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701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随堂讲义第二部分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第 6 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1978 年底至今)1(2014山东文综)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大跃进】dyujn 指 1958 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图片中“光辉照耀”的信息说明“左”

2、倾错误思想仍然有影响,故 C 项正确。从图片材料中“总路线”说明评价不是很客观,A 项错误;图片中反映不出“拨乱反正”的信息,B 项错误;材料图片中反映不出实事求是思想确立, D 项错误。答案:C2(2014浙江文综)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 ;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

3、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正确;时间“20 世纪 80 年代”不符;与史实不符。答案:A3(2014天津文综)1981 年中共中央 27 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A BC D答案:C4(2014滨州模拟)2013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 )

4、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来源:学优高考网D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均是区域性合作组织,故 B 项正确。题干内容并非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A 项错误;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C 项错误;材料所述并非中国与其他大国间的双边外交,D 项错误。答案:B5(2014上海单科)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

5、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故 D 项正确,A 、B、C 三项错误。答案:D来源:gkstk.Com6(2014北京文综)1977 年 10 月 21 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战线拨乱反

6、正,故 A 项正确。其余三项时间不符。答案:A7(2014宁波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91936 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年份项目 18691894189419081908192019201936国内生产商品0.97 3.51 11.37 3.81进口洋货净值3.59 6.53 5.65 1.72合计来源:gkstk.Com 1.25 4.02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 10.46 3.60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 商品、进口商品。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

7、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

8、迹,举例说明导致 19201936 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2)比较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数据变化概括“年增长率轨迹” ;第二小问联系 19201936 年发生的国际大事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可得出在实践上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由此得出矛盾之处;第二小问“国际因素”根据材料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以及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可得出材料反

9、映的时间是 1956 年到 1978 年,结合该时间段的国际形势回答。第(3)问注意从经济和外交两个角度做答,时间是1978 年后,关键信息点是全球化,即中国在经济上融入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中国在外交上有哪些建树?答案:(1) 轨迹:从小幅增长到大幅度提高、又大幅回落。因素: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29 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其他言之成理的回答也可)(2)矛盾:材料二主张学习一切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材料三表明,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因素: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中苏关系破裂。(3)说明: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外交上,制定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