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代数:以“函数”为核心,由此辐射和联系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相关知识; 几何:以“三角形”(特别是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为核心,由此辐射和联系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相关知识,“详略得当”强化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突出知识主干的一个有效方式是,要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进行必要的整合,透过大量庞杂琐碎的知识点有效地抓住知识的共性,抽取出数学的本质,专题复习如下:,专题一:应用性问题1 专题二:应用性问题2 专题三:分类讨论问题1 专题四:分类讨论问题2 专题五:质点运动问题1 专题六:质点运动问题2 专题七:图形操作问题1 专题八:图形操作问题2 专题九:开放型
2、问题 专题十:函数综合型问题 专题十一:方案设计型问题 专题十二:阅读理解型问题 专题十三:填空题专项训练 专题十四:选择题专项训练,关键词:,思想、方法、渗透、归纳、形成体系,分类讨论,问题2 函数y=ax2-ax+3x+1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与交点坐标。,为什么要分类?怎样分类?,问题由函数二字而生。,问题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1).,x,y,0,P,A,(1) 过P作y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为坐标系中的一点。以点A.O.P.T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T的坐标?,x,y,0,P,A,(2) 过P作y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为坐标轴上的一点。以P
3、.O.T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P相似,请写出点T的坐标?,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解题程序:,关键词:,混搭、跨界,A,C,O,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2-x-2,拓展:,相似三角形,A,C,O,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2-x-2,两三角形相似得:,拓展:,化归到基本图形,实践一:立足于教材,抓习题的变换,在复习中要立足于课本,离开了课本的复习必然是无源之水,特别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潜在
4、的功能,教给学生通过类比、延伸,拓展出一些新颖的变式题,并加以解决,从中归纳整理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教材中的通性通法。,【案例2】课本原题(八上P35页作业题第3题)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示方法折叠,得到的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关键词:,变式1: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AB=4cm,AD=3cm,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连接DE。 猜想重叠部分AOC是什么图形? 求重叠部分AOC的面积。 求四边形ACED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综合复习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求线段CO
5、时需要AOD中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方程思想),求线段DE时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变式2:如图2,矩形纸片ABCD,AD=4cm, 把矩形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D边的 中点F处,折痕为CE,则折痕的长为多少?,意图说明:变换折叠的方式,点B落在AD中点F上。难度逐渐加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现30角,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变式3:如图3,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上移动,则点A/在BC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意图说明:折叠时,折痕
6、不确定,则点A 的落点A/ 也不定,探求点A/在BC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难度增加,引导动手操作,找到“精彩瞬间”(极端思想)化动为静,量化图形。,根据点P、Q分别在AB、AD上移动,画出两个极限位置时的图形。,变式4:将一矩形纸片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C在x轴上,OA=6,OC=10. (1)如图,在OA上取一点E,将EOC沿EC折叠,使O落在AB边上的D点,求E点的坐标。,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10,10,6,8,6,2,(2)如图 ,在OA 、O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F,将E OF沿E/F折叠,使O点落在A B 边上的D 点,过D 作D GA O交E F于T点,交OC 于G点
7、,求证TG=A E ,由折叠可得2 DGAO 3 23 DT=DE= OE又A=DG TG=AE,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全等,等角对等边,平行四边形, 等量线段的和差,3)在(2)的条件下设T(x,y),探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RtGOT中 由勾股定理,得:整理,得:,T(X,Y),函数思想,(4)如图,如果将矩形OABC变为平行四边形OA/B/C/,使OC/=10,OC/边上的高等于6,其它条件不变,探求:这时T/(x,y)的坐标y与x之间是否仍然满足(3)中所得的函数关系,若满足,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实践二:立足于反思,抓解题的
8、本质,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却往往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在学习中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难题、怪题上。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已知:如图,正方形OABC,ADEF的 顶点A,D,C在坐标轴上,点F在AB上,点B,E在函数 的图象上,则点E的坐标是( ),A,B,C,D,【案例3】:,分析 显然B(1,1),设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a,则点E的坐标为(a+1,a),建立方程 (a+1)a=1 (a0),求解方程 a=,E,设正方形
9、DGHI的边长为b,则点H的坐标为( +b,b),建立方程 (b+ )b=1 (ba),结论 沿x轴正半轴继续向右作正方形,其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顶点坐标无规律可循,探索一:将反比例函数改为一次函数的情形,类似地在x轴正半轴作序列正方形,其在函数图象上的顶点坐标是否有其规律可循?,探索:设第1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P1(a,a),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a=a+1,所以 即,设第2个和第3个正方形的边长为b和c ,求得,,,发现:由 可以发现,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前一个的,,,,,探索二:将正方形系列改成作相似的等腰三角形系列,其在函数图象上的顶点坐标是否有其规律可循?,取,B1,则,B2,如何求点
10、P2的坐标?,设A1B2=a,则P2的坐标可表示为,如何构建关于a的方程?,则,再求得,探索三:将相似等腰三角形系列改成交错放置的等底的等腰三角形系列,则交错形成的交点坐标是否有其规律可循?,如图,已知A1,A2,A3,An是x轴上的点, 且OA1= A1A2= A2A3= AnAn+1=1,分别过点A1, A2,A 3,A n+1作x轴的垂线交一次函数 的图象于点B1,B2,B3,Bn+1,连结A1B2,B1A2, A2B3,B2A3,AnB n+1,BnA n+1依次产生交点P1, P2,P3,Pn,则Pn的横坐标是 ,问题设计:,即P1的横坐标为,即P2的横坐标为,P1的横坐标为,P2的横坐标为,Pn的横坐标为,,,Pn的纵坐标为,小结:一个综合问题的解决,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分思考回味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有个反思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本质,从而得到真正的方法。,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