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备案号: DB 51四 川 省 ( 区 域 性 ) 地 方 标 准DB 511900/T 302015代替 DB511902/T 2-2015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巴中市川明参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巴 中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511900/T 302015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产地环境条件 15 栽培管理技术 26 采收及采后处理 47 生产质量管理 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川明参周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7DB511900/T 302015I
2、I前 言本标准由巴中市农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监督技术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巴中市农业局经作站、巴中市恩阳区经作站、巴中市巴州区经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艳红、米亚东、卢庆云、彭光福、陈林、章小平、张慧敏DB511900/T 3020151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巴中市川明参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 标 准 规 定 了 巴 中 市 川 明 参 的 产 地 环 境 条 件 、 栽 培 管 理 技 术 、 采 收 及 采 后 处 理 。本标准适用于巴中市川明参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M 22001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DB 51336-2003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DB 51337-2003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 51338-2003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DB51/T 6022006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川明参DB511902/T 22012 巴州川明参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 年四川省卫生厅编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川明参 Radix Chuanmingshinis Violacei伞 形 科 川 明 参 属 植 物 的 干 燥 根 。
4、3.2 种栽带芽头的种根。3.3 坏老壳即苗头黑色、无芽孢的苗子。4 产地环境条件DB511900/T 30201524.1 环境条件应符合 DB51/336 的规定。4.2 气候条件年 平 均 气 温 15 18 , 年 日 照 时 数 1000h 1500h, 年 降 雨 量 800mm 1120mm, 无霜期大于 250d 的区域种植。4.3 土壤条件海拔 400m800m,沙土或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pH6.5pH7.5。5 栽培管理技术5.1 种子培育和采收5.1.1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为主。5.1.2 选留良种选播种后第三年(移栽后第二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5、单株留种。5.1.3 种子采收播种后第三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小满至芒种),果实由绿色变为棕褐色,果实饱满、棕褐色、紫红色、轻柔时成两半,茎杆将近枯萎时,将带有果实的茎割回摊放在阴晾处,切忌在阳光下晒干,以免造成“哑种”,6d7d 后选晴天将种子揉下、脱粒、簸净、阴干,在阴晾干燥的环境下贮存。注意:种子成熟时适时采收。5.2 播种育苗5.2.1 播种时间8 月下旬(处暑前后,最迟不得超过白露),过早温度过高易死苗;过迟当年苗小、苗弱不壮或不易发芽,出苗不整齐。5.2.2 播前准备先深翻土地,清除草根、石块,翻耕耙平整细,作宽 1.3m1.5m 的厢,育苗地每 667m2匀施腐熟的人畜粪
6、水 1500kg1800kg。5.2.3 播种方法5.2.3.1 撒播DB511900/T 3020153每 667m2用种量 10kg。人畜粪水把土面发湿,待粪水渗入表土时,将种子与细沙土反覆拌匀后均匀撒于厢面,撒适量草木灰后(以不见种子为度),依次盖 1cm 细土、2cm 碎青草,薄盖作物秸杆(以保温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出苗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揭去作物部分秸杆,待到苗高 3cm 左右时,才揭去全部秸秆(既利于生长,又可防止烈日曝晒)。5.2.3.2 条播在整好的厢面上按 23cm27cm 间距开横沟,沟深 3cm6cm,每 667m2用种量 5kg6kg。施入人畜粪水后,将种子与通过发酵的
7、草木灰拌匀后均匀撒于沟内,依次盖 1cm 细土(稍低于畦面)、2cm碎青草,薄盖作物秸杆于种沟,出苗时揭去作物秸杆。5.2.4 苗期管理苗齐后人工除去杂草,在幼苗两片真叶时追施第一次肥,12 月下旬追施第二 次 肥 , 次 年 2 月 下 旬追 施 第 三 次 肥 , 每 次 每 667m2施 腐 熟 清 淡 粪 水 1000kg 1500kg, 不 宜 过 浓 , 以 免 伤 苗 , 每 次 追 肥 前 , 拔除 杂 草 。 次年 6 月上旬(夏至前后),幼苗地上部份枯萎时,用沟中细泥土盖根基部约 3cm 厚,防止曝晒抑制杂草,以利植株正常生长,否则成“乌龟头”,不长根。同时防止人畜践踏,注
8、意排水,培育一年,便可移栽。5.3 栽种5.3.1 时间次年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处暑至白露)。5.3.2 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前作未种植胡萝卜、香芹、香菜、川芎、柴胡、防风、白芷、川明参等伞形科作物或轮作 2 年以上的沙质壤土。每 667m2施腐熟农家肥 2500kg3000kg 和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30kg 作基肥。深翻土壤,作宽 130cm140cm 的厢,厢沟深度 30cm40cm,厢面垒成瓦背形。平地隔两厢开 70cm80cm 深沟,山地开好背沟和环沟。小块地可不开厢。5.3.3 移栽5.3.3.1 起苗阴天将带芽头的种根挖起,起苗时注意不要把根挖断、挖伤,并逐一检
9、查,选除“乌龟头”、“坏老壳”。按长短、直径大小0.5cm、0.3 cm0.5cm、0.3cm 的标准分级打捆,放置于阴晾湿润处,上面撒少量泥沙保湿。运输途中要避免风吹、日晒、重压、沤烂、洒水、发热和机械损伤,保持芽苞新鲜。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5.3.3.2 栽种方法按行距 20cm25cm 开横沟,沟深与种栽长度相适应,以放入种栽不致弯曲为度。在沟内施清粪水后,待粪水稍干后按分级单株栽植,株距 5cm7cm,每 667m2植种苗 50000 株左右,芽头向上,根系DB511900/T 3020154须舒展平直,填土压实,再在芽头上覆松土 3cm4cm(注意不让根头露出)。栽完第一沟再栽第
10、二沟。5.3.3.3 覆盖栽种后,在厢面上铺盖 5cm8cm 的草或作物秸杆,保持湿润,以利出苗,出苗时揭去覆盖物。5.3.4 田间管理5.3.4.1 中耕除草栽植后及时人工除草 2 次3 次。第一次在 11 月12 月苗高 7cm10cm 时,第二次在次年 2 月上旬(立春前后),除草时宜用小锄浅锄,避免伤害幼苗;株间杂草用手拔除。5.3.4.2 追肥结合除草施肥,根据苗情酌情追施清粪水肥、少量氮肥、硫酸钾型复合肥。符合 GB51/338 的规定。5.3.4.3 打苔疏花留作种的植株在移栽第二年后不打苔,但要除去杂株、病株、弱株、早抽薹的;不留种的在生长期间当花苔刚抽出时,及时打苔疏花,以促
11、进根部生长。5.4 病虫害防治5.4.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条件,保持药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确保川明参产品的安全性。5.4.2 病虫害种类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根锈病、菌核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食心虫、凤蝶等。5.4.3 防治方法5.4.3.1 农业防治 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理间作、合理密植、合理修剪、及时采摘、适时排灌等。5.4.3.2 物理防治大力推广人工捕杀,或应用灯光、色板诱杀等技术措施捕杀药园害虫。5.4.3.
12、3 生物防治 DB511900/T 3020155通过药园生态建设,建立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系统;使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或化学性诱剂对药园害虫进行防治。5.4.3.4 化学防治 加强川明参病虫的测报;不应施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合理交替施用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用量,确保用药安全间隔期;采用低容量喷雾推行点治或挑治。符合 DB51/337 的规定。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6 采收及采后处理6.1 采收时间播种后第三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清明节前后。6.2 采收方法去 茎 , 深 挖 40cm 50cm, 将 根
13、部 挖 出 , 去 掉 泥 沙 , 齐 芽 苞 剪 去 叶 柄 , 即 成 鲜 川 明 参 。6.3 采后处理在采后处理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残留量应符合 WM 2-2001 标准。川明参初加工共分为五个环节:(1)洗:将鲜川明参除去泥沙等杂质、洗净备用(陶洗时,可将川明参放于竹筐、竹背或滚筒式篓筐内,用水边冲边摇,也可将竹折放于水中,将川明参倒在竹折上,搓洗);(2)刮:用玻片、竹片不锈钢刀片或不锈钢脱皮机去除鲜川明参外面的粗黄色皮,也可用粗糠壳搓至白色(最小的可以不刮皮),分为大、中、小三级,在水中洗净,使表面光滑,外型美观;(3)煮:将洗刮好的川明参放入沸水中煮 1min2min,当颜色由白
14、色变黄白色无白心,能盘成圆圈时,立刻捞起;(4)漂:将刚捞好的川明参迅速放入清水中浸漂 5 min,使其冷却,防止过熟;(5)晒:稍晾干后,摊放在晒席上或用小绳、篾条、竹签将漂洗好的川明参穿头悬挂在阳光下晾晒。若遇阴雨天气,要立即炕干、烘干(温度由低缓慢升高,最后控制在 60-70,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油条,温度过低烘炕时间长不利于水分蒸发)否则变色发霉。当含水量11%时即可(严禁用硫磺熏蒸)。6.4 干参质量符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的规定。以身干,无泥沙、杂质,无虫蛀、霉变为合格;以条粗大,质坚实,外皮黄白色,断面半透明,菊花心明显的为佳。6.5 包装及标签选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15、。用干燥、洁净的编织内袋装于竹筐内,顺直装放,上面加盖封严实。包装上注明:品名、数量、规格、等级、产地、批号、加工日期等项。6.6 贮藏与运输DB511900/T 3020156存 放 在 清 洁 、 阴 凉 、 干 燥 、 通 风 、 无 异 味 的 仓 库 中 , 室 温 贮 藏 , 相 对 湿 度 70 %。 运 输 工 具 必 须 清 洁 、干 燥 、 无 异 味 、 无 污 染 , 严 禁 与 可 能 造 成 污 染 的 货 物 混 装 运 输 。7 生产质量管理7.1 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各 川 明 参 基 地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所 需 的 肥 料 、 农 药 、 种 苗 一
16、律 在 农 产 品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监 督 下 , 由 各 基 地乡 镇 、 村 社 、 中 药 材 专 业 合 作 社 、 统 一 组 织 , 分 户 造 册 登 记 , 统 一 发 放 到 种 植 农 户 。 各 川 明 参 基 地 村 社 、中 药 材 专 业 合 作 社 、 种 植 大 户 建 立 投 入 品 入 出 库 登 记 管 理 制 度 , 记 录 档 案 保 存 期 为 3 年 。7.2 建立健全川明参生产基地的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各 基 地 乡 镇 、 村 社 、 中 药 材 专 业 合 作 社 按 照 一 乡 一 档 , 一 村 一 薄 , 一 户 一 卡 、 建 立
17、 生 产 档 案 , 将 种植 时 间 , 施 肥 和 施 药 时 间 、 种 类 、 数 量 、 次 数 , 除 草 时 间 、 次 数 , 鲜 参 采 挖 时 间 、 产 量 等 如 实 记 录 清 楚 ,记 录 档 案 保 存 期 为 3 年 。7.3 开展川明参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定 期 或 不 定 期 对 川 明 参 企 业 、 中 药 材 专 业 合 作 社 、 药 农 进 行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知 识 培 训 。7.4 开展监测对 各 川 明 参 基 地 产 地 环 境 进 行 定 期 或 不 定 期 监 测 。DB511900/T 3020157A A附 录 A(资料性附
18、录)川明参周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年度月份 物候期 管理内容 病虫害防治及安全间隔期8 播种 育苗地 667施腐熟农家肥 1500kg,耕翻后播种育苗。 土壤用 5%生石灰水消毒。9 播种 继续播种。出苗时及时揭去覆盖物。10 苗期 当苗有两片真叶时追施清粪水一次。11 苗期 苗圃除草。第一年12 苗期 苗圃追施第二次肥。667施 1500kg清粪水。23%络氨铜 1500 倍防治苗期病害。安全间隔期7d1 苗期 苗圃除草。2 苗期 苗圃追施第三次肥。淋灌 46.1%氢氧化铜 WDG 防治根部病害。安全间隔期7d3 苗期 苗圃除草。4 苗期 苗圃除草。喷 68.75%恶酮猛锌防治菌核病。安全间隔期
19、7d5 苗期 苗圃除草。6 苗期 夏至前后,根头盖土 3cm 厚。防止人畜践踏。7 夏季休眠 定植前土壤深翻、施肥、开厢。用 40%乐果 800 倍或 5%吡虫啉 2000 倍防治蚜虫。安全间隔期10d8 栽种 中下旬开始移栽,覆盖稿杆。 食心虫防治: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留种地在谢花后喷施果实。安全间隔期10d9 栽种 上旬继续移栽,出苗时揭去遮盖物。10 田间管理 揭去遮盖物,防止人畜践踏。凤蝶防治:用 5 %吡虫啉2000 倍喷施叶片。安全间隔期10d11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第二年12 田间管理 第一次追肥。1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淋灌 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防治根部病害。安全间隔期7d2 田间管理 第二次追肥。3 田间管理 割苔,下旬开始收获。4 收获加工 鲜参收获及产地加工。喷 68.75%噁酮猛锌水分散粒剂 800 倍防治菌核病。安全间隔期7d5 选留良种 选留长势健壮的植株留种。 花期喷 0.3%的硼沙溶液。安全间隔期7d第三年6 种子采收 小满至芒种间,果实变为棕色时采收留种。注:加有适合无公害川明参生产的高效、低毒、无残留新型生物农药应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