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掌握地理课程的含义、课程的类型及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理解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2.了解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情况。 3.了解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地理课程教材的发展与改革。 4.理解教材分析方法,掌握教材分析技术。,学习目标,第二章 地理课程论,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主要讲授内容,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第三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第五节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退出,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论,美国学者:“课程是学习方案”(塔巴 、麦克唐纳等;“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 验”(泰勒、多尔、史密斯等)“课程是具体的学程内容 ,即为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内 容的跑
2、道”(课程技术派布卢 姆、英洛等。,一、地理课程的含义 (一)对课程的不同认识,中国学者:李秉德。吴文侃。王策三。施良方。,“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 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 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地理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这些功能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 从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课程体系来看,尽管地理学科呈现的课程形式有所差异,但地理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一。
3、,(二)地理课程的定义,二、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取材于地理科学的地理课程,无疑受到地理科学发展的最直接的影响。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对地理基础教育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和时代性的要求,如社会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就要求地理课程处理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三)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三)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1. 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课程应该适应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初、高中学生因年龄而在记忆、思维、
4、想象与创造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年龄的差异。 2.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影响很大,并与学校课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学方式与过程关系密切。地理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机因素。,三、课程的类型,最常见的课程类型有: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界限: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以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 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 程。如课程表中的学科, 由教师直接传授的经验。,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 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学生团体交往、校园文 化等,这些活动并不直接传授
5、经验,经验只是隐于其中。,(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是根据学科发展水 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 目标,从各门科学中选 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 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 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 目,如地理、历史、物 理、化学。分科课程在所有课 程的类型中,历史最为 长久,学校教育产生时 即已存在。,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 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 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 和能力为基础,通过一系 列学生活动而实施的课 程,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 课程”。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 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 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活 动”,其发展历史较分科课 程要迟上千年。,(三)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核
6、心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反,核心课 程一改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 做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 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 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规定 为必修科目,同时尽量使其他 学科与之配合。核心课程的特点除了学科 间的综合而构成一个“核心”之 外,它还有另一显著特征,即 这种课程是须所有学生共同学 习和掌握的。,外围课程:是为不同的学 习对象准备的,是 以学生存在的差异 为出发点的。它不 像核心课程那样稳 定,而是随着环境 条件的改变、年代 的不同及其他差异 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四)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我国中学地理学科内部的课程分类是混合型的。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地理课程有向“综合型”、“活动
7、型”、“自主型”发展的趋势。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2.部门地理与分区地理的综合3.活动课程的发展,地理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综合性课程、功能全面的课程。(高中阶段:加上选修课程)地理课程功能: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我国内地地理课程的历史与发展改革,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最早设置“地理”(舆地)课程,这是我国学校单独设科的地理教育最早历史(相比国外较晚)。清末时期(1904-1910年):初创阶段-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均开设地理课程。民国时期(1911-1948年):地理课程有一定发展。,(一)新
8、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学地理课程,1.批判时期(19491952年) 2.全盘学习苏联时期(19531957年) 3.中学地理教育第一次改革时期(19581965年) 4.停滞倒退时期(19661976年) 5.新的历史时期(1977年-),(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地理课程,(三)21世纪初的中学地理新课程,1.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界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希望把长期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引向“素质教育”。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决定了中小学的地理课程的改革方向。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促使地理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评价方法等
9、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以期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2.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初中阶段单独设置两年的地理课程,每周2课时。初中阶段设置分科或综合的课程。在初中新课程的实施中,如果学校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如果学校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地理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3.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设置,高中课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新课程从原来沿袭多年的学年制管理方式改为学分管理制度。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分为“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共108课时。选修课程分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0、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每一个模块36课时。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公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充分体现出地理科学的教育功能。,二、台湾、香港地理课程设置,香港中一年级至中三年级(相当于内地初中)设置地理课,内容为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以及香港本土地理。香港在中四、中五年级(相当于内地高一、高二年级)也开设地理课程,地理是高考(会考)科目之一。,(一)香港中学地理课程,(二)台湾地理课程,初中地理分设3门课程:认识台湾(地理篇
11、);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地球科学(自然地理)。 高中(高一和高二)地理课分为4门课程:地理(系统地理和中国地理),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世界文化(世界地理),高中二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基础地球科学,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物质科学(地球科学),高中二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高中三年级开设地理与地球科学选修课程,每周34课时。,世界范围内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是:。,世界中小学地理教育发源于欧洲,17世纪中叶出现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主张的单独设科的地理教育;17-19世纪中叶,是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为近代地理教育的形成 时期
12、;20世纪40年代以后,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第三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 国外地理课程的设置概况,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中学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设置也有一定差别,但总的来说,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分配有比较充分的保证。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连续开设地理课,或从初一到高三都开设地理课。在课时总量上一般均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左右。地理课程的具体名称不尽相同。,二、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的 中学地理课程体系,(一)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二)日本地理课程设置及内容构成(三)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二、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的 中学地
13、理课程体系,(四)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五)俄罗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六)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三、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一)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二)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四)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第四节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一)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演递(二)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二、地理课程教材发展与改革,(一)地理教材概念(二)当代国外地理教材总体特征 1.表现与组织形式科学、新颖。 2.内容选择与处理科学、合理。 3.内容选择注重实践性知识。 4.内容加重了人文地理比重。,(三)我国地理教材改革成就与特点,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1.教材改革成就:教材多样化、立体化;具地方特色;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开发电子音像教材。 2.教材特点: 重视选材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体现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和持续性。 注重学习过程。 教材内容和要求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图文并茂,栏目多样。,第五节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