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三)【说明】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王岐山为何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张广昭最近,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可谓洛阳纸贵。市面上几次脱销,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曾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推荐此书。这样一本探究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法国贵族在丧失了其古老政治权利后,仍占据着高官显爵的地位,并保
2、持着种种令人憎恶的特权(主要是免税特权),对人民漠不关心,而且越来越顽固地维护他们的封闭利益,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个旧制度的顽症。当今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面临一些转型难题。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等现象,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挑战和考验。出路在哪里?答案是深化改革。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风险很大,但不改革风险更大。改革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挠,尤其是那些依靠权力寻租、依赖特权致富的人群,不愿意改革,不愿意牺牲一些利益,阻力障碍会很大。但是停滞、不改革,忽视社会的公平正义,更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甚至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
3、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迹象显示,新一代领导人已经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因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18世纪末,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法国的平民等级,尤其是平民的上层资产阶级,在经济实力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法国贵族还想要像中世纪那样维护他们的特权已经行不通了。正如托克维尔所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
4、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猛力反抗。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当前中国,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表达权、批评权。尤其是随着新兴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知识的增加,人们对官员的腐败、特权更难以容忍,对影响到自身直接利益的行为更勇于表达观点,甚至是据理抗争。这都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治理模式。历史告诉我们,在经济繁荣期,应十分关注人们的态度,对民众不满的地方要及时回应,使下情上达,及时疏导民众的情绪。说到底,也就是要真正实践科学发展的理念,使发展的红利人人得以分享,使发展的代价降到最低。大革命时期的法国,阶级矛盾尖锐,经过启蒙运动洗礼的人民,已普遍产
5、生了彻底纠正不平等状态的强烈渴望。然而,法国大革命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实现民主政治的理想模式。因为它太激进了,充斥着一种平等主义的梦幻,正如托克维尔描述的,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环境中焦虑兴奋,努力改变处境,追求更好的东西是普遍现象;但这是一种令人焦虑忧伤的追求,引人去诅咒过去,梦想一种与眼前现实完全相反的情况” ,最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动荡和最可怕的混乱。事实上,在革命来临之前,法国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然而, “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开始改革的时刻” 。当封建制度的某些部分在法国已经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的仇恨,更加不能容忍。最后,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也建立了自由的政
6、治制度,但是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自由,甘当独裁者拿破仑统治下“平等的奴隶” 。托克维尔明确表达了他对法国大革命没有处理好自由与平等关系的失望情绪,他认为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当前中国面临的现代化难题与之类似。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政治改革需要大胆而审慎。不拿出大胆的勇气改革,就是在与“革命”赛跑;一味追求激进的改革甚至革命,又有走向动荡混乱的危险,只能依靠审慎的进一步改革化解,决不可误入冒险激进的歧途。可以说,经由改革达成代价最小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问题在于改革怎样推进、制度怎样变革, 旧制度与大改革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对于旧制度与大革
7、命一书与当下中国关联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社会面临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等挑战,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B大革命时期的法国,阶级矛盾尖锐;当下中国,人们日益无法容忍官员的特权和腐败。C法国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也建立了自由的政治制度,值得中国效仿。D从法国大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应该通过改革,以代价最小的方式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热销,原因有二:一是中国高层领导的推荐,一是该书内容与当下中国有着极密切的关联性。B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转型难题。而改革势
8、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挠,但不改革就更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C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告诉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生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维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D物质生活的富足让当前中国人对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诉求,人们渴望拥有更多的表达权和批评权。这也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治理模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未来的改革之路不无裨益,可以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改革怎样推进、制度怎样变革。B在经济繁荣期,应十分关注民情民意。政府对于民众不满的地方要及时回应,使下情上达
9、,及时疏导民众情绪,以保障广大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C法国通过大革命建立了新社会,但却没有处理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这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的一个主要历史教训。D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建设自由民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艰辛过程。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审慎,更要大胆。追求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拿出勇气,不惜一切代价,革旧立新。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州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
10、兵驰入颍州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曰:“闻卿名,久欲一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 ”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
11、,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 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埇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为杜亚所忌,征拜左金吾卫将军。召见,德宗惊曰:“杜亚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至贺阳城 等于延英门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选自韩愈 韩昌黎文集 ,有删改)注
12、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州送租赋诣京师 诣:到B贼不意万福至 意:料想C且将累卿以许杲 累:连累,受牵累D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 逐:赶走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万福有战功的一组是(3 分)( )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 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 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 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 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万福的祖父、
13、父亲虽然都以儒学为业,但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张万福未承祖业,转而习武从军,取得了辉煌的战功。B崔圆妒忌张万福,使张万福的仕途受到影响,但张万福并没有因此而不满,这体现了张万福的大度和坦荡正直的性格特点。C张万福打了胜仗,总是把被盗贼掠走的妇女、财物等归还其家,说明他是一个正直无私、不贪财好利的人。D李正己反叛,阻断了江淮路,进奉船无法前进,唐德宗任命张万福为濠州刺史,平定了叛乱,船只才得以通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译文:_(2)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菩萨蛮元张翥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乌啼夜深。8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6 分)答:_9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每至晴初霜旦,_,常有高猿长啸,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2)燕赵之收藏,_,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_,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3)庄生晓梦迷蝴蝶,_。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
15、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25 分)钱匣匣儿陈忠实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孝武动手给每人盅里斟下酒,白嘉轩佝偻着腰站起来,刚开口叫了一声“三哥” ,突然涕泪俱下,哽咽不住。鹿三 注 惊讶地侧头瞅着不知该说什么好。孝武孝义也默默凝坐着。白嘉轩说:“三哥,我这一生遭了多少罪呀”随之说道:“我有话要给孝武孝义说,三哥你陪着我。我想把那个钱匣匣儿的故经念给后人听。 ”这是白家的一个传久不衰的故经。虽然平淡无奇却被尊为家规,由谢世的家主儿严肃认真
16、地传给下一辈人,尤其是即将接任的新的家主儿。那是一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槐木匣子,做工粗糙,不能摆饰陈列也无法让人观赏。由白嘉轩推大约六代的祖宗里头,继任的家主儿在三年守孝期间变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孝期未满就把土地牲畜房屋踢净尽了,还把两个妹妹的聘礼挥霍光净。母亲气死了,请不起乐人买不起棺材穿不上三件寿衣,只凑合着买了两张苇席埋了。这个恬不知羞的败家子竟然厚着脸皮吹牛说:“白鹿村再有钱的人再大的财东,没见谁给他先人装个双层枋吧?我给俺妈用的是双层子寿材”村人一想也对,两张苇席裹了双层就回给他一句顺口溜:白家老大埋他爸,能闹多大算多大;白家老大埋他妈,能瞎尽管瞎。这个败家子领着老婆孩子出门要
17、饭去了,再没有回来。亲自经历这个拔锅倒灶痛苦过程的老二,默默地去给村里一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割草挑水混饭吃,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接受村人乡邻一碗粥一个馍的施舍。这个默默不语的孩子长大了,就弄下一个木模一只石锤去打土坯了,早出夜归,和村里人几乎断了见面的机会。他从不串门更不要说闲游浪逛,晚上就躺在那间仅可容身的灶房里歇息,有人发现过他在念书。这间灶房是被激怒的族人和近门子人出面干预的结果,败家子老大才留下这一间灶屋没有卖掉,使他有一索立足之地。他搜罗到一块槐木板,借来了木匠的锯子刨子和凿子,割制成一只小小的木匣儿,上头刻凿下一道筷头儿宽的缝口,整个匣子的六面全都用木卯嵌死了。他每天晚上回来,把打土坯挣下
18、的铜子麻钱塞进缝口,然后枕着匣子睡觉。三年以后,他用凿子拆下匣底,把一堆铜元和麻钱码齐数清,一下子就买回来一亩一分二厘水地,那是一块天字地。白鹿村的人这个时候才瞪大眼睛,瞅着那个无异于哑巴的老二身上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每二年,他用自己的置买下的土地上收获的第一料新麦蒸成雪白馍馍,给白鹿村每一家每一户都送去两个,回报他们在他处身绝境的幼年时期的馈赠之恩。这个有心数儿的孩子当时每接受一碗粥一个馍,都在灶屋土墙上刻写下了赐舍者的姓名,诸如五婆三婶七嫂二姑四姐,等等。已经成年的他在实行回报时,坚决冲破了当初记账时的原本企图,给每一家乡党不管当时给予还是未给予他施舍的人家一律送上两个馍馍,结果使那些未施
19、舍过他的人更加感动以至羞愧。又两年,他再次撬开匣底,在祖传的留给他的那一半庄基地上盖起了两间厦屋。又一年,他给自己娶回来一房媳妇再后来的事无须赘述,倒是这个老二本人的一些怪癖流传不衰。他娶媳妇的第二天到丈人家回来,一进门就脱下新衣服,穿上原先那身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和踏断了后跟的烂鞋,媳妇说:“你还穿这”老二说:“这咋?这叫金不换。 ”直到他死,尽管土地牲畜房屋已发展到哥哥败家之前的景况,被卖掉的那一半庄基用高过原价三倍的价钱再赎买回来,如愿以偿盖起三间厅房,他仍然是一身补丁摞着补丁的衣裤。白家老大败家和老二兴业发家的故事最后凝练为一个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匣儿,被村村寨寨一代一代富的穷的庄稼人咀嚼着
20、品味着删改着充实着传给自己的后代“我看咱家只差一步就闹到重用木匣子的地步咧!”白嘉轩喝了几盅酒,感慨起来, “你们看看孝文是不是那个败家子老大?是!只是我还活着,孝武也长大了,才没给他踢踏到那一步我把他赶出去,你(盯住仙草)还怨我心硬,怨我不给他周济一斗半斗,是我啬皮呀?周济也得周济那号好人,像他那号败家子,早饿死了早让人眼目清闲孝武哇!今黑我就把这匣子交给你,当然用不着拿它攒钱,你常看看它就不会迷住心窍。 ”听到木匣子的故经,鹿三却顿然想起进山背粮的故事来鹿三准备去背粮,要走的当儿,白嘉轩说:“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鹿三转过身笑着问:“财主家也叫娃去背粮,你不怕惹人笑话?”白嘉轩说:
21、“谁爱笑由谁笑去。 ”鹿三认真地说:“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小,甭说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白嘉轩冷冷地说:“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因为带着两个孩子,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说:“这回把碎息娃子跑美咧!这回碎息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想到这里,鹿三说:“孝文要是心里有这匣子就好了咧!”孝武接过匣子庄重而又激动起来:“爸,我明年春上就把门房盖起来。 ”白嘉轩说:“你把门房盖起来,就把你的名字刻到墙上,把孝文卖房的
22、年月也刻上,这话我再不说二遍”(节选自白鹿原 ,有删改)注 鹿三,白嘉轩的长工兼好友。(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中回忆先祖故事的时候,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了白家祖上老大败家,老二兴家的故事始末,发人深省。B文中 “老二”少年时记下赐舍者的名字,是不愿意占人便宜,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时偿还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C “老二 ”发家后用新麦蒸成馍馍,除了回馈当年那些赐舍过自己的人外,还给了那些没有施舍过自己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感激并羞愧。D白嘉轩一生历经苦难,心性刚强,但也感情深沉丰富,尤其用一段钱匣匣的故经教育两个孩子,堪称用心良苦。E白嘉轩
23、让孝武孝义随鹿三进山去背粮,来回几百里,以致回村后孝武累倒在地上,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2)试分析白嘉轩把“钱匣匣”传给孝武前后的心理变化。(6 分)答:_(3)简要概括“ 老二”的个性特点。(6 分)答:_(4)文中白家的故事凝练成一个“钱匣匣” ,你认为当今时代“钱匣匣”蕴含的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8 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25 分)魂归大海作波涛黄敏学少年时代,聂耳也曾幻想过“约得几个同志,盖点茅屋,一天研究点学问,弄点音乐,不受外人支配,也不受政府的管辖”这样的生活,结果受到批评,“青年志望宜远大,不宜作隐逸之
24、想” 。当然,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聂耳也向往着“以博爱互助的精神,为全人类谋幸福” ,18 岁时,他满怀激越地写下了一首述志诗:渐放光明的东方/突起一轮通红的太阳/残暴怒吼的洪涛巨浪/一阵阵地涌上他的身旁/他知道这是他的穷途末路/只好挣开了他那柔弱的翅膀/预备着奔向他的自由之乡。此时的聂耳已收起了幻想,选择了积极的人生道路。为改变黑暗现实,聂耳意识到必须打倒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稍有一点艺术天才,所以要研究艺术,可见聂耳之所以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开创新兴音乐道路,与其早年经历及对自身的认识密不可分。1930 年 7 月,聂耳来到上海。 “经过十天的奔走,结果,只得到一些滑头的答词或是
25、访人未晤” 。他只有暂时在“云丰申庄”干活,一度将时间虚掷在无聊的闲事上。生活的剧变,让有着远大理想且刚刚步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聂耳倍感困惑与苦闷,他不时思考如何走向那光明的前途。聂耳振作精神,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同时,他也潜心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阅读革命书刊激发了他文艺创作的欲望, “看了几篇革命文学的论文,指示给我现在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 。因此, “今后我的研究和创作文艺的方针改变了,不再作个人呻吟,而是向着新的艺术运动的路上跑去” 。1931 年 3 月, “云丰申庄”关闭,聂耳为生存四处奔走,屡屡受挫。虽然他的胸中充满忧愁,但不熄的革命火花,却总是灼热地燃在心头。3 月底,聂耳参加黎锦晖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明月社)的招生考试,被录取为练习生。聂耳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生活终于改换了简直和以前两样了。”对于自幼喜爱音乐歌舞而又饱受失业困扰的青年而言,明月社是相对令人满意的。但不久,聂耳逐渐对黎派音乐感到怀疑与不满,对黎锦晖的经营管理手段和在明月社的低薪待遇,更是牢骚满腹。1931 年底,聂耳憧憬着来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不倦地保持着,努力地往前跑吧” 。1932 年初,聂耳读到夏蔓蒂的名作音乐短论 ,夏蔓蒂主张音乐是社会的意识形态, “不是难以把握、神秘、超一切的艺术” ,而是“绝对现实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