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985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节 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逐点突破掌握筛选、归纳、概括、分析的基本思路学生用书 P57文言文阅读的综合分析包括如下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一、筛选文中的信息高考对“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考查,就是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确的判断。试题常常依据所选文段中的主要材料或文章的主要信息,摘录 6 个文句,编为 4 组。我们看下面的文段和题目:孙承宗传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

2、。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 ,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 ”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时宁远城工竣

3、,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速畀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 ”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 ”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宗功高,欲亲附之,令应坤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 注 ,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谥文忠。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

4、千户。(选自明史孙承宗传 ,有删改)【注】 此城笑也,于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承宗有远见的一组是( )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今天下当重将权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列上抚西部开京东屯田数策承宗不与交一言承宗乃杜门求罢A BC D规范思路1读题干,明确筛选范围。筛选谁的(或什么)信息?答: 哪一方面的信息?答: 题目有几处限制?答: 答案:孙承宗;有远见;两处:“全都” “一组” 。2读全文,寻找信息来源。6 个信息点分别在文章第几段?相关内容是什么?是否表现“有远见”? 答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开头,写孙承宗担任日讲官,皇帝十分欣赏孙承宗的讲授

5、。只能说明其博学善讲,不能表现“有远见” 。信息在第二段中间,写孙承宗上书,陈述边备。应为“有远见” 。信息在第二段末,仍是孙承宗上书的内容,是如何对待边境小胜小败。应为“有远见” 。信息在第二段末,由“因”字可以看出,前面是建议,后面是做法。应属于“有远见” 。信息在第三段末,是孙承宗对魏忠贤党羽的态度。只能表现其善恶分明,不能表现“有远见” 。信息也在第三段末,写孙承宗对待被诋毁的做法,闭门不出,请求免官。不能表现其有远见。3研选项,正确筛选排除。4 个选项中有无应排除的?如果有,排除哪几个?A 项 B 项 C 项 D 项 答案:应排除的有表明皇帝对孙承宗的讲论感到满意;表明孙承宗不与魏忠

6、贤同流合污;是孙承宗无奈的举动。故而答案为 C 项。筛选信息口诀:审清题干,明确方向;确定源头,分析选项。常见问题,如下八类:不是其人,不是其事;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断章取义,品格错位;直接间接,颠倒搭配。借助原文,准确比对;方法技巧,排除为最。二、概括分析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要求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判断题。(原文见上文孙承宗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承宗貌奇气壮,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时,往来很多地方,多次向低

7、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通晓边防事务。B孙承宗文武双全,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都感觉很受启发;沈、辽失守,满朝喧扰不安,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皇帝因不舍而未准。C孙承宗明晓时弊,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情况,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的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D孙承宗忠于朝廷,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清兵攻陷高阳,他不幸被抓,面向朝廷叩头后上吊自杀。规范思路1抓住选项,看分析是否正确。A 项对应的原文是: 有无错误点: B 项对应的原文是: 有无错误点: C 项对应的原文是: 有无错误点: D

8、项对应的原文是: 有无错误点: 答案:A 项对应的原文是“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用是晓畅边事” 。无错误点。B 项对应的原文是 “帝每听承宗讲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 。无错误点。C 项对应的原文是“迩年兵多不练 开京东屯田数策” 。无错误点。D 项对应的原文是“当是时,忠贤益盗柄承宗乃杜门求罢”和“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 。D 项“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 ”在文中没有对应处,属于无中生有。故答案为D。2抓住分析,看概括是否准确。A 项概括为“貌奇气壮,有别常人 ”,从分析中能否看出?答: B 项概括为“文武双全,颇受器重 ”,从分析中能否看出?答: C 项概

9、括为“明晓时弊,谋事周全 ”,从分析中能否看出?答: D 项概括为“忠于朝廷,刚正不阿 ”,从分析中能否看出?答: 答案:将四项的“概括”和“分析”逐一对照,可以发现,本题没有在“概括不准确”上设误,而是在“分析不正确”上设误。问题仅出现在 D 项“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上。参考译文:孙承宗,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声音震动墙壁。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询问军事险要的地形和关隘,因此通晓边防事务。熹宗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史

10、,都说“心灵开悟” ,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大清兵进逼广宁,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命令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 ”于是分

11、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动,上奏说:“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就可以立即取得战功。 ”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 ”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魏忠贤更加擅权。因为孙承宗功劳高,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叫刘应坤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

12、承宗不跟他说一句话,魏忠贤因此十分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疏诋毁孙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崇祯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族的人抵抗守卫。大清兵将要离开,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军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孙承宗被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上吊自杀,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荫封他的儿子锦衣世袭千户。触类旁通将下面各文段与相关选项比对一下,看看这些选项在概括分析时存在怎样的问题。1比对陈述人物示例 1

13、(2014高考安徽卷第 6 题有关文段与选项)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我的理解】 答案:此选项人物陈述有误。 “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误,原文中是“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 ,意思是“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 。2比对发生时间示例 2(2013高考广东卷第 8 题有关文段与选项)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

14、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我的理解】 答案:此选项时间理解有误。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 ,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3比对所处地点示例 3(2015山东名校模拟第 12 题有关文段与选项)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

15、。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A郭应聘是福建莆田人,先后做过南宁知府,广东、广西按察使及左、右布政使,后因跟随巡抚殷正茂平定古田,再次升职晋级。【我的理解】 答案:此选项地点表述有误。 “广东、广西按察使及左、右布政使”应为“广东参政,广西按察使及左、右布政使” 。4比对事件细节示例 4(2014高考福建卷第 4 题有关文段与选项)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会天变肆赦,乃归。

16、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我的理解】 答案:此选项细节表述错误。文中“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张祖选择的是逃跑藏匿,而不是“断指出走” 。5比对有无杜撰示例 5(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第 10 题有关文段与选项)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

17、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我的理解】 答案:此选项无中生有,杜撰内容。 “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一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写的是在韦凑的一再坚持下,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并最终“朝廷为减费万计” 。6比对因果关系示例 6(2013高考辽宁卷第 6 题有关文段与选项)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 指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18、。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我的理解】 答案:此选项因果关系不当。作者认为任福战死的直接原因是任福不听指挥导致的(违节度) ,而主帅韩丞相因“失律 ”(军队出师不利)罪而遭免职。选项对这两个人的原因解释是不当的。这类题要注意“因此” “以致”之类的表述。概括分析题常见错误类型:事件杂糅不同时空的事糅合起来表述。内容错位故意在人物、时间、地点、细节等方面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平添原文中没有依据的内容。以偏概全表述上或夸大或

19、缩小,违背原文文意。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正好相反。强加关联文中本无关系,硬加因果、条件等关系。寻找规律概括分析应“三步走”学生用书 P59第一步,读全文,整体把握1人物传记:人物的事迹、品格、语言、官职的升降,作者的评价,故事的来龙去脉要一一把握。2游记散文:游览的地点、时间,观览的景物、特点,介绍的顺序、方法,表达的心情、感受等等,要一一弄清。3议论散文:作者的观点、列举的例子、运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结构的安排,需要全面了解。第二步,看选项,关注细节1关注信息是否错位,确认人、时、事的表述正确与否。2关注词语是否错解,确认分析有无错解。3关注有无相应关系,确认事件与品格的关系、前因与

20、后果的关系等。4关注是否添枝加叶,确认有无故意夸大、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5关注转述是否准确,确认对情节、细节的表述有无错漏。第三步,查问题,仔细比对1对比选项与原文:“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要准确;“分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要正确。2对比选项与选项:看有无矛盾处,有无相互提示处。【考场典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欧阳守道,字公权,吉州人。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 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 注 ,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守道闻之,叹曰:“吾

21、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滨祭而薄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 ”令亟出之。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辩。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迁秘书郎,转对,言:“欲家给人足,必使中外臣庶无复前日言利之风而后可。风化惟反诸身。化之以俭,而彼不为俭,吾惟有卑宫室、菲饮食;化之以廉,而彼不兴廉,吾惟有不贵难得之货、不厚无益之藏。 ”以言罢。守道徒步出钱塘门,唯书两箧而已。理宗遗诏闻,守道与其徒相向哭踊,僮奴孺子各为悲哀。守道之兄之妻蚤丧,其子演五岁余,且多病,浚生甫数月,守道三十未有室,顾无能乳哺者,日夜抱二子泣,里巷

22、怜之。演既长,出莫知所之,守道哭而求诸野,终不能得,三年不食肉,憔悴不释者终身。吉州有贤守而大家怨之,厚诬以赃者,下其事常平使者。会旱甚,祷云腾,守道曰:“无以祷也,云腾之神,唐郡守吴侯也。冤莫甚于前守,冤不直而吴侯于祷,侯有辞矣。匹妇藏冤,旱或三年,冤在民牧,害岂其小。 ”反覆千余言,或迂笑之,守道不改,告来者不倦,守卒以得直。(选自宋史欧阳守道传 ,有删节)【注】 小祥:一种祭祀。古代在父母死后一周年而祭祀,叫作小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欧阳守道谨守孝道,因德高受人敬仰。担任同乡孩子的老师时,每次吃饭都把肉省下悄悄送给母亲,乡邻深受感动,视之为“

23、儒宗” 。B欧阳守道推己及人,体谅人子的尽孝之心。同乡张某在准备父亲祭礼时,被其舅舅状告入狱,欧阳守道出于孝义,劝说县令暂放张某。C欧阳守道清廉忠贞,虽遭贬谪而忠心不改。因进言被罢官,只带了两箱书徒步出钱塘门,但听闻遗诏,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还是相视痛哭。D欧阳守道重义尽责,抚养兄长后代不遗余力。亡兄亡嫂留下的年幼多病的独子不幸失踪,欧阳守道倾力寻找未果,为此被痛苦折磨了一生。【答卷抽样】 C(0 分)【失分原因】 考生没有关注细节,仔细对比,导致判断失误。【解答规范】1审准题目,明确本题选“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2抓住选项,看概括和分析是否正确。A 项对应的原文是第 1 段。从概括

24、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B 项对应的原文是第 2 段,从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C 项对应的原文是第 3 段,概括语为“清廉忠贞” “忠心不改” ,从本段所述事实看,无错误点。D 项对应的原文是第 4 段,说守道“重义尽责,抚养兄长后代不遗余力”的概括准确,但分析事实时有误,原文“守道之兄之妻蚤丧,其子演五岁余,且多病,浚生甫数月” ,可见是两个孩子,而不是“亡兄亡嫂留下的年幼多病的独子不幸失踪” 。3综合权衡比照,确认正确答案 D。参考译文:欧阳守道,字公权,是吉州人。(欧阳守道) 从小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他没有老师,在学问上自己很努力地学习。同乡的人请他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主人偷看到他每

25、次吃饭时都不吃肉,而是秘密地回家把肉送给母亲,主人就替他用两个容器装好肉赶紧送给他母亲,他才肯吃肉食,邻居妇女、儿童没有不为他叹息和感动的。欧阳守道不到三十岁,就凭借自己的德行成为乡里间儒者的宗师。乡里有位丧父的张某,在父亲死后一周年准备举行祭祀礼时,他的舅舅因事诉讼他,他被投到监狱里,使张某不能祭祀父亲,张某的舅舅谋求他卖自己的土地埋葬父亲。欧阳守道听说这件事后,叹着气说:“我只痛惜这个儿子不能去哭祭父亲啊,但只痛惜又能怎么样?”第二天(欧阳守道把这事)报告给县令说:“这不是人心所能想到的,在将要举行祭礼时而去逼迫他,阻挠安葬而剥夺他尽孝之义,舅舅这样,是在自己吃自己的肉。请让这个儿子出来,

26、等他祭祀完父亲再回到狱中。 ”县令马上放出了张某。张某的舅舅诬陷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替自己申辩。转运使包恢替他向朝廷请求任祠禄之官。欧阳守道被升为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升为秘书郎,在百官轮次奏对时,他说:“陛下要想做到家家富裕,人人丰足,一定要让朝内外的群臣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讲求利,然后才能达到目的。要改变只讲求利的风气,只能从自身做起。用勤俭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勤俭的事,陛下就只能不建高大的宫殿,在饮食上简单和平常;用廉洁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廉洁的事,陛下就只有对那些难得到的东西不看重,不储藏那些没有好处的东西。 ”欧阳守道因进言而被罢官。欧阳守道徒步走出钱塘门,只带了两箱书而已。

27、理宗的遗诏传来,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们相视痛哭顿足,书僮、仆人也都很悲哀。欧阳守道的哥哥和嫂子都死得早,他们的儿子欧阳演五岁多,而且常有病,欧阳浚生下才几个月,欧阳守道三十岁还没成家,周围没有能给孩子喂奶的人,他就日夜抱着两个孩子哭,邻里们都可怜他们。欧阳演长大后,出去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欧阳守道哭着在田野里寻找,始终没找到,因此他三年不吃肉,失去欧阳演的痛苦折磨他一生。吉州有位贤德的郡守,但世家望族怨恨他,说了很多诬陷他贪污的话,郡守被交给常平使者处治。恰逢天大旱,人们祈雨,欧阳守道说:“不用祈祷了,雨神是唐代的郡守吴侯。冤屈没有比前任郡守大的,冤屈不伸,那么吴侯对祈雨的人也有话回答了。一个妇人

28、的冤屈,或许还要大旱三年,郡守的冤屈,灾害也不能小啊。 ”(欧阳守道)反复讲了一千多句这种话,有的人就嘲笑他,欧阳守道仍然不动摇,不知疲倦地对来祈雨的人说,郡守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永昌中,武后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久视中,后避暑三阳宫,汔秋未还。说上疏曰:“今北有胡寇觑边,南有夷獠骚徼,关西小旱,耕稼是忧,安东近平,输漕方始。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澄心澹怀,惟亿万年,苍苍群生,莫不幸甚。臣度刍议,十

29、不从一,何者?沮盘游之娱,间林沚之玩,规远图,替近适,要后利,弃前欢,未沃明主之心,已捩贵臣之意。然不爱死者,惧言责不职耳。 ”后不省。擢凤阁舍人。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 ,忤后旨,流钦州。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

30、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五十,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凤阁舍人 擢:提拔B固请终制 固:本来C说敦气节 敦:重视D后卒为宗臣 卒:终于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固:坚决。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说正直的一组是(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 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乃诛张灵均、郑

31、愔,余诖误悉原 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 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A BC D解析:选 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是说张说很得唐玄宗信任。是张说崇尚气节的表现。说的是张说的文学才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说针对武后避暑到秋天仍不还京之事冒死进谏,提出要追求长远的利益,抛弃眼前的欢乐,可惜武后没有醒悟。B张说在中宗即位后,累迁官职,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而辞去官职,并且坚持守孝直到期满,他品德高尚为天下人称赞。C在查办谯王李重福党羽罪案时张说显示出卓越的能力。他接手案件后很快弄清真相,严惩主谋,其余人则无罪释放。D张说为官时长,历经

32、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正直敢言,办事练达,深受皇上信任,终成一代名臣。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一段中说张说是在武则天时参加贤良方正策试出仕的,第三段是讲张说在唐中宗朝的事情,第四段是说张说在唐睿宗朝的事情,第五段是说张说在唐玄宗朝的事情。文中并未说张说在唐高宗朝为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 ”,忤后旨,流钦州。译文: (2)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关键词有 “援” “廷对

33、” “忤”。(2)句关键词有 “直” “恶” “见” 。答案:(1)张易之要诬陷魏元忠,就劝说张说支持自己。但张说在朝廷上称“魏元忠并没有抗旨的言论” ,这句话实际上违背了武后的意思,于是武后将张说流放到了钦州。(2)睿宗称赞他不冤枉好人,又不漏掉坏人,慰问奖赏了他。玄宗做太子,张说与褚无量侍读,张说特别被信任礼遇。参考译文:张说,字道济,有人说他字说之,他的祖先从范阳迁移到河南,籍贯变更为洛阳。永昌年间,武则天考贤良方正策论,下诏命吏部尚书李景谌将试卷上的人名糊上考核审查,张说应答得最好,名字后面署为乙等。他被授予太子校书郎一职,后调任左补阙。久视年间,武后到三阳宫避暑,到秋天还不还京。张说

34、上书说:“现今北边有胡寇窥伺边境,南方有夷獠骚扰边境,关西小旱,百姓正忧虑庄稼没有收成,安东刚刚平定,输捐漕运之事才刚开始。臣希望陛下抓紧时间调转车驾,回到京都居住,平息民心来发展农耕,修习德政来收服远方之族,免除不急需的劳役,省去不需要的费用。使心境平和,使内心恬淡寡欲,江山才能保有万年,天下百姓,也没有不以此为殷切希望的。臣估计呈上的刍议,十条中一条都不见得被采用,为什么呢?因为臣所奏的是停止游乐,减少游山玩水,规划远大的计划,停止眼前的安适,追求长远的利益,抛弃眼前的欢乐,还未得明主之听用,就已违逆了贵臣的心意。然而之所以敢于冒死进谏,是担心日后被指责为不称职啊!”但是武后不醒悟。朝廷提

35、拔张说为凤阁舍人。张易之要诬陷魏元忠,就劝说张说支持自己。但张说在朝廷上称“魏元忠并没有抗旨的言论” ,这句话实际上违背了武后的意思,于是武后将张说流放到了钦州。中宗即位后,张说被召担任兵部员外郎,之后连续升迁做了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而离职。满一年后,朝廷下诏起用张说为黄门侍郎,张说坚决请求服完孝期,奏表写得十分哀伤。当时社会上礼俗衰败,士人都以丧期未满应诏为官为荣,但张说独守礼仪,守孝到孝期终结,天下人都认为他品德高尚。丧期结束,张说又到兵部任职,兼任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张说升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李重福去世,东都有他的党羽几百人,罪案长期不能判决,朝廷下诏命张说前去审理,一个晚上就审明了罪犯,于是杀了张灵均、郑愔,其余受牵连的都当场释放。睿宗称赞他不冤枉好人,又不漏掉坏人,慰问奖赏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