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1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taisha.org 2004-06-04 22:57:49 作者:silentwings 这是一篇阐述 GRE阅读的秘籍,其中大多得益于我先师的经验与我自己的感悟,我在其中的许多看法因为人为及条件的限制,有所保留,希望大家谅解。我将在下面向大家介绍阅读的修炼之法。 阅读,向来是 GRE考试及其他出国考试的一大杀手锏,其中以 TOEFL最易,LSAT 最难,但是先师在秉承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修得阅读之最高境界,GRE 阅读一个 SECTION中的 11题(一长一短)连作题加读文章控制在12 分
2、钟左右,且全部解对;LSAT 阅读一个 SECTION在 30分钟内作完,且大都全对,故本人不惜牺牲一切与之一心向学,始有今日之造化。阅读本是一种能力,实力是根本,技巧是辅助,没有实力技巧再多也无用。下面笔者负责任地对大家说,阅读在现场读懂到全部解对题目是完全可能的,这点大家一定要树立信心,而且 ETS给的时间一定是够的,在现场感觉不够是因为很多人的阅读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ETS 设定的那个高度,就此而言,GRE 就是一种水平区分的挑战,认识到这点,那么我想大家对于我着重从实力上的快速突破的方案应该有了一种清醒的认识,很多 G友谈到的在现场由于时间关系导致什么技巧也来不及用案例就是最好的例证。
3、阅读的最高境界读思想(Read Thoughts),即只有作者的思想在你的心中流淌,而完全不受英文字句的羁绊,宛若作者面对面地与你用最熟悉的语言交流思想,他的主题细节你都明了于心,解题几乎不用做什么定位。要做到这点似乎不可能,我也这样认为过,但是如我前述,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并不是我们一定要有这种水平才能考高分,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因而下面我开始用大家最好理解的杨鹏老师的阅读五境界及他的成名绝技“集中突破法”引出我的主题。 阅读的五个境界 (1)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文章读不懂,单词不认识,文章套路不清楚,解题无从入手。 (2)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对文章的套路把握不好,作者的重心
4、把偏,观点看反, 直觉就一篇文章自以为看懂,其实没懂,而把题目作错。 (3)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bottleneck)11 题作对6、7 题,原因主要有4:速度不够快,时间压力下能看懂的东西看不懂;抽象词不理解,造成大量的似是而非的理解; 答题技巧不够;看不出行文的逻辑关系及行文呼应。 (4)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11 题解对9 题以上,但是时间还是紧张,但是感觉与前面大相径庭,主要有三个变化:再读以前的文章,发现内容大变;一开始作对的主题题型现在反而解错,当再解对时正式进入第四阶段;选项的正误敏感性已经有了直觉上的认识。 (5) 我终于失去了你到达最高境界,但前提条件是你已经走出了 GRE考场的
5、大门,当你沮丧的要丢掉所有资料的一刹那,若你重新翻开最难的一篇阅读,再静心一做的话,你会发觉你突然终于全部作对。 在这里,我不得不对这个最高境界作出纠正,事实已经让我可以负责地说在考前将题全作对是完全可能的,只要你有决心,突破孤独,失败,屈辱的门槛就一定可以实现,笔者今天正是站在这个高度说出来,心里负荷着相当重量的压力及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如果你们中有人有这个决心,那么这个“无底洞”也会被你看穿。 GRE阅读=GRE+阅读,GRE 其实就是“逻辑”的代名词,语文只是借助英文的媒介在考察你的逻辑洞察力,这点大家都很清楚,数学很少要你死算得出,也是考你的逻辑敏锐性,写作更不必说,而阅读就是实实在在
6、的“读英文”能力,所以认清了GRE 阅读的本质后,解决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很多考生都是在第三境界受阻,笔者称之为bottleneck,可谓形象,这个阶段的突破就要文武相生相克,由于便于大家的理解与接受以及我个人所作过的部分承诺,这里就依托广为人知的“集中突破法”来解析阅读的修炼途径。突破瓶颈,我们需要两本书:N04NO9 及 LSAT全真阅读分册。前面的一本书大家都很熟悉,尽管是老题,但是你要知道这是 ETS出来的东西,答案是无争议性的,而且题目编辑的是迄今为止最规范的参考书,其他什么新东方的全真试卷都是 garbage!所以我以个人经历感悟发誓,研究透 NO题 84篇阅读,你就进入了阅读中的一
7、个全新境界,你全部作对的信心也是从这里起步的。那么如何去研究呢?容我慢慢道来! (一) 阅读的习惯及阅读的“雷打不动”的金科玉律 对付 GRE阅读难度层面上的阅读,永远都是先读文章后解题,而且读文章时间或 SECRET GARDEN的专集来听,这时什么烦恼都没了。好,告别了你的爱人,朋友,兄弟,现在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面对 GRE阅读,开始解剖它。为了达到高速度,高效率原则,我在下面切实让每个字都让大家感到有用! 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31文章套路: (1)新老观点:首段先提出老观点,多以 traditionally, some 什么学者,most 什么学家,或者时间
8、上的过去时态(与recent, contemporary相对立)来引出,然后来一个However, nevertheless, yet, unfortunately, regretful, pity等引出新观点。 注意这里我们立刻在 3秒内判断出是该类型后,迅速反映 TOPIC在However 之处,主题题的答案就是新老对比,辞旧迎新,定位关键词:对比的对象(文章的主体事物) ,新旧的交锋(comparison, contrast等) 。但是注意若是问作者态度题,那么我们现在应持保守态度,千万注意,在后半部分作者可能会给出削弱证据,甚至否定!所以,我们不要 make a hasty gener
9、alization!另外,我们立刻反应两种观点 “强对比,互取非”!有时作者会列出几个老观点,几个新观点,但最终记住:永远只同意一个新观点,比如经典 NO题范文 phytoplankton 与 zooplankton,所以要抓住最后作者同意的那个,要作到“不见真佛不磕头”! 注意:不要去刻意去背诵所有出现过的判断类型标志,或是转折词,看的多了也就熟了,我们是去识别而已,就象我们都可以在路上很容易识别出一个 dazzling girl,尽管我们中很少有人能够合理说出“美女”的 standard是什么,但我们一看到,就大呼:“美女!”说是迟,那是快,立刻反应她与周围的恐龙是“强对比,互取非”的关系
10、,然后毫不犹豫朝她奔去! (2) 现象解释型 :这种题型考逻辑 organization最简单,永远是 a phenomenon is presented, following several opinions/explanations , 所以这类题往往难在细节题上。那么,解决方法就是分层!这种文章条理很清楚的,即使在复杂冗长的 LSAT阅读中也不例外,如第二套的Passage3 关于adaptive responses 的经典解释型文章,一旦分了层,定位方便很多。首先现象提出句单独一大层,以下各理由各是一小层,如果这些理由是并列的,那么它们之间是无交集的,于是就某个理由考细节时,选项中出现
11、其他理由中事物的必错无疑。作者的态度,如果没有明确的“情态形容词或副词” ,那么考态度永远是“objective”! (3) 结论解释型 :首先提出一个 assertion,后面没有 However等转折词,即为该类型。这类题注重作者对各观点的态度评价,而自己的意见观点永远在最后!这里由于是解释性的观点,各门各派都会玩尽花样,拿出举例,正反之辩,分类等段来引你相信,那么太好了,举例处考 EXCEPT,罗马题;正反之辩考取非,分类细节推断,此时拿出自己在集中突破中的经验公式与直觉作好准备,ETS 的傻瓜们要上钩了! (4) 问题解决型 :出现 problem, puzzle, difficult
12、y 等,或是一个设问形式,那么问题解决型来了。比如国内题中的环保文章,开始列出许多方案,最终能有的推翻了,少有的保留了下来,记住: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赞同采用的方法最终一定是玩完了的那种,而似乎不可思议的方案最终获胜。注意为什么获胜的细节,其他方案玩完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至少对是哪个方向上的失败有印象,这样这点印象足以让你免去定位就将答案选出,这种题一般为细节题和取非题。克服了该失败,就是成功的,实现取非答案功能。 2固定思想(cynicism):这是 ETS的弱点,但是我一向觉得在现场去想这些无多大价值,如果你实力达到突破后的境界,那么这点无用。但是许多人视之为救命稻草,我认为太
13、不值得。我说一下为什么: (1) 文学评论:作者一贯坚持从纯文学角度去判断,不要用宗教及政治来掺入。 (2) 社会现象:反对激进革命思想及马列主义及从人性(mentality, ideology)的角度去判断。(3) 生命科学:反对进化论(Darwin),主要是自然选择,反映在取非题上。 (4) 新材料,新技术:褒扬态度,偶有缺陷不影响总体正评价。(5) 环保问题:焦虑,关心,现在还在努力,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 (6) 女权主义:一定值得研究,不会完全解决,给予尊重关注。作者喜新厌旧,传统意见不会持正评价。 这些东西是ETS 的思维定势,但是对我们解题帮助不大,ETS 出题的公平性原则让我们永
14、远从文章本身出发,而不从任何文化背景入手,那么难道我们知道了这些,在看到女权文章立刻就能大胆的跳过主题首段去读下面的细节吗?不可能!因为我们不会相信我们的这些单薄模糊的概念去放弃最关键的部位,而一旦读了,我们就有了崭新清晰的概念体系,原来的这些也就被覆盖了,所以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一种 placebo而已!所以大家不要对这些抱什么多大的希望,想不看文章搞定阅读!我们切实要求掌握的东西少的可怜,但是工夫一定要下透,火候要足,除了上面的文章套路,要掌握的就是下面的题型解题技巧。 3解题技巧: (1) 主题题:一般在第一题,也会在中间2,3 题,出现在末题的几率很少,解题方法就是从中心词(论述对象)
15、 ,配合TS(往往在首段出现,记住“从前不从后” ,以前的主旨为准) ,有时还要将下面的细节段落的层次关系概括考虑入内,得出答案。如果大家在突破时边读边想的话,该题花不了15 秒就能看出,然后用以前积累的错误项的标志来“审核” (注意永远不要用“排除法”来解这种题,否则浪费的时间是无法弥补的!) ,哪些标志呢?主要记住细节段中的举例事物,唯一性,绝对性词汇就行了! (2) In order to题型:注意直接出现 in order to字样及可能出现的“变体” ,判断方式为该题问的是一种“因果联系” ,及作者提到A 是为了什么,这个 A可以是例子,或是一个论证细节等等,那事不疑迟,立刻从题干的
16、事物出发回原文定位,然后迅速判断此层面的逻辑关系,然后决定是向上还是向下找几行,找到那个原因,提取“中心词” (有显著特征的词)然后在 5个选项中识别出来,填上答案,不出 30秒。 (3) 作者态度题 :回忆问及的事物是否给过“情态形容词或副词”修饰过,注意是“回忆” ,对于这类词前面我已说过要特别注意留心,诸如 unfortunately, regretful,等自己在突破中应该已经有所发现,很多书上还举出动词,诸如misrepresent, misidentify等,这种词一出现大家比较看得清,谁都知道是否定,但是我这里举的就比较隐蔽,单独指出似乎谁都知道,但是在长达几十行的段落中你能注意
17、到这个一带而过不经意的一个小修饰吗,ETS 当然不会蠢得让你直接将其放在所问事物前让你看见,所以你一定要多长个心眼。没有修饰,没有明显的观点倾向,那么大胆的选中性词objective 之类! (4) 细节题:这类题是大家最头疼的,笔者的经验是永远不要从“排除法”上下手,除非是让你直接判断下面哪个选项对或不对,那么没有办法,除了一个一个看,还能干什么呢?但是也不是一个个字看,我们要从“中心词”入手去看,先把五个选项的中心词挑出,即明确了对象,然后认清问及方向,有把握印象的可以大胆排除,没有的一并回原文定位,定位的地点就是那个中心词出现在该问及方向之处,这一步最花时间,而且很可能有的方向是文中未提
18、到的,所以这就是技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4巧的局限性,神仙姐姐也救不了你,现在作对与否的差距就在前面实力提高的集中突破上,如果你见多识广,早有意识,一切思想都烂熟于胸,那么你就赢了,但即使你现在重新定位,只要你前面把握的好,解其他题飞快,剩下时间来解决这里的题,也还是有胜算的,一般这样子最快顺利的话也要用 1.5分钟到 2分钟,这多余的时间就来自前面主题题及in order to 剩下的时间。好,如果是普通细节,一般题干会告诉你第几行,那么回那儿定位,找到最明显的心中答案的“中心词” ,回选项中找出来,不要用“排除法”来,记住用“中心词”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这是快速解题
19、的关键,不要在未想好“中心词”的基础上去看细节题选项,否则你会很容易受 ETS的诱导,其中有太多似是而非的选项,现场你没有我先师那样久经沙场的经验与魄力,你必定死得很难看! (5) 推断题:以 infer为主要标志,有时是细节推断题,那么记住从问及事物的地方找到原文定位,这种题大都要定位,是免不了的,然后从问及事物所在的“单一逻辑层面”做“一步”有理有据的推理,记住一定是“单一层面” ,不要将其余无关的层面引入,推导永远从原文论据出发,不要用“常识” ,往往推导的论据就在所在段落,在定位的上下几行间,要敏锐识别,另外推断时要从所在段的主题讨论去观察,记住该段的TOPIC永远是合法的第一论据或结
20、论。 (6) 取非题:原文出现强对比,或是出现 unless, rather than等处就是取非处,那么读文章时已经守侯多时,此时正中下怀,15 秒搞不定你就无脸见江东父老了!(7) 逻辑结构题 :organization 题,由“边读边记边想”原则的打底,你没有理由找不对答案,我心目中的答案往往与之接近到惊人的地步,我有时怀疑这份阅读题是不是我出的,我的两眼看到的只有正确答案,错误的我总看不见,你说怪不怪! (8) 类比题:往往又臭又长的 5个选项将你吓的在现场足以尿裤子,LSAT 中更是将它常常当“小菜”考,比如第六套的 Passage1就将她放在第一题,你不尿裤子才怪!那么怎么解决呢?
21、我肯定不主张放弃,其实这类题考一种“相似直觉” ,我以前从来都是按照正统的“两点类似法“即找到两个类似特点来一一判断,但是时间的残酷性让我不可能在现场静心来找出这些类似点来一一筛选,我就是靠这种“感官上的形象类似直觉”来解题,这种直觉直接在答案中反映为主体特征词在答案中的重现,比如上面 LAST例子中的题,5 个选项都长达 5行左右,而且句式复杂,对象多样,很难读懂,但我就是根据原文中所问对象后的not significantly 轻松将其在 15秒内选出,所以大家要在集中突破时找到这种感觉。 (9) EXCEP T及罗马题 :若是考列举,不用说了,前面强调的太多了,早知你要出这题,你可以指着
22、ETS 的鼻子说!若是细节题,那么就跟前面我们遇到的细节难题一样困难,这时前面剩下的时间给你的定位提供时间支持,但是罗马题还是友善的,往往只要排到 2个就能找到答案,第三个可以忽略,注意排除技巧!记住,一旦决定要定位,一定要定到位,不要模糊地去判断,很可能一上来的判断就是错误的,结果你就算将下面的判断都弄对了,正确答案早已被你第一步的 hasty assertion给排掉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再做决定! (10) 补充题型:往往让你补出末段的末句,那么记住从所给文章末句的逻辑层面出发,结合该段的主旨,去顺接。很多人认为应该从首段去出发,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如果前面边想的原则贯彻的好的话,那
23、么末句的逻辑层面是否与前联系,怎样联系应该是很容易看到的,很多文章的末句往往是背离主旨的,或是对原来肯定的结论做“惊人的修补” ,根据“从前不从后”原则,我们会发现从这里入手才是最稳妥的,沿着所论述的对象继续下去,我做题时会有一种直觉,如果发现到了文末作者没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我就知道可能要出这题了,这时我会在末段读后的“边想”中对其作出预测,这种猜想很简单,比以前的逻辑题简单不知多少倍,ETS 的出题者做不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定论,所以记住原则是“顺着它的叙述思路下来必然得出什么” ,不要去牵扯更多的东西。 (11) 泛指化题型 :注意题干的问法,定冠词 a, an,及普遍性词汇,答案在文章
24、出现普遍性词汇,诸如 any, every等地方寻找定位,大多在插入语(两个中的成分) ,以及()中的补充说明中,比较简单。 (四) GRE 阅读的训练模式与现场对策 GRE阅读训练主要是在不断移动“平衡点”的过程中提高,一定要掐钟点解题,到了后期,必要时用秒表来精确测量自己的解题速度。一定要培养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最快解题路径,如果到了现场你还在不该定位的地方再重新定位,在不该用“排除法”的地方还在一一排除,那你就准备好下次考试的费用吧!一个定位 15秒,一个排错 15秒,你就错过了解决两题主题题,in order to 题的机会,把不该丢的丢了,无论你是长得有多帅/多美,你都是个失败主义者。
25、 在现场,我们要记住“无我无他”境界,由于阅读总是垫底,所以无论离考试还有几分钟,你都要放松,记住:时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理论,我不懂,但我体会到在考场上,同样是 3分钟,对于一个成熟老练的“枪手”来说,在他的生物钟上相当于58 分钟,而对于许多初涉考场的人来说仅仅只有好象 30秒而已。你不相信,那你有没有在教室上课时痴痴朝着前面美女观望而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大半的经历,那 45分钟才仅仅相当于 2分钟左右,所以即使是你的秒表像定时炸弹一样倒数,你一定要让自己相信 ETS的时间对你而言足够!真的!在考场上 3分钟做 56题长阅读题是绰绰有余的,相信自己的实力,不到最后关头千万不要慌着瞎猜,
26、我可以负责的对全球的G 友这样说。 (五) GRE 阅读的后续工作 操练完集中突破法后,用国内题练习,其中可以参考杨继的GRE 阅读剖析及全真题解读 ,以及 PP3做模考,记住始终要“心平如镜” ,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什么绝望,所有人都经历过,坚持就是胜利,如今千万走出 GRE无间地狱的 G友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一切,希望你也能成功。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关键! (六) 后记 本文之初,内容多有芜杂,而且还有些内容由于实践性如何还未确证,容待以后增补。有什么争议欢迎大家(尤其是美女!开玩笑的啦!)与我探讨联系:silentwings qq:247374145 e-mail: 我本人是一所烂校工科出身,也
27、是菜鸟一个,诚恳希望各位中大牛之士不吝赐教!谨以此文作为自己逝去爱情的泪水的祭奠!“美女” ,尽管最终你还是选择与你那成绩不足我 1/10的老乡而去,使我第一次认识到学习成绩代表不了“优秀” ,代表不了感情的基垫,使我第一次认识到所谓的“奖学金证书” , “三好生证书” ,英语与计算机优秀等一些证书如同废纸,但我不怪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value systems and value clarification,我尊重你的选择,如同尊重我跋涉过的每一个朝暮!谢谢你的绝情,谢谢你的抉择,谢谢自己的坚持! silentwings 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52003年12 月
28、1日夜于丹徒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续二)GRE 阅读最高境界终极(序曲) 原本不想再继续了,太多的狗尾续貂已经让原先比较清纯的思路开始沾携俗华的污垢,但是我在梦的回忆中时时被催醒,更有我的许多诚挚的好友不惜牺牲大量时间和经历,向我垂询阅读之法,尽管我一再推荐他们可以上寄托板块,但是网络不直接交流的劣势使得仅存有限的人坚持并领悟到了极高的境界。刚刚看完一部“经典”影片的续集, 无间道也终于有了第三集,但是我已经失去了原先期盼的惊喜。我开始反而同情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民”来,他想做个好人,但是没有人给过他机会,最后更是陷入了“同事”的围捕算计中。我曾经坐在图书馆的阶梯上一整夜地想对自己失败的薄弱感
29、情基础做过弥补,但是为什么她不给我机会,为什么要一棒将我打入GRE 的无间地狱呢?我只是想在保证优异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稳定的情感展望,我有错吗? 时间:2002 年某天,集中突破前一个月 地点:2 号教学楼8 楼电梯口 人物:silentwings,美女及其老乡 老乡:她现在是我女友了,我想你以后不用再打扰她了! S: 我想跟她单独谈一下,OK? 美女:有什么不好说的,快说,否则我走了! S:我一直想知道我有什么作错了,你不肯原谅我呢?除了那次我赌气要回了我借你的词汇书? 美女:你认为现在问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吗?S,你一直自以为是,靠着自己比我成绩好想拴住我 S:我没有 美女:住口!你其实有什么了
30、不起,不就是什么材料学院的三好生,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吗,什么英语 4,6 级优秀,全国英语竞赛什么破奖,计算机二、三级什么优秀,全国作文什么烂奖牌,还有怎么样,自个美去吧!我不在乎,我差点有什么,我 6级这次过不了,就下次,我不会靠你的,懂吗?我根本就不喜欢你。明白吗?! S:我 understand! 美女:给我说中文!别给我放洋屁!你还有什么话说,没话我走了! S:我 (美女依偎在其老乡怀里,不再回向这边) S:没话了!最后祝你:Doing what you like is freedom, liking what you do is happiness! 美女:我听不懂,走吧,Darlin
31、g! () 时间:半个月后 地点:上海 人物:chimera, silentwings C:你的英语确实不错!难句看上去掌握的不错啊! S:哪里哪里! C:不过实在稍欠火候,这样吧!跟我练“集中突破”吧! S:我久仰你的大名!但是我想看看你到底有多牛! C:我只是靠这个吃饭,没有必要向别人证明什么! S:你知道名声这东西水分很多的,你至少让我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境界吧! C:好吧!我跟你玩个游戏!我们就花 7分钟解一篇65 行 8道题的 LSAT,很宽松吧!OK?要是完不成或作不到全对,我就退出江湖。否则, S:7 分钟?OK! (7 分钟后,一把水果刀斜插在桌子上,旁边搁着一个打火机) C:你自
32、己看着办吧! S:不可能的!你一定作弊!事先肯定作过,一定是这样!我 C:你舍不得的话,我帮你!没有代价的付出,怎么会练得到绝世的功夫! S:不要啊! (啊!?) (别了,家人!别了,我的朋友!别了,美女!别了,我的过去!) (GRE 阅读全真解题之最终幻想版) 刚刚从梦中醒来,全身冲淋了一下,计算机还开着,我知道我还在继续!正如 1年前的那个夜晚一样,一个同样的声音对我说道:“Are you ready? Lets go !” 不同的是他是牛人,我始终是菜鸟,始终! 来自 LSAT全真阅读NO9 的一篇中等难度文章,与 GRE阅读难度相差不是很大。下面我们一起请看题:(强烈建议大家先自己掐时
33、间解一下,然后对照后面我列出的参考标准衡量一下你现在的水平和差距,再跟我一起过这篇文章。OK?Action!)Directions: Each passage in this section is followed by a group of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on the basis of what is stated or implied in the passage. For some of the questions, more than one of the choices could conceivably answer the question H
34、owever, you are to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hat is the response that most 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6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answers the questions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on your answer sheet. Any study of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s that appeared under the ostensible authorship of African
35、 American writers between 1760 and 1865 inevitably raises concerns about authenticity and (5) interpretation. Should an autobiography whose written composition was literally out of the hands of its narrator be considered as the literary equivalent of those autobiographies that were authored independ
36、ently by their subjects? (10) In many cases, the so-called edited narrative of an ex-slave ought to be treated as a ghostwritten account insofar as literary analysis is concerned especially when it as composed by its editor from “a statement of facts” provided by an African (15) American subject. Bl
37、assingame has taken pains to show that the editors of several of the more famous antebellum slave narratives were “noted for their integrity” and thus were unlikely to distort the facts given them by slave narrators. From a literary (20) standpoint, however, it is not the moral integrity of these ed
38、itors that is at issue but the linguistic, structural, and tonal integrity of the narratives they produced. Even if an editor faithfully reproduced the facts of a narrators life, it was still the editor (25) who decided what to make of these facts, how they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what order they o
39、ught to be presented, and what was extraneous or germane. Readers of African American autobiography then and now have too readily accepted the presumption (30) of these eighteenth-and nineteenth-century editors that experiential facts recounted orally could be recorded and sorted by an amanuensis-ed
40、itor, taken out of their original contexts, and then published with editorial prefaces, footnotes, and (35) appended commentary, all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validity of the narrative as a product of an African American consciousness. Transcribed narratives in which an editor explicitly delimits his
41、 or her role undoubtedly may (40) be regarded as more authentic and reflective of the narrators thought in action than those edited works that flesh out a statement of facts in ways unaccounted for. Still, it would be nave to accord dictated oral narratives the same status as (45) autobiographies co
42、mposed and written by the subjects of the stories themselves. This point is illustrated by an analysis of 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interviews with ex-slaves in the 1930s that suggests that narrators often told (50) interviewers what they seemed to want to hear. If it seemed impolitic for former
43、 slaves to tell all they knew and thought about the past to interviewers in the 1930s, the same could be said of escaped slaves on the run in the antebellum era. Dictated narratives (55) therefore, are literary texts whose authenticity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Analysis should reserve close analyti
44、c readings for independently authored texts. Discussion of collaborative text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nditions that governed their (60) production. 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GRE 阅读技巧谈 7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A) The personal integrity of an autobiographys
45、 editor has little relevance to its value as a literary work. (B) Autobiographies dictated to editors are less valuable as literature than are autobiographies authored by their subjects. (C) The facts that recorded in an autobiography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personal impressions of its author. (
46、D)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an autobiography was written should affect the way it is interpreted as literature. (E) The autobiographies of African Americans written between 1760 and 1865 deserve more careful study than they have so far received. 15.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47、the role of the “editor”(line 23-24)is most like that of (A) an artist who wishes to invent a unique method of conveying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a scene in a painting (B) a worker who must interpret the instructions of an employer (C) a critic who must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opinions about a pl
48、ay being reviewed (D) an architect who must make the best use of a natural setting in designating a public building (E) a historian who must decide how to direct the reenactment of a historical event 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applying literary analysis to ed
49、ited autobiographies? (A) The author is adamantly oppos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ry analysis to edited autobiographies. (B) The author is skeptical of the value of close analytical reading in the ease of edited autobiographies. (C)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literary analysis of the prefaces, footnotes, and commentaries that accompany edited autobiographies would be more useful than an analysis of the text of the autobiographies. (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n exc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