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 2017 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初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怀念老作家刘白羽 今年 8 月 24 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2005 年 8 月 21 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 8 月 24 日下午 3 时就传来噩耗。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 89 岁老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 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 1996 年,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那时老人除
2、了腿疾,身体尚好,特别健谈。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 一晃五年过去了。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他已坐在轮椅上。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对 面,显得反差特别大。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
3、。 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每天坚持写 500 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 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 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
4、时间读书、写作。 2001 年之后。逢年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 2004 年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30 年代巴老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学生涯从上 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那天,他让秘书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 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不久,我再去看
5、望他,他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 500 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我记录,帮您整理。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我信誓旦旦 地表示: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 !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支。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他幽默地接了一句:舍命不舍财 !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 ?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是才华的才。我谦虚地表示: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我们非常愉快地告别时约定:过几天我就来。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 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
6、我一套刘白羽文集。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就把约定拖了下来。 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 (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显然雕像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
7、上为人民服务。因此, 他告诫年轻人,要挤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E八段末关于财、才和材的对话,巧用谐音。白羽老正话反说,意思是乐于施才;作者谦虚中有欣慰,意为不才却有幸受才。 ( 2)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 ?请简要分析。( 6 分) ( 3)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 分) ( 4)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白羽老人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本文作者怀念白羽老人时懊恼不已。 这是为什么?请选其一,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
8、解。( 8 分) 【答案】 ( 1)答案: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B D 不给分。 ( 2)答案:笔根不辍,作品丰富,晚年还坚持每天写 500 字,看电视,听广播,听录音;关心关注年轻作家的成长,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珍重友情,常常让司机接朋友到家里坐坐,想念巴金而落泪;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戎马一生,慈祥的学者,和蔼可亲的长者;服从安排,忙于工作,心里总装着人民。(解析:考查抽取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五个方面内容,答出其中 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 2 分。) ( 3)答案:倒叙式的结构,文章从白羽老人逝世写起,然后叙述里几次采访的事
9、;首尾呼应,以作者的懊恼增强了怀念的情感;语言幽默风趣,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不仅看到白羽老人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其生活的一面,如瓜皮帽,舍命不舍财;取材典型,凸显人物性格,白羽老人是作家,军人,领导,长者,严肃认真,服从组织,平易近人。(解析:考查理解概括作品艺术特色,注意专业术语运用;四个方面任选三点,每点 2 分。) ( 4)答案:角度一:人生得一知己难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感上生死之 交:刘白羽和巴金是同时代作家,有共同的理想,志趣,能说得着;事业上鼎力相助:刘白羽的文学生涯是 30 年代巴金帮他奠定的;生活上情同手足:刘白羽生活最心酸的日子里是巴金陪他度过的。 角度二:人
10、生得一知己难矣,得一忘年之交更难。情感上可亲可敬:白羽老人是著名作家,又是文艺界的领导,可是慈祥、和蔼、平易近人;事业上受益匪浅:欣然接受采访,慷慨赠书,谆谆教诲;交往上判断失误:以为健在,拖沓,失信在先,采访未尽,留下遗憾。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
11、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 E 项属于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含蓄的句子,难度较高。 A 项属于开头文句的语境意义,较 E 项难度低。 (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 ?请简 要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解答类似题目,应按照叙述顺序,从前到后加以概括即可。在概括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根据第 5 段中“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每天坚持写 500 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可以概括出笔耕不辍,根据第 6 段中“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时间读书、写作”可概
12、括出关心年轻人,根据第 7 段“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可概括出珍惜友情,根据第 4 段“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 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可概括出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 ?请简要分析”,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追忆的内容;然后圈出刘白羽的表现。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
13、值分条作答。 (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题目要求分析写作特点,解答时可考虑结构特点,语言特点,选材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比如在结构上,本文第二题已经说过“追忆”,这说明本文采取的是倒叙式的结构,第一段“今年 8 月 24 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最后一段“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首尾呼应。从选材上来看,所选择的材料都非常典型,契合人物的身份。 【考点定
14、位】分析文 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答题的角度。 A选材的处理: 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B人物描写方法: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 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技巧点拨】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15、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 点分条作答。比如本题,探究时应考虑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刘白羽与巴金老人是同时代的作家,因此更多是惺惺相惜之情,而作者与刘白羽是忘年交的关系,因此更多的是敬仰
16、之情。探究时围绕这两个不同点来回答即可。 二、 ( 2017 届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三 7 月暑期阶段性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 分) 谢晋的人生大智慧 李世琦 就在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送来的第二天,我从媒体上得知了谢晋去世的噩耗,我看着手中的谢晋人生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9 月版)怅然若失,在这个大师稀缺的时代,又一位大师 走了 对新中国电影史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对谢晋的电影作品都会顺口说出几部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篮 5 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到八九十年代的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他为观众奉献了源源不断的精品,
17、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笔者还在读大学时,就经常听到人们以敬佩的口吻说电影界的二谢(另一位是谢铁骊)。这次因为编辑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一字一句读了谢晋人生智慧书稿,才对这位大导演有了深入的了解,领略了他的人生大智慧。 回顾谢晋的一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高远的精神境界。他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谢晋的家乡是浙江绍兴,这里人杰地灵,代有英贤。古有王羲之、陆游,今有蔡元培、鲁迅、秋瑾,给予他深深的精神熏陶。他的远祖是东晋名相谢安,就是那位在谈笑间大破强敌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为了继承先祖的精神,他为自己取号淝捷,这是人们很少知道的。中学时,他上了春晖中学。这虽然是一所地方中学,
18、却是一所名校,当时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称,叶圣陶、夏 丏 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张天翼等曾在此亲执教鞭,这使他年纪轻轻就眼界大开,起点很高。后来 ,每次到西安看到汉唐的文化遗迹,他都为中华民族深为自豪,同时又觉得有一种愧对祖先的羞愧感。正是这种感觉导引了电影鸦片战争的诞生。 谢晋似乎注定是要做电影导演的。他的母亲特别爱看电影,他家附近就有不少影院、剧场,看电影、看戏特别方便。由于母亲的影响,早年的谢晋成了电影迷。 1938 年,他随父亲到香港。当时,正好武汉的抗敌演剧队到香港演出,充满激情的救亡歌声使谢晋每次都热泪盈眶。第二年,回到上海,他积极参加了于伶领导的学生业余戏剧活动,在多幕剧
19、岳飞中扮演岳云,开始走上戏剧艺术之路。 1941 年,他不顾父亲的 反对,毅然报考从南京内迁四川江安的国立剧专,这一年,他 18 岁。虽然条件艰苦,但这里有曹禺、焦菊隐、张骏祥、马彦祥、陈鲤庭等著名戏剧艺术家,他们的爱国激情和艺术修养使他受益良多,为他后来的电影导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晋能够成就自己的电影事业,是和他强烈的巨片意识分不开的。他时刻把自己的工作和祖国、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和那些整天想着赚钱、得奖的人有云泥之别的。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管是被打成右派,还是新时期的如日中天,他始终忠诚于电影艺术,宠辱不惊,老而弥笃。正 如该书作者所言:少年之
20、时的谢晋那胸中充溢的爱国激情,在他一生中,成了贯穿他生涯历程的红线,正是这条红线使得他有透视历史的眼光,他总是用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去构思能够载入史册的巨片。而谢晋自己,一直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说: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能与天地同存,绝不是偶然的。这些光辉的作品,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落后于世界水平不怕,只要有这么一点精神,经过刻苦的努力,一步一步跑下去,跑到生命的终点,一定会对人民有所贡献。 像所有的大艺术家 一样,谢晋的成功还在于他的独立思考。他深有体会地说:做导演要有毅力、信念,对作品的判断,要不受来自左的或右的思潮的干扰。这实
21、在是历经多次政治运动而矢志不移的金玉良言。 从家庭方面看,谢晋的生活是有些不幸的,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两个是残障。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在尽心竭力地照顾两个残障儿子。这也是他拍摄影片启明星的原因之一。但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影响他的艺术追求。他豪迈地说:那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的,从来没有经受过曲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百折不挠才是人生的大道。谢晋的 智者之言不是很值得人们深长思久。 2008年光明日报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谢晋的离世,让作者怅然若失,在作者看来,谢晋在电影界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离开使我们这
22、个时代的大师变得稀缺。 B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了众多人物,目的是表现谢晋的家乡是一块人杰地灵、贤才辈出的地方。 C受母亲的影响,谢晋从小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过程中,谢晋表现出了对电影的高度热爱,在家的支持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加上众多艺术家的培养,他终于闯出了一条 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D谢晋的成功,让我们深深懂得:远大的目标、孜孜以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独立思考的品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E谢晋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不幸,一方面为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另一方面使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 2)谢晋的人生大智慧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
23、简要分析。( 6 分) ( 3)谢晋说:司马迁的史记、曹切芹的红楼梦能与天地同存,决不是偶然的,为什么说这些伟大作品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只要有这么一点精神”。这么一点“精 神”又指什么?( 6 分) ( 4)文章的末尾说到:“谢晋的智者之言值得人们深长思之。”请结合文中谢晋的话谈谈你对挫折与成功的看法。( 8 分) 【答案】 ( 1) D E ( 2)做人要有高远的精神境界,其核心,是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做事情要有一种痴迷的态度,不论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去坚持(或:要经受住挫折的洗礼,要百折不挠地毅力);做人要有远大的目标 能够独立思考。( 6 分) ( 3)
24、司马迁、曹雪芹在作品写作之前,都有一个宏大而高远的目标,使得这些伟大的作品在诞生之初就在广度、深度、高度上超越了其它作品;其次 ,它们都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因此说这样的作品能与天地共存绝非偶然。( 4 分) “精神”即孜孜以求、坚忍不拔的精神(或: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 2 分) ( 4)挫折是成功者的试金石。(观点 2 分)挫折告诉我们追求成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让我们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经历了挫折的考验,而获得的成功,也许才是一种让人能体会到生命重量的成功。正如谢晋所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4 分)他用亲身经历告
25、诉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挫折, 要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2分) 【解析】 ( 1) 【考点定位】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分析文章的中心,应关注题目所覆盖的范围,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重点段,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 2) 试题分析:答案区域在文章第三、六、七段。关键是抓住“给我印象最深的”、“他深有体会地说”、“他豪迈地说”这些提示性语言。 【考 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
26、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本题是通过形象来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谢晋的人生大智慧要通过他的思想行为展示出来。 我们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的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文章三、六、七段是谢晋思想行为的集中阐述。 (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划线语句会发现司马迁、曹雪芹能写出与天地同存的光辉的作品是因为他们 有宏大而高远的目标,它们都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而这与谢晋的智慧正好构成“精神”的内涵。 【考
27、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抓住关键词语,瞻前顾后;紧扣段落大意,上下联系。理解含义类的题目,最好的也是最常见的技巧是还原法或者叫置换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将形象的、含蓄的、有着特殊意义或有复指意味的词语或句子,还原成原来的意义。并且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这个词句的前后。 ( 4) 试题分析:谢晋的智者之言是“那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母 亲的怀抱里长大的,从来没有经受过曲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百折不挠才是人生的大道”。永远安逸是不能成功的,只有经历过挫折,并能不畏挫折、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
28、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 探究 F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本题要做到联系文本,还要结合实际,双方都要兼顾。 三、( 2017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 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考试)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 分) 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
29、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 但是当小贝多芬 3 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看到这个小孩子 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贝多芬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
30、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 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无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钱,这个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的音乐家,变得更加穷困。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
31、和尚 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 !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 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当贝多芬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 !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 是
32、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 c 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 !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 E大调七重奏。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 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
33、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诗人李贺。 (选自贝多芬的 故事,有删改)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贝多芬和莫扎特同为世界级的音乐巨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不幸的童年,对音乐的极度痴迷,杰出的音乐才能等。 B贝多芬在生活中不拘小节,行
34、为怪异,有时的言行不合常理,令人难以理解,实则恰恰体现了贝多芬极其投入的创作状态。 C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乃至后来完全失聪,贝多芬仍然徜徉于音乐的世界,创作了一大批世人耳熟能详的融完美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于一体的作品。 D贝多芬虽然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但对待作曲,态度却极其严 谨,其经典作品费德里奥命运交响曲都几易其稿,反复打磨。 E贝多芬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厚的创作,还在于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他的阿黛莱苔和降 E 大调七重奏便是极好的体现。 ( 2)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6 分) (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贝多芬的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
35、分析。( 6 分) ( 4)文中说,“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请结合材料及你的课外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 分) 【 答案】 ( 1)答 B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A E 不给分。 ( 2)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和补充;从行文来看,这一段拓宽了文章的思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从表现人物看,这一段联想到我国文学家王安石、诗人李贺的“炼字”,衬托了贝多芬严谨的作曲态度和勇于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 3)童年不幸,但勤学苦练钢琴;生活困窘,依然专注艺术,执着追求,沉迷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不向命运低头,在逐渐失去听力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 ( 4)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 验,还来源于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感悟提炼;贝多芬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精益求精,他的费德里奥和命运交响曲等,都是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后才成为艺术精品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同样如此,作者曹雪芹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于