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节课的关联分析入门不难 只需加、减、乘、除,比大小 殷伯明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一、需看懂:加、减、乘、除、比大小的运算符号 (1)+,符号谁都看得懂; (2)连加符号Excel工具中有此符号; (3)小中取大符号max 比大小; (4)大中取小符号min 比大小。,课堂教学、测验考试、教师发展等教育教学活动,各有不同的特定功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每种活动,都有多种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对目标实现,起多大影响?哪是第一位强势影响因素?哪是第二位影响因素?哪是弱势影响因素,需加强? 关联分析,就专门做这一来归因分析。,1连加运算符 ,为希腊字母 ,念“西格码” Excel电子表格工具的菜单栏中就
2、有按钮,表示的是连续求和运算。,表示求 k = 1,2,7 七个数的连续和(加法)。式中的字母,也是希腊字母,念“克齐” 。,2,希腊字母,念“代尔塔” ,求两数差的运算符 可看成是平面上两点间距离,k为 时刻,下标 i与 o为序列编号。,注释:平面上两点距,以及平行线间距离,都容易求(过平行线上一点A,作另一条平行线的垂直线,交另一平行线于B,线段AB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如果,要求2条曲线间的距离就需有点思考。,3比大小的运算符号之一: max取出2曲线在不同 k 时刻,所有两点距中最大值的运算符,4比大小的运算符号之二: min取出2曲线在不同 k 时刻,所有两点距中最小值的运
3、算符,5每一因素序列曲线与功能序列曲线,在不同 k 时刻比较,必有一个最大两点距。 i 个影响序列就有i 个最大两点距。再在此i 个最大两点距中挑出一个最大两点距的运算符,最大两点距man |x 1(k)|,最小两点距min,例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注意力、兴趣度、理解度、内容难度、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做关联分析时,需取出每一因素序列与效果序列间的最大两点距。,6先取出某因素序列与教学效果序列,在不同k时刻,所有两点距中的最小值,再在取出的所有i个最小两点距中,挑出一个两级最小两点距的运算符,看懂了上述运算符,再看关联系数公式,就不感到难了:,式中,希腊字母(念“西格玛”)为分辨常数
4、,常取0.5。 公式构思的巧妙,在于计算的结果全部都在(0,1 之间。,二、微格教学灰色关联分析 1. 微格教学 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培训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微”体现小步原则;“格” 为定格,含有“定量”意思。“微格” ,能使复杂课堂教学得以分解,帮助人们理解特定教学过程的意义,并使执教者获得反馈意见。微格教学诞生后,受师范界重视,正在迅速推广。,例如,河北师范大学,投资近100万元共建10个微格教室,为教学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供了现代化平台。,2以XX小学四2班数学课实例,进行微格教学关联分析,一般,大家都希望提高教育质量,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育理
5、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校管理、学生家庭、社区环境、国家政策等。我们想知道,众多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因素对系统发展起推动作用需强化,哪些因素对系统发展起阻碍作用,需抑制。为此,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就必须进行关联分析。,关联分析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接近程度,来判断联系是否紧密。 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分析一个系统,首先要选准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例如,用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反映国家教育发达程度,用刑事发案率来表征社会安定程度等。有了系统行为特征数据和相关因素数据序列,即可作出各序列的曲线,从曲线间接近程度,进行直观分析。,三、微
6、格教学灰色关联分析设计 1凡事要有预谋,关联分析设计也不例外 首先,对微格教学所做关联分析,要说明什么?要反映课堂教学的什么变化规律?事前心里须非常明确。据关联分析目的想知道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1)确定需采集哪些类别因素的数据? (2)这些数据要派什么用? (3)对采集的数据,需进行怎样的处理(变换)?,2微格教学听课记录方法 以2009年9月17日XX小学四2班数学课为例。 (1)设计听课表。为让采集的每个数据形成有序的时间序列,将教学过程分为5,10,15,20,25,30,35(小学每节课35分钟),共7个时间点。,(2)在听课表每2个时间点间,对教师常用教学方法(问答、
7、讲演、练习、朗读、评价、讨论),在微格教学听课表中用打“”方式做记录。,(3)对学生心理的课堂表现,分注意程度、兴趣程度、思维难度、理解程度(数据分类,以便形成4个时间序列),先纪录现象,见表。,(4)课上用单机定位定向(不移动与拉伸镜头)35分钟全程录像,重点录学生,且录到的学生越多越好,以便核对听课教师的记录。进课堂的听课老师最多一位,以尽可能保持课堂教学的自然常态,避免影响学生与执教者情绪。,(5)记录方法简化研究 对教学方式,用每5分钟内打方式记录,如师生连续问答可51,52,53记录问答座位号,余类似。 对思维难度、注意、兴趣、理解,据观察用现象如1错1帮、1错2帮、1错师启发、1小
8、动、1小差速记。,把思维难度,注意、兴趣、理解,描点连线,据此可发现0 35分钟间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曲线规律,可做关联分析归因。 特别注意:不要太在意时间,常看手表,估计就行。,3微格教学过程观察,分析执教老师教学设计 (1)引入时,内容难度一般,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人开小差,兴趣也一般,这符合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一般规律。为此,老师用密集提问、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与表情,来尽快引发学生注意与兴趣。学生注意力与兴趣逐渐增强情况下,对所有铺垫性简单提问,都能应答如流。,(2)15分钟时难度上升(1 km2 = ? m2)。学生都不开小差,兴趣也上升。有学生思维不深而答错,但同学能
9、予纠正(在听课表中纪录为“1错他助”)。小学生有人不懂,有人懂,很正常。由此可知,本课执教者对教学难度的设计,把握合理。接着有10分钟单位换算的选择填空练习,以巩固新知。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新知识与技能。,(3)30分钟时难度再次上升,到最高(见听课表附应用题)。学生都不开小差,兴趣更加上升。教师首问,学生答2 km2 1600 m2;教师追问,得到的是什么?学生无法自释,他释也有困难。此时,老师把复杂问题分为2个简单问题(25天收完,每天需收割多少平方千米 ? 这些平方千米,每天需几台收割机?),然后再综合为一个问题,帮学生理解,顺利地化难为简,但最后时间显得有些紧张。,(4)课上,老师
10、先后2次应对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每次总先做铺垫,铺垫后再由易到难。而且每次难度上升时,都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听课表中纪录为“学生交流”);同时加上老师引导如综合应用题求解。,(5)教学改进建议:难度较低的开始10分钟,与难度不很大的中间10分钟,学生都能全部理解,提问练习数可适当减少一二。难度较大的最后10分钟可增加为12分钟;老师把应用题明确分成2步提问。解完后再问有没有第二种合并解法,可节约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4微格教学关联分析(对每步数据处理,思想明确) (1)原始记录量化与(0,1 区间归一化。听课表7个不同时间段 k =1,7 “思维难度”数值不一样: y3(k) =(
11、1,1.5,3,1.5,1.5,3.5,3) 式中, y3(k) 下标 3 ,表示为第3个比较子序列。本案例有 5 个子序列,分别以下标 1 5 表示。,为方便比较,把所有序列作(0, 1 区间归一化 , 让序列中每个数都在(0, 1之间。为此,把小写 y3(k) “思维难度”序列中的每个数,除以序列中的最大值3.5,得归一化后的 “思维难度” 序列: Y3(k)=(0.29,0.43,0.86,0.43,0.43,1,0.86) 其中,l 表示难度很大,0.29表示难度很低。,再看“注意程度”,听课表原始记录中为开小差、做小动作的人数(现象),先把现象转化为数量,即表3.2(1)中的Y1(k
12、): Y1(k) =(0.95,0.95,1,0.95,0.95,1,1) 本身已归一化了。式中:1为非常注意,0.95为注意程度稍欠(有学生开小差或做小动作)。,对各序列,采取同样的归一化方式处理,各序列的相对结构与关系不变,为序列间进行加、减运算创造了条件。仿此,可测兴趣程度、思维难度、理解程度在各时刻的强弱,见表3.2(1)原始记录量化,归一化后的曲线见图3.2。,图3.2 归一化后的所有数据都在(0,1之间,为此,在表3.2(2)归一化中增加一行“教学效果”作为被比较的母序列Yo(k),以下标 o 表示为母序列。因为注意、兴趣、理解程度三者在逻辑上均属“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效果” Y
13、o(k)是此三者的均值: Yo(k)=( 0.90, 0.90, 0.98, 0.88, 0.90, 0.93, 0.97),(2)寻找系统主要的追求目标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3)对所有序列,再进行初值化处理。 为所有序列曲线有个公共交点,以方便运算,把每个归一化序列中7时刻的数除以第一个数,称初值化,见表3.2(2)。 例如,对“注意程度”归一化序列中的每个数均除以第一个数 0.95,得“注意程度”的初值化序列(小写x) x1(k)=(0.95 / 0.95,0.95 / 0.95,1 / 0.95) =(1,1,1.05,1,1,1.05,1.05),再如“教学效
14、果”序列,每数均除以第一个数0.90,得“教学效果”的初值化序列: xo(k)=(0.90 / 0.90,0.90 / 0.90,0.97 / 0.90)=(1,1,1.09,0.98,1,1.04,1.07),(4)计算最小与最大两点距。 在不同时刻 k = 1,7,“注意程度” x 1(k)与母序列“教学效果” xo(k)对应时刻点的两点距: x i(k)= | xo(k)x i(k)| =(| 11|,| 11|,| 1.091.05|,| 1.071.05|) =(0,0,0.04,0.02,0,0.02,0.02) 取出其中的最小与最大两点距比大小。见图3.2中的点线,分别为: mi
15、n |x i(k)| = min | xo(k)x i(k)| = 0 man |x i(k)| = man | xo(k)x i(k)| = 0.04,最大两点距man |x 1(k)| = 0.04,最小两点距min,图3.2 “注意程度”与“教学效果”初值化序列,在7个时刻的两点距,从中取出最大与最小两点距作为比较曲线距离远近的基准,仿此,分别取出理解、注意、兴趣、思维、时间分配5个子序列,与母序列“教学效果”xo(k)在不同时刻对应的最小与最大两点距 min |x i(k)| man |x i(k)|,最后,在所有的最小与最大两点距中,再分别找出两级最小与最大两点距:,见表3.2(4)
16、(5)。,(5)先计算每1子序列与母序列在7个时刻的关联系数表3.2中,据公式计算关联系数 初看公式有些麻烦,其实公式中只是加、减、乘、除比大小的“拼装”,且公式中的每一项前面都有说明。,公式构思的定性思想光辉灿烂,在于: 计算结果全部在 (0,1 之间;有距离远近的比较基准(两级最小两点距0,两级最大两点距2.46),(6)在7个时刻,任一曲线与母序列曲线有7个关联系数,较分散,难于比较距离远近。为此取每条曲线7时刻关联系数均值,称关联度,作为每条曲线与母序列曲线距离远近的标志。 i = i k / k,式中,下标 i = 1,5,代表理解、注意、兴趣、思维难度、时间分配 5 个子序列;下标
17、k = 1,7,为7个时间点。 为连加运算符。,由此可知,对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注意程度,然后是学生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难度。这一切,都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难度、时间分配来调控学生的注意、兴趣、理解。,(7)据关联度排序,得各子序列对教学效果母序列的关联序为: 注意程度1 = 0.99 理解程度4 = 0.94兴趣程度2 = 0.92,时间分配5 = 0.92 思维难度3 = 0.61。,四、微格教学灰色关联分析,还需回到定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每一时刻的心理变化,有着内在多因素相关的复杂动态过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同步关联,可使执教者获得反馈
18、信息,以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效果。,例如,思维难度曲线表明,随着教学过程展开,学生思维逐渐敏捷。对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的思维难度客观性较强,需设法化解。本课堂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部与后部,学生思维难度随教学难度的上升,有2次达到高潮。这也是执教者在教学设计时,成功注意教学节奏一张一弛,难易交互,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表现 。,一般下课前10分钟,学生易疲劳,易开小差,但本课学生在下课前10分钟,由于教学难度上升,吸引了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了疲劳,无人开小差。这应是“教学设计”成功的标志。,图3.1中,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曲线,明显地随思维难度上升而上升,说明学生有“读书不怕难”的精神,全体学生具备
19、努力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学风。 学生的理解程度、注意程度、兴趣程度及教师的时间分配设计曲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平稳,说明教学实施较好,教学设计对调控注意力、学习兴趣有效。,由听课知: 1课题引入时,难度一般,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易开小差,兴趣也一般老师用密集提问、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表情等来引发学生注意与兴趣。在学生注意力与兴趣增强情况下,学生对所有提问也能全部答对。,教学方法设计附难点:200000 km2麦田,1收割机每天收割20000 m2,要求25天收完,需几台收割机?,2到15分钟时,难度上升,学生都不开小差,兴趣也上升。有学生限于思维不够而回答错误,但同学能予纠正。 3到30分钟
20、时,难度再次上升到最高,学生都不开小差,兴趣也上升。提问第一步回答正确,但无法自释,同学他释有一定难度。此时,老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两个简单问题,分两步解决,然后步步深入再综合为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就顺利地化难为简了。,4老师应对难度大的内容 用心良苦:先做铺垫,由易到难,先单位简单换算,再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互助,老师引导,进行综合应用题求解。,5改进难度较低的开始10分钟,与难度不很大的中间10分钟,学生都能全部理解,提问数适当减少一二。难度较大的最后10分钟可增加为15 20分钟;且应用题求解开始,就明确分成2步,再提问学生。第一种方法解完后,再问有没有第二种解法,可节约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