续大半个月,网友“卢小小屹”总结:“自 9 月 16 日开始:上3 天休 3 天上 6 天休 1 天上 2 天休 7 天上 5 天休 1 天。”为期近一个月的“混乱工作模式”引发公众的吐槽。“史上最乱假期”、“挑战人类生物钟极限”、“
4、假期咋过都注定是传奇”、“放假休到爽,回来忙到爽”面对“凌乱”的假期安排,人们在有苦难言之余只好“寓不满于自嘲”,看似幽默的言论背后蕴涵的则是深深的无奈。自嘲之外,亦有声音直言不讳地表达不满:“放假变成很累的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啊”、“内分泌要失调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国家之所以选择“挪”出“小长假”,一方面是要借假日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则考虑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一个较长的假期去旅游休闲。但他同时指出,不能将部分人的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全部依据,应当尽可能地兼顾不同意见。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表示,纵观其他国家的做法,基本都是“少挪”或“不挪”,“原来日本挪得也比较多,但后
5、来研究显示,国家如果在宏观层面挪动比较多,就会对人的经济行为、身体状况和交通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比如说假日综合征。”“拼假”攻略走红却“仅此娱乐” 折射公众休假尴尬针对今年“双节”的放假安排,五花八门的“请假攻略”迅速流传网络,其中最走红的版本是“请假 11 天休息 24 天”的“豪华套餐”。内容如下:在中秋放假前的 9 月 16 日、17 日、18 日请假 3 天,9 月 22 日至 27 日请假 6 天,最后在国庆节前的 9 月 29 日、30 日请假 2 天,拼出一个长达 24 天的“长假”。然而,网友迅速指出这一“攻略”暗藏着多个纰漏。“年假总共都只有 5天,难道要去请病假吗”、“照这么
6、请假法,大老板会让钱包永久性休息”、“公务员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这个螺丝钉掉了,谁给你补上”。一位网络招聘公司的 HR 亦表示,“24 天长假”不现实,“一旦多人不约而同选择同一时间休假,会导致企业运作困难。即使休假成功,回来后也将面临堆积的工作。”“攻略虽好,仅此娱乐”成为了网友针对“拼假攻略”达成的“共识”。“拼假攻略”缘何屡遭热炒?评论解析,首先反映了勃兴的休闲需要与捉襟见肘的假日供应之间的矛盾,民众感觉现有的公共假期“吃不饱”。其次揭示了呆板的休假安排与个性多元的假日需求之间的矛盾,官方放假安排仅作为指导,各单位拥有适当调整的权力。但是,各地基本照搬“通知”,扎堆放假、扎堆出行、扎
7、堆“挤爆”、扎堆“归队”;最后折射出了不变的制度设计与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疲惫的“挪假”、无奈的“拼假”,智慧与灵光的背后,是公众对假日制度的反弹。夏学銮表示,当下中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与西方社会相比还有待完善,职工在申请“带薪假”遇阻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请假来“拼假”亦是无奈之举。“拼假攻略”引发的热议,以及人们对“攻略”的“望而却步”,体现了国人想要尽情“休假”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诸多无奈。在现实之下,面对看似诱人的“小长假”,只能苦笑一句“想说爱你不容易”。“扎堆”放假衍生扎堆问题 出行安全、休假质量难保障国家将中秋、端午、清明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旨在增强节假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然而,在
8、重视节假日的同时,相关部门将周末双休日与节假日“挪”在一起,“凑”出小长假,也衍生出了不少社会问题。首先,“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质量难保障。2012 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约有 7.4 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出行。9 月 30 日当天,全国道路旅游运输量就达到 8560 万人,超负荷的流量让多地“高速路”变“停车场”,全国各大知名景区人满为患,“看景”变成了“看人”。相对集中的人流物流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显示,同样在 2012 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68422 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2164 起,造成 794 人死亡、2473 人受伤。此外,
9、“挪假”所导致的节前节后集中上班,在法律上遭到诟病,律师表示,2013 年节假日安排中部分放假调休安排导致劳动者一周连续 7 天上班,与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相冲突。有专家建议,在放假安排上,可以“放权”给单位。鉴于国务院的放假安排只是指导意见,各个部门或单位完全可以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员工诉求,适当调整工作日和休假期。但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自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施行以来,调查显示,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享受带薪休假的待遇,超过四成人对自己休假状况感到不满或无奈。“中国式休假”再引拷问 休息福利如何不再成负担“拼”出来的长假究竟有多“实惠”?据网友统计,201
10、3 年节日和纪念日加起来总共放假 29 天,但实际法定节假日只有 11 天,剩下的 18 天都是从周末“借”来的。这样算下来,不但没有多休,反而比去年还少了 5 个正常的双休日。这种看上去美妙实际上“坑爹”的放假安排,也引发了人们不满,在质疑“就按照日历休假不行么”的同时,有人不无怨气的直言“让调休滚出假期界”。甚嚣尘上的抱怨,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中国式休假”引发的深层次拷问,“挪”来的长假,之于国人而言,更多的是福利还是负担?当“放假变得很累”成为一种普遍反应,揭示的则是当前假期安排与百姓需求的不匹配。假期设置如何“合理化”?支招的声音亦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蔡继明曾提议不要
11、随意挪用双休日,而是取消小长假,推行长周末,把假日自然而然地和周六日连在一起。他介绍:五一、元旦,和周六、日凑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如果把“五一”假日改为“五月首个周一”,就可以跟上一个双休日连在一起放假,这也是“五一假期”。有评论指出,自 1999 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拼假制度,已与当下时代需求不符。一方面“以假期促消费”的思路催生了长假,但是“挪用双休日”则在无形之中导致了对劳动者尊重的缺失。另外,当前国人的休假,仍是通过“国家法令”来保障,国家安排的假期是能够被用人单位唯一采纳的相应的福利。人们的焦虑在于:当大多数的福利制度都被选择性操作的时候,国家的法定假日成为唯一有保障的福利,自然假期亦显得分外宝贵。此时,面对假期的拼凑与调整,人们不得不“斤斤计较”同时倍感忧虑。夏学銮认为,法定假日的安排,应当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人们的现实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相应的公共政策也应对此做出反应,而不是成为一种“惯性”而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