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药》教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171162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鲁 迅一、教学要求:1.归纳小说的主题。2.概括情节,指出明、暗两条线的构成。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人物形像。4.讨论标题药的含义。二、教学重点难点: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明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则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以及对革命的反思。三、教学安排: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为了唤醒民众,寻找救国的出路,弃医从文,就有了小说集呐喊 , 药就是其中的一篇。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药到病除” ,足见药在人们心目中是疗治病痛的希望,但不是每味药都能治好病,药未能挽救鲁迅的父亲,鲁迅笔下的华小栓吃了药也未能活过来。这是为什么呢?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

2、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许多革命者和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疗救中国的良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鲁迅先生的药 。二、关于背景:1907 年 7 月 6 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同盟会领导徐锡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操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粮绝被捕,当天即被害,刽子手竟挖出徐的心肝“炒食净尽 ”。接着同盟会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 月 13 日清兵包围了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堂,因寡不敌众,终遭逮捕。7 月 15 日被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时年 32岁。几年之后,鲁迅以辛亥革命前夕为写作背景,以秋瑾为艺术原型,创作了影响深远的小说药 。秋瑾(1875 1907)

3、,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诗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1904 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诗词豪放悲壮,后人辑为秋瑾集 。三、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 ) ,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 是他 1918 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 、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且介亭杂文集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等。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严肃、冷峻、深

4、刻的特点,是投枪和匕首,具有极强的战斗力。鲁迅先生的严肃、冷峻、深刻不单是对反动政府,对军阀,对封建社教,也同时包括对普通人,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四、词语积累:窸窸窣窣(xs) 蹩进(bi ) 攫取(ju ) 踌躇(chu ch) 肩胛骨(ji ) 呷酒(xi) 拗开(o ) 搭赸(shn )瘐毙(y )丛冢(zhng ) 褴褛(ln l) 纸锭(dng) 板滞(zh ) 竦然(sng )踉跄(ling qing )五、导读思考题1.小说如何围绕“ 药” 展开情节?2.文章中的“药 ”是指什么?3.这“药” 是用来治什么病的?4.“药”是由什么做成的? 六、导读研讨问题: 1.

5、什么药?- 谁的血?2.谁吃药?- 什么病?3.谁拿药?- 谁给药?4.药 效?- 咳 嗽杀死- 病死六、根据课文内容给每一部分拟标题:第一部分 老栓买药第二部分 小栓吃药第三部分 茶客谈药第四部分 华母上坟七、重新品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出故事明线,暗线:八、明暗线交织一起写,有何作用?点拨:民 众愚昧(明线) 革命者悲哀(暗线) - 交织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人血馒头。交织的人物,康大叔。1.突出主题 2.情节集中,结构严谨九、分析课文,合作讨论1.为什么要把夏瑜的英勇献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 点拨:刻画夏瑜,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刻画夏瑜是为了突出一个更深刻的思想

6、内涵,即群众现在是怎样对待革命和革命者的。 药所要表现的不在于夏瑜的牺牲精神,而在于群众的愚昧落后。 八、小结课文:九、布置作业:1.温州版拓展训练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初步感知人物:1.全文共写了多少人物?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康大叔、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夏四奶奶、夏瑜、红眼睛阿义等2.人物分类明线人物: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 看客: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等夏四奶奶:烈士母亲 康大叔:刽子手暗线人物:夏瑜 :坚定的革命者 红眼睛阿义、夏三爷:迫害烈士者 走狗、帮凶二、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无论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给人一

7、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印象。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作者以其鲜明的爱憎,着重描写了三类典型人物:人物 身份 具体描写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作者态度夏瑜(暗线主角)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家境贫寒刑场被害,茶馆被谈,狱中劝牢头造反,宣告大清天下是大家的,被做药,斗争不为群众理解,坟顶上的花环夏瑜没有正面出场,而是通过茶客们的议论来描写的,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英勇不屈,嫉恶如仇,满怀信心而又孤军奋战,后继有人赞扬他的革命精神,指出其斗争的悲剧性华老栓(明线主角)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劳动者,经济困难,生活艰难,地位低下买人血馒头做药,不敢接,踌躇着掏钱“半天”, “抖抖”装钱“按一按”衣袋对康大叔恭恭敬敬

8、“ 笑嘻嘻地听”对其心理、动作的直接描写愚昧,落后,麻木,善良忠厚,胆小,节俭勤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康大叔(线索连接交织的人物)统治者的帮凶与爪牙,封建势力的代表,对群众凶恶,卖人血馒头,嚷,抢,扯,裹,塞,抓过钱,捏一捏。满脸横肉闯进茶馆通过对其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出来凶狠残暴蛮横贪婪抨击、鞭挞对革命极端仇视,流氓刽子手三、课堂小结:社会现实:革命者 勇敢、有革命热情、有政治理想 群 众一愚昧麻木、迷信落后 敌 人 穷凶极恶 这样的社会现实,革命力量如此薄弱,发动革命必然失利。作品旨在提醒人们必须寻找救治群众的“药方” ,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壮大革命队伍,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情感透视:人

9、的鲜血(药)救治不了病痛,也挽救不了民族。以“药”为题带有作者冷峻的描述和深沉的悲凉。作者态度:1.对愚弱国民和他们的不幸表示诚挚的哀痛,对他们的麻木不仁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2.反对革命者不唤醒民众、不寻求大众支持,反对孤军奋战和不讲求方法、策略而作的无谓牺牲。四、布置作业:1.温州版拓展训练 2.熟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合作探究以药作标题的作用:点拨:标题是文章的核心,是文眼,本文以“药” 为题,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揭示主题。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血被愚昧群众拿来治病,并不能挽救人命,那么什么是疗救民众的良药?什么是疗救中国的良药?以“药” 为题目,将鲁迅提出的问题彰显出来。2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

10、” 展开情节:买药吃药 谈药药效。3连接线索。作为“ 药” 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二、合作探究小说主题:点拨:药的主要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本文控诉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揭示群众愚昧落后的现实。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启示人们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颂革命者的斗争热情。三、合作探究小说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点拨:本篇小说既有社会环境的描写,又有自然环境的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写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写了茶馆里谈论夏瑜以及夏瑜血被吃的事的茶客所组成的社会背景

11、;又写了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上的大白圈、上坟摆菜饭化纸等生活场景。作用: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2自然环境描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表现作品的主题,是本文的显著特点,本文多次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1)文章开头,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气氛,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恐怖,同时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肃杀的气氛。(2) “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 古亭口 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老栓拿到药后的

12、高兴心情,以及他的愚昧、麻木、落后、不觉悟。(3)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段环境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本质,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表现了作品所揭示的主题。(4)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了两位妇人十分悲痛的心情,也激起读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四、写作特点1采用双线结构,使主题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使读者在体味到明线所揭示的明显主题之外,还能进一步思索其深层的寓意。2景物描写文字简洁、含义深刻。它们有

13、的烘托人物心理活动,或从侧面揭示,例如人物的某个性格特点;有的直接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的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尽管它们是分散的,然而都有阴冷的色彩,由此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与悲剧内容相统一的氛围,达到了血肉一致的境地,使景物描写直接为表现主题服务。五、疑难解析1小说中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作者为什么几次提到他的咳嗽?点拨:从表现手法看,这是细节描写。文中四次描写小栓咳嗽:“又是一阵咳嗽” ;“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 ;“小栓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 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 。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伏笔,暗示了小栓吃药后仍不免一死的悲剧命运,为后文设下了伏笔,进而

14、揭示夏瑜所从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不能唤醒民众,疗救社会这样的主题。2第四部分,鲁迅在夏瑜的坟上加了一个花环,怎样理解?有什么积极意义?点拨: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的看客。 ”为唤醒民众,他“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他说:“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了。所以我不惜曲笔,在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他又进一步解释:“ 为达到这希望,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

15、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地显出若干亮色。 ”其实,夏瑜的死并不是毫无影响的,他坟头上的花环,就点明了唤起民众的主题,说明革命后继有人,革命者仍在怀念他,革命的火种不会灭,表现了作者的期望。六、感悟鲁迅:一个深沉的爱国者1.热爱祖国: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拯救民众:再品读 自序语摘: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七、布置作业:1.拓展训练 2.熟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