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运动的神经控制 Nervous control for movement,肌肉: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 其支配神经 躯体运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ANS),运动的形式,反射性运动(reflex movement) 随意运动(voluntary movement) 节律性运动(rhythm movement),肌肉的分类: 伸肌&曲肌,第一节 运动单位和运动神经元库,肌肉按部位分类: 中轴肌:支配躯干;维持姿势 近侧肌:支配肩、肘、髋、膝;运动 远侧肌:手、脚、手指、脚趾;精细动作,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大的运动神经元 - 快肌;小的运动神经元 - 慢肌。,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调节肌梭
2、的敏感性。 运动神经元:体积较大,对梭内、外肌都有支配。, - 运动神经元的输入,肌梭:通过背根,传递本体感觉;反馈调节 高位运动神经元:脑干和运动皮质;随意运动 脊髓中间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脊髓反射。,Motor unit: 一个脊髓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一、运动单位,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运动单位的分类,慢收缩抗疲劳型(抗重力肌):,快收缩易疲劳型:,快收缩抗疲劳型:,小型的运动神经元,收缩力较弱,维持时间较长,不易疲劳,大型的运动神经元,收缩力强,维持时间短,易疲劳,大型的运动神经元,收缩力较强
3、,不易疲劳,二、运动神经元库 (motoneuron pool),支配相同肌肉的运动神经元集合构成了运动神经元库,又名运动神经元池,运动神经元库以两种方式决定 肌肉的收缩力:,神经元募集现象(recruitment)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1、单个运动神经元放电频率,2、库内放电的运动神经元数目,三、运动单位紊乱,运动神经元水平神经-肌肉接头水平肌肉水平,第二节 运动反射,概念和基本特征 分类 反射时程 反射的可塑性,一、反射的特性,反射(reflex),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食物,铃声,+,唾液分泌,非条件刺激,无唾液分泌,无关刺激,条件反射,非条件
4、反射,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二、肌梭反射 (muscle spindle reflex),又称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概念和分类反射弧的组成,肌梭的结构,核袋纤维-a动态相初级传入神经静态相-初级传入神经和,核链纤维-初级传入神经和次级传入神经,Gamma-运动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动态型)-核袋纤维b1型,2运动神经元(静态型)-核袋纤维b2型和核链纤维C型,-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及环路,膝跳反射,分类,腱反射和肌紧张,意义,维持躯体平衡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三、反肌伸长反射 inverse myotatic reflex, IMR,反牵张反射(inverse
5、stretch reflex):当有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时,通过反射活动使其收缩的肌肉舒张。 意义:防止被牵拉肌肉受到损伤。,Golgi腱器官Golgi tendon organs,反牵张反射的回路构成, 梭外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梭外肌与腱器官呈串联关系; 肌梭感受肌肉的长度变化(长度感受器),腱器官感受肌肉的张力变化(张力感受器); 腱器官对被动牵拉不敏感,而对肌肉的主动收缩异常敏感。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而发动牵张反射,引致受牵拉肌肉收 缩,导致腱器官兴奋而发动反牵张反射。,第三节 脊髓运动功能,一脊髓运动功能成分,运动神经元的不均匀分布 如C3T1支配手臂,则腹角膨大,(一)屈肌反
6、射 flexor reflex,反射(reflex),反射弧,Crossed Extensor Reflex,Crossed Extensor Reflex,(二)中枢模式发生器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中间神经元的节律活动,二、脊髓运动功能的抑制作用,分类,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交互性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交互抑制),侧支性抑制,意义:作用相反的中枢活动协调一致。,交互性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回返性抑制:,意义:使N元活动及时终止;同一中枢活动协调,回返性抑制 (recurrent inhibition),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结构基础,本质,机制,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