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师基本功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
2、体育活动.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
3、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
4、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
5、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
6、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
7、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 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 动作示范 ),练习法( 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22,体育
8、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 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室外活动组织. 师生之间交融关系.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
9、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
10、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 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
11、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
12、炼身体的能力.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
13、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50,恢复过程:
14、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
15、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59,速度
16、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
17、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
18、密度和专项密度.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 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
19、较稳定的行为倾向.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 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 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 1520 升.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
20、“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Fritz Heider 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
21、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 2)运动项目特征 3)社会文化背景 4)性别 5)凝聚力 6)运动结果的 不确定性等.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
22、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 身高1000).84,平衡
23、: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94,队形宽度
24、:指两翼之间的横宽.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
25、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1
26、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
27、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
28、,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第二部分 体育基本知识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 776 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 393 年,共举办了 293 届.自 18962000 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 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 届(1916,1940,1944).欧洲举办了14 届;美洲举办了6 届;
29、亚洲举办了2 届;大洋洲举办 了 2 届.第 1 届奥运会仅有 13个国家的 311 名男运动员参加,有 9 个比赛项目,42 个单项.到 2000年第 27 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 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 年6 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
30、和精神未变.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 1895年提出的.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 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 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体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作为格言的.国际奥委会的会旗.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国际奥委会会旗系 191
31、3 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4,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是谁 历年的中国委员是谁 1922 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中第一个中国委员.此后,1939 年孔祥熙,1947年董守义,1981 年何振梁,1996 年吕圣荣,2000 年于再清先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此外,1970 年的徐亨,1988 年吴经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台北委员.5,中国首次正式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会员是什么时候 1924 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1931 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被接纳为会员.1949 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1954 年国际奥委
32、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的合法席位.1979 年中国奥委会成立,1958 年中国奥委会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体育组织的联系.1979 年11 月 26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全体委员表决,正式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同时决定,台湾体育组织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参加今后奥林匹克活动.6,2008 年北京 29 届奥运会宗旨 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7,2500 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是什么 你想强壮吗 跑步吧!你想健美吗 跑步吧!你想聪明吗 跑步吧!.8,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 “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9,我国从古
33、代到近代罕见的提倡尚武和重体育的文章是什么 梁启超的论尚武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时间及等级 1989 年12 月 9 日国务院批准1990 年1 月 6 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 10 号发布 1990 年 1月 6 日起施行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及格级标准:250 分至345 分良好级标准:350 分至415 分优秀级标准:420 分至500 分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 30 分.11,体育法的施行时间 自 1995年 10 月 1日起施行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
34、的具体步骤是怎样 从 2002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3%左右的中小 学校和 2 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从 2003年新学年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 50%的中小学校 和所有高等学校.从 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1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1
35、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适用于那些学生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1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组有那些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1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有那些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 米跑,立定跳远四项.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台阶试验,50 米8 往返跑中选测一
36、项;从 50 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 从 50 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 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 米跑中选测一项; 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17,选测与评分标准有那些 等级评定与登记如何进行 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
37、试验的测试.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 分以上为优秀,76 分-85 分为良好,60 分-75 分为及格,5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 50%)之和评定.1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时间 1995 年6 月 20 日19,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
38、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20,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全民健身计划从 94 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1994 年至 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 年至 2010年.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21,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 其主要任务和对象,重点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工程的主要任务:向社会发出号召
39、,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当前的工作是: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健身计划对象和重点: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22,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有那些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家庭每个家庭据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
40、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有一份(册) 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2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发布时间 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1990 年3 月 12 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 11 号发布.目的: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订本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
41、育竞赛.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主要内容有一,体育课教学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第八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
42、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第九条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 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二,课外体育活动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学校可
43、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第四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第十三条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第十四条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
44、约的原则.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洲,市范围内举行.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第十五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第十六条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第五章 体育教师第十七条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
45、和教学方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第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育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体育教师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
46、的照顾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第二十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才,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 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第二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
47、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第七章组织机构和管理第二十三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第二十五条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
48、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的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24,学生上课规则有那些 一,对教师要有礼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二,上课时服装轻便(应尽量脱去上衣外套),应穿运动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和围巾,衣袋内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杂物.三,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并
49、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四,上课预备铃响后,要立即到指定地点排好队,由班级体委整队并严格执行课堂礼节.课结束前必须整队,听取教师小结.五,课前体育委员应主动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上课时应协助教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课后协助收回器材.六,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措施,爱护场地器材,设备.2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那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六个方面.一,兴趣方面: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在兴趣方面应具备:(1)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2)对体育学科,有浓厚而专一的兴趣.教师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应专注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兴趣上.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广活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健身的欲望.二,情感方面: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感表现有以下四点:(1)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上进心强的人.(2)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特别对于体质差的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上更应关怀备至.爱生是教师的最基本品质之一,而且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力量.(3)理智感.这是与求知,科学态度,探索真理相联系的情感.它对于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