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Ⅴ第1课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湘教版湖南专用).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421859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Ⅴ第1课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湘教版湖南专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Ⅴ第1课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湘教版湖南专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Ⅴ第1课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湘教版湖南专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Ⅴ第1课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湘教版湖南专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Ⅴ第1课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湘教版湖南专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与防治,在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试题中,经常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自然灾害的分布,回答这类试题时可借鉴下面的描述公式:,以上各项并不是每个点都需要答到,在具体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时,应根据图的比例尺及图例进行要点选择:,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区域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尺度范围去考虑。,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1)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应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一般需要分段描述;(2)要求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

2、,应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面积等方面去考虑。,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地理事物呈面状意味着比例尺相对较大,对其面积大小、形状应加以注意。4计量图表类:一般要求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读图时应重视其坐标代表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其数据类型进行相应描述。,【例1】(2010天津)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右图。 据右图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思维过程】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需认真读右图,并结合描述公式进行语言组织。旱情分布差异的原因要结合东、西部地区实际,比较东、西部地区的自然

3、地理要素差异,并联系旱灾的原因进行分析。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收支”两方面进行分析。“收”主要强调降水少,地表径流少,储水条件差等;“支”主要指蒸发、下渗等。,答案: 分布特点: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自然原因: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的区位信息和隐性的区位信息。 显性地理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相对地理区位则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直接显现出来,如

4、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近海、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因此显性地理区位信息只需认真读图,即可从图中判读出来。,规律技巧总结,把握隐性区位信息,隐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隐藏在题目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任何区域地图都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如【真题1】情境中的区域图像包含的隐性信息还有气候类型、自然带、土壤等自然地理信息,以及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欠发达等人文地理信息。因此,在解读区域图像隐性信息时必须结合试题设问解读出隐性信息。如【真题1】设问为旱灾的自然原因,故只需解读与蒸发、下渗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其中,蒸发因素属大尺度因素,体现不出东、西差异,故予以排除。从而重点解读与下渗有关的地理信息。,规

5、律技巧总结,常见自然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1台风的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沿海防护林体系等。,2洪涝的防御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蓄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如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如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如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3地震的防御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

6、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4泥石流的防御措施:稳:稳定沟岸,减少固体物质来源;拦:筑拦沙坝,拦截泥沙;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导槽,将泥石流排泄到指定地点;禁:禁止在泥石流沟开荒等可能引起泥石流的人类活动;植: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薪: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5崩塌、滑坡防治措施: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排水工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 6干旱的防御措施:修建水利工程;营造防护林;种植耐旱作物;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真题2】(2011福建)冰雹是在气

7、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思维过程】此题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冰雹背景知识来作答。 第(1)题,季节分析:分析图形即可读出;原因分析:题目材料中表明是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思考引起春季气流强烈升降的具体原因。 第(2)题,此题目依据课本中相应内容即可作答。,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

8、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规律技巧总结,自然灾害防御措施的共性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躲避措施:监测、预防,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工程措施:如水利工程等。 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 政策措施:如政府组织疏散、转移,组织群众抗灾等。,规律技巧总结,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应该在平时进行,在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可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率;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躲避措施平时也应实施,在灾害来临前尤为重要。做好躲避措施有利于政策措施的正确实施。 政策措施中的自然灾害知识、自救等宣传教育主要在

9、平时实施;组织疏散、转移、抗灾等主要在灾害来临时实施。,规律技巧总结,只有四类措施实施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2011苏北四市3月调研)读“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本次旱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受灾最为严重B全球气候变暖是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C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受本次旱灾影响损失最严重D实施人工降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次旱情 2.相关部门为了及时掌握本次旱灾的范围及影响程度,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D,A,【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山西不属特旱

10、范围;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尺度范围,不属于此次旱灾的主要原因;此次旱灾主要为华北地区,水稻不是其主要农作物;A、B、C选项错误。人工降水可增加水资源,从而缓解旱情。 第2题,地理信息的直接获取主要依赖于RS技术。,(2011盐城市第三次调研)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下图),完成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

11、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C,4.据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 ),A,【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甲地区经济发达,抗灾能力强,故其损失率最小;丙地区损失率较小,是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低;A、B、D选项错误。根据损失率的定义可知乙地区因抗灾能力差导致损失率大。 第4题,上海市因经济远比周边地区发达,故抗灾能力比周边地区高,致使其损失率低于周边地区,A选项正确。,(2011海淀区高三5月月考)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第56题。,5.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C湿润地区

12、 D外流区 6.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D,B,【解析】 第5题,结合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可知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第6题,西北地区多融雪洪水;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多洪涝;长江中下游因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多洪涝;A、C、D选项错误。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多洪涝,B选项正确。,7.(2009海南)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答: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