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车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杜甫的有关生平2、理清思路层次;把握文章结构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4、领略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鉴赏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前面领悟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特别是他那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首先,我们通过他的兵车行,来体会一下为什么他的诗被人称赞“诗史”。二、解题: 1、行 “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很多。这种诗体,形式自由,音节、
2、格律基本不受限制,句法参差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我们学习过的:燕歌行琵琶行走马川行等。杜甫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 2、回忆作者: 杜甫(公元 712-770 年),唐代河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坎坷,使他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在他的诗中深深体现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位爱国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早慧,七岁便
3、开始学诗,他自己回忆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早年,他游历祖国各地,感悟祖国河山的壮美,如望岳。后来,他经历了父亲的去世,仕途的失意,家庭的贫困,开始走进下层,了解下情,并写出了贴近百姓的诗歌。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其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望岳、春望、登高等。注意杜甫诗的风格沉郁顿挫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郁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顿挫讲的
4、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3、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连年征战,朝廷不断征兵,百姓不肯应征,朝廷就到处抓壮丁甚至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这一时期,杜甫的兵车行真实的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三、课文朗读 、自由读,体会感情基调、范读,注意字音、句读、感情。、学生自荐读(赛读等)、结合注释和译文弄清大意。四、赏析课文 1、请找出描写与叙事的部分明确:前三为描写的部分,后面为叙事部分。2、问题探讨(1)学生齐读描写部分,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征夫出征、亲人送别-生死离别图从哪些角
5、度来写? 听觉:车辚辚 马萧萧 战车隆隆 战马嘶鸣作者仿佛带我们回到了 视觉:行人弓箭各在腰 出征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就要开赴边塞。他们的离开可能就是永远的诀别。这时他的亲人奔跑前来送行。 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即父亲。“走”跑的意思,为什么跑?可见出征的人不能停下脚步和亲人告别,是被迫押赴战场的。也就是被抓的壮丁。尘埃不见咸阳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牵衣顿足拦到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句话中你认为作者哪些字锤炼的好?请分别谈谈。“牵”“拦”把亲人对征夫的眷恋,依依不舍刻画得很形象;“顿足”,人的感情悲愤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不自禁地做出这样的动作,“顿足”哭准确的表现了送行人对战争
6、的极度愤怒和无比绝望无奈痛苦的心情。“干”,哭声不是一人的,也不是一家的,而是千万人的,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场面凄惨,让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2)这样送别的场面怎不使人悲痛欲绝?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下文中有没有直接指出?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汉武帝吗?不是应该是唐明皇唐玄宗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惯用的手法。作者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正是由于统治者不断对边疆少数民族用兵才致使边庭流血成海水。才致使朝廷不断征兵。这里如此大胆地指控,使我们看到一位胸怀正义,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形象。(3)作者在下文中又写了道旁过着和行人的对话。“行人但云点行频”,请找出照应“频”
7、字的词语。(“十五”“四十”“白首”,由此可看出士兵服役时间太长。还有“去时里正与裹头”说明出征人尚未成年,可见尚未成年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被征兵服役,统治着惨无人道穷兵黩武。)连年征战,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由于大量男丁服役造成劳动力缺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园荒芜。)无人耕种,朝廷有没有减免百姓的租税?(没有)大家能不能设想一下,如果不完成租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叫嚣呼东西,隳突呼南北”的官吏可能把他们关进监狱,或者毒打。)(4)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信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大家说观念的改变是好事吗?不是,战争
8、造成了人们反常的心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封建社会甚至现在有些地方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很严重 ,这时人们反常的心理说明了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5)最后两句话是叙事还是描写?(是叙事也是描写,同时也含有强烈的情感,因而也是抒情。)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青海边的古战场上白骨露野鬼哭凄凄这样的情景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白骨鬼哭图。)刚开始写的是人哭,这儿又写鬼哭,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当然有,人哭是早就了想到“行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累累白骨,从而“新鬼烦冤旧鬼哭”,而鬼哭正是人哭的必然结果,二者可以说是前后照应,而后者又是对前者的升华,增加
9、了文章的悲剧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六、艺术特色:1、首尾照应,结构严紧2、真实反映社会现实3、叙事中含有强烈的抒情(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这是首叙事诗,无论是第 1 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的激切、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会在全诗之中。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闽,井然有序。第 1 段的描写为第 2 段的倾诉作了渲染铺垫;第 2 段的长篇叙言又进一步地深化了前面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相互补充,相互辉映。再次,叙事、抒情和议论紧紧
10、结合,水乳交融。如描述了“千村万落生荆杞”的荒凉景象后,就愤慨地责问“租税从何出”;在痛诉种种不幸之后,诗人又发出了生男不如生女的感叹,其中不知含有多少激愤之情。这样叙议结合,既使主题突出,又使感情回环往复,极具感染力。)、民歌化(口语化,顶针手法的运用-如“哭” “行人”“边”“租”“生女”等)七、诗圣杜甫的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了十几个世纪,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廊上,矛头直指穷兵黩武的最高统治者,这是对历史最透彻的拷问。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追求和平,向平和平,为世界和平团结奉献一份力量。八、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收集杜甫有关资料,积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