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doc

上传人:达达文库 文档编号:4067839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2018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成 果 总 结 报 告成 果 名 称 面向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 建设与实践 成 果 完 成 人 刘晓冰、张令荣、白朝阳、薄洪光、冯长利、 黄学文、蒙秋男、李新然、俞明南、薛方红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大连理工大学 推 荐 单 位 名 称 及 盖 章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推 荐 时 间 2017 年 12 月 28 日成果所属学科门类 120601 成 果 编 号 辽宁省教育厅 制2物流管理专业特点是课程体系复杂且覆盖面广、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我校该专业建设以理工管经多学科大交叉为背景,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确立了以课程体

2、系和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科研项目带动一流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为人才素质培养特色,形成了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锻炼、素质提升为一体的创新性专业建设实践成果。(一)成果基本情况1、立题意义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制造、国际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业务量的高速增长,社会急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支撑,物流管理人才被列为 12 种紧缺人才之一。高校是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教育的主阵地,是为社会输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主渠道。然而,我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比较晚(2001 年) ,虽经各个高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人才培养定位不

3、明确、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合理、特色不突出、实验手段落后等,严重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长期以来,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一直采取传统的授课教学,导致了教学上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忽视了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实践性,也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实效性,亟待进行专业建设强化和改革。2、指导思想面向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立足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辽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和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道路,突破学科界限壁垒,构建管、经、理、工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坚持科研教学融合、理论实践融合、宏观微观融合、校内

4、校外融合、国内国际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国家需求驱动、重大项目驱动、一流科研平台驱动,以“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人才培养”为重点的物流专业建设内容,构建 1 个系统性课程体系,建立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2 个平台,完成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科研带动教学机制、实践基地长效机制、国际合作接轨机制 4 个创新(1 个体系,2 个平台,4 个创新) ,提高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3、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大连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是辽宁省重点支持建设本科专业,2014 年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物流管理专业第一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 、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推出的

5、2016-2017 年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一名。通过多年建设,取得了“1 个体系(课3程体系) 、2 个平台(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和 4 个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科研带动教学机制、实践基地长效机制、国际合作接轨机制创新) ”的建设成果。面向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和框架体系如图 1 所示。图 1 面向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和框架体系3.1 主要研究内容3.1.1 建设系统性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 为原则,与 10 余所国际一流高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对比分析,修订培养方案,建立了“MOOC+实验” 在线课程 7 门、设计了覆盖核心课程的50 余个实验

6、。建成 2 门国家精品课、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门辽宁省精品课,2 门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 门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出版了 9 部教材和著作。通过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将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体系系统性建设,保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3.1.2 建设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发挥 985 学校的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品牌影响等优势,整合创新实践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以 2 个国家级基地为主体、企业参与、国际协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协同模式。自 2012 年以来,完成相关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 10 项,其中国家级 6 项,省级 4 项,获批相关软件著作权 18 项,获得 6 项教学成果

7、奖,包括国家级 1 项,省级 4 项、校级一等4奖 1 项。建设了 6 家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共建了 6 门专业实践课程;聘请 6 位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业界的无缝对接,有效地深化了理论教学。3.1.3 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美国 Rutgers 大学商学院、日本庆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性交流合作和周期性互访关系;与甲骨文、SAP、大众、Intel、宝马等世界 500 强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认证,所在管经学部已通过 AACSB 和 CAMEA 认证,正在推进 EQUIS 国际认证。上述成果从课程知识体

8、系、实验支撑手段、培养过程规范等方面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3.1.4 构建一流专业持续性建设机制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发展研究、实践平台建设、获批了国家、省部级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0 项,研究成果提供了物流管理专业可持续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通过2012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016 年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7 年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的持续建设,凝练形成了“1 个体系、2 个平台和 4 个创新” 的一流专业可持续建设机制。3.2 主要研究方法3.2.1 以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构建系统性教学体系从学生遴选、教师配

9、备、培养模式、学术氛围、国际交流等方面强化、支持和深化综合改革,为提升课程体系的先进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标国际一流高校专业课程,引入国外知名学者和行业典型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将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应,构建了以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为根基,以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为主干,以前沿科研课题为延伸的课程体系。以“课程+互联网”方式,构建了“MOOC+实验”在线课程;以“实验+信息化”方式,构建了体验交互式实验课程群;以研教融合方式,构建了研究型专题教学课程。3.2.2 以一流科研为驱动,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协同化实践教学平台为有效深化理论教学,提升学生对现代物流管

10、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合作企业,建设覆盖物流管理教学全过程的情境化、体验交互式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国家级项目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利用“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优势科研资源,以各类先进信息化系统和专业化工具集为支撑,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总经费 600 万元。上述成果带动了创新实践教学,保障多类型教改实践,支撑了本科生跨学科的创新实践。3.2.3 以国际化视角,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国际一流高校和国际知名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本土教师国际化视野,更

11、新国际最新前沿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引进国际一流的物流管理系统和工具,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验室建设;通过国际专业认证,规范和完善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与专业认证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和保障机制。通过5上述三方面的工作,构建了人才培养保障体系。3.2.4 以教育改革研究建立一流专业持续性建设机制围绕“1 个体系、2 个平台和 4 个创新”为核心内容,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需求和教学薄弱环节,持续性进行了“科研项目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 “科研平台支撑+专业方向细分+就业需求牵引的应用型转变” 、 “基于全互联物流平台支撑的多方式协同的教学方式” 、 “基于中国国情的物流管理课程建设” 、

12、“物流核心课程仿真实验”等一系列教改项目。主要项目包括: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辽宁省本科重点专业建设、专业转型试点建设、专业转型示范建设项目。形成了以教改项目为驱动的一流专业持续性建设机制。4、支撑项目与条件物流管理专业是辽宁省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受到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及学校教研、教改项目的大力支持。在建设期间内专业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 22项教研项目的大力支持;专业所建设依托的科研平台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 30 个项目支持。在教学和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共有 6

13、 门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辽宁省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编著了 9 部教材和专著;建设了 7 门 MOOC 课程,其中包括国家质量工程 MOOC 项目 1 项;发表教学案例、教改教学论文 27 篇;软件著作权18 项。这些成果共获国家、省校奖 6 项。4.1 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 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2017.1.(2) 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项目:物流管理转型试点建设,辽宁省教育厅, 2016.01.(3) 基于中国情境的物流管理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教育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0

14、2.(4) 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02.(5) 理工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管理实践教学微课平台研发与应用,教育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02.(6)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部,2015.01.(7) 2014 年卓越计划其他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教育部,2014.06.6(8)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部,2014.01.(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省教育厅,2012.(10

15、)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教育厅,2017.114.2 精品课程(1)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管理,教高司函2013132 号,2013.12.20;(2)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东北工业发展史,辽教发201273 号,2012;(3)辽宁省资源共享课,技术经济学,辽教发201296 号,2012;(4)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技术经济学,辽教发201165 号,2011;(5)国家级精品课程、辽宁省精品课,技术经济学,教高函201014 号辽教发201019号,2010;(6)国家级精品课程、辽宁省精品课,财务管理,教高函2010辽教发2009,2009。4.3 教材

16、著作共出版著作、教材 9 部:(1)物流系统仿真,科学出版社,2017.1.(2)生产管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7.05.(3)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优化方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02.(4)制造执行管理实验教学系统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2.(5)物流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科学出版社,2016.11.(6)项目管理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7)复杂生产过程集成化管理理论与方法基于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视角,科学出版社,2013.05(8)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1。(9)运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9。4.4 MOOC 课程共建设 7

17、 门 MOOC:(1)物流自动化(国家质量工程项目) ;(2)运输与配送管理;(3)供应链管理;(4)物流信息管理;(5)运营管理;(6)管理学原理;7(7)物流成本管理。4.5 支撑条件依托“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 和“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优势科研实验资源,与中车集团大连机车有限公司、嘉里大通物流(大连)有限公司、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园区广源热力有限公司、大连华录模塑产业有限公司 6 家企业共建物流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支撑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面积为 279m2,

18、建设有自动化仓储区、先进制造实验区、电子标签自动分拣区、中央主控区等。实验设备包括立体仓库、AGV、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等,软件有 ORACLE P6、SAP ERP、大型软件、E-Cology 泛微协同知识管理平台软件、Flexsim 3.0 物流仿真软件、企业战略仿真软件和 Lissure 统计分析软件等,并建设了面向专业实践创新教学的多业务协同仿真与数据分析平台。平台强调先进物流管理与制造过程管理的紧密衔接,可仿真模拟具有加工作业的现代物流全过程。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面向国家先进制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产品的发展需求,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的制

19、造管理技术研发平台和相关科研成果向企业应用转化的产业化平台。8(二)成果创新与特色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创新1.1 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建设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搭建“仓储-配送-加工-装配-分拣 -包装 -发运”全流程一体化交互式物流仿真实验业务模型和课程知识体系,实现了对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全覆盖。利用知识点碎片化技术和实验操作数字化技术,构建“MOOC+实验 ”的课程内容匹配和实验知识强化教学模式,涵盖 85%专业课程及 50 余个碎片化交互式实验,撰写了现代物流管理综合实验教材丛书,建立起全流程交互式“MOOC+实验”相互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图 2 综合实

20、验教学体系1.2 科研带动教学机制创新 发挥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优势,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将科研项目应用示范的平台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工具集,同时把行业业务过程和知识模型等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将科研项目积累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应用技术成果带入学生创新项目和案例教学。学生通过项目获取了行业企业前沿知识、了解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掌握解决问题理论和方法,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9图 3 科研项目带动教学方式1.3 实践基地长效机制创新面向国家行业建设和

21、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发了装备制造业、自贸区物流业、大产业供应链等行业 6 个特色实践基地以及 30 余个科研合作伙伴企业,聘请企业导师,以“教师制订方案+ 企业导师指导 +学生全员参与”的方式进入实践基地,通过探索发现实际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问题能力,并将企业运行数据、业务变革模型等更新到校内的现代物流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学生实习反馈、实践内容分析、诊断大赛评判等方式展开评价,建立了实践基地增选和淘汰机制,保证了实践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和持续性。图 4 实践基地长效机制101.4 国际合作接轨机制创新近 5 年来,与美国 Rutgers 大学商学院、日本庆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

22、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性交流合作和周期性互访关系,请进了 10 余位教授、教师出访20 余人次,200 余人次学生听取了国外专家的专题报告,与 10 余所国际一流高校进行培养方案对比分析,修订培养方案。加强了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本土教师国际化视野,更新了国际最新前沿性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体系和实验室建设。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接轨世界一流名校,形成了契合中国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实用性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图 5 国际合作接轨机制2、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2.1 科研项目的引领性遵循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规律,构建了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发展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支撑+课程知识点细

23、分+就业需求牵引”相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形成研究与应用深度融合、科研支撑教学的专业培养方案。紧跟工业 4.0、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的技术发展趋势及行业规划内涵变化,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科研项目的信息物理融合技术、制造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定制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等技术应用点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碎片化知识点里,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渗透强化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发挥了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2.2 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按照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教指委要求,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具体的

24、学习目标,沿着“现状问题-解决思路-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思路,从认知、实践、创新和提升四个维度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架构体系。瞄准国家装备制造、物流服务、船舶、航空、冶金等产业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构建紧密对接国家和辽宁省支柱产11业链的以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为根基、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为主干、前沿课程为延伸的课程结构体系。同时,特别注重与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的衔接,通过国际大学交流互访,以及参与 AACSB、EQUIS 等国际商学院认证评估等工作,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该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要求,又满足了国内产业发展态势需要,为培养学生的拔尖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25、2.3 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强调校内实验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校外实践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了实践教学改革“校内深化+校外强化”特色,获得了辽宁省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支持。校内实验:构建了“MOOC+实验”相互支撑的教学模式。建设面向多行业应用的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先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知识点进行碎片化、数字化处理,完成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知识固化的核心专业课程 MOOC 建设,再利用全流程交互式实验教学平台将分散的知识点贯穿连接,保证了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校外实践:开发建设了以装备制造业、自贸区物流业、大产业供应链为代表的 6 个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问题能力,并

26、带回企业数据和业务模型,不断更新丰富校内现代物流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使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高效联合互动。12(三)成果综合水平专业建设有“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 和“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分别利用两个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汇聚的优秀师资和优势课题,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动能;连线优势企业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对接世界一流专业开展国际合作,通过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加速了拔尖人才培养。利用平台资源汇聚优势,发展出了“MOOC+实验” 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串联的强化教学模式、科研项目和企业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效更新机制。专业

27、建设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专业 5 年来共完成国家、省级教改 10 项,其中国家级 6 项,省级 4 项;获得 6 项教学成果奖,国家级 1 项,省级 4 项。建成 2 门国家精品课、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门辽宁省精品课,2 门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 门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已建视频公开课及资源共享课、MOOC 课 11 门,校企共建 6 门专业课程。建设物流运营实践教学平台 1 个,获批相关软件著作权 18 个。出版专著和教材 9 部,实验教学论文 3 篇,案例论文 27 篇。获得教育部物流工程教指委全国院校 2016 年度物流教改教研一等奖 1 项,辽宁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

28、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1 项。打造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中,有国家教指委委员 1 名、辽宁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1 名,宝钢特等奖和优秀教师奖各 1 名,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 2 名,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专业学生共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3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2 篇,申请国家专利 4 项;在一系列国际和国内赛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 11 项,省级奖项 11 项;基于企业实践和校内实验平台,有 2 项成果被企业的采用。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本成果的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获到高度认可。物流管理专业被评为 2012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

29、2015 年度获批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7 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4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全国高校专业排名中,物流管理专业在 2014-2017 年度,分别位列第 1(288)、第 2(364)和第 1(353)。此外,专业参与管理与经济学部 AACSB 国际精英商学院认证和 CAMEA 认证工作并获得通过,目前已完成 EQUIS 国际认证评估工作。综上所述,本专业建设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13(三)成果应用情况1. 应用范围

30、本项目自 2012 年开始研究策划、组织实施,并逐渐展开。不断创新的课程体系、不断升级的实验平台、不断丰富的实习基地、不断深化的国际交流等成果,受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175 人;课程建设成果在工商管理专业和全校其他专业累计受益学生 6000 余人次;生产管理实践教学系统及其配套教材等成果在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得到了高度评价;13 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MOOC 课程在线开放,影响广泛;9 部教材已被国内其他高校采用。2.应用程度建立了以国家级平台为枢纽,多维度融合的体验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 国家级文科综合

3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的资源汇聚优势,与企业合作,实现了科学研发-企业应用-实验教学多维度互动融合,使该平台涵盖了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了多学科、多模式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突破学科界限壁垒,横跨管、经、工和理 4 个学科,构建了以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为根基,以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为主干,以前沿科研课题为延伸的课程结构和培养体系。进行了以 7 门 MOOC 课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9 门科研教学融合的研究性教学、全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的体验交互式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建立了接轨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物流管理专业借助AACSB、CAMEA、EQUIS 等国际认证工作

32、,构建了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和控制保障体系。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 10 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长效机制,实现了与国际一流接轨,促进了专业建设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3.实施效果3.1 持续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提出了以“一流创新人才培养” 为目标,以“1 个体系、2 个平台和 4 个创新”为核心,以教育研究与教改项目为载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建设思路,共同参与,打造出国内一流的物流管理专业品牌。2012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014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2015 年度获批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

33、17 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4-2017 三个年度,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进行的全国高校专业评比中,分别排名第 1/288、第 2/364 和第 1/353 位。143.2 创新与实践能力兼顾,提升人才竞争力本成果兼顾了学生研究创新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解决了“理论” 与“实践”、“ 创新”与“ 应用”、“教”与“学” 等脱节问题。近 5 年,本专业学生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3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2 篇,申请国家专利 4 项;在国际和国内赛事中,分别获得 11

34、 项国家级和 11 项省级奖项;基于企业实践和校内实验平台,有 2 项成果被企业的采用。自 2012 年以来,有 36%学生升学至清华、北大、上交大及英国帝国理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就业学生中 84%就业于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制造、国际物流、互联网等行业国际化大公司。3.3 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升级人才培养平台引擎课程建设:由本专业教师主编出版的教材和著作共计 9 部,实验指导讲义 6 部;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 1 门,辽宁省精品课程 2 门,MOOC 和资源共享课 9 门,与企业共建课程 6 门。科研和实验平台建设:建设了“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

35、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 、“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化物流生产运营管理实践教学平台” 、“ 教育部制造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制造管理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制造执行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3.4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社会效益突出本专业教师 28 人,教授 9 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 1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 1 人,宝钢优秀教师奖 1 人,副教授 18 人,专职实验人员 2 人。近 5 年,引进“海天学者” 特聘教授2 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 6 人,到企业挂职教师 3 人,到国外学术访问一年以上的教师 12人。本专业教师 5 年来承担

36、国家、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10 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励 6项,出版教材、著作 9 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论文 27 篇,获批软件著作权 18 项。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防军工配套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等,总经费达 2500 余万元。4. 预期前景我们提出的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建设思路,理念先进,并具有可操作性,将在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我们提出的整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的培养体系建设,通过专题研讨会和校际交流等途径推广本成果,为我校其他专业和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示范或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