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类型题1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建筑的情态(节选)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杆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合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
2、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 ,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苏州拙政团里有个小国“海棠春坞” ,院子三面
3、围廊,一百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 ,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1)选出下列对第 1 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
4、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此题考查对文艺的理解。【解析】 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答案】 C(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解析】 古代建筑的“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点缺一不可。【答案】 A(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第 2 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意在表明中国
5、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B 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C “更深月色半人家” ,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解析】 A 项更美在其空间;C 项应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 D 项关系颠倒。【答案】 B(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 ,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B “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C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可见小院必定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D一个人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
6、象的欣赏与创造。【解析】 小院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不一定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答案】 C2海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从整体看,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潜力惊人,而法律监管尚存许多空白,尤其是如何规范跨国界网上交易,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严峻问题。美国和欧盟目前除加强内部立法外,正在加强沟通,力求建立一种为世界广大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的电子商务游戏规则。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不能够建立跨国界交易监管法规,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原因是网上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网上保护消费者的关键是要保证网络骗子和地下交易的所有者无处可藏。联邦贸易委员会认为,如果世界各国政
7、府联手制定统一的国家和国际消费者保护法,这个目标就能够实现。 美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文化差异,不可避免 地导致它们在电予商务立法和监管方面的差别。目前, 这些差别的冲突已经出现。不久前,法国一位法官命令 美国雅虎公司设法阻止法国用户在雅虎拍卖网站上购买 纳粹纪念品。雅虎公司则认为这种要求在技术上是不可 能的。雅虎公司副总裁海瑟库伦还认为:“这桩案子引 发了其他法律问题,即一个国家是否有权监督另一个国家境内网站的网页内容。 ”在跨国界网上交易中,究竟是以销售者所在国的法律为准,还是以购买者所在国的法律为准,引起美、法两国人士的不同意见。分析美国和欧盟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方面的规定,可以发现双方
8、对“隐私”和“电子签名”等电子商务中基本问题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在美国,公司机构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具体个人。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机构可以自由随意地处理这些个人信息,做它们想做的事。但欧盟则采取相反的立场,任何机构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均归原个人所有,因此个人有权知道自己的信息如何被使用。为解决网上隐私问题,美国已制定了加强个人隐私管理的法规,对个人金融数据和个人健康护理信息进行监管。另外,美国和欧盟在电于签名的法律方面也存在不同。为解决国际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争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 ,为消费者提供解决纠纷的一条道路。应该看到,美欧之间对于国际
9、电子商务立法的研讨还处在相互探底、共同摸索前进的阶段,但是,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已是大势所趋。(1)对为什么要“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跨国界网上交易中,究竟以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为准,引起不同国家人士的争议。B一个国家是否有权监督另一个国家境内网站的网页内容,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C美国和欧盟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方面有所不同。 D美国联邦贸易委员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 。(2)对直接影响“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因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国际网上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B跨国界网上交易的监管法规尚未建立。C网络骗子和地下交易所有者有藏身之地。D
10、美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文化存在差异。(3)对“雅虎公司则认为这种要求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法国有权阻止法国用户在美国雅虎公司拍卖网站购物。B美国雅虎公司无权阻止法国用户在雅虎公司拍卖网站购物。C雅虎公司在网络技术和具体做法上还不具备阻止别国消费者在本公司网站购物的条件。D法国网上消费者无法在美国雅虎公司拍卖网站购物。 (4)根据原文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跨国界网上交易的监管法规尚未建立,其交易必将无法进行。 B由于美欧国家之间存在着利益和文化的差异,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必将无法实现。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 。它将
11、对建立跨国网上交易监管法规起促进作用。D如何处理公司机构收集的个人信息,美国和欧盟则采取截然相反的立场,但这是各国的内务问题,不影响制定国际网上交易监管法规。 答案:(1)D 指导:(有了“国际电子商务法”就不会引起“争议” , “是否有权”也就明确了, “不同”也能趋于统一。D 项则是说明促进“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的有利因素、不是原因) (2)B 指导:(“监管法规”没有建立,全球电子商务就难以发展,这是直接影响的因素。ACD 三项是促成制定“监管法规”的因素,非影响的因素) (3)C 指导:(扣紧原句中的“技术”进行说明。而 ABD 三项均没有谈到“技术” ,偏离了题干的要求,缺乏针对
12、性) (4)C 指导:(从文中倒数第二段信息可以得知推断正确。 A 项应是跨国界网上交易将受到影响,并非“无法进行” ;B 项中的“必将无法实现”与文中末段提供的信息相悖,故推断不正确;D 项“个人信息”也有跨国界的行为,不全是“各国的内务问题,故推断不正确)3室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13、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 ,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被激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重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 ,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丈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
14、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出个性的差别。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
15、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1)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善于寻求人生的根本,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B理性客观,思维缜密,不为情感左右,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C自己全身心投入不倦地寻找答案并能够启发别人思考和探索。D富有激情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2)对第二段中“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灰色”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哲学著
16、作枯燥晦涩的特点。B “概念之网”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哲学只有逻辑推理而没有个性情感的特点。C本句委婉批评许多哲学著作几乎没有作者个性的现象。D批评人们阅读哲学著作,只注重它的理论体系,而不关心其作者。 (3)对第三段文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获得成功。B哲学家思想产生的过程如下:因为某种原因促发深入的思考,然后进行艰苦的探求最后将思想产生的过程全面概括出来。C哲学家也要像文学家一样,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深入思考、真诚探索,并显示出个性的差别。D哲学无法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 (4)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不符合作者意图的
17、一项是 A真正的哲学家,他们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质朴的警句跃人我们眼帘,令人铭记不忘。B只要哲学家能够进行真诚的探索,即使人们并不赞同他的结论,他的哲学对我们依然有吸引力。C有些哲学著作可能放射着诗意的光辉,而有些诗篇里也回荡着哲学的喟叹:诗与哲学是可以交相辉映的。D哲学家的价值在于提出有意义的思想产品,因此,哲学家的人生探索结论必然重于他的探索过程。答案:(1)B 指导:(不为感情左右等无中生有。) (2)B 指导:(本句旨在批评“哲学著作缺乏个性” ,而非人们不重视作者。) (3)C 指导:(A 要求哲学家具有诗人气质;B 作者认为没有体现“思想产生的全程” ,D“必须依赖个人经历和性格”不
18、符事实。) (4)D 指导:(作者认为“过程”更重要)新高考命题探究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 4 万一 10 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未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 14C 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 20 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
19、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 20 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 10 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年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 14C 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 3 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 4 万一 10 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 2 万-3 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 10 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
20、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位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 1989 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 40 余枚、石制品1800 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 14C 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 1 万年和15 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 10 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
21、5 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 1 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 55 万和 11 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 4 万-10 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 ,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 万-10 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未间断。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 30 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 测牟给出的约 15 万年。
22、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 14C 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 。沈冠军认为,上世纪 80 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 4 万一 10 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B西亚和非洲 10 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 3 万年内。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 4 万一 10 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我国出现
23、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和南非都早。B我国 4 万一 10 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C我国南方在 4 万一 10 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未间断。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 20 年。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 “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C骨化石常规 14C 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D沈冠军等人的
24、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 14C 法分辨率更高。 (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C上世纪 80 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 “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答案:(1)A 指导:(A 项是证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恰恰对“非洲起源”说不利。) (2)A 指导:(文章只是一种推断的语气,强调有这种可能,而选项是一种非常肯定的观点,这与文意不符。) (3)B
25、 指导:(在国际上,一直是“非洲起源”说占上风,虽然中国学者的最新发现有利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仍未改变这种局面。) (4)D 指导:(A 项,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不是沈冠军教授发明的,是他在研究时使用了这种先进的方法。B 项,作为研究的地点的原因是那里的地层比较典型,而不是出土的文物多。C 项,不能说上世纪 80 年代前所有的遗址测年不准确,选项的说法过于武断。)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米芾所写的各体书,以行书成就最高,突出的特点是“沉着痛快” 。他写行书的速度非常快捷,即使是在绵帛上书写的蜀素贴 ,也是快笔如故,所以来熹形容他的运笔“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 ;宋高宗称之为
26、“如乘骏马” 。米芾写行书不仅速度快,而且果决有力,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笔势,用黄庭坚的话说,米芾的笔势“如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所当穿彻” 。我们看到,不管是小宇行书如苕溪诗 ,还是大宇行书如虹县诗他都能涮掠奋迅,墨浓笔肥不伤笔势,墨燥笔瘦犹能奔逸,这就是米宇生动夺人的妙处。米字的神采,大多是从他那“风樯阵马”般的笔势里焕发出来的。学米字的书家如米有仁、吴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难现,就因为他们不曾学到米芾的笔势。米芾写行书,还集纳了晋唐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他 30 岁题写在阎立本步辇图上的两行观跋,是他最早的行书书迹,起笔收笔用力顿按,结宇紧结,字形耸峙,后来写的三吴帖 、 乱道帖 、 破步诗
27、 、 苕溪诗仍然保留着欹侧耸峙的体态,似乎受到欧阳洵行书的影响。他的行书还汲取了颜体的宽博和褚字的骨力,又“去颜肉,增褚骨” ,风格有一小变,米字的蟹爪钩,是人们熟悉的笔姿,是从褚字中变化出来的。自米芾师法王献之后,笔画又多取圆势,辅之以从晚唐书家段季展那里学来的“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又增加了转折道美的韵致,终于形成了“骨筋、皮肉、风神皆全”的米字。米芾曾经不无得意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这好像是自夸,却是大实话。他 50 岁以后的行书,无论简札、跋语和歌诗,不仅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且
28、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的奔逸更是摄人心魄。比之于黄庭坚的行书,米芾的笔姿变化多,振迅生动。与苏轼相比,论书法本领和技巧水平的全能,要在坡翁之上。苏轼也承认这一点,他说:“海岳(米芾号海岳外史)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宝的王献之中秋帖 ,就是米芾的节临本;传世的王羲之大道帖及小王的“鹅群贴” 、 东山帖墨本,也是米芾的手笔。(1)对第一段中画线的“沉着痛快”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意思是说米芾所写的行书运笔速度非常快,而且果决有力。B意思是说米芾所写的各体书法书写速度非常快,而且果决有力。C意思是说
29、米芾行书书法速度非常快,而且结字紧结,字形耸峙。D意思是说米芾的各体书法有独特的笔势,如“风墙阵马”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米芾的苕溪诗具有墨浓笔肥的特点, 虹县诗具有墨燥笔瘦的特点。B米芾的苕溪诗和虹县诗都有“风樯阵马”般的笔势。C米有仁和吴琚的字,都表现不出用笔刷掠奋迅的特点。D米有仁和吴琚的字用墨有浓有燥,笔画有肥有瘦,和米芾的字有形似之处。 (3)以下叙述不属于米芾成熟期行书特点的一项是A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集前代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而自成一家。B笔画多取圆势,运笔采用“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转折遒美有韵致。C既有筋骨、皮肉、又有风神。形神兼备,具有独特的笔势。D常
30、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奔逸。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询的行书具有字形耸峙的特点,颜体字具有宽博多肉的特点。 B黄庭坚的行书笔姿变化较少,苏轼的书法也不是各体皆精。 C王献之的书法,笔画具有圆势;褚字较有骨力,并创造了“蟹爪钩” 。 D米芾早期的行书,努力学习前代书家的长处,但仍能看出模仿的痕迹。答案:(1)A 指导:(答案在第一段内)(2)A 指导:(原文“不管是小字行书如苕溪诗 ,还是大字行书如虹县诗 ,他都能刷掠奋迅,墨浓笔肥不饬笔势,墨燥笔瘦犹能奔逸” ,意思是苕溪诗和虹县诗都有“墨浓笔肥”或“墨燥笔瘦”处)(
31、3)B 指导:(属于米芾早期行书的特点。米芾成熟期行书“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而 B 项还能看出王献之、段季展对他的影响)(4)C 指导:(“蟹爪钩”是米芾所创)命题点 10 文学作品整体阅读本类考题解答锦囊一、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一般来说,高考现代几乎四种类型:第一类:词句的指代义或与之相呼应的句子。第二类:词句在文中含义。第三类:文中相关说法的原因、理由和依据等。第四类: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有关内容形象的概括等。高考现代文阅读问答题大致就分为这 4 类,具体题目,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但是题干的设置是科学的,它能给考生提供多方面解题信息,概括地说有 3 个方面。一是提示答题角度,二是限定答题范
32、围,三是暗示命题意图。这些需要审题时去挖掘。明确题干要求是答题关键的一步。读懂了题意,即明确了答题要求、角度、范围和命题意图,答题就会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二、整体阅读,搜索提取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例如 20 题, “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三、理清
33、文脉,举纲张目高考现代丈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才能举纲张目。四、优化整合,准确答题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答题,必须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为达此目的,特提出如下几种方法以飨莘莘学子。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题,难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废力不讨好,是高考语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运用中心主旨句移用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丈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
34、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余地也,而再也不会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了。1 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高考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解题步骤第一步:揣摩题干,有备而读拿到一篇陌生妁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入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
35、: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冶炼出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比如报秋)的题目要告诉读者,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都与“秋”有关。由此读者再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整合联想,从而发现作品的真谛。第三步:浏览首句,略知梗概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四步: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浏览首句,了解梗概,是粗读;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是细读。前者是宏观性的把握,后者是微观性的鉴赏。解决“问
36、题锁链”当然既需要宏观把握,也需要微观鉴赏。此过程是组织答案的重要前提。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向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第五步: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散文阅读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深思熟虑,才能精确表达。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别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惟其如此,散文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高考最新热门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快乐的死亡陆文夫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
37、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
38、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
39、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1)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是总分结构,利用“手尾句”即可理清作者的思路。【解析】 这篇文章较简单,思路清晰,文中明确指出三种人,考生便于理解。【答案】 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2)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修辞使
40、用。利用修辞知识即可。【解析】 通过阅读仔细寻找相关手法,然后分类、概括。【答案】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 (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别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3)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距不敢直视本题的考查目的,找准答题范围,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归纳概括是本题的思路。【解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最后一段中作
41、者以饮酒为例,用“呜呼”作结表示对表面热闹的不屑。【答案】 “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 “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 ”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
42、人警醒,发人深思。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 ,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解析】 A“可贺可敬”错,原文是无可自贵的。C不是反语。E “美中不足” “局限性”不当。【答案】 A、D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一片树叶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
43、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
44、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展,微雨乍睛,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巳腐烂化作泥土了。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
45、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口 3 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