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鲁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
2、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流程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一画:用“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3)想一想:
3、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 2 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 自然段和 1017 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4教师相机小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可以围绕中心不偏离。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划出生字,再联系句子理解,始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 个词语点红。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
4、,教师点拨理解。(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3(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
5、它的谦虚克制。4课件展示对话。请 3 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19 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以读促演,演中促读,演中理解,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表演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四、指导写字1出示课文 19 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5学生练
6、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五、实践作业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该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骆驼和羊是老教材中一篇类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阅读的迁移,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4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 10 个生字和 19 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
7、生认读。2分角色朗读课文 19 自然段。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 1017 自然段。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 1017 自然段。1课件显示第 10 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陶罐 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铁罐 连影子也没见到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
8、学生不同的感受。3口语交际:我想对陶罐说:。我想对铁罐说:。(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2)全班交流。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5【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在举例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
9、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1认读课文 1017 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所获得的东西,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爸爸妈妈有趣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