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一、传记的有关知识和阅读要求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情感,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传记的
2、分类如下: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 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等。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 从篇幅的长短看,可分为大传和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 2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规定,传记的阅读要求是: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
3、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方法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看,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还要求阅读者要能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因此,对传记的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传记属于
4、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2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传主一生中的
5、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3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情感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4必须联
6、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高频考点一、分析传主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南怀瑾:谜一样的国
7、学大家周为筠1918 年,南怀瑾出生在浙江乐清古村。他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后来在他家附近的一座庙里自学,这让他一辈子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在这幽静的古庙里,南怀瑾除精研四书五经外,还遍及诸子百家,在这遗世独立的世界里过着宁静的读书生活。十七岁,南怀瑾到浙江国术馆习武。1937 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这时,抗战烽烟四起。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南怀瑾也想凭借自己的一身武艺去杀敌报国,他毅然辞亲远游入川,到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担任武术教官。当教官时,南怀瑾经常外出寻仙访道,结交名人,为求深入研究佛法。抗战胜利后,他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对佛理有了更为精深的研究。1947 年底,南怀瑾回到阔别九年多
8、的故乡,并隐居在西子湖畔。1949 年,伴随解放军一路南下,归隐山林的南怀瑾本已闲散入定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但是南怀瑾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尽管不满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却不会跳出这个营垒反戈一击。1949 年 2 月 28 日,南怀瑾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地只身买好去台湾的船票。船到台湾基隆,回想出逃的狼狈经历,他感慨万千吟出:“三百年来养士潮,为何文武尽皆逃。”其实在 1947 年他曾回过老家,同家人商量,全家一起走。但南怀瑾最终没有说动父亲。他只好辞别了年迈的双亲和妻儿,离开家乡。他本打算自己先去台湾安顿好,再把全家老小接过去。谁知道这一去之后,亲人分离,生死两茫茫,直到双亲辞世他也没能见
9、上一面。“父母在,不远游。 ”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他,对于自己一直未能尽孝而一直耿耿于怀。在台湾,南怀瑾刚来时是一个无名小辈,迫于生计,做起了船运生意;但南怀瑾是秀才出身,不懂经营之道,又经常接济一些从大陆来的落魄流亡者,加之商船被国民党政府征用,终落得一贫如洗,南怀瑾不得不拖儿带女栖身于基隆一个陋巷中,一度靠典当衣物维持生计。不久,南怀瑾举家迁居台北龙泉街。这里环境更为恶劣,污秽堆积的菜市场臭气熏天,吵吵嚷嚷,喧嚣终日。但南怀瑾充耳不闻,仍能安贫乐道,在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两部传世之作。20 世纪 60 年代后,台湾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但整个社
10、会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文化沙漠”里需要一种理念和精神来支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南怀瑾的学问才有了市场。随后,南怀瑾受聘于辅仁大学,正式开设易经课程。可是课只开了一年,南怀瑾就主动停止了。原来他讲课太受欢迎,每次上课学生一直挤到窗外,这与一些老师的课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南怀瑾急流勇退。1966 年,声名鹊起的南怀瑾在蒋介石父子的邀请下,到高雄空军基地演讲,蒋介石听后感慨万千,即命令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 ,请南怀瑾主持工作,但南怀瑾却婉言谢绝了。1969 年,南怀瑾不忍中华传统文化日趋式微,振臂而起,创立以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东西精华协会” 。课室里挂着
11、南怀瑾自撰的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1985 年 7 月 4 日,南怀瑾离开台湾,乘机抵达美国。1986 年,南怀瑾在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 ,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古稀之年的南怀瑾,常因思乡夜不能寐,于是独自起身西望故园。泪眼婆娑地吟咏道:故园西望泪潸然,海似深情愁似烟。最是梦回思往事,老来多半忆童年。在美国稍安定,南怀瑾便与大陆家乡的朋友们联系上了。1990 年 2 月 25 日,尹衍梁代表南怀瑾到上海签订了中外合资建设金温铁路的协议书。修铁路只是南怀瑾毕生的一个愿望,他真正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大道路,借用宋儒张载的话来说,便是:“为天地立心,
12、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世纪初,南怀瑾又在太湖边的一片芦苇荡兴建起太湖大学堂。他就在这里居住、讲课。1南怀瑾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学的研究;富有救国之志,毅然投身救国之事;慈悲仗义( 豪爽待人) ,如接济落魄流亡者; 超然物外(安贫乐道),如在环境更为恶劣之地,也能充耳不闻,专心研究学问;为他人着想,如怕引起其他老师的不愉快停上易经课程;不慕权势和名利,如婉言谢绝主持“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工作;对父母尽孝道,如想接双亲赴台以及对不能尽孝而一直耿耿于怀;思念故乡,如在美国夜不能寐,泪眼婆娑地吟诗。【解析】此题考查对传主
13、形象的分析。可以结合南怀瑾先生的言行,按照传记记叙的顺序,分条概述。高频考点二、概括传主品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加尔各答的天使1997 年 9 月 10 日,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逝者的遗体被 12 个印度人高高地抬起来,所有在场的人全部下跪,包括印度总理。当逝者的遗体抬过大街时,两边大楼上的人全部下楼来,没有人觉得有资格比她站得更高。这是印度各界人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吊唁者为被称为“加尔各答的天使”的特蕾莎修女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1910 年,特蕾莎修女出生在南斯拉夫联邦的马其顿共和国。12 岁时,善良博爱的天性
14、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并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她后来回忆说:“我那时就意识到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15 岁时,与姐姐一起来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 18 岁时,她来到了被尼赫鲁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从 1929 年到 1946 年,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一所女子学校任教,事业虽然神圣,但学校里的女孩几乎都是出生于印度的上层社会。这个优越的环境与更加广大、更加真实的印度无关。1948 年,她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创办了一所露天学校,专门收留失学的流浪儿童。1950 年,她创办了印度爱德修女会,并为它制订了教规,凡教会成员都要定下“贫困、贞洁和服从”的誓约。她解释说:“要爱穷人,了解穷
15、人,我们自己必须是穷人。 ”1952 年,她在加尔各答的一座寺庙旁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 ,让那些垂死的贫民在弥留之际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这一举动惹恼了寺庙的和尚,他们扬言要杀死这些垂死者。特蕾莎修女用身体挡住大门,大声地说:“你们要杀就杀死我吧。让这些垂死的人平静而尊严地去死吧。 ”说着,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她无所畏惧的气概震慑了闹事者,和尚们没趣地走了。到 80 年代末,大约有 3 万名身患不治之症而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日子。当有人问“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很吃惊,因为这样的提问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特蕾莎修女到处奔走呼号,并将教皇保罗六世访问印度期间赠给她的
16、一部高级轿车卖掉,成立了加尔各答唯一的麻风病防治中心,开始大量收留麻风病人。在贝鲁特的战区,在埃塞俄比亚的饥民区,在非洲艾滋病蔓延区都留下了她衰弱而坚定的身影。她甚至只身到科索沃交战区解救被围的妇女儿童,交战双方听说特蕾莎修女进入战区,立即停火,待她带走妇女儿童,双方又马上开火。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消息后说:“连我也做不到的,她做到了。 ”她创建的组织所有的钱物都是人们捐赠的,并无偿提供给贫病无力的人。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把钱捐给她,到她逝世前,她的组织有四亿多美元的资产,有 7 000 多名正式工作人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 115 个国家,管理着 543 个收容站
17、、孤儿院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换洗1979 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在颁奖仪式上的即兴讲话中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我只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我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 “没有所谓集体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人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在我而言就是基督,她是那时那刻世上唯一的人”在颁奖仪式上,特蕾莎修女还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她对主持者发出了真诚的呼吁:客人们能否不享用例行的盛宴,把盛宴的费用捐给她的组织。因为这 100 多人享用的盛宴,可以让 1 500 名加尔各答的穷人吃一天饱饭,结果出席颁奖仪式的人一致同意
18、取消宴会,把节省出的 1 700 美元赠给了特蕾莎修女,她所获得的奖金也全部做了慈善基金。特蕾莎修女 18 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 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屡次当选。2009 年 10 月,特蕾莎修女被诺贝尔基金会评为“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最受崇敬的获奖者”(共 3 位,另外两位是马丁路德金和爱因斯坦 )。大地上远处有个修女,她穿梭于又臭又脏的废墟,与那四季踏遍天涯海角,含泪说着爱要爱到心痛。香港歌手郑秀文的名曲加尔各答的天使 ,将特蕾莎修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道德的天空2特蕾莎修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格?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答案】有爱心,有悲悯情怀,有奉献精神;谦虚博大的
19、情怀,不求个人荣誉(语言) ;坚韧顽强的精神(奔走呼号 );英勇无畏的精神(斗和尚,赴战火中领人);生活简洁朴素,不追求个人享受(日常生活)。( 任选三项即可,其他概括,只要文中有表述亦可)高频考点三、筛选整合有关信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画家荣宏君王海珍站在北京 2011 年岁末的街头,荣宏君自己大概已经想不起初来的心情了。有兴奋,也有茫然吧!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有一个胸怀远大的抱负,有深浅莫测的前程,还有一颗跃跃欲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峥嵘之心现在,心情渐渐平静,安和。步履渐渐放慢,稳定。长期在传统文化、词章翰墨的浸润下,古意隐隐散发。那个从鲁西南偏僻农村走出来的懵懂
20、无措的年轻人,已经在这个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稳稳地走出了一条路那个自十岁起便拿起笔在土墙上胡抹乱涂的小孩,已经将他的梅花画送进了人民大会堂,赠送给了多名国外友人。荣宏君,你现在是名人了呢,这句话,在家乡人的酒桌上常被提起,并成为祝酒的下酒菜,当事人却只是憨憨地笑,诚恳之极。山东鲁人的厚道、耿直,一直未曾有变。这么多年,一个人,无亲无故,无组织无单位,游离在体制外,以笔墨为生。靠一双手、一支笔、一砚墨,单枪匹马,一路走来,也真是不易。现在回望仿佛显得太早。 “经历的有些事,到了我七八十岁时再细细咂摸吧!”荣宏君在傍晚的灯光下微笑。他早已学会了不抱怨。外面,寒星泛起,黑夜的幕布拉开,回忆漫溢上来他经
21、历过的苦涩,因有现在的甘味,便也不再都是苦。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很多攀越人生高峰,揽人生胜景之人的感慨,也更像是他的人生写照他画梅,一株又一株,傲雪的梅,凌寒的梅,孤倔的梅,画里有他的人生,真实贴切。他的成长是一部曲折的励志剧,是实实在在的真人演绎,无人可以代替。幼年,父丧家贫,高中毕业,北上求学,长子之责,看到家中重负,不得不辍学养家。对外说起,一句轻描淡写带过,自己的生活,却是一日日苦捱过来。在画作没有市场之前,为谋生,他摆过书摊,开过饭馆,但他却学不来生意人的精明。骨子里面是文化人,即便是摆书摊,也要自己喜欢的书才行,没人光顾时,看书,有人来时,还是看书,天生读书人。生意自然是失败。“陈年旧
22、事了,不提也罢。 ”他摆摆手。想过离京,回家守着几亩薄田,却心有不甘。内心深处对书香的渴望,如波浪在胸中翻涌。再穷,也要读书。拿起儿时练书法的毛笔,朝书香迈去。幼年练习书法的底子与爱好绘画的基因结合起来,铺陈了最初的书画道路。一上手,花鸟虫鱼,都画,后来遇到国画大师关山月,一语点醒梦中人:你的绘画根基很好,每个都想画好,不容易,不如专攻一项。醍醐灌顶,他想起幼时土墙的梅,想起失学时院子里独放的腊梅画梅。他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梅,中国人眼中的“四君子”之首。梅花有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婉约、凄美,又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傲雪、凌寒、不畏严冬的奇志。路渐渐清晰起来。现在,荣宏君的梅已经作为国礼走
23、出了国门。2008 年 10 月,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德国时,他的大幅作品梅在德国总统府当着数百名中德青年代表的面,被赠送给德国总统默克尔。默克尔与梅花两看相悦的微笑瞬间被镜头捕捉。回国后,有友人替他惋惜:荣君,怎么没与默克尔合一张影呢?机会难得啊!他只是眉眼舒展地笑。“尽管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但是因为找到了青联这个组织,也算是享受到了组织的关怀,能让我的画作走出国门。 ”荣宏君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未有言及的是,文化人无体制、无单位的苦。比如,办护照,办签证,他要回山东老家,到处去开证明这是显性的。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无保障的以后,以及有些只对体制内人开放的机会还好,他心胸豁达:“如果曹雪芹在体制
24、内,他也写不出传世巨著红楼梦 。 ”有自嘲,更是激励。 “无体制藩篱的一个好处是艺术创造更自由。 ”没有体制的保险箱,那就自己去建造,内心有紧迫感,更能诱发创造力。“愈来愈觉得,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 ”荣宏君感慨,研读史书是修为,做人是修为,胸怀是修为,而这一切,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绘画是内心的展现,胸中沟壑,气韵流动,一切都在画中。3 “梅花香自苦寒来” ,荣宏君经历的 “苦寒”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并说明。【答案】家境不好。幼年,父丧家贫,不得不辍学养家。生意失败。在画作没有市场之前,摆过书摊,开过饭馆,但都以失败告终。文化人无体制、无单位的苦。办个护照签证也要回趟老家到处去开证明,无保障
25、的以后,以及有些只对体制内人开放的机会。高频考点四、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布衣:我的父亲孙犁 ,三联书店刚刚出版,我很喜欢。孙犁前半生在人性恶中发现人性美,教人感恩,让人间充满爱;孙犁后半生,发现人中有兽、人性有恶,有内斗的残酷、丑恶甚至罪恶,忍看朋辈成新鬼,孙犁愤怒了。孙犁是最爱人尊重人、最有艺术良心、最看重性灵、最布衣和善、最低调漫不经心却直逼人心、最老辣、最不图虚名而对美学信仰毫不动摇的文坛巨擘,是经过残酷的战争洗礼和更残酷的炼狱洗礼,成为中国革命文学史上以真文学独步文坛的第一人。尽管革命越彻底、主流批评越是对孙犁不屑一顾,学孙犁者却大有人在,学孙犁的“荷花神韵”
26、,学孙犁的真和爱,学孙犁的怨、怒、恨,特别是学孙犁诗化的语言,但学着学着走了样,殊不知“意态由来画不成” ,正像贾平凹说的:“孙犁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 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 ”默默学孙犁而得其神韵的,我和孙犁研究专家我的弟弟阎庆生异口同声,指认徐光耀!但徐光耀主要学孙犁的后期,因为孙犁的身上还有鲁迅的骨血。(选自文汇报 只有一个孙犁 )4文章第段连续用了七个 “最”字,使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连用七个“最”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加强烈地.突出了孙犁朴实的人品、高尚的人格,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解析】
27、从七个“最”字连缀的语句看,是排比,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这几句话又是对孙犁的高度评价,可以结合评价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高频考点五、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1943 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1941 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 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
28、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梅贻琦的风度令人难忘者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梅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极有绅士风度,平时总穿得很整齐,永远拿一把长长的弯把雨伞,走起路来非常稳重,甚至于拉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 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 65 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
29、曾流泪颔首” 。1962 年 5 月 19 日,梅贻琦溘然长逝。蒋介石特颁 “勋昭作育”挽额一方,副总统陈诚送的挽联是:“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 ”梅贻琦的墓前广植梅花,刻石“梅园” ,为于右任所书。清华海内外校友,每到新竹必去祭拜。当地人士每日清晨也去凭吊,十年如一日,成为新竹一景。教育家蒋梦麟曾说:“中国崛起于近代文明国家之林,(梅贻琦) 厥功之伟,莫之与京 (争强比胜)。 ”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节选自梅贻琦:是“寡言君子 ”,也是治校大师)5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皆为引用,请分析其作用。【答案】引用何兆武的
30、话突出梅贻琦即使在非常时期也极具绅士风度。引用蒋梦麟对梅贻琦的评价,突出梅贻琦在近代历史上的巨大功绩。两处引用都从侧面丰富了传主形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高频考点六、体会传记的选材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碧海蓝天林徽因韩石山谈林徽因,应当抱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不能光想着她多么的美丽,还应当想到她多么的高大。这个人物,绝对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种敬仰。假设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中国的杰出的知识女性,在碧海蓝天间,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感到亲近,感到震惊,也迎着她走过去,然而,不管她怎样不停地走着,也不管我们怎样不停地迎着她走着,我们永远也走不到她跟前。在一篇文章中,她的儿子梁从
31、诫说:“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所有这些在她那里都已自然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而绝无矫揉的痕迹。 ”她的好友费慰梅在为一本林徽因文集写的序言里说:“当我回顾那些久已消失的往事时,她那种广博而深邃的敏锐性仍然使我惊叹不已。她的神经犹如一架大钢琴的复杂的琴弦。她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个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 ”但我以为,这样的评价,还是不完全的,即使把她惊人的美丽,高雅的气质包括进去,我也觉得远远不够。1944 年 11 月
32、,日军北上进入贵州,有直扑四川之势。林徽因做了最坏的准备。抗战胜利后,梁从诫问妈妈:“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到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林徽因告诉儿子:“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儿子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林徽因握住儿子的手,仿佛道歉似地小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 ”每次看资料看到这儿,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才是忠肠侠胆,这才是高风亮节,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品质,这才是读书人的气节!1946 年 7 月,林徽因一家就随清华大学的教授,一起乘飞机回到了北京,住在了清华园里。北京解放前夕,她是很兴奋的。有的教授离开
33、北京去了国外,林徽因在和一些老师学生谈话时曾说:“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 ”后来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设计国徽,一起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只是夫妻两个人,决然没有想到,正当他们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时候,历史和这个优秀的中国女人开了一个玩笑。她青年时代的志向是“掌握西方牢固建造理论,使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历时更久一些” ,而历史偏偏让她目睹,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楼,街道上的牌楼,却在她的眼皮底下,被一段一段地,一个一个地拆掉了。坚固的没有建起来,本来已够羞愧的了,而原有的,虽不坚固却也辉煌,已经耐了几百年怎么也还能耐它几百年上千的古老建筑,没有毁于八国联军,没有毁于日寇侵华,却在自己原先满寄了希望的共和国时代,像风刮一样地从她眼前消失了,这才是让她心如刀绞,生不如死的事情。这才是历史开的天大的玩笑!1955 年 4 月 1 日,林徽因去世。逝世前她拒绝吃药。深夜弥留之际,梁思成过来为妻子送行,放声痛哭,喃喃自语:“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梁思成说错了,受罪的不是妻子,而是他。梁思成活到了文化大革命,备受凌辱,于 1972 年在寂寞中去世。什么都不说了,发生在公元 1950 年代前期的“北京城保卫战” ,两位守城名将,或者说保城勇士,是彻底失败了。不管过上多少年,多少代,只要人们知道中国北方有个叫北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